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2021-01-11 民俗大文化

傳統文化當中,除了那些有大德大能救世醫師、編篡歷朝歷代歷史的文官、有傳統手工藝的藝人等外,還有一種人自古至今都充當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普通民眾,儘管在有些人的眼中,農村人說話太俗、文化水平低、思想上太過保守,但實際上有些話語脫口而出之時,總會讓人產生思考,儘管乍聽之下一頭霧水,當你回頭慢慢品味就會發現其中所蘊涵道理,總是令人感悟頗深。就比如這句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這句話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蘊涵其中?且聽我一一道來。

豬草包

牲畜豬,在生活中是常見之物,在以前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上一頭,在古代也是最先馴養的六畜之一,早在遠古時期,古人根據生活所需和動物的認知,先後選擇了馬、牛、羊、雞、狗和豬進行飼養馴化,經過漫長的歲月,逐漸成為現在的家畜。在《三字經·訓詁》中,對「此六畜,人所飼」有精闢的評述,「牛能耕田,馬能負重致遠,羊能供備祭器」,「雞能司晨報曉,犬能守夜防患,豬能宴饗速賓」,六種動物各有所長,剛好能夠滿足古人的所需所用。

現實生活當中,豬早已經成為「貪吃懶惰」的代名詞了,在農村生活過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豬的性格懶散,走路慢慢悠悠整天就知道吃了睡睡了吃,最後養成一副「膘肥體胖」的模樣,也讓人感到十分的欣慰了,在過去農村養豬除了吃肉,最為重要的就是能夠買賣,為家裡帶來一大筆經濟收入。而說「豬草包」是因為豬的膽小,在農村的小夥伴都應該見過殺年豬的場景,抓捕的過程總是費勁的,需要五六個成人才能捕捉,宰殺的過程總是伴隨著高亢的悽慘叫聲,從其聲音可以看出想要反抗和求饒。

羊好漢

牲畜羊,一直是人們喜歡的肉類之一,因其好飼養,也深受廣大農民的喜愛,除了能夠滋補身體之外,還能賣一個好的價錢補貼家用,可謂是一舉兩得。那為什麼說「羊好漢」呢?究其原因是因為羊的性格特徵,其善群居、好仁、死義、知禮,因而被古人視之為「德畜」,其特徵好仁是指其性格溫順,死義是指其待宰之時視死如歸,冷靜異常。而且古有「羊羔跪乳」的現象,從而以示其重視孝道,重情感。總體來說羊的性格更像文史中的好漢影響,所以有「羊好漢」的說法。

牛的眼淚打轉轉

相比較於豬羊,而牛在人們的眼中可謂是最通靈性的。由於古代科技落後,並且一直處於農耕時代,家中有一頭黃牛可以大大的增加生產能力並且減少人們的勞累成度,而長久的生活下來,人們都知道牛的性格,其任勞任怨、沉默寡言非常受人喜愛。但是牛終有無力勞動的一天,當其失去應有的價值,人們往往會宰殺吃肉,而牛的表現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反抗,往往都是默默流淚看著主人,更有甚者,會下跪以示分別,可見牛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動物。而且古人云「君子遠庖廚」,就是因為「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一般主人都不會親自去宰殺自家牲口,而是交於別人之手,也是感念於多年感情。

其實這句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足以體現古人觀察的細微之處,從中更能悟出道理,做人做事不能像豬一樣懶懶散散,混吃等死,而應該拿出實際行動,做出一番事業來,就算最後功虧一簣,也要做到羊的冷靜沉著,而如若日後事業有成,更加不要忘記像羊一樣的感恩之情,就算百年之後壽終正寢,也要做到像牛一樣泰然處之。

以上是為大家分享的內容!大家對這句有趣的民間俗語有何看法呢?歡迎大家下方留言討論!喜歡的可以點擊關注!轉發!分享!

相關焦點

  • 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啥意思?你注意過嗎?
    導語: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啥意思?你注意過嗎?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老一輩人說的「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是什麼意思呢?你有沒有注意過呢?
  • 農村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裡淚打轉」是什麼意思?
    這些俗語表面上看意思非常簡單,但往往通俗化的解釋後卻還是不明所以。但有社會經驗的人往往一讀就明白,那麼「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裡淚打轉」怎麼理解呢?「豬草包」農村人逢年過節的時候都會選擇殺一頭自家的豬留待食用,不管是送人還是自家吃,總歸自家養的豬更放心。
  • 農村老話說,「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是什麼意思?
    並且在飼養過程中並且從中衍生了「六畜」的說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長時間的飼養對於這些家畜的習性無比的了解,因此也有了許多關於飼養的俗語老話。常聽到老人們說,「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說的就關於家畜的性格。在農村基本每家都有養豬的經歷,說豬是草包,其實這一點不假。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正是因為古人發現,如果不對人的欲望做出適當的克制,任由欲望不斷的膨脹,那麼最終會害人害己,為了避免這一點,才需要克制自己無盡的欲望,而民間自然也有類似的說法,只不過更加直白罷了。古人講:「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貴少是非」,這句話有道理嗎?
  • 「立秋無雨秋乾熱,立秋有雨秋落落」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看看古人經驗之談今年的立秋是在8月7日,農曆六月十八日。如今距離立秋過去已經有幾天了,在今天早上筆者這裡下起了大雨,所以早上起來的時候,明顯感覺到天氣涼快了很多,並且還有種秋天來了的感覺。立秋節氣已過,中伏也過去了一大半了,現在農民最為關注的就是今年秋季的雨水多少了,還有即將到來的秋收了。
  • 俗語:「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啥意思?古人的話有無道理
    俗語:「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啥意思?古人的話有無道理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俗語,有的俗語讓人覺得說的非常的有道理。今天,我們就要來討論「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過」,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到底有沒有道理?關於父不言子德。
  • 古人講「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化骨龍是啥?古人經驗之談
    古人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這句話到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句真言,同時隱含著古人對生活的理解和智慧。在神話傳說中,麒麟所到之處都會帶來好運,所以在人們心裡,麒麟就是一種擁有著祥瑞之氣的神獸,所謂麒麟子,說的則是有德有才的孩子。然而,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中的化骨龍,才是決定一個家庭的根本。
  • 古人云:「吃飯大汗,一生白幹」老祖宗這句經典俗語是什麼意思?
    ——明·袁白賓《楚江情》農村中至今還流傳著一些古人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聽起來並不複雜,基本上都是大白話,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其中的道理,雖然說是這麼說,但是知道俗語背後道理的人其實並不多。農村的俗語五花八門,這些俗語的內容也包羅萬象,大多是古人的經驗之談,比如老祖宗留下的這兩句俗語,就讓人受益終身。古人覺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養生。
  • 2021年是寡婦年,俗語說:「牛遇寡婦年,糧食必生蟲」啥意思
    在農村流傳的關於寡婦年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談論的俗語「寡年遇上牛,甕裡米生蟲」就是說如果寡婦年剛好出現在牛年的時候,那麼米缸裡的米就有可能會生蟲。之所以這麼說,其實是農民對豐收的一種表達。其實在古代那個看天吃飯的時代,很多人還在溫飽線上掙扎,遇上年景不好的時候,再加上各種賦稅,很容易出現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情況。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古人的話有道理嗎?
    但在農村,你還是會聽到一些看似迷信的俗語。比如「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如今看來,這就有點好笑了,但也不是全不可信!古代人,做什麼事都講究挑選黃道吉日,在現代,無論是結婚、開門做生意、還是搬家,都要挑選一個好的日子。
  • 「老牛吃嫩草,吃雞莫待老」,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在生活中最常聽到的就是老話,這些俗語老話已經融入到了農村人的生活點滴之中,如今雖然說這些俗語老話的人越來越少了,但是想起來句句朗朗上口,而且都含有非常實在的道理在其中,今天來給大家說這樣一句老話「老牛吃嫩草,吃雞莫待老」,什麼意思呢?
  • 俗語「雙頂女孩沒人要」,雙頂指的什麼?古人經驗之談是迷信嗎?
    文|楚何知(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關注並轉發分享)在農村老人的眼中,如果哪家的小孫子頭頂上有兩個發旋,那麼就會被認為「脾氣犟」;甚至還有這樣兩句俗語廣為流傳,分別是:「一個旋擰,兩個旋橫,三個旋打架不要命」以及「一旋好,倆旋壞,三旋孬,四旋是個笨老跳」。
  • 2021年是辛丑寡婦年,俗語「牛遇寡婦,四馬馱谷」,啥意思?
    導讀:2021年是辛丑寡婦年,俗語「牛遇寡婦,四馬馱谷」,啥意思? 而陰曆年每年都是有天幹地支組合而成,而陰曆2021年是辛丑年,就是天幹的「辛」與地支的「醜」組合而成,而醜對生肖牛是固定組成,所以我們才說農曆2021年是辛丑牛年。 寡婦年的說法 作為農村人,肯定聽說過寡婦這個詞,這個詞可不是很光鮮的,而當寡婦用在年上可,說明這個年在某些方面也不是很好。
  •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所謂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古人總結了很多歇後語、成語及俗語等流傳下來,如 「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老牛吃嫩草,好馬不回頭」 「早不說夢,晚不梳頭」「不喝卯時酒,不打酉時妻」「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等等,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其中我們大多耳熟能詳,但其中寓意恐怕不盡人知,需要我們更多地繼承和傳揚。
  • 老話說:男不過三,怕屬雞,女不過四,怕屬羊。古人的宿命論
    古人曾經說過一句俗語:男不過三,怕屬雞,女不過四,怕屬羊,為啥怕屬羊。到底該如何理解呢?男不過三,女不過四的含義古人覺得無論男人和女人在不同的年紀中應該做不同的事情。這的「三」和「四」其實的可以當作年齡來理解。「三」代表的是三十歲,而「四」則代表的是四十歲。這句話意思是男人最怕過了三十歲,因為三十歲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意思就是說在冬至節的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春節期間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或春節期間就比較寒冷;如果冬至節當天陰天,那麼在春節期間或就會以晴朗天氣為主。其實這句俗語跟「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是一個意思,都是經驗之談罷了。不過事無絕對,也要相信農民長久以來的觀察能力,也是有過人之處的。但是仔細研究這些農村老話俗語,就有不是這就是那的說辭,有些絕對和以偏概全。我國由於地域遼闊,各地的天氣情況肯定不一樣的,並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要是放在南方來看比較適用,但是對於北方天氣,則會有「冬無雨一冬晴」的說辭了。
  • 俗語「人過六十,莫至二地」,究竟是哪2個地方?古人的經驗之談
    ,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的記載,可見俗語的誕生應該最早不晚於西漢初期,甚至於先秦時期就已經可能出現,畢竟要在民間流傳了很多年的話才能夠叫做俗語。 俗語通常為廣大勞動人們創造,絕大部分都是靠普羅大眾的口耳相傳,並沒有太多上《史記》的機會,只有大部分聽過的人,都覺得這句話確實有道理,他們才會繼續將這句話說給別人聽,因此俗語的生命力主要來自於它的實用性,比如說這句「人過六十,莫至二地」。
  • 古人說:「男怕屬雞,女怕屬羊」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根據嗎?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聽到過很多關於屬相的說法,其中有這麼一句——「男怕屬雞,女怕屬羊。」最早聽到這句話時,我自己非常不理解,因為這句話放在現代似乎沒有什麼意義,真的不知道古人怎麼想的。後來,我在村裡詢問了幾位老人,打聽到了一些說法。古代,人們對於世界的認知非常有限,知道十裡八村事情的人已經算是了不起了,不像現代人一樣,隨便打開手機就知道其他國家的一些事情。
  • 2021年是辛丑無春年,「牛馬年廣種田,防備雞猴餓狗年」啥意思?
    導語:2021年是辛丑無春年,「牛馬年廣種田,防備雞猴餓狗年」是啥意思?有道理麼?以我國曆法來看,根據農曆時間,按照幹支紀年法,2021年是辛丑年。從甲子年開始,到癸亥年截止就是60年一個輪迴。那麼,這和「牛馬年廣種田,防備雞猴餓狗年」又有什麼關係呢?這是由於十二生肖對應十二地支,在十二生肖一個循環中,有子鼠、醜牛……相互對應。在這種幹支紀元法的循環中,也許是由於前人們根據對「好年景」的規律總結,在12個生肖年份中,牛馬年氣候比較風調雨順,而雞猴狗年容易出現災害?也許是由於牛馬象徵著勤勞、務實又穩重,便於農業生產,風調雨順農民豐收,而雞猴餓狗年的年景農業收成不穩定?
  • 「男怕屬雞,女怕屬羊」啥意思?你真的很在意嗎
    導讀:農村俗語「男怕屬雞,女怕屬羊」啥意思?有道理嗎?十二生肖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人從一出生就註定了自己的生肖,無論好壞,命中注定。十二生肖按照排序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這12種動物除了「龍」是虛構出來的,其他11種是很常見的。而「龍」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是一種農民的崇拜和圖騰,但是現實中是沒有龍這種動物的,並且龍在四象方位中也非常重要,屬於東邊青龍位,西邊白虎位,房屋要青龍壓白虎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