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意思就是說在冬至節的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春節期間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或春節期間就比較寒冷;如果冬至節當天陰天,那麼在春節期間或就會以晴朗天氣為主。
一、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
冬至節氣對於中國人來說一定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因為冬至不僅僅是一個節氣,而在很多地區還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有些地區就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另外,老一輩的人還發現冬至節的天氣狀況,對後期的天氣或還會起到準確的預測作用呢!
其實這句俗語跟「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是一個意思,都是經驗之談罷了。不過事無絕對,也要相信農民長久以來的觀察能力,也是有過人之處的。但是仔細研究這些農村老話俗語,就有不是這就是那的說辭,有些絕對和以偏概全。
我國由於地域遼闊,各地的天氣情況肯定不一樣的,並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要是放在南方來看比較適用,但是對於北方天氣,則會有「冬無雨一冬晴」的說辭了。而「冬至暖春節冷」,也是不絕對的,還是比較適用於南方天氣,對於北方來說,冬至暖可能會一直暖到開春天氣。
但老話畢竟是經驗之談,還是有些道理的。比方說一年雨水看冬至,冬至不冷夏季不熱等,這些是可以相信靠譜的,至於局部小氣候,就說不準了。俗語老話而已,隨著時代的不同,自然也有偏差的地方。
因著各地的氣候狀況不同,有些俗語實際運用起來或就不是那麼準確,有時甚至是矛盾的!另外,咱們中國因著地域跨度之大,南北東西的氣候差異相應也非常大,實乃不同的俗語還是適用不同的區域啊!
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人長時間內觀察總結出來的智慧和經驗,雖然說或「不科學」,但準確率卻非常的高,否則不會流傳至今,它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時至今日,仍舊流傳著很多老祖宗總結下來的「經驗之談」。
二、陰過冬至晴過年,啥講究
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意思就是冬至這一天的天氣如果是陰天,那麼過年的時候就會是晴天。如果冬至是大晴天,那過年那幾天就會是陰雨天了。
冬至是寒冷冬天的開始,氣溫之所以會降低,一般是受到強冷空氣的影響導致,強冷空氣多是表現為降雨降雪或大風等來表現,若是在立冬這一天依然是豔陽高照,在太陽的照射下,氣溫並不會降低,反而還有可能會升高。
如果在冬至這一天氣溫依然很高的話,那麼便代表著今年天氣冷的日子會有所推遲,在以往天氣已經很暖和的春節時可能會遇到強冷空氣,氣溫會突然下降,變得很冷。所以很多時候人們都希望冬至是陰雨天,這樣就不用過於擔心過年天氣不好了。
對於這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說「冬至晴一天,春節雨雪連」、「冬至晴一天,雨雪連年邊」等等俗語都是描述冬至這一天如果是晴朗的天氣,到了春節或是過年的天氣,就會是不好的天氣,或者是陰天或者是雨需要連綿。
還有很多有關冬至的俗語,雖然每個地方的說法都不一樣,但是它們的大概意思都是說冬至的天氣若是陰雨天,那麼過年那幾天的天氣就會是晴朗天,若冬至出太陽,天氣晴朗,那麼過年的時候可能就會是陰雨天,總之這兩者的天氣是相反的。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也有測不準的時候,這是一個概率性的問題,但並不是千篇一律的真理。但是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各位看官,你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