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夏至:三伏天還有個奇怪的英文名

2021-01-07 曉閒讀書

文/九微喵喵

今日夏至。

夏,夏天。

至,有兩個解釋。

"至"的甲骨文是一支箭被射來,落在地上,所以有"到了"的意思。也就是說,夏天來到了。尤其對於北方來說,從夏至這天開始,夏天才真正來到了。

"至"的另一層意思是極致。《恪遵憲度抄本》說,"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這是從天文角度解釋了夏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最北端,這一天北半球各地白天達到一年最長,太陽照射下的影子達到一年最短。

01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正所謂物極必反,夏至,既是太陽相對地球運動的轉折點,也是陰陽的轉折點。我國古人認為,從夏至這一天開始,陽氣漸漸減少,陰氣日漸滋生。我國傳統的蒙學讀物《幼學瓊林》中,就有"夏至一陰生,是以天時日短;冬至一陽生,是以日晷初長"。唐人權德輿曾作過一首《夏至日作》,"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表達的都是這個意思。

與冬至九九歌類似,夏至也有一個九九歌,從夏至這一天開始數,每九天為一個"九":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

這是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廟正廳的榆木大梁上發現的《夏至九九歌》。

冬天三九、四九最冷,夏天也是三九四九最熱。

02 雲藏三伏熱,水散百溪津

與夏至九九歌相比,我們更熟悉的是"三伏天"的說法。可是你知道"三伏天"的英文是什麼嗎?

Dog days!

"夏至三庚數頭伏",中國的"三伏",就是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算作"入伏",頭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10天,是為"三伏"。所謂"伏",是指"伏邪",即風、寒、暑、溼、燥、火,因此"三伏"是夏天最悶熱、最難熬的日子。

為什麼"三伏天"是dog days 呢?

難道因為三伏天熱成狗?

NO!NO!NO!

這是一個很嚴謹的翻譯!敲黑板!知識點!

入伏是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那麼"庚日"是什麼呢?

我國古代使用"幹支紀日法"。所謂幹,就是天幹10數,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所謂支,就是地支12數,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幹支紀日,就是用天幹10數和地支12數進行排列組合,從甲子日開始,乙丑、丙寅……直到癸亥,60日為一個循環。

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就是從夏至這天開始,第三個帶"庚"字的日子算入伏。以今年(2019年)為例,6月21日(己丑日)是夏至,此後第一個"庚日"是6月22日(庚寅日),第二個"庚日"是7月2日(庚子日),第三個"庚日"是7月12日(庚戌日)。

所以今年7月12日入伏。

一般情況下,都是7月左右入伏,三伏天多在7-8月。

在西方,古羅馬人認為7月、8月的酷熱是天上的天狼星造成的。天狼星的英文,就是"the dog star"。因此這段時間被稱為"dog days"。

夏天熱成狗,也是有科學根據的了……

(其實,天狼星的叫法很多,dog star、Sirius、Canicula、siriue、Sothis都是它的名字)

03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雖朗日晴空,奈何暑期惱人。何處尋找一陣清涼?

古人沒有空調,卻更詩意。

《遼史》記載,"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在這一天,人們互相贈送彩扇和香粉,借扇生風,送一陣清涼。

蘇軾的《鷓鴣天》則更閒適: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其實,最方便的是,"心靜自然涼"。

小滿君送您一陣清涼,覺得不錯就關注一下吧~

相關焦點

  • 夏至已至,今年的三伏天從哪天開始?夏天也有「九九歌」?
    根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計算,北京時間6月21日23時54分,我國迎來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
  • 2020三伏天時間表 今年三伏天從哪天什麼時候開始結束
    2020今年三伏天從哪天什麼時候開始結束>>  新華社天津6月21日電 6月21日,迎來夏至。「夏至三庚數頭伏」。天文專家表示,今年入頭伏時間是7月16日,三伏長達40天。  在農曆的節氣中,除了二十四節氣之外,還有一些雜節氣,如三伏、九九、入梅、出梅等。
  • 俗話說「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雨點值千金」夏至下雨的說法是什麼
    6月21日,它迎來了二十四節氣的夏至。俗語常說「不過夏至不熱」,夏至節氣也表示高熱日的到來。夏至是最早確定的節氣。古人將每個節氣分為15天,每5天為一候。夏至節期還有三個等待條件:一候鹿角解;兩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夏至日是一年中日照時間最長的一天。
  • 什麼是三伏天?2018三伏天怎麼計算的?
    三伏天是每年最炎熱的時段,而入伏則是一年中炎熱的開始。那麼你知道2018年的三伏天是怎麼計算的嗎?什麼時候入伏?
  • 農村老人說「夏至三伏數頭伏」什麼意思?今年何時入伏?
    芒種剛過去沒幾天,天氣立馬開始炎熱起來,昨天我們這裡的溫度達到了三十五讀,幾乎接近三伏天的溫度,今天溫度照舊三十多度,看來又是一個高溫天氣。再過十幾天就是夏至了,夏至是一年當中白天時間最長的一天,農村人都說長到夏短到冬。就是說白晝時間最長到夏至,最短到冬至。
  • 三伏天2020時間表 三伏天有哪些習俗 養生食物推薦
    所謂「幹支」就是十個「天幹」和「十二地支」。  十個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使用天幹和地支的兩個字搭配,來表示年、月、日的序號。由於天幹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
  • 夏至日我省雨水減弱 今年三伏天將有40天之長
    夏至來,數伏至 22日夏至,白晝最長,黑夜最短。夏至的到來,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伏天要數著日子跟大家見面啦,據說今年的三伏天將有40天之長。 夏至是古老的節日,古代還要放假一天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中最北端的時候,《恪遵憲度抄本》中說:「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夏至是我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有一種觀點認為傳統節日中的端午節就是源自夏至節。
  • 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數伏三伏三九的含義解釋怎麼理解的
    三伏天的含義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 2020三伏天時間表:今年三伏天什麼時候開始 幾號結束
    新華社天津6月21日電 6月21日,迎來夏至。「夏至三庚數頭伏」。天文專家表示,今年入頭伏時間是7月16日,三伏長達40天。  在農曆的節氣中,除了二十四節氣之外,還有一些雜節氣,如三伏、九九、入梅、出梅等。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所謂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
  • 2018三伏天時間表
    對於這個具體的時間,小編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大致記得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會經常出現高溫天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18三伏天時間表,以及相關入伏小知識,有興趣的小夥伴不妨了解下這些小知識吧。入伏是什麼意思?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
  • 今年什麼時候是出伏 2019三伏天哪一天結束時間
    末伏:2019年8月11日(農曆七月十一)——2019年8月20日(農曆七月二十)  即今年三伏天起止時間:2017年7月12日至2019年8月20日。2019年三伏天長達40天。  所以今年的8月21日三伏天就結束啦,那天即是出伏時間。  關於三伏天  我國古代採用「幹支紀事」的方法用以計年、計月、計日、計時。所謂「幹支」就是十個「天幹」和「十二地支」。
  • 2018年入伏時間,三伏天快到了.
    三伏天是一年內氣溫最高、溼度最大的季節,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2018年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2018年三伏天從2018年7月17日開始。
  • 天氣預報丨21日夏至來臨離三伏天不遠了,這個周末仍以陰雨為主
    在陰雨中,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也來了。夏至當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日照時間達到最長。此後,一年將進入最熱的時段,三伏天也不遠了。2019年的初伏從7月12日開始,7月21日結束。中伏為7月22日至8月10日,末伏為8月11日-8月20日。
  • 2020年閏四月,最熱的「三伏天」啥時候來?這份時間表收好了
    今年的三伏天什麼時候到呢?今天,我們來說一下。老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古人規定,夏至節氣以後出現的第三個庚日就開始「入伏」了,這也就是常說的「夏至三庚數頭伏」的意思。那麼什麼是「庚日」呢?這就得聯繫到我國古代流行到「幹支紀年法」了。「幹支紀年法」是古代人記錄時間到一種方式,其中有10個天幹和12個地支,它們組合起來循環使用就是幹支紀年法。
  • 夏至是入伏的頭一天嗎 2019今年入伏從哪天算起時間表
    入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夏至也屬於比較熱的時候,因此,有的人認為夏至就是入伏了。那麼,夏至是入伏的頭一天嗎嗎?2019入伏從哪天算起?今年哪天入伏哪天出伏?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夏至是入伏的頭一天嗎嗎:  夏至不是入伏,但是入伏和夏至有關。
  • 今日夏至,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啥意思?看看今年哪天入伏?
    今天是父親節,同時也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二十四節氣在我國已經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在周代的時候,人們就通過土圭測日影的方法確定了最早的四個節氣,這個節氣之中就包括夏至,至的意思就是達到的意思,所以夏至的意思就是說,夏天已經來臨了,夏至這一天白晝的時間最長,太陽的角度最高,古人非常看重夏至這個節氣
  • 夏至比冬至長6個多小時
    昨日是夏至日,長春的日出時間是3時56分(北京時間,以下同)、日落時間為19時25分,而上海的日出時間是4時50分、日落時間為19時01分,長春的白天長達15小時29分鐘,比上海白天長出1個多小時。夏至日究竟是怎麼算出來的?張暘說,夏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
  • 2019年夏至是幾點幾分 6月21日今年夏至具體時間
    2019年夏至是哪天幾月幾日?今年夏至具體時間是幾點幾分?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2019年夏至時間。  新華社天津6月19日電(記者周潤健)「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6月21日23時54分迎來「夏至」節氣。
  • 【「夏至三庚數頭伏」2018年7月17日才「入伏」 伏天長達40天】
    夏至,並不是伏天的開始。2018年,哪天開始入伏?
  • 夏至到了,什麼時候入伏?一共多少天呢?
    夏至是二十四個節氣之一,夏至到了,代表著三伏天即將要來了。最炎熱的三伏天要來了,農村有諺語「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可以知道三伏的天氣是非常炎熱的。三伏是時節,並不同於夏至節氣,三伏是入伏、中伏、末伏這三伏,是夏至過後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