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詩中寫夏至的很少,寫冬至的卻很多?

2020-12-04 萊駒為右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先民們通過二十四節氣,指導農業生產,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節氣文化,不僅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還影響到了文化領域。

我們耳熟能詳的詩歌中有很多就是和節氣相關的,比如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劉長卿的「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寒山和尚的「草生芒種後,落葉立秋前」。

還有一些民間諺語和節氣也是有關的,比如我很小的時候家裡人就告訴我:「穀雨前後,種瓜點豆」,「芒種忙兩頭,忙收又忙種」,「立秋見三鮮」,立秋時候玉米、紅薯、北瓜等瓜類雖未成熟但可以嘗鮮了,當然我說的這些諺語都是華北地區的諺語,相信南方也會有不少和節氣相關的諺語。

今天就是夏至了,有什麼夏至的古詩呢,我特意搜索了全唐詩,用題目進行檢測包含夏至的詩只有4首,如果用內容進行檢索,則又多了一首白居易的《思歸》。也就是說在將近五萬首唐詩中只有5首詩是和夏至有關的。

接著,我有搜索了表現冬至的詩,用題目進行檢測包含冬至的詩有27篇,而用內容進行檢索,則又多出11首,也就是說唐詩中和冬至相關的詩有38首。相比和夏至相關的5首要多出很多。

那麼為什麼會產生如此大的差距呢?我們就要從夏至和冬至在唐代受到重視的程度來說了。

據《新唐書·禮樂志第九》記載:皇帝元正、冬至受群臣朝賀而會。元正就是正月的第一天,唐代也稱為元旦。也就是說朝廷會在大年初一、冬至這兩日舉行朝會,皇帝接受百官的祝賀,然後飲酒助興,並欣賞樂舞,可以說和我們今天過年收看新年晚會是一個道理。冬至作為一年的最後一個節氣與一年的第一個節日大年初一,所以才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冬至這一天還會進行祈谷大典,來年五穀豐登。今天北京的祈年殿時驚訝與回音壁的神奇,卻不知道祈年殿是明清時期祈谷壇的一部分。唐朝也有祈谷壇,只不過是在長安。

那麼夏至呢?據《新唐書·禮樂志第一》記載:

凡歲之常祀二十有二:冬至、正月上辛,谷;孟夏,天上帝於圓丘;季秋,大享於明堂;臘,蠟百神於南郊;春分,朝日於東郊;秋分,夕月於西郊;夏至,祭地祇於方丘;孟冬,祭神州、地祇於北郊;仲春、仲秋上戊,祭於社;立春、立夏、季夏之土王、立秋、立冬,祀五帝於四郊;孟春、孟夏、孟秋、孟冬、臘,享於太廟;孟春吉,享先農,遂以耕籍。

可見,夏至只有常祀,祭祀的也只是地面上自然物的神化者,並不屬於大的祭祀。

另外,夏至時節溫度上升導致的最直接的反應便是身體上的不適應了,因此詩人們寫的更多的是讓人汗流不止,行動不便的夏日煩熱之苦。比如白居易在《觀刈麥》中寫道:「讓人汗流不止,行動不便」,在《月夜登閣避暑》又寫道:「旱久炎氣盛,中人若燔燒。清風隱何處,草樹不動搖。」

進入盛夏後詩人們的關注點都在炎熱上面了,想得是如何避暑,自然對夏至這個節氣的關注就少了。

正是因為以上兩點原因,讓我們看到唐詩中描寫夏至的詩明顯少於描寫冬至的詩。

相關焦點

  • 冬至餃子夏至面 你知道夏至怎麼養生嗎
    冬至餃子夏至面 你知道夏至怎麼養生嗎時間:2020-06-21 09: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餃子夏至面 你知道夏至怎麼養生嗎 夏至,是古代24節氣中,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沒有之一。 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
  • 夏至和冬至是最值得注意的節氣
    在一年四季中,除了每個季節養生要注意的問題外,有兩個節氣非常值得我們注意,一個就是冬至,另一個就是夏至。一年有24個節氣,冬至和夏至這兩個節氣在一年裡邊有什麼樣的特點呢?冬至大家知道,它第一個特點就是太陽直射點到了最南邊了,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第二個特點就是陽氣開始出生了,所以大家說「冬至一陽生」;夏至時太陽到了北回歸線,到了我們大家覺得最熱的時候,這時太陽開始重新向南走,既是最熱的時候,也是陰氣開始生的時候。所以一年裡邊,冬至和夏至這兩個節氣是很特殊的,也是最值得注意的,我們老百姓有句古話說,冬至和夏至都是「收人」的時候。為什麼?
  • 今日夏至,農諺「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為什麼要吃麵?
    夏至到,農諺「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吃麵有啥說法?文/農夫也瘋狂今天是6月21日,農曆五月十九日,也是24節氣中的夏至。這是24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在民間還說一個傳統的節日,古代的時候還稱它為「夏至節」。當夏至節氣到了,酷暑也就到了。從夏至這天就開始數九了,每九天為一九,經歷過九個九天以後夏季也就結束了。而在夏至節氣的時候,氣溫不斷升高了,人也因為酷暑難耐而沒有食慾了。那在夏至節氣的時候吃什麼好呢?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在夏至節氣這天,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流行吃「夏至面」,也就是苗條,那夏至為何要吃麵?
  • 夏至:冬至餃子夏至面,各地麵條惹垂涎
    東方人講夏至,這個「至」當頂點講,《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五月中,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西方人則把夏至當做「夏天到了」講。我們說的三伏天,到了西方人眼裡,就是「dog days」。
  • 古人的總結,「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揭秘冬天吃冰棍道理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這個是《易經》裡面最高、但也是最基本的易理。 大家知道為什麼夏天井水是涼的,冬天井水是溫的嗎?為什麼冬天才適合吃冰棍?為什麼冬天進補容易吸收呢??那我們先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的理入手。冬至,夏至是中國二十四節氣裡面的兩個時令,古人把一年分為 四季,十二月,二十四個節氣,其中每個月兩個節氣,月首的為「節」,月中的為「氣」,也叫中氣。這個氣指的是天地的氣,用現代話說就是地球本身內在的收縮放射功能,冬至和夏至都是當月的「氣」。
  • 原來「長到夏至,短到冬至」是這個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夏天的第四個節氣,一般都在公曆6月21、或22號這天,夏至表示已經真正進入了炎熱的季節了,至就是到、極的意思。夏至這一天白天的時間最長。從這天開始,白天的時間又慢慢地變短,短到冬至過後,白天的時間又慢慢地變長。
  • 北方夏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中國南北夏至冬至各地吃什麼
    ­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國的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同的傳統習俗,在吃的方面也是很有講究,那麼北方夏至吃什麼傳統食物呢?  不管是傳統節日還是傳統節氣,我國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習俗,尤其在食物方面,南北方有很大的差異。夏至節氣的時候,南方嶺南地區會吃狗肉或荔枝,有的地區會吃湯圓。而北方地區的傳統食物中自然是離不開麵食的,所以,夏至北方人吃各式各樣的面。
  • 唐詩中的江南春 寫的是哪裡?
    唐詩中的江南春,寫的是哪裡說起描寫江南之春的詩詞,人們首先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江南春》:「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一些研究者認為,這首詩中,杜牧借南朝蕭梁滅亡的歷史教訓,對自己所處時代做出反思。但給普通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反而是詩中的江南春光。
  • 夏至比冬至長6個多小時
    本報訊(記者 李爽 趙春剛) 昨日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夏至,夏至日這一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到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平時我們都知道,一年當中夏至日白天最長,冬至日白天最短,但你知道,夏至日這天長春的白天有多長時間,究竟夏至日比冬至日長多少嗎?
  • 老話說:「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你知道哪天開始數九?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後天就是三九了,人們普遍認為從冬至那一天開始,每九天為一個九,等數到九個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之後,也就是九盡桃花開了。但是這種數九的方法其實是錯誤的,有句話叫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這才是真正的數九方法,下面就來看看真正的數九到底是怎麼數的。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啥意思?今年冬至後會冷麼?
    除了尊崇一些習俗外,在農村,冬至日討論俗語也是人們的一個愛好,因為這俗語承載著千百年來的農村文化,各種經驗都被包含其中,是非常值得後人學習的,就像今天這句「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就是一個非常意義的冬至俗語,下面筆者帶大家來了解下。
  • 夏至冬至,你還記得這些知識嗎?
    夏至(summer solstice)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為夏至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這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而南半球則相反,南半球緯度越高的地方,黑夜越長,白晝越短,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
  • 為何說冬至大過年?冬至與夏至是制定曆法的關鍵
    古代重視冬至,因為冬至與夏至是制定曆法的關鍵,曆法準確,測可證明皇帝掌握天命,具有順天應人的資格,所以特別受到重視。周密的《武林舊事》中表示:「朝廷大朝會,慶祝排當,並如元正儀,而都人最重一陽賀冬,車馬皆華整鮮好,五鼓已填擁雜於九街。婦人小兒服飾華炫,往來如雲,三日之內店肆皆罷市,謂之像過年。」 冬至為什麼祭祀? 冬至乃陰陽二氣自然轉化的關鍵節點,作為節候甚或歲首,具有繼往開來的意義,祭祖所表達的正在於此。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時間過得飛快,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便開始數九,所以冬至的到來,也意味著寒冷冬季的到來。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今日夏至|今年夏至是幾日幾時幾分 夏至的優美...
    今年6月21日5時44分,我們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恪遵憲度抄本》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三候:夏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即五天稱為「一候」,而一個節氣十五天左右,所以每個節氣就是「三候」。
  • 谷歌塗鴉慶祝冬至/夏至的到來
    據外媒CNET報導,北半球的冬至已於12月22日正式到來。為了突出我們中許多人在未來三個月左右可能會遇到的嚴酷天氣,谷歌製作了一個塗鴉(與今年早些時候慶祝秋分到來的塗鴉具有相同的風格),這一次谷歌塗鴉展現的是一個令人驚訝的表情和出現在北極上的雪人。
  • 冬至到,深圳市民笑言氣溫如夏至
    原標題:冬至到,市民笑言氣溫如夏至   近來深圳天氣溫暖,白天最高氣溫在24℃~26℃,今日冬至到來,預計氣溫20℃~27℃,深圳依舊沒有嗅到冬天的氣息,不少市民不禁感嘆「冬至如夏至」。據深圳市氣象臺專家介紹,今年冬至與往年相比偏暖,深圳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上有四成年份無冬。
  • 唐詩中很經典的詠雨詩,雖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可謂傳神之至!
    在唐詩中,描寫雨意象的詩歌很多,可以說在很多詩人的眼中,雨具有了各種各樣的姿態與意味,他們也為我們留下了數不勝數的經典詩句,比如在韓愈筆下就有意境優美的小雨: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而在杜甫筆下,雨可以給人帶來好運: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 冬至羊夏至狗!冬至酒,留到明年九月九!客家人這樣過冬至!
    融匯世界的客家 展示客家的世界 我們致力於客家文化傳承和產業發展 講好客家故事,帶您領略絢麗客家風情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我們客家人有「冬至大過年」之說,在這個重要的日子,
  • 白居易兩首寫雪的20字五絕唐詩,其中的感情表達卻不盡相同
    雖然下雪會帶來很多的交通不便,也會產生很多連鎖問題,但是雪花帶給人的感受卻非同一般。這種晶瑩剔透的小東西飄散在天地之間,洋洋灑灑,自由飛翔,被很多人賦予了獨特的意象。我們今天所分享的就是白居易的兩首寫雪的唐詩。各自都只有20個字,但是所表達的情感卻不盡相同。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首古詩的題目是《夜雪》,是白居易寫雪最精彩的詩歌。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詩人寫雪都是從雪花的形狀、顏色等角度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