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1-01-14 小馬話三農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二十六,還有3天的時間就要進入到臘月。臘月是農曆月的最後一個月,隨著臘月的到來,也意味著新一年馬上就要到來。臘月最為一年的結尾,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臘月和正月有什麼禁忌呢?

臘月忌尾:臘月是每年的最後一個月,農村老人還常常把臘月叫做「歲尾」,作為結尾的一個月份,在農村有很多關於臘月的講究,人們認為,有些事情在進入到臘月後就不能再做,只有平平安安地將這一年送走,我們才會順順利利迎接新的一年,那麼臘月有哪些事情不能做呢?

1、不能搬家。在很多地方都有臘月不能搬家的說法,在過去由於交通不暢通、運輸工具不健全,搬家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是耗盡心力的一件事情。人們認為,在一年的結尾時,凡事都應該平平穩穩,但是搬家卻會讓平穩的生活變得動蕩不安,是很不吉利的一個象徵,所以在進入到臘月後不能搬家。

2、不能借錢。在農村有「二九不登門,三十要債忙」的說法,雖然正月初一才是新年,但是從臘月三十這一天開始,我們就已經做好了迎接新年的準備。在臘月二十九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好大年三十要吃的飯菜,所以臘月二十九還被稱為「小除夕」,因為大家在臘月二十九這一天都很忙碌,所以人們不能上門要債,但是大年三十已經是這一年的最後一天,俗話說「舊帳不過年」,在臘月三十這一天就要把錢要回來。因為臘月是最後一個月,如果這個時候把錢借出去的話,很容易在年前要不回來,是很不吉利的事情,所以在進入到臘月後不能再把錢借出去。

看完了臘月的禁忌後,我們再來看正月的禁忌。正月是新一年的第一個月份,我們都希望在新的一年中能有一個好的開始,所以在正月的禁忌也有很多。

1、正月不能剪頭髮。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有正月不能剪頭髮的說法,還有一些地方有「正月剪頭髮死舅舅」的說法。其實正月不能剪頭髮的說法,來源於一個「誤解」,相傳在1644年清朝入關後,要求男性都留頭髮,這不僅是遵從傳統習慣,還是懷念明朝的感情,所以人們便約定在正月不能剪頭髮,這個行動是「思舊」的寓意,隨著時間的流逝,原來的「思舊」就變成了現在的「死舅」。儘管正月剪頭髮並沒有什麼道理,但是現在人們依然延續這一說法。

2、正月不能結婚。每年在入冬後農村辦婚禮的會越來越多,人們喜歡在冬天辦婚禮,一是因為天氣寒冷,不用擔心婚禮上的食材壞掉,二是冬季是農民的農閒季節,大家都有時間參加婚禮。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雖然正月的天氣也很寒冷,農民也不用幹農活,但是卻沒有人辦婚禮,這是因為人們覺得正月結婚很不吉利,會被月太歲壓頭的可能,不僅會對小兩口不利,對子孫也會造成影響。

以上便是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的意思,你對這個說法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回復討論。

相關焦點

  • 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別不當回事!
    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別不當回事!馬上就過年了!春節是一年中最為重要的節日,俗話說「百節年為首」,可見人們對於春節的喜愛!當然,社會發展了,農村的經濟也有了提高,雖然,很多人糾結年味淡了,走親徒留形式,鞭炮也不能任性放了,可是,在筆者看來,這不就是一種「變化下的統一」嗎?畢竟,年還在,家人團聚的意義,遠大於年味的淡化!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之所以流傳千年,肯定有他存在的意義,這些俗語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由於是農村俗語,所以書本上很少能看見,生活在農村,就會發現這些俗語無時不刻的被傳誦著,比如這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 在農村,老人常說「二九不上門,三十不討債」啥意思?有道理嗎?
    歲月匆匆從來無聲,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迎來了嶄新的2019年,之前的苦樂喜悲,陰晴風雨已是過去,當下最重要的趕緊回到家,在過年這段時間,好好陪陪親人,好好的欣賞下懷念已久的農村美景。除了分享一年之中發生的趣事樂事,其中也不乏一些有趣的俗語,比如說「公雞打架頭對頭,夫妻吵架不記仇」,「門前有馬非為富,家中有人不算窮」,簡短有趣的同時,還能學習到一些人生哲理。我想這就是俗語的魅力吧,用樸實是字句,揭示出深邃的哲理,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下「二九不上門,三十不討債」這則俗語,你們知道什麼意思嗎?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暖六月旱,臘月打雷衣減半」,這話啥意思呢?
    要說在農村裡,對於大家比較關注的就是農村的莊稼長勢和收成了,這個時候也是處於在臘月,就像北方地區現在的農作物就是小麥了,對於今年的天氣如何是直接影響著小麥年後的長勢,對於農民來說現在還是希望天氣下雪降溫
  • 臘月已到,農村俗語「臘月春打頭,馬肥牛不瘦」,這話什麼意思呢?
    ,就像這個時候也是有很多的農民喜歡說一些關於年後天氣的俗語,比如這句「臘月春打頭,馬肥牛不瘦」,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句俗語的意思,首先我們要知道在一個年份裡,對於立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立春也是農曆的新年開始,也是有著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說法,可見立春對於農民來說也是開始農耕的時候
  • 今日臘月初一,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
    在農村有「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的說法,這個說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的意思是,如果臘月初一這一天是晴天的話,那麼乾旱的天氣要一直持續到清明節前後,也就是說從臘月初一開始,一直到清明節,降雨都會很稀少。
  • 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今年管用嗎?
    現在已經是1月多了,也就是農曆中的臘月。臘月初一也剛剛過去,對於一些地方的農村來說,到了臘月也就正式進入了過年的氣氛當中了。家家戶戶也開始進行過年的準備和來年農事的籌備了。在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今年還管用嗎?今天荳子就根據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 臘月到,俗語「臘月雷,遍地賊」,啥意思?
    導讀:臘月到,俗語「臘月雷,遍地賊」,啥意思?今天終於進臘月了,這一年也要快結束了,新春佳節也要快到了。當我還是小孩的時候,特別期待臘月,因為到了臘月,家裡就開始準備新年好吃的,還有就是可以買衣服,買新鞋子,新年穿新著實讓我的童年生活很高興。
  • 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三白』是啥,有道理嗎?
    今天已經是農曆十一月二十八,距離臘月也就兩天的時間了,寒冬臘月,所以天氣會更冷,但是『過了臘八就是年』,也說明春節越來越近了,年貨陸陸續續開始購置,這寒冬臘月田地沒什麼農活,但是農民期盼豐收的心情一點也沒減少,有句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三白』啥意思?有啥說法?
  • 今天臘月初三,「臘雪是寶,春雪是草」是啥意思?臘月下雪多嗎?
    今天是農曆2020年臘月初三,已經進入了寒冬臘月了。臘月在農村指的是農曆的十二月。按照農村的風俗,進入臘月就到了年,過了臘月初八就是年。近兩天從農村的熱鬧氣氛來看,確實的有一定的年味了,現在農村開始殺年豬、買豬肉、趕年集、制臘肉、灌腸等等過年的氣氛非常的濃。
  • 農村老話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具體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有時候要結合很多因素去懂,特別是一些初看莫名其妙的話,比如這句「男怕八月,女怕臘月」,這句話讓人冷不丁看見時就會感覺茫然,為啥男人怕八月,女人怕臘月?他們在害怕什麼?其實這句話是個半截話,因為每句話後面還有半句,但也不排除地方不同,所以講法不同,像是我們這邊,說的就是「男怕八月——忙斷腰;女怕臘月——不離刀」。這麼一看,意思就比較明白了,可是還是多少讓人不解。那麼這具體是啥意思呢?現在還有沒有道理?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 進入臘月,老農說:「臘不定,正不娶」是啥意思?有道理麼?
    人說「臘不定,正不娶」這句話,來源於我們的俗語:「臘月不定親,正月不娶親」。意思簡單明了,就是說臘月不宜定親,正月不宜娶親。雖然說這句話的意思,有一定的迷信成分,實際上和我們傳統的婚嫁,挑選黃道吉日有同樣的道理,無論是定親或者娶親,通常人們都會挑選一個好日子,更多的是圖一個吉利和喜慶。
  • 農村老話說男忌子時,女忌午時是啥意思?有道理嗎?要用客觀來看
    農村老人說的話,多是他們的生活經驗,也有他們聽老一輩人講來記在心裡的,就是那些口耳相傳的話。這些話有的是有道理的,有的則沒有啥科學道理的。但我們不能全盤否定這些老話的意義,比如這句「男忌子時,女忌午」。
  • 農村常說的,「臘月錢有邊無弦,好漢不掙臘月錢」是什麼意思!
    中國的文化在現代的農村中,可以說是最佳的傳承了,想要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就一定要到農村裡去,體驗一下文化的差異。在中國農村,俗語和諺語就是最好的文化體驗,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農村中,又這樣的一句話,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臘月錢,有邊無弦。好漢不掙臘月錢」。而小編聽到更多的是,好漢不掙六月錢。那「好漢不掙臘月錢,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男要實,女要虛;男怕子時,女忌午時,有什麼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男要實,女要虛;男怕子時,女忌午時,有什麼道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的俗語是非常多的,這些俗語對於很多的農民老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這些俗語涉及的領域也是非常的廣泛,有關於教育人的,也有關於天氣的,還有的俗語是是關於壽命,所以以前老人在聊天的時候總喜歡聊到俗語,但是現在很多農民都發現,現在農村的俗語已漸漸消失在農民的生活中了,非常的可惜。
  • 臘月已到,「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啥意思?今年有三白嗎?
    時間過得好快,前腳我們才和2020年揮手再見,眨眼之間,農曆的庚子年已經來到了臘月的第三天。今天是2021年的1月15日,也是小寒節氣的第11天、三九的第八天,正是一年當中天氣最冷的時候。在這「寒冬臘月」裡,「三白」也成了人們心中渴望和念想的東西,特別是生活在農村裡的農民更是如此。
  • 春節將至,俗語「好男有才怕過年,好女有膘怕元宵」這話啥意思?
    今天已經是到了臘月初三,再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到了春節,春節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對於這個時候到了年底農閒的時候,很多人覺得沒有啥事了,其實雖然是農閒的時候,但是農民此時也是比較忙碌的,這到了年底,家裡還是要收拾,而且還有的男人在這個時候也要忙碌幹活,所以說越是到了年底,大家就越忙
  • 在農村,老人常說:「寧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磚」,啥意思?
    這幾句話是人們千百年來的經驗總結而成,在農村廣為傳播,既簡短又含蓄。這幾句古話包含了天氣預報,如:「螞蟻搬家早晚要走;蜜蜂歸巢遲,天氣晴朗;魚出水跳,蜻蜓飛低,出門帶笠。」俗類:八月摸秋,摘柚抱瓜子不算偷;又如有些禁忌類,正月忌頭,臘月忌尾,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等等,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古語。
  • 古語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臘月來臨,為什麼說女人怕臘月?
    此外,那些通俗易懂的俗語也被長輩們掛在嘴邊,時常用來教育我們,你是否也曾感嘆這些俗語話糙理不糙呢?所以,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裡巴人,或許都有值得後代學習的東西。現在已是農曆十一月末,很快就要步入農曆的最後一個月了,想必很多人都按捺不住回家團聚的心了吧。仔細想一想,辛辛苦苦工作一年,拿著獎金回家和父母高高興興地吃個團圓飯著實是很幸福的事情。
  • 為什麼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並非迷信,實則有深刻道理
    為什麼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並非迷信,實則有深刻道理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中,我們傳統文化的悠久傳承離不開廣大先祖前輩的孜孜不倦,我們常說:「古人不值錢,但古話值錢」,因為那些老話兒不僅影響了文化傳承,其思想、經驗、文學也同樣深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