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狗不過八,雞不過六」,是什麼意思呢?

2021-01-11 關山聽風

農村一些俗語,別看人們平時只是隨口說說,以為是農民自編自說,其實這些俗語之中,有一部分出自古籍,有著悠久的歷史。

「狗不過八,雞不過六」這句農村俗語,在歷史古籍中就有出處。原句為:「犬不八年,雞無六載」。這句話出自一本叫《易妖》的古籍。《易妖》是一本在三國兩晉時期就廣為流傳的志怪類的書籍。與歷史上志怪類小說代表作《搜神記》類似,但《易妖》比《搜神記》出現的時間要早,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宗教迷信和玄學風氣。《易妖》一書明顯受西漢學者、京氏易學創始人京房所著的佔卜書籍《易妖佔》的影響。

1、白狗變老人的故事

《易妖》有一個關於狗變人的故事,這個故事至今還在農村流傳。一些年紀稍大的農村人都熟悉這個故事。《易妖》中的故事與農村現在流傳故事大同小異,只是在細節上有所差異。故事是這樣的:

古代有一位巨富老人,年輕的赤貧,創業期間餵養了一隻白狗。老人從貧到富,白狗一直忠心耿耿地陪伴在他身邊,老人與狗的感情非常深厚,一刻也離不開。老人過上了富裕生活後,白狗也老了,但它在家中的地位僅次於老人,家裡的僕人稱白狗為「二老爺」。

有一天,老人突發疾病去世。家裡人厚葬了老人。讓人感到詭異的是,老人去世這天,老白狗也在這天也消失,不見了蹤影。家裡人認為白狗和老人感情太深了,太傷心了,不忍看到去世的老人,也就離家出走。

一年之後,怪事出現了,老人從墳墓中「復活」了,並走回家裡來。這可把家裡人嚇得夠嗆,以為見到了鬼,一個個東躲西藏。後來經老人慢慢解釋,家裡人才安定下來。原來一年前家裡人把老人埋葬後,有一位道士從他墳墓傍經過,認為老人陽壽未盡,於是就施法救活了他,並帶他在各地名山大川,道家聖地遊歷了一年,如今才回到家中。

聽老人這麼一解釋,家裡人的疑慮也打消了。自此,老人依然回歸他從前的生活,掌管家務和生意,家裡更加富有。直到八十歲壽辰那天,家裡大擺宴席為他熱熱鬧鬧地祝壽。老人特別高興,也就酒興大作,多喝了幾杯,醉倒在坐席上呼呼酣睡。突然一陣陰風吹過,人們一看,睡在坐席上的老人變成了一隻老白狗。原來老人並沒有「復活」,回家的老人是老人生前餵養的老白狗變的。

故事的結局在農村流傳的版本中有多種說法,有的說白狗被家裡人打死了,有的說白狗化作一縷黑煙溜走了。

這個故事對後來農村的影響非常深遠,在農村,人們認為餵養的家禽家畜不能太久,太久了會成「精」。

2、「狗不過八,雞不過六」的意思

小時,我們村裡有一位在舊時私塾教書的老教書先生,常給我們講故事,講完事故事後,他總喜歡給我們申明故事的來源。哪些故事出自西遊,哪些故事出自三國、水滸、封神榜、三言二拍等。以此證明他看過不少書,肚子裡裝了不少學問,無所不通,說明他講的故事都是有根有據,不是虛妄之言。也許那時還處於特殊的年代,怕被人扣上宣揚封建迷信的帽子。

記得他說過,樹老變妖,蛇老成精,豬、牛、狗、雞等家畜家禽老了,會變成怪物。他講這些事的時候,常對我們提起的一本書,書名就叫《易妖》,收錄於《四庫全書》。「犬不八年,雞無六載」這句俗語,我最早聽到時,是老先生給我們講的故事。

「狗不過八,雞不過六」從字面上很容易理解,就是說,家裡的狗餵養不能超過八年,家裡的雞,包括公雞和母雞,不能超過六年。如果狗和雞餵養超過了年限,會出現什麼狀況呢?過去農村老人的回答是「對家庭不宜」。那時我們對「不宜」只知道是一種禁忌,到底妨礙家裡什麼就不太清楚了。

後來,還是村裡那位有滿腹學問的老先生,把「不宜」給我們講解清楚了。所謂「對家庭不宜」,就是說,雞超過六年和狗超過八年,如果還餵養,家裡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怪事」,比如對家庭的運氣不好,對家裡人的健康也不好,還會讓家裡人「折壽」,甚至還有的說會壞家裡的風水等。主要原因是雞和狗都是有靈性的家禽和家畜,老了就會變成「精」,在農村「精」、「怪」與「妖」基本上是一回事。

3、「狗不過八,雞不過六」之說,是迷信,也是經驗

「狗不過八,雞不過六」這句俗語,體現了過去是農村一種典型「怕老忌老」的迷信說法。

舊時,農村對動植物老來成精、成怪、成妖的迷信說法非常普遍。比如,古樹是成了樹精的樹,任何人都砍不得,砍了後要中邪;又如烏龜、黃鱔、大魚、母豬等,老了都會成精。農村有母豬餵養久了,會變成「豬婆精」,還附會了很多傳說故事。

因為農村有了這種迷信的說法,一般農家的家禽和家畜,不敢餵養得太久,到了一定的年限就得處理掉,以免它們變成精怪。

這些都是舊時,農村民眾封建迷信,在現在的人看來很荒唐,沒有人相信這種荒誕不經的說法。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過去農村思想愚昧落後,再加上科學不發達,人們無法解釋一些大自然的特異現象。而人們長期積累的生產生活經驗,其實是符合自然規律的,但很難用科學的思想去推廣,或者說服人們。人們往往利用一些迷信的手段來規範人們的行為,也就是用迷信的方式恐嚇人,讓人們不能這樣做,否則會產生不良後果。

比如家裡餵養的狗,是家人最忠誠的朋友,餵養久了,自然就有了感情。農家餵的雞也是同樣一種情況。有些生蛋的優良母雞,因生的蛋多,孵育的雞也多,主人對母雞有了感情,捨不得處理,哪怕不生蛋了也一直餵養。對一些品種比較好的老公雞也是一樣,因其繁殖的後代比較好,一直希望這個優良品種一直延續下去,捨不得處理,不知不覺,五六年就過去了。這種情況在農村還普遍存在。

從科技角度上說,雞和狗一般在10年左右。但農村的狗和雞都是放養的,大多數的家庭誰也不會扳著手指去記雞和狗的年齡,因此,過去,8到10年的狗還是很常見的,五六年的雞也存在。

也就是因為如此,過去農村人們積累了經驗,認為六年以上的雞產生不了效益,已到了極限;八年以上的狗,基本顯出了老態,狩獵時跑不動,守家時反應遲鈍,且開始亂拉屎尿,遭人厭惡。更重要的是,過去農村糧食緊缺,狗和雞畢竟是食糧畜禽,與人爭糧,超過了年限,實在是浪費糧食。

這種經驗得好,思路也是正確的,就是今天,農村的家畜家畜的飼養,出欄的周期越短,養殖產生的效益就越高,相反,周期越長,養殖產生的效益就越低,有的不但沒有效益,還要倒貼本錢。

相關焦點

  •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因此,這些動物也隨著人度過了漫長的時間,我們的祖先總結了一些關於雞和狗的俗語,比如:「雞不過六,狗不過八」,到底是何意?下面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大意是:飼養雞別超過6年,豢養狗別超過8年。這是為什麼呢?先來聽一個故事吧。
  • 俗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什麼意思?古曰事出反常必有妖!
    今天來給大家說一句俗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不知道這句俗語大家有沒有聽過,俗語種類多樣,涉及了生活的每一個方面,不管是說人理事,還是論天談地都有相對應的俗語,沒聽過也不怪。那麼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也被人說成:「雞不過六載,狗不過八年」,就可以算是談天說地了,因為它說所表達的意思是通過迷信傳說得來的。稍微解釋一下,民間人們都覺得動物與人類有別,人可以活過六七十載甚至是百歲長命之久,但是動物就不成了,雞不能活過六年,犬也就是狗不能活過八歲。
  • 在農村,老人常說「雞過6,狗過8,家裡必定有事發」這話啥意思
    其實無非也就是一些家長裡短,其餘的就是聊一些俗語,農村的俗語也是一種文化,可以說這種文化傳承了幾千年,很有歷史文化的底蘊。就在今天早上,我路過村口的時候,就聽見村裡的二大爺和其他的老人聚在一起聊些什麼,我靠近一聽他們在聊一些俗語,尤其是一句「雞過6,狗過8,家裡必定有事發」,聽到這句俗語的時候,也是比較懵懂,這句話啥意思呢?
  • 俗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是何意?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就是其中比較經典的詞語之一。 孔子曰:「老而不死是為賊」,雖然這句話的意思是年齡大了,如果依然死性不改或者說沒有德行,那麼這個人就連一個賊都不如。
  • 「狗八年,雞六年,必成精」,狗和雞的年頭,真的不能活太多?
    請您在閱讀本文前點擊右上方的「關注」,以後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農村小毛】分享的農村大小事,以及各種趣味冷知識,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是:「狗八年,雞六年,必成精」,狗和雞的年頭,真的不能活太多?其實說到俗語,生活在農村的朋友都熟知,因為它來源於生活,有著通俗的表達,智慧的內涵!不過有些俗語卻略帶迷信色彩,常引起大家熱烈討論。比如下面這則俗語「「狗八年,雞六年,必成精」,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咱們就來探討,探討。在農村,幾乎家家都會養上一些家禽,特別是狗和雞,它們也都有各自的職責和作用,比如說狗的職責是看家護院,在老人無聊時還能陪著老人解悶。
  • 農村有老話說,狗和雞養太久,對主人不好呢?有什麼依據呢?
    此話的意思,最早出現在一本古籍《易妖》:「犬不八年,雞不六載」。這本典籍對於古代人們對「妖」的認知有描述。此書據說成書於三國兩晉時期,具體時間無從考證。對於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是狗和雞養的時間長了,會成為「妖」,它們經常和主人生活在一起,通人性。
  • 農村人說:「8年老狗6年雞,必定要成精」啥意思?有道理嗎?
    比如老人常說的「人靠心好,樹靠根牢」,「讓人一寸,得理一尺」,「寧可無錢,不可無恥」等等的。就讓我從中就能學習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不過在眾多的老話中,有一句卻讓人想不通「8年老狗6年雞,必定通人性」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今年是寡年,老農說今年是「四分甲田,五牛六馬」,這話啥意思呢
    要說這個農村的俗語,那是在農村裡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了,俗語也是農村的一種文化,畢竟在歷經了那麼多年以後,農村的俗語依然是傳承至今,畢竟作為俗語來說,也是有著很大的作用,就像以前的時候農民耕種都是需要俗語作為參考,有的俗語都是一些老一輩的農民總結出來的經驗,這些也是和農村的黃曆有著相同之處,像有的景象也是農民通過俗語來傳達給更多的人
  • 2021年:八犬狩獵,十二虎搶食,是什麼意思呢?預示著什麼?
    老人們說:2021年是「八犬狩獵,十二虎搶食」,這又說明了什麼?為什麼說2021年「八犬狩獵,十二虎搶食」呢?在以前的農耕社會,農曆的新年是非常隆重的,從過年的一些傳統中也能看出古人對年的重視程度。雖然現在都叫過年,但是最初的過年其實是立春。古人以北鬥七星的鬥柄運轉來計算月份,又把北鬥星的鬥柄運轉一周的區域劃分成十二個,也就是十二地支。
  • 農村俗語:「犬無八年,雞不六載」什麼意思?養寵物的需要注意了
    農村俗語:「犬無八年,雞不六載」,什麼含義?養寵物的需要注意了文/清歡現在的人喜歡養一些小動物,也許是因為這些動物長得討喜,也有可能是因為現在的人害怕孤獨,需要在身邊養些活物來陪伴自己。在養殖的過程中,老前輩們還根據經驗總結了一些俗語,"犬無八年,雞不六載"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養寵物的要多注意了,早知道早不傷心。這句老話是說,養土狗不能養八年,養雞也不能養六年以上,要是養的時間太久了,它們就會成精。
  • 犬不八年,雞不六載是何意思,為什麼說土狗養十年,必定長成精?
    犬不八年,雞不六載是何意思,為什麼說土狗養十年,必定長成精? 雞和狗是農村最常見的兩類家畜,狗十年的壽命相當於人六十歲的壽命,而中國最傳統,養的最多的都是土狗,尤其是農村,幾乎養的都是土狗。
  • 農村老人常說:「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是什麼意思?
    每年驚蟄到來都會伴隨著春雷,我們常聽到一句老話「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這句話代表著什麼意思?它說的有道理嗎?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節氣命名也很影響,驚蟄顧名思義就是驚醒蟄伏在凍土中的昆蟲。按照我國歷來流傳的數九歌而言,驚蟄時期依然是我國數九中的九九階段。雖然三九四九凍死狗的寒冷天氣已經過去,但是往往在氣象前面到了九九天的階段裡,天氣依然會寒冷一小段時間。
  • 農村老人常說的「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是啥意思?
    在農村經常能聽到老人說很多生動形象的老話。這些老話是從民間人們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雖然有點通俗,短小精悍,有道理,但至今仍遍布民間。比如老人常說的「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傳統思想中有「男人不三女不四」的說法。
  • 農村老人言: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文/隨風飄散農村老人言: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那麼那什麼來養活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呢。第一個俗語就是人過八十四,閻王不請,小鬼不去,這句俗語說的是在古代的時候,七十三和八十四是孔子和孟子去世的歲數,所以對於農村很多老人來說,這是一種心理壓力,因為孔子和孟子都是非常有名的人,本事都是非常大,所以有很多的人認為自己的壽命是比不過他們,所以在到了這兩個歲數的時候,很多老人都承擔了不小的壓力。
  • 老話:老狗成精,雞不過五年,狗不過八年,若違背會招來邪祟?
    作為農業大國,耕種勞作是基本,有些人會養狗作為看家護院的幫手。不過有一句老話「老狗成精」一直流傳,除了這個還有一句話是「雞不過五年,狗不過八年」,據說違背會招來邪祟?「雞不過五年,狗不過八年」就是出自這本古籍,原話是「犬不八年、雞無六載」。 而「老狗成精」這句話的由來也是因為於此。在古代,人們的思想大都是封建守舊的,所以對於一些有悖常理的事情他們就會將其視作不詳。在古人的思想裡。家裡飼養的那些家犬禽畜要是活得太久,就會發生不好的事情,他們會成精變成邪祟。
  • 農村老人常說,「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是什麼意思?
    我們在農村住得久一點,總是能聽到一些老人嘴裡念叨的話語。初聽時我們可能不會放在心上,覺得沒有什麼科學性,但並不是所有的老話都是不可信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貓頭鷹,可能大家對它的印象都是一種夜行動物,叫聲很可怕。
  • 農村老人常說:「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老人常說:「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在農村存在著不少很有特色的俗語,這些話多數是來自於前人,通過對於自身的經驗總結獲得的一些啟發,對於平時的農耕有著不小的幫助。很多農民朋友對於這些俗語保持著親切感,因此這些俗語在農村十分流行。但是其中也會因為一些話沒有什麼道理,讓信賴他的人得不到什麼幫助,我們在遇到俗語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甄別。
  • 農村老人說:「六人莫坐烏龜席」,到底啥意思,來了解一下
    農村老人說:「六人莫坐烏龜席」,到底啥意思,來了解一下。,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完全不知道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什麼叫做烏龜席的,為什麼也又是六個人呢?今天給大家就來講解一下,到底是什麼意思吧。說到烏龜席這樣的一個說法也是針對長方形的一個桌子來說的,而且其中的六人也就構成了烏龜捉的一個條件,所以這句話直接翻過來說的話也就是六個人吃飯不要做成烏龜洗,也是因為六個人在長方形的桌子上吃飯的時候較長的邊坐兩個人短的兩邊各坐一個人,這樣整個桌子看起來就像是一隻烏龜一樣,所以這樣不僅不吉利,而且還是有如客人的意思呀,所以坐在短邊的兩個人不容易夾菜,那麼自古以來也都被傳承了下來,所以這也就說明從我們的祖先開始也就特別的重視禮貌上面的一些問題
  • 老人常說:「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是什麼意思?
    文/玉濁清老人常說:「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是什麼意思?農村的生活是非常愜意的,並且也能夠讓身心放鬆下來,畢竟農村的生活節奏比較慢,生活壓力比較小,而且物價也相對比較低,農民們又非常的淳樸厚道,總能夠讓人們體會到在大城市裡無法體會的感受。這對於城市人而言是非常可貴的,因此也有越來越多的城市人開始嚮往農村的生活。
  • 農村老人常說:「姑爺進門,小雞斷魂」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著許許多多的禮節,這些禮節十分講究,如婚喪嫁娶這些講究禮節對於農村人來說十分看重,如在農村人辦喜事時需提前好長時間做準備,日子確定後,商量請客的事,估計多少人,準備多少桌酒席,要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家庭成員具體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