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暑撞上中伏,天氣熱得「無處可躲」。在高溫高熱的桑拿天裡,吃著小龍蝦再喝上一杯冰鎮啤酒,別提有多愜意了,但是因為一些謠言最近人們卻不敢這樣肆意享受了。
網傳的「小龍蝦身後事分類圖」讓不少人發出靈魂之問:「美味誘人的小龍蝦,你到底是什麼垃圾啊?」之後默默取消了小龍蝦的外賣下單;而「三伏天不能喝冷飲,要喝熱水逼寒氣」的說法又讓一些人放下了冰鎮啤酒的瓶子。
又到了吃小龍蝦的季節,但自從全國多地陸續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而網上又傳出一張「小龍蝦身後事分類圖」後,小龍蝦愛好者們卻再也不敢毫無顧忌地大快朵頤了。該分類圖稱:整隻小龍蝦是溼垃圾,去黃的龍蝦頭就是幹垃圾;龍蝦肉、龍蝦黃是溼垃圾,龍蝦殼又是幹垃圾。
不少網友表示,吃小龍蝦一時爽,但吃完後垃圾分類愁斷腸,還是不吃了吧。其實,扔個小龍蝦並沒有圖上寫得那麼複雜,這個圖是錯的。
上海市廢棄物管理處通過微信公眾號回應說,小龍蝦、龍蝦殼、龍蝦頭、龍蝦黃、龍蝦肉全部屬於溼垃圾。
2019年4月出臺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中也明確指出:水產及其加工食品(魚、魚鱗、蝦、蝦殼、魷魚)都屬於溼垃圾。
如果你還是分不清手上的垃圾是什麼類型,記住上海官方推薦的垃圾分類「一招鮮」:可回收物記材質——玻、金、塑、紙、衣;有害垃圾記口訣——藥(要)油(有)電燈;溼垃圾記原則——易腐爛、易粉碎;其餘都是幹垃圾。
謠言二:三伏天不能吃冷飲,要喝熱水逼寒氣
蟬聲起,夏正濃,三伏天的酷熱似乎只能靠冷飲續命。但最近網上流傳的一則健康提示卻指出:三伏天要拒絕一切冰鎮飲料,否則會使寒氣入侵不能排出。要堅持在伏天喝熱水,這樣才會把深入骨髓的寒氣逼出來,這叫冬病夏治。
乍一聽有些道理,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醫生提醒,關於三伏天「不要喝冰鎮飲料、吃冰鎮食物」的說法,有些過於絕對。事實上,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不存在完全忌諱冷飲的問題,適當吃一些冷飲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也有醫生指出,天很熱的時候猛喝冰水,會造成血管迅速收縮,心臟、大腦等臟器的耗氧量加劇,會引起血壓波動,尤其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要格外注意。對於年輕人來說,三伏天大吃冰淇淋、喝冰飲料,可能會導致突發性頭痛。而且吃太多冰涼的食物也會引起腸胃痙攣、拉肚子等。「因此我們不鼓勵在三伏天不加節制地用冷飲解暑。」
但是喝熱水能逼出寒氣的理論,中醫裡也沒有記載。在醫生看來,夏天喝熱水一般適用感冒需要排汗的人,但飲用過熱的水也會對消化道黏膜造成損傷,天熱時還是少量多次喝溫開水為宜。
謠言三:著名生物學家研究出抗寒蚊子
夏天最惱人的除了高溫還有蚊子。人們對這種討厭的生物唯恐避之不及,但最近一張抗寒蚊子問世的報導截圖卻讓網友驚掉了下巴。該報導稱:我國著名生物學家李教授苦心鑽研30餘年,成功培育出了抗寒蚊子,填補了我國冬天沒有蚊子的空白……文章來源還標註了權威媒體,但文章的描述讓人感覺匪夷所思。有網友戲稱:「我們冬天並不需要蚊子啊,這個空白還是不填補為好。」
經記者查閱,該文章來源處標註的權威媒體根本沒有進行過相關報導,這其實是一個故事老舊且充滿塑料感的無稽之談。該段子最早出現在2014年,此後版本不斷迭代。
事實上,上述謠言中一眼能識破的漏洞並不少。比如,權威媒體報導中不可能出現「我國著名生物學家李教授」這種不符合規範的稱呼。而且從科學常識來說,冬天出現蚊子並非稀奇事,專家早就作過科普。蚊子在氣溫15℃—16℃的環境下生命力依然很強。即便是冬天,如果室內溫度較高,也能喚醒蟄伏的蚊子。
綜合新華社、科技日報
來源:東方今報 編輯:邱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