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三伏天?2018三伏天怎麼計算的?

2021-02-12 沂蒙黨史史志

三伏天是每年最炎熱的時段,而入伏則是一年中炎熱的開始。那麼你知道2018年的三伏天是怎麼計算的嗎?什麼時候入伏?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伏」是隱藏的意思,據《史記》文字記載:「伏者,隱伏避盛夏也」。「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2018年三伏天時間表:

2018年初伏10天: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

2018年中伏20天: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

2018年末伏10天: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

2018年什麼時候入伏

2018年入伏的時間是2018年7月17日,即是小暑節氣時段。

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叫小暑節氣。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

中國的南方地區在小暑時節平均氣溫一般為33℃左右;華南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7月中旬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於30℃、日最高氣溫高於35℃。而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於華南初春時節景象。

小暑開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後結束,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華南、西南、青藏高原也處於來自印度洋和我國南海的西南季風雨季中;而長江中下遊地區則一般為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後北方冷空氣勢力仍較強,在長江中下遊地區與南方暖空氣勢均力敵,出現鋒面雷雨。小暑時節的雷雨常是「倒黃梅」的天氣信息,預兆雨帶還會在長江中下遊維持一段時間。

2018年三伏時間的計算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幹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幹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幹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相關焦點

  • 2020年三伏天有40天!伏的日期是怎麼確定的 三伏天時間計算公式...
    2020年三伏天有40天!伏的日期是怎麼確定的 三伏天時間計算公式了解一下時間:2020-07-06 17:58   來源:今日新訊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三伏天有40天!
  • 2018三伏天時間表
    所以今年最熱的是三伏天的「中伏」,中伏最突出的特點是熱,而且是又溼又熱,典型的「桑拿」天氣,讓人想喘口氣都覺得難受。為了應對這樣的三伏天我們需要了解2018年三伏時間表,還要三伏天的注意事項。2018年三伏天時間表(2018年伏天時長40天)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10天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20天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10天
  • 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數伏三伏三九的含義解釋怎麼理解的
    夏有三伏,冬有三九,夏天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熱的時候,而三九天則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農村老話「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很多人看到這句話表示不能理解,怎麼這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和最熱的時候怎麼摻在一起了?三伏和三九是什麼意思呢?
  • 2018三伏天時間表
    對於這個具體的時間,小編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大致記得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會經常出現高溫天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18三伏天時間表,以及相關入伏小知識,有興趣的小夥伴不妨了解下這些小知識吧。入伏是什麼意思?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
  • 2018年入伏時間,三伏天快到了.
    三伏天是一年內氣溫最高、溼度最大的季節,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2018年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2018年三伏天從2018年7月17日開始。
  • 2020三伏天時間表 今年三伏天從哪天什麼時候開始結束
    2020今年三伏天從哪天什麼時候開始結束>>  新華社天津6月21日電 6月21日,迎來夏至。「夏至三庚數頭伏」。天文專家表示,今年入頭伏時間是7月16日,三伏長達40天。  在農曆的節氣中,除了二十四節氣之外,還有一些雜節氣,如三伏、九九、入梅、出梅等。
  • 三伏天2020時間表 三伏天有哪些習俗 養生食物推薦
    今日起進入三伏天,「蒸、烤、燜、燉……加水、添火、加水、添火」,在燥熱中憋悶,在酷暑中窒息,難熬的四十天來了。三伏怎麼來的?  今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6日,出伏時間是8月24日,「三伏天」長達40天。  【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為何三伏天最難熬?  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
  • 三伏天的英文是dog days,它和狗有什麼關係嗎?
    {  今日問題  }2018的三伏天已經進入中伏,每天出門前都要深呼吸做些心理建設
  • 今年三伏天是什麼時候 今日已經正式入伏
    進入三伏天的時間每年都不一樣,拿今年來說今天就是三伏天的第一天,高溫天氣從今天開始,大家在這種悶熱的環境下可以從飲食方面來達到清熱解暑的作用。   三伏天時間介紹:   7月17日-7月26日 :為初伏 10 天   7月27日-8月15日
  • 「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農村常說的「三伏天」是什麼時候?
    我國陰曆有「九九」的說法,用來計算時令。計算的方法是從冬天的冬至曰算起(從冬至開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開始),每九天為一「九」,第一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個九天,數滿九九八十一天為止。一般「三九」時最冷。
  • 三伏天喝什麼茶比較好?
    原標題:三伏天喝什麼茶比較好?已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了,不少朋友都在問三伏天喝茶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講究。因為人的體質分燥熱和虛寒兩種,所以炎熱的三伏天喝茶一定要因人而異,喝錯了茶,反而對身體不利。1、綠茶綠茶是最常見的一類茶,我國有許多名茶都是綠茶。夏天喝綠茶能消暑降溫。綠茶味略苦性寒,還有解毒、去火、降燥、止渴、生津、強心提神的功能。夏天喝綠茶清鮮爽口,富含維生素、胺基酸、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夏天喝綠茶既有消暑解熱之功,又具增添營養之效。
  • 今年什麼時候是出伏 2019三伏天哪一天結束時間
    2019年三伏天是幾月幾號具體時間表:  2019年入伏的時間是2019年7月12日,具體2019年數伏時間表如下:  初伏:2019年7月12日(農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農曆六月十九)  中伏:2019年7月22日(農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農曆七月初十)
  • 三伏天的上海 沒有什麼是一頓羊肉解決不了的
    原標題:三伏天的上海,沒有什麼是一頓羊肉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吃兩頓  入伏後氣溫升高,吃羊肉可以以熱制熱,排汗排毒,等到來年冬天,手腳不易冰冷。天太熱吃什麼?出乎不少人意料,一些懂經的人竟然在夏天大吃羊肉。深夜燒烤店裡吃羊肉串的客人撲撲滿,各大知名羊肉館子也都排起了隊。上海莊行伏羊節、張澤羊肉節也紛紛開展,一些吃貨們還專程開車去松江、奉賢吃,羊肉已經成為了最時令的美食。
  • 2020三伏天時間表:今年三伏天什麼時候開始 幾號結束
    農諺所謂「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就是這個意思。值此時節,公眾要注意防暑降溫。
  • 趣談夏至:三伏天還有個奇怪的英文名
    02 雲藏三伏熱,水散百溪津與夏至九九歌相比,我們更熟悉的是"三伏天"的說法。可是你知道"三伏天"的英文是什麼嗎?Dog days!"夏至三庚數頭伏",中國的"三伏",就是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算作"入伏",頭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10天,是為"三伏"。
  • 三伏天不能吃冷飲,要喝熱水逼寒氣?真相是…
    網傳的「小龍蝦身後事分類圖」讓不少人發出靈魂之問:「美味誘人的小龍蝦,你到底是什麼垃圾啊?」之後默默取消了小龍蝦的外賣下單;而「三伏天不能喝冷飲,要喝熱水逼寒氣」的說法又讓一些人放下了冰鎮啤酒的瓶子。又到了吃小龍蝦的季節,但自從全國多地陸續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而網上又傳出一張「小龍蝦身後事分類圖」後,小龍蝦愛好者們卻再也不敢毫無顧忌地大快朵頤了。
  • 秋老虎和三伏天哪個更熱?
    大家對夏天的認識應該都停留在高溫酷熱,特別是到了三伏天,熱得讓人難受。但是夏季卻是農民最喜愛的季節,夏季是農作物生長的最好季節,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充沛的雨水能讓農作物生長的更旺盛。農村老話常說「最熱不過三伏天」,確實如此,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階段,尤其是中伏,白天的溫度達到了峰值,很多人還是更盼望立秋的到來,雖然立秋天氣也很熱,但是在早晨和夜晚還是有一絲絲涼風讓人心曠神怡。那麼立秋之後,氣候就真的很涼快了嗎?在民間還有「立秋不落雨,24隻秋老虎」的說法,啥意思?立秋降不降雨有什麼講究嗎?今天馬龍來給大家解除疑惑。
  • 三伏天,有一種「出汗」現象,是腦中風前兆,及時檢查,莫忽視
    三伏天,當溫度超過32℃以上,中風機率將高出66%。 一旦發生中風,非常危險,搶救及時,也可能有嚴重的後遺症。 及時發現中風徵兆信號,及時預防,及時檢查,才能防止嚴重的中風後果。
  • 三伏天「命是空調給的」:氣象學上的「火爐」標準是怎樣的?
    三伏天「命是空調給的」:氣象學上的「火爐」標準是怎樣的?faster)還可能會昏迷、動脈和血管鬆弛、血壓驟降、臟器衰竭…… 不過氣溫並非判斷冷熱的唯一標準人的感受取決於體感溫度(sensible temperature)體感溫度除了與氣溫相關還跟溼度、風速有關 人體主要通過出汗和空氣流動帶走熱量風速越低體感溫度就越高 在此隆重感謝兩位男士美國人威利斯·開利發明了空調系統后羿老哥幹掉了9個太陽 單 詞 表三伏天
  • 夏至已至,今年的三伏天從哪天開始?夏天也有「九九歌」?
    根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計算,北京時間6月21日23時54分,我國迎來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