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分期間降雨的農諺還有很多,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可以肯定的說,春分期間出現降雨,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如果沒有出現降水,這個春季以及後續的一段時間裡,出現降水的頻率會減少,天氣都會比較的乾旱。
一、春分有雨是豐年,春分無雨劃耕田
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春分無雨劃耕田」,古人把立春當作是春天的開始,通過觀察發現,春分節氣這天的天氣可以預測後面雨水的多少。
春分節氣當天下雨了,那利於春播,並且預示著這一年會風調雨順,糧食也容易豐收。因此,古人還發現了春分節氣當天的晴雨還能預示當年的年景如何!
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春分無雨劃耕田,意思是說春分節氣到了還沒有下雨,那就會耽誤當年的春耕和春播。雨水不足農民就可能無法種田,尤其是在春分節氣的時候降雨就尤為珍貴了。
如果沒有出現降雨,則很難進行耕種,對於農業生產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在春分節氣的時候如果是大晴天,沒有下一丁點的雨水,預示著這一年可能會出現旱情,後面的雨水會偏少。
按照萬物的生長規律來說,春天下雨可以疏通地氣,可以滋潤天地萬物。對於乾旱的春季來說,降雨能夠補充水分,而且春雨貴如油的俗語更能體現春雨的彌足珍貴。
從這也看得出來,古人普遍是期望在春分節氣的時候能下雨的。並且在春分節氣的時候如果能下點雨,確實也有好處的。其實老一輩人傳下來的經驗,是相當的有道理。
二、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無雨鬧瘟疫
俗語「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無雨鬧瘟疫」什麼意思?從字面上我們就很好的可以理解,如果春分時節下雨的話,那麼生病的人就比較少;而春分時節不下雨的話,因為一般是乾旱少雨,給細菌和病毒的傳播帶來了先天條件,那麼極有可能會鬧瘟疫。
通俗點說,春分時節下雨多話,那麼人畜患染疾病的現象就會比較少;而春分時節降雨少的話,那麼人畜患染疾病的現象相較就會多些,也是疾病的多發期。那麼,這一說法由何而來呢?
不知大家聽說過:「瘟疫始於大雪,生於小寒,弱於雨水,衰於驚蟄」這句古語沒有?在我們人類的發展史中,歷史發生過許多疾病,如:痢疾、霍亂、天花、鼠疫等等,而對於家畜疾病疫情發生更是較多,如,豬肺疫,豬丹毒,豬瘟等等。
在人們與疫情的長期戰鬥過程中,也總結出了許許多多的經驗。從老話不難發現,瘟疫在雨水著地後,其勢頭會開始弱,一年中的降雨通常也是始於驚蟄,從驚蟄開始後,雨水漸漸頻繁,而春分時節的雨水較驚蟄而言,正常情況均要為多。
因此,春分時節的降雨頻繁是好現象,同時春分時節也是農事生產的重要時節,降雨的多少也是關乎秋天的收成好壞的關鍵所在。老輩人傳下來的經驗話語,雖然不一定完全正確,但也必有一定的道理可言。
總之,古人最擅總結經驗教訓,他們從多年的生產生活中總結出易於記憶的農諺,並對未來的農事與天氣進行預測,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所以老輩人的說法,相當有道理。各位看官,您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