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夏至不是入伏,那麼今年啥時候入伏?一共有多少天?

2020-12-06 騰訊網

昨天晚上23點54分左右,正式迎來夏至節氣,預示著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就要到來。而夏至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它本身也是非常熱的一天,所以很多人會誤將夏至認為是入伏的開始,但真的不是這樣的,這一點和冬至即正式進入「數九天」有些區別。

所以,我可以肯定的說,夏至並不是入伏,但夏至之後天氣一天熱過一天卻是肯定的,按照老話說「夏至三庚數頭伏」的說法,往往頭伏是會在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到來。

(1)2019年入伏會是哪一天呢?

我國古人發明24節氣,是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論依據的,古人計算時間的規律是按照「天幹地支」的規律來算的,天幹是10個日子,分別是「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而地支是按照12生肖的規律排列的,天幹地支相互作用循環。這裡重點說天幹,按照古代「幹支紀日法」的規律,每10天循環一輪「天幹」,庚日發生在天幹的7個日子,而一輪天幹循環下來是10天。

稍微查看了一下老黃曆,發現2019年夏至後的第一個庚日恰好在2019年6月22日,這一天是庚寅日;按照規律計算,夏至後第二個庚日就發生在2019年7月2日,這一天是庚子日;第三個庚日剛好在2019年7月12日,這一天是庚戌日

我國曆書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是入伏的日子,由此可以得出2019年夏至後的頭伏天發生在2019年7月12日。

(2)2019年的伏天總共有多少天?

我們都知道,一年中最熱的天氣就是「三伏天」,三伏天又分為初伏天、中伏天、末伏天。而伏天的計算也是古人根據千百年的氣候觀察總結出來的,往往初伏天是10個日子,末伏天也是10個日子,問題就出在中伏天,中伏天又受到夏至到立秋之間庚日多少的影響,所以中伏天數每年都不太一樣。

其實這個很容易理解,我們知道一個天幹是10天一循環,但一年只有365天(有時是366天),顯然不能被10整除,那麼多餘出來的庚日就會發生變化,因此在陽曆上夏至和立秋的日期是基本不變的,而農曆上就多有變化了。

至於中伏天數的計算,一般是按照夏至到立秋之間有幾個庚日來算的。

比如今年夏至後第三個庚日是7月12日,初伏就是7月12日到7月21日這10個日子,也就是初伏通常為夏至後第3個庚日到第4個庚日之間的日子;

而末伏一般也是比較固定的,通常發生在立秋後第1個庚日到第2個庚日之間,2019年立秋的日子是8月8日,立秋後第一個庚日是8月11日,也就意味著今年的末伏是8月11日到8月20日之間這10天;

也就意味著今年的中伏天是7月22日到8月10日這20天。剛好今年夏至到立秋之間是5個庚日,所以中伏天為20天,如果是4個庚日,那麼中伏天也就只有10天。

由此可以得出,2019年入伏之後一共要經歷40天的「三伏天」,方可出伏。

整體來說,今年的伏天比較長,天氣炎熱,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天氣熱容易急躁,切忌不要亂發脾氣,保持良好心態,並且要注意飲食健康。

(文/阿冰)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說夏至不是入伏,哪啥時候才是入伏呢,今年三伏多少天
    夏至剛過,夏至雖然是全年日照最長的一天,但還真的不是入伏的到來,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十個,而入伏則不在節氣之列的,夏至跟冬至雖然一樣,一個是冷的開端,一個是熱的開啟,但數九跟入伏,是這兩個節氣截然不同的表現,有句老話叫做:冬至當天數九,夏至則不是,這句老話全稱叫做:冬至當天數九
  • 夏至到了,什麼時候入伏?一共多少天呢?
    夏至是二十四個節氣之一,夏至到了,代表著三伏天即將要來了。最炎熱的三伏天要來了,農村有諺語「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可以知道三伏的天氣是非常炎熱的。三伏是時節,並不同於夏至節氣,三伏是入伏、中伏、末伏這三伏,是夏至過後出現的。
  • 夏至是入伏的頭一天嗎 2019今年入伏從哪天算起時間表
    入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夏至也屬於比較熱的時候,因此,有的人認為夏至就是入伏了。那麼,夏至是入伏的頭一天嗎嗎?2019入伏從哪天算起?今年哪天入伏哪天出伏?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夏至是入伏的頭一天嗎嗎:  夏至不是入伏,但是入伏和夏至有關。
  • 今日夏至,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啥意思?看看今年哪天入伏?
    今天是父親節,同時也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二十四節氣在我國已經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在周代的時候,人們就通過土圭測日影的方法確定了最早的四個節氣,這個節氣之中就包括夏至,至的意思就是達到的意思,所以夏至的意思就是說,夏天已經來臨了,夏至這一天白晝的時間最長,太陽的角度最高,古人非常看重夏至這個節氣
  • 【「夏至三庚數頭伏」2018年7月17日才「入伏」 伏天長達40天】
    夏至,並不是伏天的開始。2018年,哪天開始入伏?
  • 入伏是哪一天 入伏是如何算的?2018三伏天時間表
    最近有小夥伴問入伏是哪一天?
  • 「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啥時候數九?今年何時最冷?
    摘要:「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啥時候數九?今年何時最冷?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早就已經開始冷了,而今年的冬天來得有點晚。入冬以後,很多人比較關注的就是什麼時候最冷,春節期間冷不冷。其實古人在這方面也是總結了一些農諺,就為後人提供了參考。「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是什麼意思?哪天開始數九?什麼時候最冷?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夏至是夏天結束還是夏天來了最熱開始 與入伏什麼關係
    ­  6月21號就是今年的夏至節氣, 緊接著問題出現了,「夏至」是夏天來了嗎?還是夏天結束?。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先被確立的節氣,大家都知道立夏的意思是夏天的開始,很多人就把夏至認為是夏天的結束,真的是這樣嗎?­  夏至不是夏天開始的意思,也不代表夏天的結束。「夏」代表夏天這是沒錯的,但是「至」不是到來的意思,至,乃極也。
  • 2020入伏是哪一天幾月幾日 入伏和出伏開始和結束時間表get
    很多盆友都知道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但卻不知道真正入伏是什麼時候。那麼,2020入伏是哪一天呢?入伏防暑小知識有哪些?三伏天應該怎麼養生?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2020入伏是哪一天農曆5月26日。
  • 「入伏」第一天,你知道「三伏」從哪天開始,到哪天結束嗎?
    具體來說,「幹支紀日法」就是用幹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來記錄日序,從甲子開始、到癸亥結束,60天為一周,循環記錄。了解了「幹支紀日法」之後,我們就可以接著聊「入伏」確立的依據——「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三庚數頭伏」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指,每年「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入伏。
  • 農村老人說「夏至三伏數頭伏」什麼意思?今年何時入伏?
    再過十幾天就是夏至了,夏至是一年當中白天時間最長的一天,農村人都說長到夏短到冬。就是說白晝時間最長到夏至,最短到冬至。今年的夏至是六月二十一,夏至也就意味著最熱的天氣來了。因為農村人習慣性的將夏至跟冬至對應,都說如果冬至不冷,夏至也不會太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去年冬天三九天暖冬,不知道今年三伏天是不是會熱的輕一些。
  • 明日入伏!津城天氣……
    夏天最熱的時候就要來了... ...明日入伏今年7月16日進入「頭伏」。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所謂「三伏」是頭伏(也叫初伏)、中伏(也叫二伏)和末伏(也叫三伏)的總稱,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按傳統曆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幹支紀日法中帶「庚」的那天)為頭伏(10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10天)。
  • 入伏從哪天算起2018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便是初伏
    大家都知道,平時說的三伏天其實就是指一年中最熱的一個時期,這個時期要怎麼計算是大家算關注的,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算一下今年的三伏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2018年入伏從7月17日開始算起,一直到8月25日結束,共計40天,這段時間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因此大家要做好防暑的準備。
  • 今日入伏最熱的時候來了 明日或現35℃高溫天氣
    說真的,今年夏天還算舒服,熱幾天就會下一場雨。入伏就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來了,大家注意防暑。  今天是入伏的第一天,一年之中有三伏,分為初伏、中伏、末伏,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節氣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三伏天大約有三四十天,今年是30天。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最熱的時間段在中伏。
  • 杭州明天正式入伏 出梅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
    都市快報訊 明天就正式入伏了,不過,漫長的梅雨期還沒有結束。一個多月來,南方地區暴雨不斷。7月13日,中央氣象臺連發了40天的暴雨預警中斷了一天,不過,強降雨只是按下「暫停鍵」,昨天,中央氣象臺的暴雨預警再次上線,預計7月14日-16日,長江流域會再次迎來強降雨過程,其中,浙江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
  • 老話說:「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你知道哪天開始數九?
    但是這種數九的方法其實是錯誤的,有句話叫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這才是真正的數九方法,下面就來看看真正的數九到底是怎麼數的。夏至三庚入伏這個「伏」是一個形象字,表示犬趴伏在人身旁。與「副」同音,而這個「副」字意思就是用刀刨開的意思,在一些方言中,還把「殺狗」說成「副狗」,因此「伏」就是因狗而得名的。
  • 今年三伏天是什麼時候 今日已經正式入伏
    進入三伏天的時間每年都不一樣,拿今年來說今天就是三伏天的第一天,高溫天氣從今天開始,大家在這種悶熱的環境下可以從飲食方面來達到清熱解暑的作用。   三伏天時間介紹:   7月17日-7月26日 :為初伏 10 天   7月27日-8月15日
  • 6月21日18時7分迎來「夏至」節氣 7月17日「入伏」伏天長40天
    原標題:「夏至三庚數頭伏
  • 農村俗語「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這天是天晴好?還是下雨好?
    夏至到伏天來,夏至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裡的第十個節氣,過了夏至意味著夏天真的來了,天氣越來越熱,伴隨著火辣的太陽就入伏了,開啟了一年中的桑拿季節。而這個時候正是農作物的生長旺季,所以夏至節氣的變化對農業生產也有著較大的影響,俗話說的好「夏至無雨三伏熱」,那麼對於我們農民來說,夏至這天是天晴好好還是下雨好?
  • 夏至日我省雨水減弱 今年三伏天將有40天之長
    夏至來,數伏至 22日夏至,白晝最長,黑夜最短。夏至的到來,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伏天要數著日子跟大家見面啦,據說今年的三伏天將有40天之長。 夏至是古老的節日,古代還要放假一天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中最北端的時候,《恪遵憲度抄本》中說:「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夏至是我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有一種觀點認為傳統節日中的端午節就是源自夏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