俗語「小手抓金,大手抓柴」,啥意思?古人的話言之有理!

2021-01-13 老酒論道

鄉下孩子的童年很快樂。白天下河摸魚,上樹摘桃,招貓逗狗,與小夥伴們丟沙包、鬥蛐蛐、跳皮筋。晚上時則聚集在一棵大樹之下乘涼,聽著爺爺奶奶講述過去的故事。若是碰上農閒,爺爺奶奶便會將小孩都叫到跟前,挨個給他們看手相。

「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磨豆腐,五鬥六鬥窮得哭,七鬥八鬥住瓦屋,九鬥十簸箕,騎馬上階梯」是當時最流行的民謠。幼稚的我們總是會伸出手來數一數自己擁有幾個「鬥」。若是超過七個,便會在小夥伴面前炫耀;若是只有四個,就會待在一邊黯然神傷。

爺爺奶奶見狀,趕忙走過來安慰道:「沒事,你手小,小手的孩子長大時能賺大錢。雖然那些孩子手上簸箕多,但是他們的手大啊,手大的孩子長大只能抓柴」。長輩們為何會說出這樣的定論?一是為了撫慰我們幼小的心靈。二是因為農村確實流傳著「小手抓金,大手抓柴」這一俗語。

大家都知道,俗語是古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可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小手抓金,大手抓柴」這句俗語怎麼看都是封建迷信。實則不然,古人得出這個結論是有一定依據的。

在古代,大多數人都以種田為生。為了能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問題,連四、五歲的孩子都得扛著比他們人還高的農具,跟在大人的屁股後面,一起下地幹活。在太陽的暴曬下,原本白白嫩嫩的小手變得無比黝黑;經過長時間的勞作,原本光滑細膩的小手布滿了老繭,變得無比粗糙。

他們長大後要麼是依舊種地,要麼是在碼頭上做苦力,要麼東奔西走地做小買賣。因為沒有知識,他們只能夠從事一些體力工作,因而古人稱「大手抓柴」。

而富裕人家的孩子並不用幹活,他們並不用為生計發愁,只需要跟在私塾先生後面學經論道即可。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富家子弟,從小就被長輩們捧在手心中長大。出門便有兩個小廝在後面跟著,基本上沒提過重物。再加上吃得好,營養充足,他們的手自然是白嫩有光澤。

他們長大後,要麼是繼承家中的祖業,繼續當掌柜。要麼是進京趕考,走上仕途。因而人們稱「小手抓金」。

「小手抓金,大手抓柴」這句俗語放在古人的那個時代確實言之有理。但是放到現代已經不合適了。從小練鋼琴的孩子,他們的手指節分明,手形細長,非常好看。若是他們努力,必定能夠在音樂行業有所作為。因而從手的大小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前途並不可靠。

在現代,手被稱作女人的第二張臉。大家記得回家時看看媽媽的手是否粗糙,她們為我們付出了太多,有時間記得去商場中給媽媽買一支護手霜。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記自己已經長大了,就不要再讓父母操心了。

相關焦點

  • 俗語:「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啥意思?古人的話有無道理
    俗語:「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啥意思?古人的話有無道理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俗語,有的俗語讓人覺得說的非常的有道理。今天,我們就要來討論「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到底有沒有道理?關於父不言子德。
  • 俗語「寧要男大一春,不可女大一辰」,啥意思?古人這話言之有理
    俗語是老祖宗生活經驗的產物,也是其智慧的結晶。俗語所涵蓋的內容廣泛,天文、地理、農事、人情世故皆包含在內。關於擇偶這件事,農村中流傳的俗語不勝枚舉 ,「寧要男大一春,不可女大一辰」便是其中一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這話言之有理嗎?在古代,女孩們的婚姻大事一切皆有父母做主。等到她們到了及笄的年紀,父母便會開始委託媒婆四處打聽,以此來為女兒尋找一個合適的人家。
  • 俗語「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三抱金磚」,啥意思?老祖宗言之有理
    俗語「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三抱金磚」便是她們依仗的武器之一。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古人這話又有何道理呢?一、女大一不是妻在古代,女孩子一般的出嫁年齡是15-19歲,正處於青春期。青春期的女孩一般要比男孩心智成熟。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古人的話有道理嗎?
    但在農村,你還是會聽到一些看似迷信的俗語。比如「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如今看來,這就有點好笑了,但也不是全不可信!古代人,做什麼事都講究挑選黃道吉日,在現代,無論是結婚、開門做生意、還是搬家,都要挑選一個好的日子。
  • 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覷
    商人一直都是一個捉摸不清的職位,有很多人可以在商業中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而有些人註定不是從事商業的材料,老祖宗會結合自己的經歷給後人留下什麼箴言,從而教會後人如何為人處事,因為留下的這些話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也沒有什麼難以理解的含義,所以後人稱這些話為俗語,一直被借鑑。
  •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所謂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古人總結了很多歇後語、成語及俗語等流傳下來,如 「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老牛吃嫩草,好馬不回頭」 「早不說夢,晚不梳頭」「不喝卯時酒,不打酉時妻」「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等等,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其中我們大多耳熟能詳,但其中寓意恐怕不盡人知,需要我們更多地繼承和傳揚。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正是因為古人發現,如果不對人的欲望做出適當的克制,任由欲望不斷的膨脹,那麼最終會害人害己,為了避免這一點,才需要克制自己無盡的欲望,而民間自然也有類似的說法,只不過更加直白罷了。03其實,這句俗語後面還有一句「少食壯火,自取其禍」,這句話很好理解,主要是說年少時候如果食用補品太多的話,往往會有很多的禍害。
  • 俗語:寧要麒麟子,不要化骨龍,啥意思?老祖宗說給為人父母的話
    這兩種特別的神獸常出現在古人的口中,和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繫,教育子女則是許多父母都特別操心的事情,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俗語:「寧要麒麟子,不要化骨龍」,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育兒經。在許多古人心中,龍的地位要比麒麟略高一籌,像至高無上的皇帝是天子,可穿龍袍,可坐龍椅,可睡龍床等,以龍代表自身不可侵犯的權威,那麼為什麼不要化骨龍?這個著重點便是在「化骨龍」,化骨龍是什麼?
  • 老祖宗常講:「有柴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啥意思?
    古人云:「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結婚的開心程度,絲毫不亞於考中進士,也反映出婚姻的重要性。從狹義上講,婚姻對於家庭和個人十分重要,從廣義上來看,婚姻關係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每到逢年過節,大齡未婚青年都非常頭疼,因為要面對父母不休不止的催婚,七大姑八大姨的詢問和關懷。
  • 俗語「吃十穿八,嫖空賭半」,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沒有道理?
    浩瀚五千年,在歲月的探索和求知中,中華民族創造出了博大精深的的中華文化,留下無數的文化瑰寶,浩繁如煙的儒家盛典,多如繁星的古代銅器,嘆為觀止的陶瓷,不過對於農村人來說,接觸的最多的還是俗語,作為以農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文明大國,昔日流傳于田間地頭的民諺對大家幫助最大。
  • 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就比如這句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這句話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蘊涵其中?且聽我一一道來。豬草包牲畜豬,在生活中是常見之物,在以前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上一頭,在古代也是最先馴養的六畜之一,早在遠古時期,古人根據生活所需和動物的認知,先後選擇了馬、牛、羊、雞、狗和豬進行飼養馴化,經過漫長的歲月,逐漸成為現在的家畜。
  • 大寒將至俗語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啥意思 大寒是什麼時候?
    大寒將至俗語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啥意思 大寒是什麼時候?時間:2021-01-14 23: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寒將至俗語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啥意思 大寒是什麼時候? 唐代詩人元稹有詩:臘酒自盈樽,金爐獸炭溫。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冬與春交替,星周月詎存?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關於孩童出生的時日,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說法?
    摘要: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好處?文/農夫也瘋狂古人一直很相信「相由心生」一說,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如何,以後的發展怎樣,這些都是可以從面相中有所體現的。雖然不一定全對,但在大概率的情況下還是比較準確的。今天農夫要和大家來說的這句俗語,在民間也流傳很廣的,估計不少人也聽說過。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說法呢?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說,眉毛中長出來數根很長的眉毛,這樣是非常珍貴的。哪怕是有一萬擔糧食,也不會和他來換。原因是古人認為,「有福」之人才會長出長眉毛,這些長眉毛是長壽的一種象徵。
  • 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兔子沒人追」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兔子沒人追」是啥意思,有道理嗎?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歷經時間的洗刷慢慢的被人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後一直流傳至今。那麼農村俗語也是農村傳統文化的一種,而很多流傳很久的俗語也蘊含了深厚的中國文化。
  • 俗語:「出門千裡不拿針」,針代表什麼意思?老祖宗看得很通透
    是那時的一種出行的習俗,意思是出門在外,因路途遙遠(舊時大多靠兩條腳步行),不比平常在家裡,該花的錢要花,決不能太吝嗇了。如果捨不得花錢的話,一是出門在外,讓自己為一些只有「針」這麼大的小事為難;二是捨不得花錢的話,包括肚子餓了,該吃的不吃,人生病了,該看病的不去看病,等等,結果損傷了自己的身體,不但不划算,還有可能把性命丟在外面。這就是「出門千裡不拿針」真正意思。
  •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啥意思?古人的話有現實依據嗎?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從字面上也不難理解,它的意思就是,女孩最忌諱的就是在午時出生,而男孩則是忌諱在子夜出生。這裡的「午時」和「子夜」都是我國古代對時間的稱呼,對應我們現代的時間,午時:即上午11點到下午1點,子夜:晚上11點到凌晨1點。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男人需謹記
    由此可見,只有從古人的人生經驗當中汲取營養,才能夠總結成敗得失,避免重蹈覆轍!民間俗語就是我們了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
  • 古人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祖宗說得有道理嗎?
    古人提倡人丁興旺,家裡人口越多就意味著家族越興旺。古代的時候,眾多的家庭組成一個個家族,家族內部也比較的團結。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只要家族中有新生兒誕生,對於家族來說都是喜事。但是古人比較迷信,覺得男孩以及女孩的命運在出生的時候就決定了。甚至流傳出這樣一句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為什麼男不得初一?
  • 明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啥意思?
    今天為你帶來的是:明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啥意思?今天是3月19日,明日就是今年的第四個節氣,春分。春分是一個特殊的節氣,這一天全世界晝夜等長,智慧的古人早就發現了這一現象,總結出了「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俗語。春分意味著春天已經完全到來,這個時候和風送暖、桃紅柳綠、鶯歌燕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