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冬至魚生夏至狗!對這天的荔枝狗肉節咋看?

2020-12-05 瞳影簡生

在農村每當遇到一些節日,總會帶出一些民間的俗語,有些是老祖宗傳承下來的,有些是經過日積月累民眾自發形成的。比如題主這句俗語「冬至魚生夏至狗」,至今仍流傳著三種說法。而且廣西等地還有夏至舉辦荔枝狗肉節的習俗,外人乍看有點難以接受,是否該保留這種習俗也是飽受爭議!

「冬至魚生夏至狗」其實是一種曲解的說法,冬至並不是代表冬季的開始,而冬至的「至」是到頭之意,指這天北半球的太陽要開始北移了,而且這天的白晝時間最短,在民間也有「冬至吃麵,一天長一線」就是指冬至後白晝會逐漸變長。而在寒冷的冬至吃魚生我們這邊沒有這個習俗,因為魚生本身生冷,並不適合在冬至食用,屬於冷上加冷傷害脾胃之嫌!

而夏至恰巧與冬至相反,代表夏季即將炎熱的到來,同時這天太陽最偏北的一天,白晝時間最長,並以此天幹10日,地支12日組合後的庚日區分了夏日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而狗肉本身燥熱,也不適合在夏季使用,同樣屬於熱上加熱傷害脾胃內臟!

民間流傳這句話說法其一:「至」與「止」諧音但字意不同,應為「冬止魚生夏止狗」,寓意著夏至這天白晝時間最長,在玄學上是陽氣最旺的時間,而流傳這天吃荔枝和狗肉這類「燥熱」的陽性食物,可以在這天「以陽克陽」,兩陽呼應,不會像夏季一般時候吃他們那種「熱火攻脾胃」,所以這天可以放開的大吃大喝,而過了夏至就要停止荔枝和狗肉的食用,實為養生之道。

民間流傳說法其二:雖然誤解了「止」,變成了「至」,卻對夏至這天的風俗並無執行上的區別,因為冬至魚生夏至狗,同樣讓人們以為是夏至這天食用狗肉,大吃荔枝,於是便有了多地如:廣西、湘、粵等地的形成了夏至習俗,流傳下來。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其三:源於生意人的開發,在過去很多生意人為討得一年的好兆頭,對一些有開始和結束之意的節氣尤為重視,如:夏至,這天有些商人專門買來大量的荔枝和狗肉,配著老酒,成為夏至這天唯一的食物,以荔枝上火、狗肉上火,如「火上澆油、旺上加旺」之意。在商界立即得到傳承至今,所以有些商人這天冒著上火、傷脾胃、流鼻血的風險大為造飲暴食!

而還有一些令人瞠目結舌的習俗狗肉節,讓愛狗人士無法直視,如廣西玉林自九十年代就興起了,每年夏至這天都會舉辦「荔枝狗肉節」,全城這天的屠宰肉狗數量較多,各大市井、餐館和路邊攤位都會擺出一些狗肉和荔枝供路人歡呼慶祝和消費,人們叫上親朋好友食用,全城沉浸在荔枝、狗肉和酒香的風俗節氣氛中。

但近年來有一些呼聲,呼籲人們愛護動物,合理飲食,以摒除一些大批量屠殺肉狗的風俗節,以至於當地機構都聲明,每年的荔枝狗肉節並非官方舉報,而是受夏至風俗民間自發形成的。而經過調查近年的玉林等地在這風俗節也有所收斂,像狗肉等不再像過去那樣扎堆出售,而且以悄無聲息中自買自食為主。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想了解更多三農信息,請關注「瞳影簡生」!如有不同觀點歡迎下方留言交流!謝謝!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說「鴨怕十四,狗怕夏至,雞怕冬至」,是什麼意思?
    趕巧了:今天正好就是冬至呢!雞怕不怕冬至我倒是沒有感覺到。但是放眼看去,村子裡確實有「冬至大如年」的一派新景象。家家戶戶都忙著包餃子整湯圓。中國是舉世公認的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在歷史的長河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 農村老人常說「冬至不冷,夏至不熱」, 有道理嗎?
    前兩天就是冬至了,可以說過了冬至,那麼白天就會越來越長,晚上就會越來越短了,未來大家下班就會慢慢看到天亮才下班了。而在農村就有老人常說冬至不冷,夏至不熱,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話說的有沒有道理呢。農村老人常說「冬至不冷,夏至不熱」,有道理嗎?
  • 「冬至餃子夏至面」,到底講究的是什麼?
    原標題:「冬至餃子夏至面」,到底講究的是什麼?6月21日就是夏至了。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記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 農村俗語「冬至始打霜,夏至幹長江」,什麼意思,明年莊稼歉收?
    眼下,冬至節氣馬上就到了,冬至在農村有祭祀的習俗,不過在我們這裡冬至這天少不了蘿蔔餡的大餃子,隨著寒潮的結束,這幾日氣溫有了4~5度的升溫,很多村民為了節約,白天也停了火爐子,走到村口和鄰居聊天。如今2018年即將結束,村裡催繳新農合的廣播不斷的播報,雖然我們這比去年每人多繳納了40元,人均220元,不過聽不少人說,已經有地方繳納490元了,小編不禁打了個寒顫,希望明年我們這別跟著再漲了!在農村冬至即將到來,村裡老人說,冬至這一天能預測來年的收成和天氣的變化,大家看看靠譜嗎?
  • 今日夏至,農諺「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為什麼要吃麵?
    夏至到,農諺「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吃麵有啥說法?文/農夫也瘋狂今天是6月21日,農曆五月十九日,也是24節氣中的夏至。當夏至節氣到了,酷暑也就到了。從夏至這天就開始數九了,每九天為一九,經歷過九個九天以後夏季也就結束了。而在夏至節氣的時候,氣溫不斷升高了,人也因為酷暑難耐而沒有食慾了。那在夏至節氣的時候吃什麼好呢?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在夏至節氣這天,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流行吃「夏至面」,也就是苗條,那夏至為何要吃麵?夏至吃麵有啥說法嗎?
  • 地理老師雷亞鳴眼中的夏至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夏至三候為:「初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鳴,三候半夏生"初候鹿角解」,就是說隨著夏至節氣的到來,梅花鹿角上的粗植表皮開始脫落。蜩,古代指蟬,『『蜩始鳴』』也就是說,蟬在這個時節開始鳴叫了。半夏是一味中草藥,到夏至時節,半夏開始生長,即「三候半夏生」。
  • 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
    可是,已經夏至了呀!夏至不是夏天到了,立夏就意味著夏天到了。夏至的「至」,是「極」的意思,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此時,太陽運行到黃道面的90°角,地球的北半球正對太陽。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北極地區甚至整天都在太陽的照耀之下。
  • 農村老人常說,「狗不過八,雞不過六」,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一些俗語,別看人們平時只是隨口說說,以為是農民自編自說,其實這些俗語之中,有一部分出自古籍,有著悠久的歷史。「狗不過八,雞不過六」這句農村俗語,在歷史古籍中就有出處。原句為:「犬不八年,雞無六載」。這句話出自一本叫《易妖》的古籍。《易妖》是一本在三國兩晉時期就廣為流傳的志怪類的書籍。
  • 夏至冬至,你還記得這些知識嗎?
    夏至(summer solstice)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為夏至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這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而南半球則相反,南半球緯度越高的地方,黑夜越長,白晝越短,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
  • 農村老人說「夏至三伏數頭伏」什麼意思?今年何時入伏?
    再過十幾天就是夏至了,夏至是一年當中白天時間最長的一天,農村人都說長到夏短到冬。就是說白晝時間最長到夏至,最短到冬至。今年的夏至是六月二十一,夏至也就意味著最熱的天氣來了。因為農村人習慣性的將夏至跟冬至對應,都說如果冬至不冷,夏至也不會太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去年冬天三九天暖冬,不知道今年三伏天是不是會熱的輕一些。
  • 原來「長到夏至,短到冬至」是這個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夏天的第四個節氣,一般都在公曆6月21、或22號這天,夏至表示已經真正進入了炎熱的季節了,至就是到、極的意思。夏至這一天白天的時間最長。從這天開始,白天的時間又慢慢地變短,短到冬至過後,白天的時間又慢慢地變長。
  • 北方夏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中國南北夏至冬至各地吃什麼
    ­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國的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同的傳統習俗,在吃的方面也是很有講究,那麼北方夏至吃什麼傳統食物呢?  不管是傳統節日還是傳統節氣,我國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習俗,尤其在食物方面,南北方有很大的差異。夏至節氣的時候,南方嶺南地區會吃狗肉或荔枝,有的地區會吃湯圓。而北方地區的傳統食物中自然是離不開麵食的,所以,夏至北方人吃各式各樣的面。
  • 農村俗語「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這天是天晴好?還是下雨好?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這天是天晴好?還是下雨好?看完心裡有數了今年的夏至是在6月21日,這個時候對於我們農民來說,入夏三忙基本結束,小麥早已收割完畢,玉米稻穀已經完成播種,由於今年氣溫較高,北方普遍乾旱少雨,所以夏至能夠來場透雨那真的是再好不過了,所以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講,夏至這天下雨是最好不過了。
  • 夏至養生吃什麼好?夏至吃什麼傳統美食各地夏至傳統習俗介紹
    夏至是一年中天氣最熱、陽氣最盛的時候。《惜遵憲度抄本》說道:「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禮記》中還記載了夏至時的農作情況:「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模榮。」為什麼夏至時割鹿角呢?這是因為古人認為,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以後,陰氣逐漸轉盛而陽氣日漸衰弱,陽性的鹿角開始脫落,這時不割就錯過時節了。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啥意思?今年冬至後會冷麼?
    今天是冬至節氣,每當冬至到來,筆者的家鄉都會非常熱鬧,因為在冬至的時候貓冬的人們就會三五一小聚,十人一大聚的聚在一起包餃子、祭祖先,共同祈禱明年的莊稼能夠風調雨順,豐收滿滿,所以冬至對於別人說是節氣,但對於農民來說也是一種希望的寄託。
  • 夏至「今日一陰生」,對應《易經》哪一卦?
    ——《夏至日作》夏至這天,太陽的直射點達到北回歸線,之後就逐漸南移,當然子曰說的這些都是地理知識。而我們人能感知到的變化就是:這天的白晝最長,之後就晝漸短夜愈長。在《易經》中有個卦象:看似陽盛陰衰,但卻有一陰在下,破五陽。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時間過得飛快,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便開始數九,所以冬至的到來,也意味著寒冷冬季的到來。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冬至羊夏至狗!冬至酒,留到明年九月九!客家人這樣過冬至!
    融匯世界的客家 展示客家的世界 我們致力於客家文化傳承和產業發展 講好客家故事,帶您領略絢麗客家風情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我們客家人有「冬至大過年」之說,在這個重要的日子,
  • 老人常說:「冬至頭,凍死牛」,這句話靠譜嗎?現在仍有指導意義
    —— 培根 01 冬至被稱為冬季的大節日,是四時八節之一,而四時則是指春夏秋冬這四季,八節則為一年四季中的各節氣,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在古代民間,流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所以古人常稱冬至為「亞歲」或者「小年」。在中國,冬至的習俗會因為地域不同,而存在習俗內容或者細節上大有差異。
  • 為何說冬至大過年?冬至與夏至是制定曆法的關鍵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這一天,在九州大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一些地方的人們還有「守夜」的傳統,聽著窗外北風呼嘯,一家人圍爐夜話,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