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每當遇到一些節日,總會帶出一些民間的俗語,有些是老祖宗傳承下來的,有些是經過日積月累民眾自發形成的。比如題主這句俗語「冬至魚生夏至狗」,至今仍流傳著三種說法。而且廣西等地還有夏至舉辦荔枝狗肉節的習俗,外人乍看有點難以接受,是否該保留這種習俗也是飽受爭議!
「冬至魚生夏至狗」其實是一種曲解的說法,冬至並不是代表冬季的開始,而冬至的「至」是到頭之意,指這天北半球的太陽要開始北移了,而且這天的白晝時間最短,在民間也有「冬至吃麵,一天長一線」就是指冬至後白晝會逐漸變長。而在寒冷的冬至吃魚生我們這邊沒有這個習俗,因為魚生本身生冷,並不適合在冬至食用,屬於冷上加冷傷害脾胃之嫌!
而夏至恰巧與冬至相反,代表夏季即將炎熱的到來,同時這天太陽最偏北的一天,白晝時間最長,並以此天幹10日,地支12日組合後的庚日區分了夏日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而狗肉本身燥熱,也不適合在夏季使用,同樣屬於熱上加熱傷害脾胃內臟!
民間流傳這句話說法其一:「至」與「止」諧音但字意不同,應為「冬止魚生夏止狗」,寓意著夏至這天白晝時間最長,在玄學上是陽氣最旺的時間,而流傳這天吃荔枝和狗肉這類「燥熱」的陽性食物,可以在這天「以陽克陽」,兩陽呼應,不會像夏季一般時候吃他們那種「熱火攻脾胃」,所以這天可以放開的大吃大喝,而過了夏至就要停止荔枝和狗肉的食用,實為養生之道。
民間流傳說法其二:雖然誤解了「止」,變成了「至」,卻對夏至這天的風俗並無執行上的區別,因為冬至魚生夏至狗,同樣讓人們以為是夏至這天食用狗肉,大吃荔枝,於是便有了多地如:廣西、湘、粵等地的形成了夏至習俗,流傳下來。
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其三:源於生意人的開發,在過去很多生意人為討得一年的好兆頭,對一些有開始和結束之意的節氣尤為重視,如:夏至,這天有些商人專門買來大量的荔枝和狗肉,配著老酒,成為夏至這天唯一的食物,以荔枝上火、狗肉上火,如「火上澆油、旺上加旺」之意。在商界立即得到傳承至今,所以有些商人這天冒著上火、傷脾胃、流鼻血的風險大為造飲暴食!
而還有一些令人瞠目結舌的習俗狗肉節,讓愛狗人士無法直視,如廣西玉林自九十年代就興起了,每年夏至這天都會舉辦「荔枝狗肉節」,全城這天的屠宰肉狗數量較多,各大市井、餐館和路邊攤位都會擺出一些狗肉和荔枝供路人歡呼慶祝和消費,人們叫上親朋好友食用,全城沉浸在荔枝、狗肉和酒香的風俗節氣氛中。
但近年來有一些呼聲,呼籲人們愛護動物,合理飲食,以摒除一些大批量屠殺肉狗的風俗節,以至於當地機構都聲明,每年的荔枝狗肉節並非官方舉報,而是受夏至風俗民間自發形成的。而經過調查近年的玉林等地在這風俗節也有所收斂,像狗肉等不再像過去那樣扎堆出售,而且以悄無聲息中自買自食為主。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想了解更多三農信息,請關注「瞳影簡生」!如有不同觀點歡迎下方留言交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