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驚蟄節氣是2020年3月5日,也就是農曆二月十二。驚蟄節氣是我國第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節氣的到來也預示著我國南北各地氣溫逐漸回升,而北方地區下雪的情況基本逐漸減少。每年驚蟄到來都會伴隨著春雷,我們常聽到一句老話「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這句話代表著什麼意思?它說的有道理嗎?
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節氣命名也很影響,驚蟄顧名思義就是驚醒蟄伏在凍土中的昆蟲。按照我國歷來流傳的數九歌而言,驚蟄時期依然是我國數九中的九九階段。雖然三九四九凍死狗的寒冷天氣已經過去,但是往往在氣象前面到了九九天的階段裡,天氣依然會寒冷一小段時間。
特別是驚蟄前後春雷轟鳴,萬物復甦,但是作為埋伏在土壤中昆蟲還是不會出來,而如果在驚蟄這天天氣比較反常,氣溫回升很快,土壤中的凍蟲陸續爬出,那麼人們也就認為這反而會導致後續氣溫寒冷持續,直到五月中。
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驚蟄時期沒有凍怕害蟲,那麼有可能到了後面的一兩個月會出現倒春寒天氣。這樣的天氣對於農作物生長極為不利,倒春寒會是本來處於春天生長的農作物被低溫凍壞、凍死。這次這也是農村勞動人民的長期勞作得到的總結。同時人們還常說「驚蟄吹起土,倒冷四十五」,驚蟄天氣變化對於後續農業或許有一定的影響。
還有幾天就到了驚蟄節氣了,這時候雨水逐漸增多,而春雷也會比較頻繁在這個季節發生。春雷驚動了蟄伏在土中的各種昆蟲,鳥語花香的季節也逐漸來臨,驚蟄驚春,人們都會期盼這一天的到來能夠給來年有一個好的收成。因此在以前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年代,這種依靠節氣變化判斷後續天氣的諺語也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同。
農村老人常說:「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是什麼意思?你們那裡有這樣的說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