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幾點入伏?三伏天2020時間表 三伏天有哪些習俗 養生食物推薦

2020-11-22 閩南網

  ①40天加長版三伏天今日開啟,「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②「三伏」是頭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③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多吃新鮮果蔬;④外出活動要帶好防暑裝備,及時補充水分。今起,開啟防暑裝備最高級!

  今日起進入三伏天,「蒸、烤、燜、燉……加水、添火、加水、添火」,在燥熱中憋悶,在酷暑中窒息,難熬的四十天來了。

三伏怎麼來的?

  我國古人採用「幹支紀事」的方法用以計年、計月、計日、計時。所謂「幹支」就是十個「天幹」和「十二地支」。

  十個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使用天幹和地支的兩個字搭配,來表示年、月、日的序號。由於天幹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

  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二十四節氣的「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二十四節氣的「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總稱為「三伏」。

  但由於「夏至」與第一個庚日之間的天數幾乎每年都不一樣,所以與「三庚」的天數也不是固定的。

  今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6日,出伏時間是8月24日,「三伏天」長達40天。

  【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為何三伏天最難熬?

  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幹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

  那麼什麼是高溫熱浪?我國一般把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時稱為高溫,連續數天(3天以上)的高溫天氣過程稱之為高溫熱浪(或稱之為高溫酷暑)。

  三伏天到底有多熱?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竹窗》就曾寫道「是時三伏天,天氣熱如湯。」這是描寫「三伏天」的經典詩句之一。而早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就有關於暑的介紹:「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在小暑之後,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熱在三伏」,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提示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

三伏天如何預防中暑

  很多人覺得,烈日炎炎,16℃的空調和冰凍的冷飲降溫最好。

  殊不知,當人運動或剛經曆室外的高溫,突然喝下冷飲或者馬上吹冷空調,大腦會「誤認為」人體內部的熱量已經散發出去,於是「下令」停止排熱工作。如此,汗毛孔散熱困難,餘熱積蓄,更容易中暑。

  高溫天氣裡,不論運動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體攝入,不能等到口渴時才喝水。如需在高溫環境裡進行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至少每小時喝2到4杯溫水(500毫升至1000毫升),少量多次飲用。

中暑後應該如何急救?

  中暑的主要症狀為:頭痛、暈眩、煩躁不安、脈搏強而有力,呼吸有雜音,體溫可能上升至40°C以上,皮膚乾燥泛紅。如果不及時救治,中暑的人可能很快會失去意識。一旦有人中暑,應儘快將其移至陰涼通風處,補水補鹽,將其衣服用冷水浸溼,裹住身體,並保持潮溼。或不停扇風散熱並用冷毛巾擦拭患者,直到其體溫降到38°C以下。若中暑者已失去意識,則應讓其平躺 ,並儘快送醫院救治。

三伏天有哪些習俗

  「三伏天」避免長期呆在空調房中,影響排汗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可選擇10點前或下午5點後去戶外運動,讓身體微微出汗。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就是為了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

  《魏氏春秋》記載:「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闢惡」。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吃碗熱湯麵,身上發汗,可以去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

三伏天如何養生

☑三伏天吃什麼對身體好?

  調製幾款既營養又可口的粥製品也不失為防暑降溫的好選擇。比如:小米綠豆粥、苦瓜粥、玉米粥、薄荷粥、蓮子粥、百合粥等;另外高溫天氣下常喝果汁對生津止渴、清熱解毒也有較好的效果。常見的桃汁、梨汁、蘋果汁、葡萄汁、草莓汁、西瓜汁等果汁均可適量飲用。除了喝之外,吃也要注意。儘量少吃脂肪類厚膩葷腥的食物,更要少吃辛辣之品,不易消化的食物會給身體帶來額外負擔,影響夏天胃腸的消化能力。

☑「冬病夏治」正當時

  「冬養三九補品旺,夏治三伏行針忙」,冬病夏治由來已久。冬病指在冬季容易發作或者加重的疾病,比如慢性咳嗽、慢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關節疼痛特別是關節冷痛、手腳冰涼等。夏治指在三伏天,對這些冬病進行積極的治療。從而可以減輕這些疾病在冬天發作的程度和減少發作的次數。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三伏貼,還有三伏天扎針灸、拔火罐等。(這裡要提醒各位,冬病夏治是醫療行為,一定要在正規的醫療機構完成)

責任編輯:凌芹莉

相關焦點

  • 入伏是哪一天 入伏是如何算的?2018三伏天時間表
    最近有小夥伴問入伏是哪一天?
  • 今年三伏天是什麼時候 今日已經正式入伏
    進入三伏天的時間每年都不一樣,拿今年來說今天就是三伏天的第一天,高溫天氣從今天開始,大家在這種悶熱的環境下可以從飲食方面來達到清熱解暑的作用。:為中伏 20 天   8月16日-8月25日 :為末伏 10 天   近期,我國多地遭遇高溫天氣,而隨著「三伏天」的到來,這種高溫態勢有增無減。
  • 2020年三伏天有40天!伏的日期是怎麼確定的 三伏天時間計算公式...
    2020年三伏天有40天!伏的日期是怎麼確定的 三伏天時間計算公式了解一下時間:2020-07-06 17:58   來源:今日新訊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三伏天有40天!
  • 2020入伏是哪一天幾月幾日 入伏和出伏開始和結束時間表get
    小暑馬上就要來臨了,它意味著夏季炎熱的開始,而小暑到來後的不久,就要進入三伏天的初伏了。很多盆友都知道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但卻不知道真正入伏是什麼時候。那麼,2020入伏是哪一天呢?入伏防暑小知識有哪些?三伏天應該怎麼養生?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2018三伏天時間表
    所以今年最熱的是三伏天的「中伏」,中伏最突出的特點是熱,而且是又溼又熱,典型的「桑拿」天氣,讓人想喘口氣都覺得難受。為了應對這樣的三伏天我們需要了解2018年三伏時間表,還要三伏天的注意事項。2018年三伏天時間表(2018年伏天時長40天)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10天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20天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10天
  • 什麼是三伏天?2018三伏天怎麼計算的?
    三伏天是每年最炎熱的時段,而入伏則是一年中炎熱的開始。那麼你知道2018年的三伏天是怎麼計算的嗎?什麼時候入伏?
  • 2020三伏天時間表 今年三伏天從哪天什麼時候開始結束
    2020今年三伏天從哪天什麼時候開始結束>>  新華社天津6月21日電 6月21日,迎來夏至。「夏至三庚數頭伏」。天文專家表示,今年入頭伏時間是7月16日,三伏長達40天。  在農曆的節氣中,除了二十四節氣之外,還有一些雜節氣,如三伏、九九、入梅、出梅等。
  • 夏至是入伏的頭一天嗎 2019今年入伏從哪天算起時間表
    入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夏至也屬於比較熱的時候,因此,有的人認為夏至就是入伏了。那麼,夏至是入伏的頭一天嗎嗎?2019入伏從哪天算起?今年哪天入伏哪天出伏?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夏至是入伏的頭一天嗎嗎:  夏至不是入伏,但是入伏和夏至有關。
  • 農村俗語「起伏一隻雞,一年好身體」,入伏為什麼要吃「童子雞」
    一年一度的三伏天來了,許多的朋友已經表示「熱得連自己都不認識了(熱化了)」。三伏天雖然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潮溼、悶熱的日子。但是古人也發現三伏天還是養生的好時節,在民間也流傳著「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說法。關於三伏天的養生,各地也有不同的飲食習俗,比如在湖南地區就有著「起伏一隻雞,一年好身體」的說法,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今年什麼時候是出伏 2019三伏天哪一天結束時間
    2019年三伏天是幾月幾號具體時間表:  2019年入伏的時間是2019年7月12日,具體2019年數伏時間表如下:  初伏:2019年7月12日(農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農曆六月十九)  中伏:2019年7月22日(農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農曆七月初十)
  • 趣談夏至:三伏天還有個奇怪的英文名
    文/九微喵喵今日夏至。夏,夏天。至,有兩個解釋。"至"的甲骨文是一支箭被射來,落在地上,所以有"到了"的意思。也就是說,夏天來到了。尤其對於北方來說,從夏至這天開始,夏天才真正來到了。"至"的另一層意思是極致。
  • 2020年閏四月,最熱的「三伏天」啥時候來?這份時間表收好了
    今年的三伏天什麼時候到呢?今天,我們來說一下。老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古人規定,夏至節氣以後出現的第三個庚日就開始「入伏」了,這也就是常說的「夏至三庚數頭伏」的意思。那麼什麼是「庚日」呢?這就得聯繫到我國古代流行到「幹支紀年法」了。「幹支紀年法」是古代人記錄時間到一種方式,其中有10個天幹和12個地支,它們組合起來循環使用就是幹支紀年法。
  • 明日入伏!津城天氣……
    明日入伏今年7月16日進入「頭伏」。專家提醒,「入伏」後,全國多地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要注意防暑降溫,平安度過「苦夏」。羅澍偉說,伏天伊始,天氣炎熱,人的精神容易倦怠不振,食慾不佳,餃子既是傳統飲食中開胃解饞的佳品,又像「元寶」一樣,是富足的象徵,迎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願景,所以有了「頭伏餃子」的說法。什麼餡的餃子適合在「入伏」後食用?「素餡比較好,如西葫蘆雞蛋餡、韭菜雞蛋餡,清爽適口,不油膩。」羅澍偉建議說。
  • 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數伏三伏三九的含義解釋怎麼理解的
    夏有三伏,冬有三九,夏天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熱的時候,而三九天則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農村老話「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很多人看到這句話表示不能理解,怎麼這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和最熱的時候怎麼摻在一起了?三伏和三九是什麼意思呢?
  • 2018年入伏時間,三伏天快到了.
    三伏天是一年內氣溫最高、溼度最大的季節,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2018年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2018年三伏天從2018年7月17日開始。
  • 夏至日我省雨水減弱 今年三伏天將有40天之長
    夏至的到來,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伏天要數著日子跟大家見面啦,據說今年的三伏天將有40天之長。 夏至是古老的節日,古代還要放假一天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中最北端的時候,《恪遵憲度抄本》中說:「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 頭條||【健康教育】今日入伏,「最兇險」的40天來了,養好三伏,避病...
    今日正式進入三伏天三伏天,一年中最熱的魔鬼時間今天正式拉開序幕。為什麼說三伏天最熱?為了及時給「腸胃」保暖,吃涼拌食物時,不妨加點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殺菌。三伏天養生攻略俗話說「冬養三九,夏養三伏」,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暑溼之毒最兇,但也是養生避病的好時機,為您整理了養生十大關鍵點,做好了,一整年都少生病。
  • 三伏天最熱的是哪幾天 現在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雖然現在已經是立秋時節,但是高溫天氣仍然存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三伏天還沒有過完,不過再過去一段時間天氣就會轉涼了。   一般來說,中伏是最熱的時候。「熱」是中伏最突出的特點,「溼熱」的「桑拿」天氣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個大蒸籠。
  • 今日入伏最熱的時候來了 明日或現35℃高溫天氣
    入伏就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來了,大家注意防暑。  今天是入伏的第一天,一年之中有三伏,分為初伏、中伏、末伏,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節氣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三伏天大約有三四十天,今年是30天。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最熱的時間段在中伏。陝西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受副熱高壓的影響,往往會出現高溫少雨乾旱天氣,簡稱為「七下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