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到了,各地都流傳那些諺語啊

2020-12-05 謙濟堂

夏至到了,民間祖輩有哪些諺語精華。收集一些,和大家分享一下,都是大白話,很有借鑑價值的。

夏至食個荔,一年都無弊;

芒種栽秧日管日,夏至栽秧時管時;

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裡鋤一遍,賽過水澆園;

日長長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夏至風從西邊起,瓜菜園中受熬煎;

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夏至東南風,平地把船撐;

冬至始打霜,夏至幹長江;

冬至江南風短,夏至天氣旱;

夏至東風搖,麥子坐水牢;

初頭夏至十頭割,十頭夏至兩頭割,兩頭夏至騎拉著割;

夏至狗無處走;

夏至有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

不過夏至不熱;

夏至三庚數頭伏 ;

夏至有雷三伏熱 ;

愛玩夏至,愛眠冬至夜 ;

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

冬至餃子夏至面 ;

夏至餛飩免疰夏 ;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 ;

過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 ;

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漣漣。

芒種火燒天,夏至水滿田。

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淋頭。

芒種不下雨,夏至十八河。

芒種雨漣漣,夏至火燒天。

芒種雨漣漣,夏至旱燥田。

芒種夏至是水節,如若無雨是旱天。

芒種夏至常雨,颱風遲來;芒種夏至少雨,颱風早來。

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

芒種怕雷公,夏至怕北風。

芒種西南風,夏至雨連天。

夏至楊梅滿山紅,小暑楊梅要出蟲 ;

芒種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 ;

芒種火燒雞,夏至爛草鞋 ;

愛玩夏至日,愛眠冬至夜 ;

夏至楊梅滿山紅,小暑楊梅要生蟲 ;

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熱 ;

夏至大爛,梅雨當飯 ;

夏至無雨三伏熱 ;

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 ;

冬至一場風,夏至一場暴 ;

夏至悶熱汛來早 ;

夏至東風搖,麥子水裡撈 ;

夏至雨點值千金 ;

夏至一場雨一滴值千金 ;

夏至東南風十八天後大雨淋 ;

其實這些諺語都是民間老百姓,一輩人接著一輩人,長期累積起來的寶貴經驗。

有豐富的信息量和參考價值的。

夏至後會有一段時間,是一年最炎熱的時間段,今年因為是太陽寒水司天,所以這個階段寒熱交替,會有一些異常的氣候,反寒的氣候,健康養生狀況,農忙耕種,都需要加倍注意。

歡迎關注謙濟堂創作的更多文章!

相關焦點

  • 北方夏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中國南北夏至冬至各地吃什麼
    ­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國的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同的傳統習俗,在吃的方面也是很有講究,那麼北方夏至吃什麼傳統食物呢?  不管是傳統節日還是傳統節氣,我國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習俗,尤其在食物方面,南北方有很大的差異。夏至節氣的時候,南方嶺南地區會吃狗肉或荔枝,有的地區會吃湯圓。而北方地區的傳統食物中自然是離不開麵食的,所以,夏至北方人吃各式各樣的面。
  • 俗話說「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雨點值千金」夏至下雨的說法是什麼
    民間也有「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農民諺語。此後,白天開始逐漸縮短,夜晚的時間也逐漸增加。此外,古人還發現,夏季到節氣的天氣條件不僅可以預測後期的天氣,還可以預測當年的糧食收成好壞。俗話說:「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雨點值千金」,這是什麼意思?怎麼說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夏至詩句古詩大全』形容夏至的詩句描寫夏至的句子關於夏至的諺語
    關於『夏至詩句古詩大全』形容夏至的詩句描寫夏至的句子關於夏至的諺語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夏至詩句古詩大全』形容夏至的詩句描寫夏至的句子關於夏至的諺語,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夏至詩句古詩大全,夏至詩句相關的信息
  • 2019年夏至是幾月幾日幾時幾秒?夏至節氣習俗禁忌及氣候特點
    夏至節氣農事諺語諺語是俗語的一種。是流傳於民間的比較簡練而且言簡意賅的話語。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都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之一,關於夏至的諺語流傳下來的有很多,今天小編匯總了一下看看吧,很有意思的哦…夏至有雷三伏熱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餛飩免疰夏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過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漣漣。芒種火燒天,夏至水滿田。
  • 夏至是什麼時候 夏至有哪些有趣的習俗
    大家都知道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現在正值夏季,夏季有一個節氣叫做夏至。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日,但仍然有部分朋友不太了解夏至,不太清楚每年的夏至是在什麼時候,都有哪些習俗。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夏至。夏至是什麼時候一年二十四節氣,夏至這個節氣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在公元前七世紀,就有我們的先人用土圭測日影,確定了夏至。
  • 關於夏至的古詩詞詩句諺語大全 描寫夏至節氣的文章句子賞析
    6月21日迎夏至,一起看看2018年夏至節氣有哪些諺語 ?夏至東風搖,麥子水裡撈詳;夏至東南風,平地把船撐!夏至狗無處走夏至有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夏至食個荔,一年都無弊芒種栽秧日管日,夏至栽秧時管時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裡鋤一遍,賽過水澆園日長長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夏至風從西邊起,瓜菜園中受熬煎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第1句】
  • 2019夏至是幾月幾日 今年夏至是哪一天
    導讀:夏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是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夏至最大的特點就是晝長夜短,陽光將變得非常充足,我們也將開始感受到夏日炎炎,烈火高陽。那麼,你知道2019夏至是幾月幾日?夏至的習俗有哪些嗎?不知道的話,就和萬年曆小編一起去瞧瞧今年夏至是哪一天吧。
  • 「魚鱗天」的天氣諺語
    在天氣諺語中有「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和「魚鱗天,不雨也風顛」之說,但同是「魚鱗天」,為什麼對未來天氣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預測呢?民間流傳的「魚鱗斑,曬穀不用翻」、「瓦塊雲,曬煞人」的說法就是指這種天氣情況。  而在諺語「魚鱗天,不雨也風顛」中的「魚鱗天」則是指那些雲塊很小,呈白色細鱗片狀分布的雲,這些雲常有毛絲光澤,成行、成群排列整齊,很像微風吹拂水面而成的小波紋,一般出現在5000米以上的高度。這種雲塊形成後,只能維持幾分鐘到一個多小時,氣象學上叫「捲積雲」。
  • 「冬至」節氣流傳著很多俗語,你都聽過嗎?你覺得有道理嗎?
    千百年來,中國古代的農耕祖先不僅發明了各種耕種方式,為了應對大自然的不測,還總結了各種耕作和生活經驗,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二十四節氣了,後人們根據節氣指導農業生產,為此還總結了不少的諺語,雖簡短,但含義豐富且非常實用。比如說以下的這幾句農諺,大家知道其中的道理嗎?
  • 夏至die個面,陝西話die是什麼意思?
    一直以來,民間都流傳著許多關於節氣的諺語。比如,立春陽氣轉、二八亂穿衣、驚蟄烏鴉叫等等,還有一句有關「吃」的,大家肯定比較熟悉了—「冬至餃子夏至面」。咱陝西人在夏至這一天吃什麼呢……biangbiang面、油潑麵、臊子麵、酸湯麵、乾拌麵、疙瘩面、蘸水面、擺湯麵、烙面、花面、手撕面……咥一碗麵面,我們陝西是認真的,我們認第二,誰敢認第一。
  • 夏至到了,什麼時候入伏?一共多少天呢?
    夏至是二十四個節氣之一,夏至到了,代表著三伏天即將要來了。最炎熱的三伏天要來了,農村有諺語「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可以知道三伏的天氣是非常炎熱的。三伏是時節,並不同於夏至節氣,三伏是入伏、中伏、末伏這三伏,是夏至過後出現的。
  • 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
    倒是很勤的雨,帶來清新的空氣、潤澤的植物葉子,甚至溼漉漉的柏油路,都能讓人心情大好。就是雨後的涼,涼到了冷的程度,讓人有點不方便。可是,已經夏至了呀!夏至不是夏天到了,立夏就意味著夏天到了。夏至的「至」,是「極」的意思,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此時,太陽運行到黃道面的90°角,地球的北半球正對太陽。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北極地區甚至整天都在太陽的照耀之下。不過,這一天,太陽照耀的時間最長,卻並不是最熱的時候,畢竟,溫度是需要積累的。
  • 夏至:冬至餃子夏至面,各地麵條惹垂涎
    東方人講夏至,這個「至」當頂點講,《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五月中,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西方人則把夏至當做「夏天到了」講。我們說的三伏天,到了西方人眼裡,就是「dog days」。
  • 地理老師雷亞鳴眼中的夏至
    但夏至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因為這時地面吸收的熱,晚上又散發了一大部分。不過,每天吸熱多,散熱少,積累下來一天比一天熱,大約再過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氣就最熱了。夏至後開始進入空調銷售的旺季。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為孩童稱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嶺南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嶺南一帶的人以借名想吃的「專利」。廣州粵語地區和廣西的欽州、玉林等地區的人也是非常喜歡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
  • 二十四節氣-夏至·陽曆6月21日-22日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夏季的第四個節氣。一般在公曆/陽曆6月21~22日交節。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敲黑板·必考知識點: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
  • 為什麼唐詩中寫夏至的很少,寫冬至的卻很多?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先民們通過二十四節氣,指導農業生產,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節氣文化,不僅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還影響到了文化領域。還有一些民間諺語和節氣也是有關的,比如我很小的時候家裡人就告訴我:「穀雨前後,種瓜點豆」,「芒種忙兩頭,忙收又忙種」,「立秋見三鮮」,立秋時候玉米、紅薯、北瓜等瓜類雖未成熟但可以嘗鮮了,當然我說的這些諺語都是華北地區的諺語,相信南方也會有不少和節氣相關的諺語。
  • 夏至的含義知多少?
    夏至的含義知多少?一年中有四4個季節,春、夏、秋、冬,這是最基本的常識。但您是否知道,一年裡最重要的8個節氣,都是哪些?其中,夏至節就是最重要的8個節氣之一。此時,我們正在在度過的「夏至節」又是怎麼來的,又有哪些含義呢?
  • 那些「神同步」的中英文諺語
    漢譯英的時候,成語、諺語等是比較難翻的。但有些中文諺語,你不需要去費勁地翻譯,因為英文中就有與它們完全對應的說法。一、兩害相權取其輕墨家創始人墨翟在《大取》中說:「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 後世將這兩句名言演繹為「兩利相衡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
  • 夏至養生吃什麼好?夏至吃什麼傳統美食各地夏至傳統習俗介紹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被最早確定的一個,也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節,因而要注意養生。夏至的習俗主要有吃麵、吃麥飯、吃麥粒、稱重、吃狗肉、戴棗花等。  早在公元前7世紀,我們的祖先就通過測日影確定了夏至,一般在陽曆6月22日。並且早在周代就有了夏至祭神儀式,那時候人們認為夏至祭神可以消除國中的疫病、荒年與人民的飢餓。
  • 那些凝結著古代勞動人民生活智慧的諺語,你還記得多少?
    諺語,是指在民間廣泛流傳的的言簡意賅、生動確切的短句或韻語。諺語反映的是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實踐經驗,是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口語性強,通俗易懂,表達簡潔而且意思完整,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世代流傳。在社會快速發展、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在一些領域已不再需要參考諺語來指導我們的生產生活。比如現在的天氣預報,可以較為準確的指導農業生產或生活出行(當然,也有不準的時候)。同時,現在的氣候變化無常,很多諺語也不再適用。種種原因,導致我們與古老諺語漸行漸遠,甚至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