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這天是天晴好?還是下雨好?
夏至到伏天來,夏至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裡的第十個節氣,過了夏至意味著夏天真的來了,天氣越來越熱,伴隨著火辣的太陽就入伏了,開啟了一年中的桑拿季節。而這個時候正是農作物的生長旺季,所以夏至節氣的變化對農業生產也有著較大的影響,俗話說的好「夏至無雨三伏熱」,那麼對於我們農民來說,夏至這天是天晴好好還是下雨好?看完心裡有數了
今年的夏至是在6月21日,這個時候對於我們農民來說,入夏三忙基本結束,小麥早已收割完畢,玉米稻穀已經完成播種,由於今年氣溫較高,北方普遍乾旱少雨,所以夏至能夠來場透雨那真的是再好不過了,所以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講,夏至這天下雨是最好不過了。
而且在我們這裡還有「夏至雨點值千金」的說法,意思很明顯,夏至過後正是農作物生長旺季,尤其是玉米這種高水高肥作物,對水分的需求較大,這個時候能夠下雨不光可以緩解一下當前的旱情,而且對於剛剛播種的玉米,稻穀也有提高出芽生長的好處。
在我們農村關於夏至的俗語有很多,比如「夏至不下犁耙高掛」,「夏至大晴天,無雨到秋邊」,「夏至無雨三伏熱」,這些俗語充分表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夏至下雨對農作物是有著很大的好處。
另一方面聽村裡的老輩人講,如果夏至這天下雨的話,三伏天裡的雨水也會相應增多,天氣也不會那麼的悶熱難熬,降水量充沛,莊稼生長也是一天一個樣,這也就為莊稼的豐產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所以我們農村也有「夏至有雨,穀倉有米」的說法。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因為科技落後,莊稼種植基本完全靠天吃飯,所以在常年累月的勞動生產中積累了很多的俗言俗語,來作為農業生產的指導。所以說夏至節氣的變化,對後期的天氣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不過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加上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很多流傳下來的俗語已經失去它的實際作用,不過個人認為夏至這天如果下雨的話,對我們農民還是有著較大的幫助的。你們說是不是呢?夏至這天到底是有雨好?還是晴天好?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