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瘟疫「始於大雪,衰於驚蟄」什麼意思?你怎麼看

2020-12-05 超級歡

【今日驚蟄】——百蟲甦醒,陽氣上升。

農村古語云:瘟疫始於大雪、發於冬至、生於小雪、長於大寒、盛於立春、弱於雨水、衰於驚蟄。所以——驚蟄來、瘟疫去。生活在農村,時常耳聞這些古人諺語。它可以說是集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的「百科全書」,涉獵之廣,更是無一部書籍所能媲美。千百年來,病毒一直存在,這是不爭之事實,而歷史上中國的歷次瘟疫都是按這個規律始終的,那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那咱們就從氣溫上入手揉碎了講一講

歷史不會重演,但是卻驚人的相似!翻開史書,自商周時代起歷史上的瘟疫頻頻發生大大小小有文獻記載的500多起,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基本上都是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地循環反覆著。其實各種疫病在歷史上基本都是處在大災之後暴發。譬如明朝崇禎末年瘟疫,當時的天氣狀況就是處在「小冰河」時期奇寒無比,整個國家一年只有一季作物可以收成。

在古人看來,始於大雪,大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而在冷暖交替之時,人的抵抗能力較差!這個觀點和現在的科學研究一致。發於冬至,冬至這個節氣作為寒冷氣候的開始。意味著開始進入寒天,萬物都在修整,人體陰氣漸旺陽氣轉弱,此時身體虛弱需要養生。人體免疫力變得低下,那麼就很容易招惹病毒上身,導致病毒上身之後無力抵抗,這也是瘟疫大部分發生在冬至之後的一個原因。

至於生於小雪、長於大寒、盛於立春、弱於雨水、衰於驚蟄這個過程就不難理解了。醫療水平低下、信息交流不便,朝廷對於民間的執行管控能力更是低下,面對具有傳染性的疫病,只能是聽天由命。抵抗得了的就生存,抵抗不了的就被淘汰,所以古代一旦爆發瘟疫,常常是大面積的染病死亡,十室九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條件有限的古代,對於瘟疫為求自保古人做出這樣的總結,這是大智慧的結晶,古人誠不欺我。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於每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涉及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疫情發生後,各行業受創,譬如餐飲娛樂這些生活服務業和工廠等。好多人不復工沒有經濟來源,生活就好比塌了一半。儘管每個人境遇不同,我們身處社會中都是一張多米諾骨牌。你無從得知,哪張看似不起眼的小牌倒下去,也許就會引發海嘯一般的劇烈反應。

在疫情期間看到了一線的醫生護士這些白衣天使們的無私奉獻,他們面對疫情,舍小家顧大家救助更多病人,可以說他們是最美的人,好多愛心人士的捐款和愛心,讓我懂得了生活更深的意義。為「逆行者」點讚!如今,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的科學技術和醫療水平等各方面都已經非常先進,相信很快就能渡過難關,眾志成城。

驚蟄過後萬物復甦,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要特別注意防護養生,起居方面,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保持精神愉悅。飲食方面,宜多吃養肝護肝類的清淡食物,如菠菜等,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春天從不爽約,只是我們和這個春天的約會有些遲了。

雖然真正意義上的春天還沒到來,但是此時

花草樹木,似乎提前得到了消息。它們按捺不住,已經發芽、展葉、開花。把春的氣息帶給人類。2020年註定將擁有一個特殊的春天!很多風光也許我們無緣得見,很多場景也許過眼雲煙,但春天的希望與生機一定要看在眼裡,也要種在我們心中!不管在那裡,只要不負春光就能收穫滿滿。今日驚蟄願所有美好,與春天一起醒來!

那麼對於這句俗語,你們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們的看法

相關焦點

  • 古時瘟疫,常說「始於大雪,衰於驚蟄」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古言常說:瘟疫始於大雪,生於小寒,弱於雨水,衰於驚蟄。那麼這樣說到底有依據嗎?翻開歷史的長卷,歷史上也發生過許多的瘟疫,一幕又一幕的重演感覺似曾相識,古人們二十四節氣的智慧結晶不僅僅局限於農耕,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息息相關的聯繫。
  • 大雪將至!農村有著「瘟疫始於大雪,滅於驚蟄」的說法,有道理嗎
    對於在農村,一旦到了冬天之後,基本上是沒有農活的,多數農民都是貓在家裡,就像我們北方地區,由於降溫比較快,大家都是在家裡不出來,如果天氣要是好的話,那麼村頭的位置上,就會有很多的人聊天,畢竟農村的娛樂方式多數都是聊天或者是串門,但是在農村裡聊天的時候,像一些年齡大的人幾乎都是能想到和節氣有關的俗語,比如「始於大雪,滅於驚蟄」也是常說的俗語。
  • 古時瘟疫,民間常說「始於大雪,滅於清明」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而「瘟疫始於大雪,發於冬至,生於小寒,長於大寒,盛於立春,弱於雨水,衰於驚蟄,滅於清明」,同樣是古人幾千年裡總結出來瘟疫流行的規律。結合了二十四節氣和當地氣候環境變化,通過不同時期加強防範措施,儘量避免疾病纏身,放到現在依然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 老祖宗留下兩句俗語,有道理嗎
    可以肯定的說,春分期間出現降雨,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如果沒有出現降水,這個春季以及後續的一段時間裡,出現降水的頻率會減少,天氣都會比較的乾旱。一、春分有雨是豐年,春分無雨劃耕田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春分無雨劃耕田」,古人把立春當作是春天的開始,通過觀察發現,春分節氣這天的天氣可以預測後面雨水的多少。
  • 驚蟄的讀音驚蟄怎麼讀?節氣驚蟄是什麼意思驚蟄的含義解釋
    驚蟄的怎麼讀:  【拼音】:jīng zhé  【解釋】:1.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公曆3月5,6或7日。此時氣溫上升,土地解凍,春雷始鳴,蟄伏過冬的動物驚起活動,故名。2.指經過冬眠被春雷驚醒的蟲豸。
  • 大雪節氣,俗語「大雪不凍倒春寒,大雪不寒明年旱」啥意思?
    今年的大雪節氣是大雪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經過了立冬,小雪後,到大雪已經是深冬了,大雪後下個節氣就是冬至,到了數九寒天最冷的日子了。關於大雪的俗語也有很多,反映的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我們今天就看看這個俗語「大雪不凍倒春寒,大雪不寒明年旱」的意思。到了大雪,早就進入了冬季,本來應該很冷了,可是該冷的時候不冷,或者比往年這個時候氣溫高,說明今年冬季寒冷的時間往後推遲了。
  • 後天小雪,「小雪不凍地,驚蟄不開地」啥意思?冬季氣溫偏暖嗎
    導讀:後天小雪,「小雪不凍地,驚蟄不開地」啥意思?冬季氣溫偏暖嗎?這兩天氣溫變化特此快,前兩天還是秋天,昨天是夏天,今天氣溫突然下降到個位數了,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人間感受到三個不同季節的天氣,難怪就叫農村老人也說以前沒有碰到過,很多地方的氣溫同比達到歷史新高,如今已經是立冬節氣,後天就要到小雪節氣了,怎麼還有這樣的溫差大的天氣呢?
  • 後天小雪,「小雪不凍地,驚蟄不開地」啥意思?
    今天11月20號,後天是11月22號,今年的11月22號是二十四節氣第二十個節氣,小雪節氣來臨的時候,小雪節氣的到來表明冬季慢慢以深了,寒冬也已經從北方的大雪開啟了
  • 今日小寒,俗話說:「小寒蒙蒙雨,驚蟄凍死秧」,是什麼意思呢?
    比如有句農村俗語叫做:「小寒蒙蒙雨,驚蟄凍死秧」,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小寒蒙蒙雨小寒是24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小寒的意思就是天氣寒冷,但是還沒有冷到極致,因為後面還有大寒。不過在北方地區還有「「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一說,也就是說小寒這個節氣正好是每年的二九或者三九,也是非常寒冷的天氣。
  • 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九九是數九之後的第一個九天,從九九開始,天氣就會越來越冷,到三九、四九時氣溫就會降到最低點,在鄉下關於九九的俗語很多,比如今天要講的「九九雪一場,豬狗不吃黑」,這是什麼意思?這句老話放在現在有意義嗎?冬天到了,又迎來了數九寒天,從冬至開始,真的到了數九。一年中有九次是最低氣溫。各具特色的九首歌在各地廣為流傳,正如北方人聽得最多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行走。
  • 俗語「元宵節割三不割四」,說的是什麼意思 ?
    俗語「元宵節割三不割四」,說的是什麼意思 ?時間:2020-02-08 11:3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俗語元宵節割三不割四,說的是什麼意思 ? 元宵節有一個習俗就是吃湯圓,吃著湯圓又代表著一家團圓的意思,除了吃湯圓外,還有一個習俗,叫做元宵節割三不割四,這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人常說:「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是什麼意思?
    今年的驚蟄節氣是2020年3月5日,也就是農曆二月十二。驚蟄節氣是我國第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節氣的到來也預示著我國南北各地氣溫逐漸回升,而北方地區下雪的情況基本逐漸減少。每年驚蟄到來都會伴隨著春雷,我們常聽到一句老話「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這句話代表著什麼意思?它說的有道理嗎?
  • 俗語:大寒地不凍,驚蟄地不開,老祖宗預測天氣,今年春天冷不
    俗語:大寒地不凍,驚蟄地不開,老祖宗預測天氣,今年春天冷不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們國家一直都是農業大國。第一因為我國農耕文明悠久,第二就是因為我們全國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農民。那麼老祖宗們是怎麼了解天氣狀況,來及時應對對莊稼不好的天氣呢?答案就是老祖宗們銅通過他們善於發現的眼睛,長時間觀測天氣變化規律,再總結成相應的俗語,等到再遇到相同的情況就不會手足無措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句這樣的俗語,看看老祖宗們的經驗是不是可信的。
  • 驚蟄三候是什麼意思?描寫驚蟄的經典古詩詞句有哪些?(2)
    今日驚蟄,萬物復甦春光明媚。2019年驚蟄時間:2019年03月06日 星期三 (己亥年(豬年)正月三十,今天是驚蟄)。驚蟄,是一個最有靈氣的節氣,它穿越了漢唐歲月,踏著明清的月光而來,春雷一聲,春蟲萌動生命的氣息迸發而出春天開始熱鬧了。驚蟄是什麼意思?
  • 俗語:「寧要重陽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說的是什麼意思?
    在古時候的中國人們普遍都是以務農為生,人們根本就不需要外出去買吃的,因為想吃什麼自己家裡種就行了,這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在我國歷史上持續了數千年的時間,從而奠定了我國現在堅實的農業基礎,這兩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
  • 不知道你怎麼看?看專家的相關預測
    古代有這麼一句話「瘟疫始於冬,勝於春,衰於驚蟄。」這也是我們的老祖宗們總結出來的智慧。而目前疫情的發展趨勢確實是有那麼一點符合老祖宗的智慧了。但是,我們要相信我們可以有現在的成就,更多的是我們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那麼2020年這次疫情會鬧多長時間?不知道你怎麼看?今天相關專家帶我們一起來預測一下。
  • 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植物還在萌發階段還沒有長到足夠的強壯,就打雷了,把冬眠的動物都叫醒,結果這些沉睡了一個冬天,飢腸轆轆的動物走出冬眠的洞穴,發現大雪還沒有化盡,植物還正在萌發,沒有吃的食物,只好去啃食嫩草,這必然造成對這些植物生長的破壞,而那些食肉動物,則會因為食草動物太少和天氣太冷被凍餓而死。
  • 俗語: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啥意思?其中的數字意味著什麼?
    有關於說天氣變幻的: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有形容收成的:麥蓋三層被,枕著饅頭睡!有形容生肖屬相配偶的:豬猴不到頭兒等等。這些從字面上都能理解是什麼意思。有一句俗語說的是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這七七八八的說的是啥?說的是歲數嗎,難道是說男的活不過88,女的活不過77?好像不科學啊!俗語: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啥意思?其中的數字意味著什麼?
  • 立春至,農諺「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什麼意思?看完懂了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嫋嫋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餘寒。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辨,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閒。閒時又來鏡裡,轉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 看小寒節氣俗語怎麼說,看完心中有數
    看小寒節氣俗語怎麼說,看完心中有數小寒節氣已經在元月5號就已經到來了,如今已經進入小寒節氣好多天了,並且三九寒天的日子也進來兩天了,這樣的天氣就更加寒冷了,最近大家已經見識到了三九天的寒冷,這種冷會有多久,來年春節會有倒春寒天氣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