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常說的,「臘月錢有邊無弦,好漢不掙臘月錢」是什麼意思!

2020-12-06 老農言

中國的文化在現代的農村中,可以說是最佳的傳承了,想要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就一定要到農村裡去,體驗一下文化的差異。在中國農村,俗語和諺語就是最好的文化體驗,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在農村中,又這樣的一句話,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臘月錢,有邊無弦。好漢不掙臘月錢」。而小編聽到更多的是,好漢不掙六月錢。那「好漢不掙臘月錢,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中國古老黃曆中,臘月也就是農曆十二月,一年中最後的月份,中國歷史上,從周朝開始,就有歲末之祭說,也一直傳到了現代的中國,如今在各地農村,還有不同習俗連祭祀,如農村廟會,殺豬會等大型祭祀活動,在這個歲末用來辭舊迎新,各地人民都虔誠的供上各種各樣的祭品,來還上一年請求天神的願,並且許下下一年的願,來繼續尋求保佑。

為什麼會說好漢不掙臘月錢呢?

因為在中國古代,臘月的祭祀很重要,古人都會拿出一個月的時間,來為年終大祭做準備,特別是在臘月的這個時候,不僅要要辭舊迎新,不僅在臘月中的一些傳統節日上做內容,就好比如,臘八節,小年,等其他重要節日,還要大掃除,燒香,祭祖,寫春聯,置辦年貨等一系列事情。所以說,幾乎沒有什麼時間去掙錢,也就是他們所說的好漢不掙臘月錢。

而如今,在現代中國的經濟壓力下,這句話造就已經不適用了,要是讓你少掙一個月錢試試,保準你跳起來。這些需要準備祭祀的東西,全都在商業模式下,能買的就買,不能買的請人做,化繁為簡,掙錢要緊。古代的祭祀觀念也不再是那麼重要,生活都沒有了,還要那些儀式做什麼?

時代的變遷也改變著當代人的思想觀念。人總是會隨著時代一起改變。而古代人說的,好漢不掙臘月錢,在如今也只是一種愚人的說話而已。相反的,在臘月的錢,更加好掙,大家都巴不得在臘月狠狠的賺一筆,然後自己在正月開開心心過大年。

相關焦點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二十六,還有3天的時間就要進入到臘月。臘月是農曆月的最後一個月,隨著臘月的到來,也意味著新一年馬上就要到來。臘月最為一年的結尾,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臘月和正月有什麼禁忌呢?
  • 臘月已到,農村俗語「臘月春打頭,馬肥牛不瘦」,這話什麼意思呢?
    今天是2021年的1月14日,也是農曆的臘月初二,已經進入到了臘月初二,那麼距離臘八節也是不遠了,俗話說得好「進如臘月就是年」,畢竟臘月也是在農曆當中最後的一個月份,進入到臘月以後也是即將到春節了,所以說臘月也是一個最關鍵的月份,就像現在雖然說到了臘月是農閒的時候,但是此時的人們根本是沒有閒著,大家這個時候也是在忙乎著過年前的最後工作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暖六月旱,臘月打雷衣減半」,這話啥意思呢?
    要說在農村裡,對於大家比較關注的就是農村的莊稼長勢和收成了,這個時候也是處於在臘月,就像北方地區現在的農作物就是小麥了,對於今年的天氣如何是直接影響著小麥年後的長勢,對於農民來說現在還是希望天氣下雪降溫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之所以流傳千年,肯定有他存在的意義,這些俗語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由於是農村俗語,所以書本上很少能看見,生活在農村,就會發現這些俗語無時不刻的被傳誦著,比如這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 今日臘月初一,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今天已經是臘月初一,離過年還有不到30天的時間。老話說得好,「進了臘月門,轉眼就是年」,一進入臘月,人們就已經開始準備過年的年貨。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臘月的到來意味著新年的臨近,但是對於農民來說,臘月的天氣卻決定了未來的天氣變化。
  • 古語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臘月來臨,為什麼說女人怕臘月?
    此外,那些通俗易懂的俗語也被長輩們掛在嘴邊,時常用來教育我們,你是否也曾感嘆這些俗語話糙理不糙呢?所以,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裡巴人,或許都有值得後代學習的東西。現在已是農曆十一月末,很快就要步入農曆的最後一個月了,想必很多人都按捺不住回家團聚的心了吧。仔細想一想,辛辛苦苦工作一年,拿著獎金回家和父母高高興興地吃個團圓飯著實是很幸福的事情。
  • 臘月到,俗語「臘月雷,遍地賊」,啥意思?
    當我長大了,再也沒有了曾經臘月時的期待,如今的時間就是一天天忙碌得過,不過,小孩子還是很期待的,如今小孩根本不期待新年穿新的,因為平時都是穿的新的,如今小孩期待的是對春節風俗的好奇,好玩。進入臘月了,農村的農活也少了,現在地裡就是冬油菜和冬小麥是綠油油的,還是就是自家菜園裡蔬菜是綠油油的,天冷時,還是要給蔬菜蓋一個簡易防凍塑料布,這樣可以防止寒冬臘月裡的霜凍把蔬菜葉子打霜。臘月裡天氣怎麼樣呢?豔陽高照還是溼冷雨雪天氣呢?能聽到雷聲嗎?俗話說「臘月雷,遍地賊」,這句話是啥意思?
  • 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別不當回事!
    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別不當回事!馬上就過年了!春節是一年中最為重要的節日,俗話說「百節年為首」,可見人們對於春節的喜愛!當然,社會發展了,農村的經濟也有了提高,雖然,很多人糾結年味淡了,走親徒留形式,鞭炮也不能任性放了,可是,在筆者看來,這不就是一種「變化下的統一」嗎?畢竟,年還在,家人團聚的意義,遠大於年味的淡化!
  • 農村老人常說「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有何道理?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鄉村小小欣!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如今農曆2021年還有整整一個月,臘月也是大月份,有三十天,今天是進臘月的第二天,進臘月,離過年的日子才剛剛開始,俗話說「臘月初晴,天幹地清」。
  • 今天臘月初三,「臘雪是寶,春雪是草」是啥意思?臘月下雪多嗎?
    今天是農曆2020年臘月初三,已經進入了寒冬臘月了。臘月在農村指的是農曆的十二月。按照農村的風俗,進入臘月就到了年,過了臘月初八就是年。近兩天從農村的熱鬧氣氛來看,確實的有一定的年味了,現在農村開始殺年豬、買豬肉、趕年集、制臘肉、灌腸等等過年的氣氛非常的濃。
  • 農村老話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具體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有時候要結合很多因素去懂,特別是一些初看莫名其妙的話,比如這句「男怕八月,女怕臘月」,這句話讓人冷不丁看見時就會感覺茫然,為啥男人怕八月,女人怕臘月?他們在害怕什麼?其實這句話是個半截話,因為每句話後面還有半句,但也不排除地方不同,所以講法不同,像是我們這邊,說的就是「男怕八月——忙斷腰;女怕臘月——不離刀」。這麼一看,意思就比較明白了,可是還是多少讓人不解。那麼這具體是啥意思呢?現在還有沒有道理?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 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今年管用嗎?
    現在已經是1月多了,也就是農曆中的臘月。臘月初一也剛剛過去,對於一些地方的農村來說,到了臘月也就正式進入了過年的氣氛當中了。家家戶戶也開始進行過年的準備和來年農事的籌備了。在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今年還管用嗎?今天荳子就根據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 俗話說「秋分西北風,臘月冬不淨」啥意思?秋分時節要注意什麼
    由於以前並沒有預測未來天氣的設備和技術,所以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很多關於節氣天氣的俗語,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秋分西北風,臘月冬不淨」,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秋分天氣如何呢?秋分西北風這裡說的「西北風」,說的是從西北方吹過來的風,但是實際上強調的是北方冷空氣南下,說明今年北方冷空氣強勢,在秋分時節就吹起來了,說明今年冬季雨雪多。秋分節氣後,氣溫會受到西伯利亞冷空氣的影響開始下降,西伯利亞地區位於我國的西北方,所以我們常把來自西伯利亞地區的冷空氣統稱為西北風。
  • 進入臘月,老農說:「臘不定,正不娶」是啥意思?有道理麼?
    人說「臘不定,正不娶」這句話,來源於我們的俗語:「臘月不定親,正月不娶親」。意思簡單明了,就是說臘月不宜定親,正月不宜娶親。雖然說這句話的意思,有一定的迷信成分,實際上和我們傳統的婚嫁,挑選黃道吉日有同樣的道理,無論是定親或者娶親,通常人們都會挑選一個好日子,更多的是圖一個吉利和喜慶。
  • 臘月已到,「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啥意思?今年有三白嗎?
    時間過得好快,前腳我們才和2020年揮手再見,眨眼之間,農曆的庚子年已經來到了臘月的第三天。今天是2021年的1月15日,也是小寒節氣的第11天、三九的第八天,正是一年當中天氣最冷的時候。在這「寒冬臘月」裡,「三白」也成了人們心中渴望和念想的東西,特別是生活在農村裡的農民更是如此。
  • 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三白』是啥,有道理嗎?
    今天已經是農曆十一月二十八,距離臘月也就兩天的時間了,寒冬臘月,所以天氣會更冷,但是『過了臘八就是年』,也說明春節越來越近了,年貨陸陸續續開始購置,這寒冬臘月田地沒什麼農活,但是農民期盼豐收的心情一點也沒減少,有句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三白』啥意思?有啥說法?
  • 在農村,老人常說「二九不上門,三十不討債」啥意思?有道理嗎?
    歲月匆匆從來無聲,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迎來了嶄新的2019年,之前的苦樂喜悲,陰晴風雨已是過去,當下最重要的趕緊回到家,在過年這段時間,好好陪陪親人,好好的欣賞下懷念已久的農村美景。我想這就是俗語的魅力吧,用樸實是字句,揭示出深邃的哲理,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下「二九不上門,三十不討債」這則俗語,你們知道什麼意思嗎?
  • 好漢不掙六月錢!古人是怎麼過夏天的了?
    採冰俗語云:「好漢不掙六月錢」。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有空調吹、有冷飲吃、有電風扇吹,可謂十分享受了。那麼古人如果度過夏日炎炎了?其實中華民族不僅是個勤勞的民族,更是個智慧的民族!意思很清楚了吧!12月採冰,正月放入冰窖。這個習俗從周朝開始一直沿用,當時採冰、儲冰工作長期由宮廷包辦,冰庫被稱為「凌陰」,管理冰庫的人為「凌人」。西周時冰窖大都建在地表下層,並用磚石、陶片之類砌封。隋唐時期的冰窖,是在打一口粗深的旱井,規制在八丈深以下,然後將冰塊倒入井內,封好井口。夏季啟用時,冰塊如新。這就是「深井貯冰法」。
  • 臘月到,農諺: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啥意思?為啥馬瘦?
    意思簡單:往年臘八,冰天雪地,距溫度回升有段時間。今年臘八,冰融雪消,山野中萱草冒出嫩芽,柳條在微風中搖曳。今日農曆臘月初一,距2021年剩一個月時間。進入臘月,意味著冬季快結束,春季拉開帷幕。現在既是三九,也是小寒,正是整年中最冷時期。日常生活,要注意保暖,避免溫度變化,給身體帶來病痛。年紀大的老人尤其要保暖,老人身體素質差,寒冷天氣最易生病。
  • 為什麼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並非迷信,實則有深刻道理
    為什麼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並非迷信,實則有深刻道理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中,我們傳統文化的悠久傳承離不開廣大先祖前輩的孜孜不倦,我們常說:「古人不值錢,但古話值錢」,因為那些老話兒不僅影響了文化傳承,其思想、經驗、文學也同樣深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