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鱗天」的天氣諺語

2020-11-23 中國氣象局

  「魚鱗斑」指的是由很多粗魚鱗狀或瓦片狀的灰白雲塊有規律地排列而成。各個雲狀成塊,但又互相相關。在雲狀之間的空隙,可以看見藍天。

  在天氣諺語中有「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和「魚鱗天,不雨也風顛」之說,但同是「魚鱗天」,為什麼對未來天氣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預測呢?其實在氣象觀測中,「魚鱗斑」和「魚鱗天」所表現的天氣現象是不一樣的。

  「魚鱗斑」指的是由很多粗魚鱗狀或瓦片狀的灰白雲塊有規律地排列而成。各個雲狀成塊,但又互相相關。在雲狀之間的空隙,可以看見藍天。即使雲層較厚的地方,也能顯示出太陽或月亮的位置,雲塊中心較厚,看上去較灰暗,邊緣較薄而明亮,一明一暗好像一片粗魚鱗。雲塊排列整齊,又像房頂上的瓦片。氣象上稱它為透光高積雲。一般出現在2000~3000米高度。雲塊較大,伸直手臂約需2~3個指頭的寬度才能遮住,多是在高壓控制的條件下,大氣比較穩定時形成的雲。只要雲層不再增厚,短期內仍是晴天,是好天氣的徵兆。民間流傳的「魚鱗斑,曬穀不用翻」、「瓦塊雲,曬煞人」的說法就是指這種天氣情況。

  而在諺語「魚鱗天,不雨也風顛」中的「魚鱗天」則是指那些雲塊很小,呈白色細鱗片狀分布的雲,這些雲常有毛絲光澤,成行、成群排列整齊,很像微風吹拂水面而成的小波紋,一般出現在5000米以上的高度。這種雲塊形成後,只能維持幾分鐘到一個多小時,氣象學上叫「捲積雲」。這種雲的出現表明高空氣層很不穩定,若雲層繼續降低增厚,說明本地已處於低壓槽前,天氣即將變壞。

  諺語是勞動人民長期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看天經驗。但由於各地差異很大,這些諺語同樣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各地要在不斷總結、比較的基礎上靈活應用。

  (來源:《氣象知識》責任編輯:王若嘉)

相關焦點

  • 北京市6月18日魚鱗雲引發諺語「打架」
    而關於魚鱗雲預示的天氣,網友曬出了相反的看法:一種是「天現魚鱗天,不雨也風顛」,另一種則是「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  6月18日上午9時,一條名為「實拍:北京今日早晨美麗的『魚鱗雲』」的微博吸引了不少網友的關注,網友「趙怡凌」用手機拍下了這個美麗的畫面。在「趙怡凌」所拍的照片中,北京陽光明媚,藍天白雲,雲彩一塊接一塊,層層疊疊,就像魚身上的鱗一般。
  • 「看雲識天氣」諺語準不準?
    原標題:「看雲識天氣」諺語準不準?   問:在缺乏天氣預報設備的古代,人們根據云的形狀、來向、顏色等變化,總結出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氣象規律,變成氣象諺語口口相傳。直到今天,不少天氣諺語還廣泛使用於日常生活中,預報未來天氣變化,比如「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東虹日頭西虹雨」等等。
  • 天氣諺語:朝霞不出門,下一句才是要出發的時間!值得收藏!
    在古代,古人不僅製造了《24節氣》,還能通過太陽的日升日落來觀測天氣,對於古人的智慧,我們不得不佩服,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和太陽有關的諺語。1、朝燒莫洗衣裙,晚燒明日天晴。早上如果有朝霞,想必今天可能會下雨,晚霞的話明日一定是大太陽。
  • 農村諺語,預測天氣準確度竟如此高,你知道幾個?
    有句老話;「智慧來自於民間」在日常生活中就會發現,來自民間預知天氣的諺語和天氣預報的準確度不分上下,下面隨便列出5條,看看你都知道嗎?二、久晴大霧雨,久雨大霧晴這句諺語後經氣象學家分析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晴朗的天氣久了,空氣含有的水分自然後會少, 突然出現了大霧天,最大可能就是暖溼空氣侵入,預示將轉陰雨天氣。反之是一個道理。可見農民長期的與大自然接觸,觀察周圍的事物跡象,預知天氣準確度是十分的高。
  • 70年代的小學生採用各種辦法驗證諺語預報天氣的準確性
    天氣預報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國家正規機構公布的天氣預報,需要一系列的測量儀器對溫度、溼度、氣壓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最終得出近幾天的天氣預報,準確率相對高些。另一個是靠口口相傳、民間諺語預報天氣情況,主要是根據動物在天氣變化前的異常反應進行天氣預報,準確率相對低些。
  • 「天光頭烏雲障,下半天曬死老和尚」 天氣諺語靠譜嗎
    摘要:最近溫州正值時雨時晴的「踏浪天」,仔細一想,溫州話「踏浪天」可以說對這種天氣描述得相當精準了。波狀雲捲雲 最近溫州正值時雨時晴的「踏浪天」,仔細一想,溫州話「踏浪天」可以說對這種天氣描述得相當精準了。
  •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還有誰記得這些諺語,用來預測天氣呢?
    二、觀測雲層預測天氣通過觀測雲層來預測天氣的變化,既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也是長久以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在我國的民間諺語中,有許多是告訴人們如何根據云層的變化來識別天氣的。「日落火燒雲,明朝曬死人」,說的是如果日落時出現了紅雲或是火燒雲,第二天一定是個大晴天。「紅雲變黑雲,必是大雨淋」,就是說隨著太陽的升高,太陽初升時的紅雲變成了黑雲,那麼一場大雨就要來臨了。
  • 你看到今天東莞上空的「魚鱗雲」了嗎?
    你看到今天東莞上空的「魚鱗雲」了嗎?>▲魚鱗雲一般指透光高積雲,形似魚鱗的白雲,一排排一列列,是強冷空氣到來時出現的一種雲層,預示著近期天氣狀況不穩定。如果高積雲厚度繼續增厚,並逐漸融合成層,則顯示天氣將有變化,甚至會出現降水。
  • 關於雲的諺語:雲的寓意
    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根據云的形狀、來向、移速、厚薄、顏色等的變化,總結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經驗,並將這些經驗編成諺語。我們在這裡將這些有關「看雲識天氣」的諺語彙總在一起,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留心作一些觀察對照。
  • 氣象專家:「魚鱗雲」預示將有明顯降水
    新華網昆明11月18日電(記者吉哲鵬)針對最近兩天雲南多地出現的千姿百態的彩雲,氣象專家表示,「天上魚鱗鱗,地上雨淋淋」,這預示著中高空水汽在增加。從天氣資料分析,19日至20日滇西北、滇東北及滇中南部將有明顯降水。
  • 老祖宗的氣象諺語有準頭嗎?·杭州日報
    通訊員 胡云麗 記者 曾瑞陽 昨天立夏,在這個有點小特別的日子裡,胡女士和女兒為了天氣的事兒「過了一招」。 胡女士的女兒在學校是小小氣象站的副站長,每天念叨各種氣象知識。立夏前夜,女兒夜觀天象,忽然說:「媽媽,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 這句諺語,說的是未來的晴好天氣。
  • 50條天氣諺語,有趣又實用,收藏起來慢慢看
    有人說:「中國古代高度文明的時候,許多歐洲國家的祖先還在樹上」,確實,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之一,即使沒有衛星,沒有網絡,自有一套「天氣預報」的方法,則天氣諺語。民間流傳的天氣諺語數不勝數,為大家整理30條經典天氣諺語,趕快收藏。
  • 海口天空現大面積「魚鱗雲」
    中國天氣網訊 6月3日早晨,海南海口天空現大面積「魚鱗雲」,波光粼粼十分美麗。「魚鱗雲」在氣象學上叫「透光高積雲」,民間有「天現魚鱗雲,不雨風也顛」的說法,預示近期天氣會不穩定。(圖/文 董立就)6月3日早晨,海南海口天空現大面積「魚鱗雲」,波光粼粼十分美麗。「魚鱗雲」在氣象學上叫「透光高積雲」,民間有「天現魚鱗雲,不雨風也顛」的說法,預示近期天氣會不穩定。(圖/文 董立就)6月3日早晨,海南海口天空現大面積「魚鱗雲」,波光粼粼十分美麗。
  • 【生活物理】大氣光現象與天氣諺語
    天氣諺語是以成語或歌謠形式在民間流傳的能夠預示未來天氣變化的經驗辭語,它因果關係明確、語句簡煉,是中國民間所特有的一筆寶貴文化財富。許多天氣諺語與大氣中的光現象密切相關,蘊藏了豐富的物理道理。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引導學生運用物理知識分析天氣諺語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 關於天氣的英語諺語: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在英語聽力考試中時常會出現天氣有關的句子,而關於天氣有關的諺語,同學們了解多少呢?太陽月亮鑲銀邊,老天馬上要下雨   When ladybugs swarm,expect a day that’s warm.螞蟻搬家,天將雨   Towards the ziyun, in the afternoon thunderstorm.朝有破紫雲,午後雷雨臨。
  • 組圖:青島出現美炸天的「魚鱗雲」 你們知道預示什麼嗎
    今天上午的青島上空出現「魚鱗雲」,一朵朵似錦花般的雲有序排列,層層疊疊。據了解,「魚鱗雲」在氣象學上叫「透光高積雲」,一般出現在秋天,是秋季強冷空氣到來前,由於雲層逐漸壓低、加厚,氣流不穩定造成的。
  • 經常聽到不少與天氣有關的諺語 它們靠譜嗎?
    經常聽到不少與天氣有關的諺語,人們常以此來預報天氣。比如「東北風,雨太公」、「瓦塊雲,曬死人」等,預報的效果往往還不錯。那麼,天氣諺語有無科學道理?氣象工作者經過大量研究,發現生活中的許多天氣諺語都有一定道理。但是,要準確地預報天氣,還要重視地方性和季節性的特點。
  • 【公基打卡第五天】堅持積累,提分效果特別棒!
    A選項是氣候諺語:「東風是個精,不下也要陰」,我國溫帶區域和它的北面(即約在30°N的地方)的雨水,主要是由於氣旋帶來的,氣旋的行動,老是自西向東的,在它的前部,盛行著東北風、東風或東南風;故氣旋將到的時候,風向必定偏東的,所以東風可以看做氣旋將來的預兆;而氣旋是一種風暴,是溫帶區域下雨的主要因子,所以我們看到吹東風,可知是雨天的先兆。
  • 北京7月2日出現「魚鱗雲」 又稱「透光高積雲」
    ,空中出現「魚鱗雲」。新華社記者李明放攝7月2日,北京天氣晴朗,空中出現「魚鱗雲」。當日,北京天氣晴朗,空中出現「魚鱗雲」。當日,北京天氣晴朗,空中出現「魚鱗雲」。 新華社發(郝遠徵 攝)    延伸閱讀:    7月2日傍晚,北京市區天空點綴著形似魚鱗的白雲,一排排一列列,這種現象隨著夜幕來臨漸漸消失。
  • 看雲識天氣,你會了嗎?
    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根據云的形狀、來向、移速、厚薄、顏色等的變化,總結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經驗,並將這些經驗編成諺語。我們在這裡將這些有關"看雲識天氣"的諺語彙總在一起,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留心作一些觀察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