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寧住荒墳,不住古廟」,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2020-12-05 豬友巴巴

在農村,我們習慣了簡單的生活,每每傍晚時分也是農村最為熱鬧的時候。家家戶戶早早吃完晚飯,手拿蒲扇,慢悠悠的行走在夕陽西下的鄉村古道。那景色猶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對於農村年長的老者來說,聊天成了時下農閒時一大樂趣,他們圍坐在村頭樹蔭下,三三兩兩談論著今年的農事,以及村莊的新鮮事,時不時在他們口中飛出幾句經典的俗語,引起眾人的深思,其中有三則俗語,讓我記憶猶新,今天分享給大家,我們一同討論。

一、寧住荒墳,不住古廟

在過去,由於經濟水平有限,很多人免不了走夜路!對於走夜路我們知道「黑泥白水,黃幹道」!但是你知道住宿需要注意些什麼嗎?

在農村,常聽老人說「寧住荒墳,不住古廟」,其實意思是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居住,畢竟出門在外,人心複雜,能少接觸,就少接觸。而相對於荒墳來說,古廟興旺,人流很多,自然有著形形色色的人。不易於自我的保護。

二、屋對埡口,墳對尖

在農村,農民對於房屋建造的方位,以及選擇墓地的位置有很嚴格的考量。對於房屋來說,「埡口」也就是兩山之間的「凹」地,因為在農村「出門見山」預示著前途坎坷,如果是做生意也指生意不順!因此,一般選擇面對「埡口」的位置設置大門的朝向!

在農村,喪葬的習俗一方面是盡孝的一種表現,另一方面是希望子孫後代能有個好徵兆,一般我們常聽老人講「面對青山出孝子」,因此墳墓在特定的環境下,要面對青山,預示著家庭的美滿。

三、做屋不朝北,朝北主擔憂

根據我國地理位置的分布,我國位於北半球,在北方地區,四季分明,冬季多西北風,並且嚴寒難耐,而夏季多東南風,雨量充沛,天氣炎熱!因此,在數千年來,先人為了營造更好的生活,坐北朝南向的房屋逐漸成為了一種規範,並延續至今!

我們反想一下,如果房屋面北而建,究竟有何不妥?面北而建,廳堂朝北開,大門出路一般也會是「西北」或「東北」向,這樣一來,在冬季時節,西北風盛行,寒風極易從大門直入廳堂,不利於保暖!況且,在農村我們常聽「北風掃堂,家破人亡」,或許也是這個道理吧!

【豬友巴巴】服務三農,行走在古色古香的林蔭小道,感受另類的農村習俗,對於以上三則俗語,你是如何認為的呢?歡迎大家關注。

相關焦點

  • 寧採臣為什麼會撞鬼?因為古人寧去「荒墳」,也不去「古廟」
    寧採臣為什麼會撞鬼?因為古人寧去「荒墳」,也不去「古廟」 有許多的仙俠類影視劇會出現這樣一個片段,那就是一個書生在上京趕考的過程中,太晚就在一間破敗的古廟裡露宿。雖然這樣的情節我們看起來也是比較合常理的,但事實上在古代,這是非常不合常理的。
  • 在農村,老人說「兩人抬轎房,久住人丁疏」,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在農村,老人說「兩人抬轎房,久住人丁疏」,什麼意思?有何講究農村房屋的建造雖然經歷了幾次變革,但是在形制上依舊保留了很多傳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木結構的建築佔據了數千年的歲月!只是到了近代,隨著新思想的傳播,磚石建築以及穩定,堅固和防火係數高,備受人們的喜愛,逐漸成了潮流!
  • 「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啥講究?整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古代俗語說:「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這是漂泊在外遊子的共識,啥講究呢?整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有人說荒墳很「兇」,容易給人帶來晦氣、不幸,這當然是迷信的說法,因為連古人都不太相信。不過如果有更好的住宿,想來也沒有一個正常人願意夜宿荒墳。
  • 農村老人常講:「寧為雞頭,不為鳳尾」是什麼意思?
    可能有些人會對當下的鄉村有些誤解,認為當前社會農村的教育程度跟不上大城市,但是我們也不能片面的認為從鄉下傳出的那些老話俗話就是完全迷信不可取的,其實有很多話是暗含著豐富真實的生活經驗的,這也是老一輩留給我們的瑰寶了。
  • 農村老人常說「做屋不落斷層,落斷層無後人」,說的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常說「做屋不落斷層,落斷層無後人」,說的是什麼意思?文|海豐說歷史衣食住行,安居樂業,從古至今,人們對於房子是很看重的,中國人也有非常濃重的鄉土情結,故鄉就是故鄉,講究一個衣錦還鄉,落葉歸根,所以蓋房子自然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關於蓋房子有很多習俗和規矩,還有一些避諱,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
  • 農村老話「寧救百隻羊,不救一頭狼」什麼意思,老農的話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寧救百隻羊,不救一頭狼」什麼意思,老農的話有道理嗎在我們日常中,經常會聽到老人說一些農村俗語。這些俗語包含不同方面的意思。
  • 農村歇後語,老人常說的「朽木棺材」又有什麼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在農村最常見的就是這些歇後語,尤其是和老人之間聊天的時候,雖然看起來老人的文化水平比較低,但實際上他們卻能夠口若懸河,說出一個又一個讓人難懂的歇後語。這些歇後語不僅有趣味性,還是農民在長時間的生產活動中的濃縮精華。
  • 在農村,老人常說:「寧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磚」,啥意思?
    住在鄉下,多姿多彩的生活令人陶醉,優美的山水環境令人留戀,然而在鄉下生活的日子裡,最讓人懷念、最讓人感興趣的是人們口中所說的一些古語和各種禁忌民俗。這幾句話是人們千百年來的經驗總結而成,在農村廣為傳播,既簡短又含蓄。
  • 農村老人常說「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常說「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的這一句俗語,就是拿動物的一種排洩方法做了一個比喻,小雞沒有排尿系統,但同樣需要排尿,只是說洩殖腔不同罷了。這句話也是比喻每個人的生存方式不一樣,但同樣都能生活得很好,也是比喻各有各的擅長,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農村常有這樣一種現象,有的年輕人整天看是遊手好閒,東遊西逛,看他是無所事事,但他生活的也挺好。殊不知這樣的年輕人,也有他自己的業務,他能在東遊西逛的同時,把這些業務辦成了,自己能從中得到收益。
  • 在農村,老人常說「二九不上門,三十不討債」啥意思?有道理嗎?
    歲月匆匆從來無聲,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迎來了嶄新的2019年,之前的苦樂喜悲,陰晴風雨已是過去,當下最重要的趕緊回到家,在過年這段時間,好好陪陪親人,好好的欣賞下懷念已久的農村美景。除了分享一年之中發生的趣事樂事,其中也不乏一些有趣的俗語,比如說「公雞打架頭對頭,夫妻吵架不記仇」,「門前有馬非為富,家中有人不算窮」,簡短有趣的同時,還能學習到一些人生哲理。我想這就是俗語的魅力吧,用樸實是字句,揭示出深邃的哲理,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下「二九不上門,三十不討債」這則俗語,你們知道什麼意思嗎?
  • 農村老人常說:「姑爺進門,小雞斷魂」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著許許多多的禮節,這些禮節十分講究,如婚喪嫁娶這些講究禮節對於農村人來說十分看重,如在農村人辦喜事時需提前好長時間做準備,日子確定後,商量請客的事,估計多少人,準備多少桌酒席,要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家庭成員具體分工。
  • 農村俗語:「寧娶富家奴,不找窮家女」,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經常聽老人們說這樣一句話:「寧娶富家奴,不找窮家女」,意思是在娶媳婦的時候,哪怕娶一個富人家的奴婢,也不要找窮人家的女兒,這也是古人的一種婚姻觀念,那麼這種婚姻觀念放到現在還適用嗎?所謂的「富家奴」就是以前富人家的丫環或者奴婢。
  • 農村老人常說,「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是什麼意思?
    我們在農村住得久一點,總是能聽到一些老人嘴裡念叨的話語。初聽時我們可能不會放在心上,覺得沒有什麼科學性,但並不是所有的老話都是不可信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貓頭鷹,可能大家對它的印象都是一種夜行動物,叫聲很可怕。
  • 農村老人常說:「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是什麼意思?
    每年驚蟄到來都會伴隨著春雷,我們常聽到一句老話「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這句話代表著什麼意思?它說的有道理嗎?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節氣命名也很影響,驚蟄顧名思義就是驚醒蟄伏在凍土中的昆蟲。按照我國歷來流傳的數九歌而言,驚蟄時期依然是我國數九中的九九階段。雖然三九四九凍死狗的寒冷天氣已經過去,但是往往在氣象前面到了九九天的階段裡,天氣依然會寒冷一小段時間。
  • 農村老人為啥說「男不摸頭,女不摸腳」這話有啥意思,有何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為啥說「男不摸頭,女不摸腳」這話有啥意思,有何道理!在農村的生活都是比較寧靜而平淡的。以前的農村沒有什麼多餘的活動還有娛樂的東西。
  • 農村老人常說:「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老人常說:「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在農村存在著不少很有特色的俗語,這些話多數是來自於前人,通過對於自身的經驗總結獲得的一些啟發,對於平時的農耕有著不小的幫助。很多農民朋友對於這些俗語保持著親切感,因此這些俗語在農村十分流行。但是其中也會因為一些話沒有什麼道理,讓信賴他的人得不到什麼幫助,我們在遇到俗語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甄別。
  • 農村俗語:「天空莫做屋,地空莫葬墳」,什麼意思?農村人的智慧
    農村俗語:「天空莫做屋,地空莫葬墳」,什麼意思?農村人的智慧關於農村裡面的俗語其實也是講過不少的,但是就是這簡簡單單的俗語卻是真正的蘊含了農村人的智慧,這也是大家不可輕視的。雖說這些俗語初聞語句有些簡陋,甚至是有些粗糙,但是當細聞其詳後就會發現,這可真當是十分有見地的。
  • 農村老人常說「冬至不冷,夏至不熱」, 有道理嗎?
    而在農村就有老人常說冬至不冷,夏至不熱,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話說的有沒有道理呢。農村老人常說「冬至不冷,夏至不熱」,有道理嗎?其實這句話說的就是冬至那一天不冷,而夏至也不是最熱的時候。為可會這樣呢,按字面意思上來看,冬至不就是冬天最冷的時候嗎?其實並非如此的,不管是冬至還是夏至都不是說天氣的,而是說太陽高度角的。
  • 農村老人說「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什麼意思有科學根據嗎?
    俗語在農村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農村基本上大家都會說上幾句,比如說「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棒也能磨成針」!俗語的發展源於生活,卻也高於生活。在漫長的歲月中,先人在不斷的觀察與積累中,不斷的結合生活,總結出一套完整的俗語「大字典」!
  • 農村老人常說,「狗不過八,雞不過六」,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一些俗語,別看人們平時只是隨口說說,以為是農民自編自說,其實這些俗語之中,有一部分出自古籍,有著悠久的歷史。「狗不過八,雞不過六」這句農村俗語,在歷史古籍中就有出處。原句為:「犬不八年,雞無六載」。這句話出自一本叫《易妖》的古籍。《易妖》是一本在三國兩晉時期就廣為流傳的志怪類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