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鄉下,多姿多彩的生活令人陶醉,優美的山水環境令人留戀,然而在鄉下生活的日子裡,最讓人懷念、最讓人感興趣的是人們口中所說的一些古語和各種禁忌民俗。這幾句話是人們千百年來的經驗總結而成,在農村廣為傳播,既簡短又含蓄。
這幾句古話包含了天氣預報,如:「螞蟻搬家早晚要走;蜜蜂歸巢遲,天氣晴朗;魚出水跳,蜻蜓飛低,出門帶笠。」俗類:八月摸秋,摘柚抱瓜子不算偷;又如有些禁忌類,正月忌頭,臘月忌尾,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等等,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古語。
為能更好地融入這一群體,或能與他人和諧相處,人們在生活中的言行各方面都有講究與忌諱,今天老農跟大家聊聊下面這幾句老話,你聽過沒?
第一,東高不算高,西高斷腰。
這是關於房簷房脊高低的說法。俗話說:水往東流,水往西流。水到渠成啊,如果西房簷比東房高,東房就會壓垮水到渠成的水到渠成,造成水到渠成的水到渠成。這似乎是因為當時人們缺乏知識,過分迷信風水。事實上,在老農看來,善如至寶,深深地使用;心作良田,世耕」。心性即風水,心性善則善,心性惡則惡。
倒立柱上的絞龍椽,好日子不過二、三年
舊屋中的檁條,有明、暗柱子,暗柱子是砌在牆內,明柱子是用在牆外。屋梁與屋主運勢有密切關係,屋梁應豎直放置在屋梁之上,屋梁不能亂搭,搭亂了就叫「絞龍」,這樣就會被認為不吉利。所以有了「倒立柱絞龍椽,好日子不過二、三年」的說法。
寧可北上千裡,不可南移一塊磚
如今看來,氣候環境和物質生活都對南方有利。而且以前南方交通不便,古代中國北方一直是軍事、經濟強國,發展的次序是先北後南,先西後東,合情合理地說,北方先富,所以有「寧往北走千裡,不往南移一塊磚」的說法。
但從三國時期開始,經濟中心就逐漸向南方擴散。清代全國的收入,基本上都來自江南地區。現在看來,南方資源豐富、氣候宜人、經濟繁榮。
除這些俗語外,閒來無事的時候就常聽鄉下老人講各種各樣的俗語,你聽過哪些俗語呢?還不如聽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