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曆上我們可以看出,農曆2020(庚子年)年臘月二十二就立春了,還沒有到農曆的2021年(辛丑年)。而且在下一個立春節氣是在農曆2022年(壬寅年)的正月初四,同樣不在農曆2021年(辛丑年),所以所農曆2021年(辛丑年)是沒有立春節氣的一年。對於這樣的年份,人們給它定了一個特殊的稱呼「寡婦年」。
為什麼會初年一年裡沒有立春節氣這種情況呢?我們要知道,我們常用的幹支紀年法是我們常說的農曆,也就是陰曆,是以月亮的運轉周期來推算的,其實農曆對農業生產的指導意義並不大,在古代,真正對農業生產有指導意義的是「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的運轉規律來推算的,這跟我們現在常用的陽曆是一個道理。所以,我們會發現二十四節氣中每個節氣的時間點從陽曆上來看會更加固定。為了調整陰曆和陽曆的這種差別,於是就出現了閏月這種情況,正是因為這種調整,讓農曆2021年(辛丑年)與立春節氣失之交臂,這也就產生了我們常說的寡婦年。
在農村流傳的關於寡婦年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談論的俗語「寡年遇上牛,甕裡米生蟲」就是說如果寡婦年剛好出現在牛年的時候,那麼米缸裡的米就有可能會生蟲。之所以這麼說,其實是農民對豐收的一種表達。其實在古代那個看天吃飯的時代,很多人還在溫飽線上掙扎,遇上年景不好的時候,再加上各種賦稅,很容易出現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情況。而出現米生蟲的情況,就說明是豐產的年景,大家的糧食都多到吃不完,放時間長了可不就生蟲了嘛!所以說「「寡年遇上牛,甕裡米生蟲」,是在說這一年是會風調雨順,會是一個豐收年的意思。
牛是一種家畜,在九十年代之前,農村的生產力還比較落後,農民種地都離不開牛,牛是勤勞的象徵,為農業生產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在農村有一個風俗,就是每年的大年初一,家裡煮好餃子先給牛盛一碗吃,這不僅是人們對牛付出的肯定,也表達了人們對牛的敬意。明年是辛丑牛年,牛的勤勞有目共睹,所以民間認為牛年會是個好年景,風調雨順,莊稼會獲得豐收。
2020年有兩個立春節氣,是雙春年,那麼2021年農曆中就沒有立春節氣,被稱為寡年、啞年、忙年。民間認為一年之中無立春,即無陽氣來臨,所以也叫寡婦年。
古代的科技不發達,沒有準確的天氣預報,人們都是根據24節氣的時間,天氣情況等來判斷未來天氣的,從而合理的安排耕種,古人在長期的生活生產中總結出一些寶貴的經驗,其中寡婦年雨水較多就是古人總結出來的。
2021年是牛年,由於牛的勤勞,所以人們認為牛年糧食會大豐收。豐收的糧食吃不完就會儲存起來。同時明年又是寡婦年,寡婦年雨水較多,空氣潮溼,糧倉裡的糧食就會生蟲,說道這裡,大家就能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了。
2021年到了,是辛丑牛年,也是寡婦年,希望在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糧倉滿滿,但是糧食最好不要生蟲。
「寡年碰金牛,糧食必生蟲」啥意思?
寡年的出現人們會認為是一種異象,因為沒有立春人們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犁地,種起地也沒有固定的時間,所以寡年的異常情況會被人們認為莊稼可能會出現欠收的情況,而且寡也是少的意思,各種隱晦的含義都是在表示寡年種地會有異常。但如果碰到牛年的話,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為這個牛年豐收是根據農民多少年的農耕經驗總結出來的,逢牛就收這也算是農村的一個習俗,所以在主觀和客觀面前,人們更願相信牛年的豐收。
之所以糧食會生蟲,這主要就是因為當年的糧食太多,而當時那個環境糧食沒有好的存儲環境,如果糧食過多,吃的又少,所以糧食就會陳米一直待在甕缸下面久而久之就算不生潮蟲也會生其它的害蟲,因此這是一個好的現象,糧食遇到豐收的牛年吃不完就會生蟲,這就是上面這句俗語的解釋。
總的來說,現在農村種植更多的都是依靠科學種植,雖然農村俗語有著多年的經驗,但時代變遷下,環境不同,生產力不同,種植技術不同,這些不同直接會導致莊稼的收成不同,所以大家對這個俗語當做了解就行,那麼問題來了,大家認為2021年農業生產會豐收麼?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來源:一起種植、豫南小平、村頭老衛、天山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