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餃子夏至面」,到底講究的是什麼?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冬至餃子夏至面」,到底講究的是什麼?

6月21日就是夏至了。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記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

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陽氣在夏至日這一天強盛到極點,盛極必衰,陰氣也從這一天開始滋長。夏至除了是晝夜變化的界限之外,還是盛夏的起點,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過後,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就要到了。從氣象資料來看,我國許多地方的歷史氣溫極值大都出現在夏至以後。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各地夏至食俗雖有差異,但夏至吃麵是很多地區都有的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因為夏至日後收穫了新麥,所以夏至食麵有嘗新的意思。夏至面的做法比較講究,不是平常所吃的熱湯麵。而是過水麵,古時候一般是現從井中打來清涼的並水,手擀麵煮熟後,直接撈入盛滿清涼井水的盆中,待面拔涼,撈入碗中,澆上事先做好的滷汁和小菜。炎熱的夏天吃清涼的過水麵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溫的用意。另外,民間用細長的麵條比擬夏至的白晝時間長,正如人們在過生日時也吃麵一樣。為的是取一個好彩頭。

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幹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麵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面和炸醬麵。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麵條,俗稱過水麵,這大概是因為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嘗新的意思。

在江蘇,夏至少不了的是夏令三鮮,地三鮮是覓菜、蠶豆和蒜苗,樹三鮮是櫻桃、梅子和香褚芽,水三鮮是螺蜘、細魚和河豚。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為孩童稱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在嶺南一帶,一直就有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習慣。在廣東,尤其是陽江地區以及廣西的欽州、玉林等地,人們都非常喜歡在夏至這天吃狗肉和荔枝。據說夏至日的狗肉和荔枝合吃不熱,有「冬至魚生夏至狗」之說,還有「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的說法,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習慣延續到今。

廣西玉林民間的荔枝狗肉節

保健專家提醒公眾,夏季氣候炎熱,夏至是一年中人體代謝最旺盛的節季,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飲食宜清淡,避免油膩、難消化的食品。要多吃雜糧,多吃苦味和清熱利溼的食物,如西紅柿、鯽魚、黃瓜、苦瓜、苦菊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溼、清涼解暑、促進食慾等作用。不過,苦味食物均屬寒涼,雖然能清熱瀉火,但體質較虛弱者不宜食用。

另外,夏季炎熱,容易使人心煩氣躁,還要注意調整情緒,保持神清氣和、心胸開闊、精神飽滿。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康鵬)

下載齊魯壹點客戶端,關注本壹點號——說古談今,就能查閱以前的文章,並能第一時間看到更新。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說法嗎?
    冬至夏至都是二十四節氣的重要節氣點,早在幾千前的春秋時期,人們最先確立了這兩個節氣點。冬至餃子的由來是因為在北方地區,冬天天寒地凍,所以民間百姓的耳朵常常被嚴寒的天氣凍傷,所以名醫「張仲景」為了治療人們的凍傷,特意製作出這種外觀像耳朵一樣的食品,用羊肉和大蔥等驅寒食材來製作餃子,讓人們吃了以後在寒冷的冬天能夠驅寒暖胃,加速血液循環。漸漸地餃子成了北方過年過節必吃的美食。
  • 「冬至餃子夏至面」 好吃的18種面你吃過幾種?
    今天是夏至,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中國人愛吃麵,無論南北,都有極具特色的地方麵食。山西刀削麵、河南燴麵、陝西油潑麵、上海蔥油拌麵、福建沙茶麵、北京炸醬麵、重慶小面……戳圖,這是網友推薦的18種中國最好吃麵條↓↓有沒有你喜歡的那一碗?
  • 今日夏至,農諺「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為什麼要吃麵?
    夏至到,農諺「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吃麵有啥說法?文/農夫也瘋狂今天是6月21日,農曆五月十九日,也是24節氣中的夏至。那在夏至節氣的時候吃什麼好呢?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在夏至節氣這天,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流行吃「夏至面」,也就是苗條,那夏至為何要吃麵?夏至吃麵有啥說法嗎?夏至節氣吃麵,這個是由來已久的一個漢族風俗,如今在國內大部分地區都流傳。在民間還有著「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意思是夏至節氣到了,白晝的時間就會慢慢縮短,而夜晚的時間就會增長。
  •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時間:2019-12-21 18: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馬上就要進入12月份下旬了,而在12月22日也將會要迎來2019年的最後一個節氣,那就是冬至。
  •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還有什麼講究?
    12月22日是冬至日,冬至是我國農曆中的一個重要節氣,作為吃貨的小夥伴們肯定早已將冬至節氣包含的地理知識都忘光,只記得吃餃子。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補補冬至裡包含的地理、氣候學知識,以及了解一下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吧!
  • 明天冬至,老北京該吃餃子還是餛飩?據傳慈禧太后這麼吃
    明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民間有「冬至餃子夏至面」一說。然而,查閱史籍時卻並未發現冬至吃餃子的記載,倒是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記述。《帝京歲時紀勝》載:「預日為冬夜,祀祖羹飯之外,以細肉餛飩奉獻。諺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之遺意也。」
  • 北方夏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中國南北夏至冬至各地吃什麼
    ­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國的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同的傳統習俗,在吃的方面也是很有講究,那麼北方夏至吃什麼傳統食物呢?  不管是傳統節日還是傳統節氣,我國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習俗,尤其在食物方面,南北方有很大的差異。夏至節氣的時候,南方嶺南地區會吃狗肉或荔枝,有的地區會吃湯圓。而北方地區的傳統食物中自然是離不開麵食的,所以,夏至北方人吃各式各樣的面。
  • 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據說吃麵的人會特別多,這是什麼習俗?
    俗語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據說吃麵的人會特別多,這是什麼道理?夏至吃麵是我國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特別是北方,基本上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吃過水麵。你們那裡夏至都是吃什麼麵條呢?小編推薦這幾款麵條,看看有沒有你們愛吃的那個。第一種:炸醬麵。北京人的炸醬麵是家裡的便飯,各家都有各家的做法,而飯館裡的炸醬麵那都是給外地人吃的,想要吃正宗的老北京炸醬麵,還得找來北京當地的人。
  • 2018冬至是幾月幾號 冬至到了吃什麼?
    2018冬至是幾月幾號 冬至到了吃什麼?好了,說了那麼多,到底不能當飯吃,民以食為天,到了冬至這天我們都會吃什麼呢? 2018冬至吃什麼:冬至餃子夏至面說到冬至吃什麼的時候相信不少人腦海裡都冒出這樣一句話:冬至餃子夏至面,也有說冬至吃餛飩的或者湯圓,(小編:好像都是裹成一團帶餡兒的食品)總之呢,大冬天裡的這一天總要吃一頓這樣熱乎乎的餃子餛飩湯圓,想想肚子裡都是暖暖的呢。
  • 夏至:冬至餃子夏至面,各地麵條惹垂涎
    所以,夏至、冬至的祭祀是規格最高的,有「冬至祭天,夏至祭地」的規定。這麼大的事,必須全民總動員啊!於是皇帝說:「不上班了,你們都回去祭祀吧!」得,奉旨放假!中國古人實在太強悍了,對世界的認知,往往以食俗來表現:「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精確到把這天定為了分水嶺,而不僅僅是「夏天到了」這麼簡單。古人所謂的「食湯餅」,就是現在說的熱湯麵片兒,或者乾脆就是麵條的前身。與夏至最貼近的食俗就是吃麵條,民間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
  • 明天別忘了吃餃子!咱河北冬至有老講究
    在河北,冬至大如年。「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吃餃子是河北人多少年來過冬節的老傳統。    冬至為什麼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相傳,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為了不忘「祛寒嬌耳湯」之恩,冬至日到來時必吃餃子。
  • 冬至餃子夏至面,無論涼熱,今天別忘記吃麵,順應節氣還解饞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雖然各地習俗不同,但是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夏至這一天都吃麵,無論是涼麵、熱面、拌麵、炒麵、打滷面、熱乾麵還是手擀麵,總之今天的餐桌上一定要有一碗麵,迎接一個新節氣的到來。夏至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各地白天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之後便進入盛夏,打今兒起白晝漸短,黑夜漸長,氣溫升高,酷暑就來了,別忘記今天吃夏至面,來一碗米粉也不錯,煮了一大碗吃的精光,順應節氣還解饞。每一道菜都有一個故事,這米粉是來自遙遠的廣西,是老同學不遠千裡郵寄過來的柳州螺螄粉,去年在廣西待了一個冬天,特別喜歡當地的米粉,真是百吃不厭,對螺螄粉更是情有獨鍾。
  • 冬至吃餃子,餃子的英文到底怎麼說?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煮熟之後做成了「祛寒嬌耳湯」 治好了百姓們的耳朵 後來每逢冬至 人們便模仿做著吃 也就逐漸形成了 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 北京人常說「冬至餛飩夏至面」,餛飩好吃,但你知道它的由來嗎
    一直以來,餃子就是中華美食的代表,它是春節每家必吃的食物,每年大年三十吃餃子,表示對明年生活的美好嚮往。小時候,每到過年的時候,就算是不餓,家長們也還是會揪著我們吃餃子,哪怕是吃一個也要吃,就是為了明年能夠交好運。
  • 冬至餃子夏至面,教你7個口味獨特的餃子餡配方,味道鮮美還別致
    冬至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有句話說的好,冬至餃子夏至面,下面介紹7個獨特的餃子餡的配方及製作方法(附高顏值玫瑰卷餃子做法).把皮捏起來,就包成一個一個餃子了哦。,之後煮水餃  4、鍋做水 加少鹽(這樣煮出來的餃子不容易破)水滾後下入餃子滾後加涼水 如此三次即可撈出水餃  六、白菜紫甘藍豬肉餃子  原料:餃子皮350克 豬肉餡150克 白菜100克 紫甘藍100克 調味汁1小勺  製作方法:
  • 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寓意著什麼?
    冬至期間,北方家家戶戶都會吃餃子,但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那麼冬至餃子的故事是什麼呢?冬至吃餃子有什麼寓意?讓我們看看這期的舊皇曆吧!冬至餃子起源的故事。每年農曆冬至的那天,餃子都是必不可少的節日大米,無論貧富。俗話說:十月一日,冬至到,家家戶戶都吃餃子。這一習俗是為了紀念藥用的張仲景的冬至。張仲景是南陽人,著有《傷寒雜病論》。它是一個醫生的集合,被歷屆醫生視為經典。張仲景有句名言:入則救世,退則救民;東漢時,他是長沙太監,到醫院看病,在大堂行醫。
  • 冬至為什麼吃餃子
    在中原流行冬至吃餃子,為了讓同學在學校過有趣的傳統節日,後勤中心早早準備了餃子餡兒和餃子皮,還特意準備了五彩餃子食材。明天將以班級為單位分發給大家,同學和老師一起包餃子、蒸餃子、煮餃子·······    同學們是否很想知道,冬至吃餃子的來歷為什麼要吃餃子:    我們一起來了解,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 關於冬至節氣的作文:溫暖的冬至
    不知不覺,大如年的冬至邁著穩健的步伐,深情款款地向我們走來了。  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一月十五日,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冬至這天,日子短暫,太陽匆匆出來,又匆匆離去,夜晚悠長。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習俗30字50字 冬至的故事傳說簡短版
    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那麼冬至的由來是什麼?冬至有哪些風俗習慣呢?小編整理了有關冬至的傳說故事,感興趣的看下去吧。
  • 冬至餃子夏至面 你知道夏至怎麼養生嗎
    冬至餃子夏至面 你知道夏至怎麼養生嗎時間:2020-06-21 09: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餃子夏至面 你知道夏至怎麼養生嗎 夏至,是古代24節氣中,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沒有之一。 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