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夏至三伏數頭伏」什麼意思?今年何時入伏?

2020-12-05 鄉村靈子

芒種剛過去沒幾天,天氣立馬開始炎熱起來,昨天我們這裡的溫度達到了三十五讀,幾乎接近三伏天的溫度,今天溫度照舊三十多度,看來又是一個高溫天氣。再過十幾天就是夏至了,夏至是一年當中白天時間最長的一天,農村人都說長到夏短到冬。就是說白晝時間最長到夏至,最短到冬至。今年的夏至是六月二十一,夏至也就意味著最熱的天氣來了。因為農村人習慣性的將夏至跟冬至對應,都說如果冬至不冷,夏至也不會太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去年冬天三九天暖冬,不知道今年三伏天是不是會熱的輕一些。

夏至三庚數頭伏,簡單的意思就是說雖然六月二十一就是夏至節,但真正的三伏天還沒有開始,要從第三個庚日開始算起,才是真正的頭伏。那麼第三個庚日是什麼時間?是七月十六日。按照過去的黃曆計算,一般每十天為一個庚日,今年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是七月十六號,就是頭伏的第一天。

每年三伏天的時間不都是一樣長,根據節氣和農事的變化,三伏天也是隨著改變,有時候是三十天,有時候是四十天。北方的農作物只有在三伏天的高溫下,才可以迅速生長,假如三伏天的天氣一直陰沉涼爽,那北方的花生玉米等,就很難成熟。這些農作物只有氣溫越高生長越快,甚至立秋以後,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的高溫天氣。老人們都說,立秋以後還這麼熱,就是為了讓沒有成熟的農作物再長一段時間,如果天氣直接涼爽了,那莊稼就成熟不了。所以三伏天的長短,是根據節氣和農作物的生長期來決定的。

一般三伏天是三十天,今年的三伏天要長一些,時間是四十天。七月十六日開始是頭伏,頭伏十天,二十六日開始是中伏,中伏是二十天的時間。以此往下推算末伏的時間,到陽曆八月二十四號,三伏天結束。

離夏至還有十幾天的時間呢,夏至過了還有幾十天才到三伏天,也就是說真正的暑期離現在還有一個多月,所以大家不要著急。只要記住到了三伏天以後,儘量少吃生冷食物,減少對胃的傷害。

相關焦點

  • 今日夏至,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啥意思?看看今年哪天入伏?
    今天是父親節,同時也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二十四節氣在我國已經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在周代的時候,人們就通過土圭測日影的方法確定了最早的四個節氣,這個節氣之中就包括夏至,至的意思就是達到的意思,所以夏至的意思就是說,夏天已經來臨了,夏至這一天白晝的時間最長,太陽的角度最高,古人非常看重夏至這個節氣
  • 農村老人說夏至不是入伏,哪啥時候才是入伏呢,今年三伏多少天
    夏至剛過,夏至雖然是全年日照最長的一天,但還真的不是入伏的到來,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十個,而入伏則不在節氣之列的,夏至跟冬至雖然一樣,一個是冷的開端,一個是熱的開啟,但數九跟入伏,是這兩個節氣截然不同的表現,有句老話叫做:冬至當天數九,夏至則不是,這句老話全稱叫做:冬至當天數九
  • 農村老人說夏至不是入伏,那麼今年啥時候入伏?一共有多少天?
    而夏至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它本身也是非常熱的一天,所以很多人會誤將夏至認為是入伏的開始,但真的不是這樣的,這一點和冬至即正式進入「數九天」有些區別。 所以,我可以肯定的說,夏至並不是入伏,但夏至之後天氣一天熱過一天卻是肯定的,按照老話說「夏至三庚數頭伏」的說法,往往頭伏是會在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到來。
  • 夏至是入伏的頭一天嗎 2019今年入伏從哪天算起時間表
    入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夏至也屬於比較熱的時候,因此,有的人認為夏至就是入伏了。那麼,夏至是入伏的頭一天嗎嗎?2019入伏從哪天算起?今年哪天入伏哪天出伏?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夏至是入伏的頭一天嗎嗎:  夏至不是入伏,但是入伏和夏至有關。
  • 「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啥時候數九?今年何時最冷?
    摘要:「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啥時候數九?今年何時最冷?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早就已經開始冷了,而今年的冬天來得有點晚。入冬以後,很多人比較關注的就是什麼時候最冷,春節期間冷不冷。其實古人在這方面也是總結了一些農諺,就為後人提供了參考。「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是什麼意思?哪天開始數九?什麼時候最冷?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夏至是夏天結束還是夏天來了最熱開始 與入伏什麼關係
    ­  6月21號就是今年的夏至節氣, 緊接著問題出現了,「夏至」是夏天來了嗎?還是夏天結束?。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先被確立的節氣,大家都知道立夏的意思是夏天的開始,很多人就把夏至認為是夏天的結束,真的是這樣嗎?­  夏至不是夏天開始的意思,也不代表夏天的結束。「夏」代表夏天這是沒錯的,但是「至」不是到來的意思,至,乃極也。
  • 夏至到了,什麼時候入伏?一共多少天呢?
    夏至是二十四個節氣之一,夏至到了,代表著三伏天即將要來了。最炎熱的三伏天要來了,農村有諺語「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可以知道三伏的天氣是非常炎熱的。三伏是時節,並不同於夏至節氣,三伏是入伏、中伏、末伏這三伏,是夏至過後出現的。
  • 農村俗語「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這天是天晴好?還是下雨好?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這天是天晴好?還是下雨好?夏至到伏天來,夏至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裡的第十個節氣,過了夏至意味著夏天真的來了,天氣越來越熱,伴隨著火辣的太陽就入伏了,開啟了一年中的桑拿季節。而這個時候正是農作物的生長旺季,所以夏至節氣的變化對農業生產也有著較大的影響,俗話說的好「夏至無雨三伏熱」,那麼對於我們農民來說,夏至這天是天晴好好還是下雨好?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啥時數九?今年何時最冷
    導讀摘要: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啥時候數九?今年何時最冷?這是由四個問題組合而成的複雜問題,涉及到古代曆法的綜合性問題,讓我一步一步地分別解答。第一,「夏至三庚數伏」。古代人的曆法與現在使用的公曆和農曆曆法是根本不相同的。公曆曆法直接使用年月日,如今天是2019年12月18日,農曆曆法與公曆相似,如今天是二0一九年冬月廿三日,古代人曆法則不同,如今天是己亥年冬月己丑日。在我國古代的時候,智慧的古代人是使用天幹、地支,有機組合,來記載日期時間的。
  • 「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今年哪天數九?數九後哪天最冷
    數九後哪天最冷在過去,農村道路不好走,生活區域多為小圈子熟人社會,使得人們只能通過當地一些前人總結的經驗常識來判斷氣象變化,以便及時調整農業生產和生活狀態!而題主所提「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意思是說:過了夏至節氣後天氣會一天天變熱,由於每年三伏開始時間並不固定,人們就會根據夏至後農曆第三個庚日作為三伏天的開始,即入伏時間。
  • 【「夏至三庚數頭伏」2018年7月17日才「入伏」 伏天長達40天】
    夏至,並不是伏天的開始。2018年,哪天開始入伏?
  • 農村老人常說「冬至不冷,夏至不熱」, 有道理嗎?
    而在農村就有老人常說冬至不冷,夏至不熱,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話說的有沒有道理呢。農村老人常說「冬至不冷,夏至不熱」,有道理嗎?其實這句話說的就是冬至那一天不冷,而夏至也不是最熱的時候。為可會這樣呢,按字面意思上來看,冬至不就是冬天最冷的時候嗎?其實並非如此的,不管是冬至還是夏至都不是說天氣的,而是說太陽高度角的。
  • 入伏是哪一天 入伏是如何算的?2018三伏天時間表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18三伏天時間表,以及相關入伏小知識,有興趣的小夥伴不妨了解下這些小知識吧。入伏是什麼意思?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溼、燥、火」)中的暑邪;「伏」,亦有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之意。
  • 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數伏三伏三九的含義解釋怎麼理解的
    農村老話「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很多人看到這句話表示不能理解,怎麼這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和最熱的時候怎麼摻在一起了?三伏和三九是什麼意思呢?  三伏天的含義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 「入伏」第一天,你知道「三伏」從哪天開始,到哪天結束嗎?
    今天是農曆六月初五、「入伏」(指「進入三伏天」)第一天,雖然北京還下著雨,但這意味著一年裡最炎熱的時期已經到來。而且,今年的「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一直到8月25日才結束,長達40天,是加長版「三伏天」。
  • 農村老人說:「紅薯開花是災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麼?該看看
    提要:農村老人說:「紅薯開花是災年」,是什麼意思?有道理麼?該看看文/二狗對於農村老人說:「紅薯開花災年。」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也是無稽之談。紅薯開花在某些紅薯方面來說,是由於氣候、氣溫、光照或者變異等現象造成的開花的生理特徵。
  • 趣談夏至:三伏天還有個奇怪的英文名
    文/九微喵喵今日夏至。夏,夏天。至,有兩個解釋。"至"的甲骨文是一支箭被射來,落在地上,所以有"到了"的意思。也就是說,夏天來到了。尤其對於北方來說,從夏至這天開始,夏天才真正來到了。"至"的另一層意思是極致。
  • 老話說:「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你知道哪天開始數九?
    但是這種數九的方法其實是錯誤的,有句話叫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這才是真正的數九方法,下面就來看看真正的數九到底是怎麼數的。夏至三庚入伏這個「伏」是一個形象字,表示犬趴伏在人身旁。與「副」同音,而這個「副」字意思就是用刀刨開的意思,在一些方言中,還把「殺狗」說成「副狗」,因此「伏」就是因狗而得名的。
  • 農村俗語「冬至始打霜,夏至幹長江」,什麼意思,明年莊稼歉收?
    如今2018年即將結束,村裡催繳新農合的廣播不斷的播報,雖然我們這比去年每人多繳納了40元,人均220元,不過聽不少人說,已經有地方繳納490元了,小編不禁打了個寒顫,希望明年我們這別跟著再漲了!在農村冬至即將到來,村裡老人說,冬至這一天能預測來年的收成和天氣的變化,大家看看靠譜嗎?
  • 農村老人說今年有著「一年兩立春,帶毛貴如金」的說法,啥意思呢
    今天是2020年2月11日,已經距離春節有一段時間了,基本上就是出了正月十五就已經屬於過了年,不過今年過的還是比較糟心的,因為疫情的問題,估計大家都沒有過上這個好年,不過年年有春節,大家在2021的時候可以過個好年了,畢竟這個天災人禍也是躲不掉的,那麼對於今年來說,本是個雙春年,在農村裡老人說,雙春年是個好的年份,尤其是鼠年逢雙春年也是比較好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