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老祖宗留下兩句俗語,有道理嗎

2020-12-03 中原文化家

關於春分期間降雨的農諺還有很多,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可以肯定的說,春分期間出現降雨,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如果沒有出現降水,這個春季以及後續的一段時間裡,出現降水的頻率會減少,天氣都會比較的乾旱。

一、春分有雨是豐年,春分無雨劃耕田

俗語「春分有雨是豐年,春分無雨劃耕田」,古人把立春當作是春天的開始,通過觀察發現,春分節氣這天的天氣可以預測後面雨水的多少。

春分節氣當天下雨了,那利於春播,並且預示著這一年會風調雨順,糧食也容易豐收。因此,古人還發現了春分節氣當天的晴雨還能預示當年的年景如何!

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春分無雨劃耕田,意思是說春分節氣到了還沒有下雨,那就會耽誤當年的春耕和春播。雨水不足農民就可能無法種田,尤其是在春分節氣的時候降雨就尤為珍貴了。

如果沒有出現降雨,則很難進行耕種,對於農業生產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在春分節氣的時候如果是大晴天,沒有下一丁點的雨水,預示著這一年可能會出現旱情,後面的雨水會偏少。

按照萬物的生長規律來說,春天下雨可以疏通地氣,可以滋潤天地萬物。對於乾旱的春季來說,降雨能夠補充水分,而且春雨貴如油的俗語更能體現春雨的彌足珍貴。

從這也看得出來,古人普遍是期望在春分節氣的時候能下雨的。並且在春分節氣的時候如果能下點雨,確實也有好處的。其實老一輩人傳下來的經驗,是相當的有道理。

二、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無雨鬧瘟疫

俗語「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無雨鬧瘟疫」什麼意思?從字面上我們就很好的可以理解,如果春分時節下雨的話,那麼生病的人就比較少;而春分時節不下雨的話,因為一般是乾旱少雨,給細菌和病毒的傳播帶來了先天條件,那麼極有可能會鬧瘟疫。

通俗點說,春分時節下雨多話,那麼人畜患染疾病的現象就會比較少;而春分時節降雨少的話,那麼人畜患染疾病的現象相較就會多些,也是疾病的多發期。那麼,這一說法由何而來呢?

不知大家聽說過:「瘟疫始於大雪,生於小寒,弱於雨水,衰於驚蟄」這句古語沒有?在我們人類的發展史中,歷史發生過許多疾病,如:痢疾、霍亂、天花、鼠疫等等,而對於家畜疾病疫情發生更是較多,如,豬肺疫,豬丹毒,豬瘟等等。

在人們與疫情的長期戰鬥過程中,也總結出了許許多多的經驗。從老話不難發現,瘟疫在雨水著地後,其勢頭會開始弱,一年中的降雨通常也是始於驚蟄,從驚蟄開始後,雨水漸漸頻繁,而春分時節的雨水較驚蟄而言,正常情況均要為多。

因此,春分時節的降雨頻繁是好現象,同時春分時節也是農事生產的重要時節,降雨的多少也是關乎秋天的收成好壞的關鍵所在。老輩人傳下來的經驗話語,雖然不一定完全正確,但也必有一定的道理可言。

總之,古人最擅總結經驗教訓,他們從多年的生產生活中總結出易於記憶的農諺,並對未來的農事與天氣進行預測,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所以老輩人的說法,相當有道理。各位看官,您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這天是天晴好?還是下雨好?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這天是天晴好?還是下雨好?而這個時候正是農作物的生長旺季,所以夏至節氣的變化對農業生產也有著較大的影響,俗話說的好「夏至無雨三伏熱」,那麼對於我們農民來說,夏至這天是天晴好好還是下雨好?
  • 明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啥意思?
    今天為你帶來的是:明日春分,俗語「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啥意思?今天是3月19日,明日就是今年的第四個節氣,春分。春分是一個特殊的節氣,這一天全世界晝夜等長,智慧的古人早就發現了這一現象,總結出了「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俗語。春分意味著春天已經完全到來,這個時候和風送暖、桃紅柳綠、鶯歌燕舞。
  • 小滿節氣這天,對於農民來說是天晴好還是下雨好呢?為什麼?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小滿節氣這天,對於農民來說是天晴好還是下雨好呢?為什麼?大家好!今天是5月21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滿。
  • 老祖宗留下的俗語,有科學道理嗎?
    老祖宗留下的俗語,有科學道理嗎?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社會的更新換代也很是頻繁。但與此同時,也伴隨著一些問題,為了快速適應這個時代,人們必須更加辛苦的工作來賺錢養家,很多人為了多賺了錢,熬夜加班都是常有的事情,熬夜肯定對人體損傷很大,那麼與此同時,也使得睡一個好覺變得多麼困難。如果前一天晚上沒有睡好,會很大程度影響你後一天的工作質量。
  • 「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留下的忌諱有道理嗎?
    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的文明古國,從古至今一直流傳著很多人生大智慧,老祖宗勸誡子孫後代的經驗之談。正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所以對於老祖宗的一些有道理的話,還是有必要傾聽的。那麼在民間流傳的「生七不娶,暗九不過」,這句話有沒有道理?老祖宗留下的忌諱有道理嗎?
  • 春分至、燕子歸!俗語「燕子進家,紫氣東來!」有道理沒?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天氣漸漸變暖,我們就迎來了春分時節。春分,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春分正當春季(立春至立夏)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而在春分就有不少農村的俗語。 「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一種說法是春分以後一天天變暖了,人的身體也漸漸舒展開來,就如同每天都在長高一樣。
  • 古人云:「吃飯大汗,一生白幹」老祖宗這句經典俗語是什麼意思?
    ——明·袁白賓《楚江情》農村中至今還流傳著一些古人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聽起來並不複雜,基本上都是大白話,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其中的道理,雖然說是這麼說,但是知道俗語背後道理的人其實並不多。農村的俗語五花八門,這些俗語的內容也包羅萬象,大多是古人的經驗之談,比如老祖宗留下的這兩句俗語,就讓人受益終身。古人覺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養生。
  • 小孩出生時間有何說法?古人總結了兩句俗語,你認為有道理嗎?
    小孩出生時間有何說法?古人總結了兩句俗語,你認為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村裡的老人和長輩經常在閒坐聊天時,嘴裡就蹦出幾句俗語。這些俗語通常琅琅上口,通俗易懂。那麼小孩出生在什麼時候會比較好呢?有一句俗語說的是「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女孩子生在大年初一,長大了是當娘娘的命;男孩子生在正月十五,長大了就會當大官。這句話對這兩個日子出生的嬰兒表達了一種最美好的祝福。因為古人認為女孩子嫁得最好的就是皇宮裡的娘娘了,享盡榮華富貴,而男孩子做大官,也是前途無量。
  • 農村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迷信,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農村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迷信,老祖宗的經驗之談所謂俗語,就是過去的人們在生活中的經驗所得,蘊含著極大的道理。也許有人認為這些俗語產生於思想落後的封建社會,其中必然都是封建迷信的思想,其實不然,這些俗語聽起來很糙,不像古詩詞那麼優雅動聽,但是內裡卻蘊含著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這一代人接受科學教育,民間的俗語可能距離我們很遙遠。但是如果和家中老人相處多了的話, 就會發現許多俗語已經深入到他們的思想中,不經意之間就會說兩句來勸誡後輩。民間有句老話說:「大路有水,小路有鬼」。
  • 農村俗語「重陽無雨一冬晴,重陽放晴一冬凌」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這裡除了每天能欣賞原生態的環境外,還能聽到許多耐人尋味的俗語,比如說「不看家中寶,單看門前草」,說的是,要看一個家庭能否長期富裕下去,家中有多少金銀財寶是次要的,關鍵要看門前是否有雜草,如果連自家門前都是懶得除掉,那麼則說明這個人十分藍短,即使家產萬貫也是揮霍不了多久的。朗朗上口的同時讓人也悟出一些道理,我想這就是俗語的魅力吧。
  • 俗語「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啥意思?這話有道理嗎?
    提要:俗語「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啥意思?這話有道理嗎?人生在世,什麼樣的人生才算完美,我們的老祖宗用一句俗語給出了我們答案。那便是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一個人有一個家庭,有老婆做飯,有地產糧,有棉襖遮寒就知足常樂活著,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平平安安的活著。它其實講的是男人的一種生活態度。古時候的底層勞動人民要求不高,只要解決了溫飽問題,一家人能過著平凡普通的生活就覺得很幸福了,這充分反映了過去貧窮的年代,人們的理想嚮往也是非常低的,人生的目標也是非常低的,這是適合當時的社會。那麼放到現在,這句老話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男怕屬雞,女怕屬羊」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人的屬相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怕屬雞,女怕屬羊」,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寧生窮命,不生窮相」,老祖宗兩句經典名言,句句精華!
    「寧生窮命,不生窮相」,老祖宗兩句經典名言,句句精華!中國俗語文化悠久綿遠,博大精深,這些老祖宗根據生活智慧總結的通俗語言,在千百年來的積累下,逐漸形成了一種特色的文化形式——俗語。說起俗語,想必率先浮現眼前的,還是它廣為流傳,通俗易懂,簡練形象等特徵。
  • 俗語「吃十穿八,嫖空賭半」,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沒有道理?
    浩瀚五千年,在歲月的探索和求知中,中華民族創造出了博大精深的的中華文化,留下無數的文化瑰寶,浩繁如煙的儒家盛典,多如繁星的古代銅器,嘆為觀止的陶瓷,不過對於農村人來說,接觸的最多的還是俗語,作為以農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文明大國,昔日流傳于田間地頭的民諺對大家幫助最大。
  • 俗語:「出門千裡不拿針」,針代表什麼意思?老祖宗看得很通透
    如果你生活在農村地區,你一定在長輩口中聽說過不少俗語。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就喜歡學習俗語,每次回老家都會學上那麼幾句。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出門在外,哪怕是衣服破了,想要一根針用來縫補衣服,也有難處。
  • 農村俗語「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各位讀者朋友大家好,歡迎閱讀本期內容。都說「俗語能改變人」,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這是因為俗語當中蘊含著眾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俗語是前輩們智慧的結晶 ,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創造出來的道理,其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希望後人們能懂得其中理,將來在遇到同樣問題時,不至於到達措手不及的地步,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對俗語引起重視。
  • 俗語「二婚硬如鐵,頭婚軟如棉」是啥意思?古人如此總結有何道理
    俗語「二婚硬如鐵,頭婚軟如棉」是啥意思?古人如此總結有何道理人活一世,追求的根本無非是「美好」二字,幼時想要美好的童年,求學想要美好的學府,投入社會想要找一份美好的工作,共度餘生則想要一段美好的婚姻和一個美好的伴侶!婚姻,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擁有者不同的表述,但無論怎樣,婚姻的最終目的都是共同生活。
  • 農村俗語:「一家有三象,神鬼不敢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一家有三象,神鬼不敢撞」,是怎麼回事?有道理嗎?在農村裡,人們做事也是有禮節,還有很多講究的。而農村老人也常常教導一些年輕人,凡事在做人、做事的時候,要禮讓別人三分,給別人一條路,給自己一條後路,這樣才能皆大歡喜。
  • 全年最公平的一天居然在春分,你知道它還有什麼意義和習俗嗎?
    農曆二月春意漸濃,這個月份有個重要的日子,就是春分,之前幾個節氣江陽沽酒客都跟大家聊過一些傳統的習俗,馬上春分要到了(今年是2019年新曆3月21日),接下來,江陽沽酒客要給大家聊聊春分。所謂春分有俗語:「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古人兩句經驗之談,有道理嗎?
    一樣的道理,男子在夜裡面出生的時候是比較不好的,因為在晚上溫度比較低,這時候就是屬於陰時的時候。當然生孩子的時間是無法控制的,這句俗語也只是抱著一些些的希望而已,難道時間不對,一輩子都會過的比不上他人嗎?難道父母會因為時間不對就嫌棄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