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裡自然少不了飼養一些家畜,屬於日常食物和生活來源的一部分。並且在飼養過程中並且從中衍生了「六畜」的說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長時間的飼養對於這些家畜的習性無比的了解,因此也有了許多關於飼養的俗語老話。常聽到老人們說,「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說的就關於家畜的性格。
在農村基本每家都有養豬的經歷,說豬是草包,其實這一點不假。其他的家畜通常都會散養,唯有豬基本都是圈養,並且這種動物生性懶散,整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每天都在長肉。當然這也正是人喜聞樂見事情,養豬就是為了吃肉,這樣的性格卻被人們當作「草包」,人們對它也沒有什麼好感。
當豬離開豬圈的時候也正是要挨宰了,小時候見許多殺豬的場景,全村子裡都迴蕩著豬的叫聲。平時「好吃懶做」,可等到被殺的時候油這樣的叫喚也不懂得反抗,時間久了也就有了「豬草包」的說法。其實被幾個大小夥子按著,就是想反抗也無能無力。
而人們對於羊的態度和豬卻完全的相反,羊平時的時候的性格就比較溫順,並且羊吃的是草,只需要把他們放到荒地上,自己就會找食吃。因此人們對於羊的評價還是很高的。不過即便是溫順的羊也有比較「硬」的一面,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招惹了羊,它們總會拿頭頂人。小時候就不止一次被羊頂過,甚至有時候完全沒有道理的頂人。這在人們看來羊就是好漢的表現。
並且當羊面對人們屠宰的時候,也和豬有天差地別的表現,總是一副臨危不懼的態度,根本不會求饒,也不會發出太大的聲響,所以人們才說「羊好漢」。事實上,羊的力氣小,叫聲也小,想反抗也沒有辦法。
農村裡養牛和其他的牲畜不一樣,通常都是為了幫人們下地幹活,在飼養的過程中也傾注了許多的情感在裡面,家裡面的牛通常都是養很多年,只到牛老了或者生病了不能幹活後才不得已的賣掉。在人們看來,牛是一種很有靈性的動物,從來沒人捨得宰殺自家的牛來吃肉,實在是捨不得。另外當牛幹不動活的時候,仿佛會預知到自己的結局一樣,眼睛裡能看到淚水。聽老人講,以前有的牛還會跪在地上求生。
也正是出於這種原因,自古以為殺牛的時候都是先用一塊布把牛的眼睛給蒙起來,就是為了避免看到牛流淚,而導致心軟。
其實,「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大轉轉」,也是不同動物的本性而已,只是人們對待他們注入了不同的情感在裡面,才有了這樣的說法,也間接說明了人們對於各種家畜的喜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