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姑爺進門,小雞斷魂」什麼意思?

2020-12-05 農村小毛

在農村有著許許多多的禮節,這些禮節十分講究,如婚喪嫁娶這些講究禮節對於農村人來說十分看重,如在農村人辦喜事時需提前好長時間做準備,日子確定後,商量請客的事,估計多少人,準備多少桌酒席,要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家庭成員具體分工。請客很有講究,必須首先去請姥姥舅舅家和長輩,去晚了不禮貌,否則還會受到責備。而在農村有句老話也看出來招待「客人」的重視。

而在農村,招待姑爺這位特殊的「客人」時,常常說到一句老話「姑爺進門,小雞斷魂」,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姑爺指的是嶽父母或嶽父母家的人稱女婿。

說到這句話的意思,之前還有一個來歷:在個別農村這句俗話也叫:「姑爺領進門,小雞嚇掉魂」。說的是新婚的女兒攜自己老公回娘家,娘家基本都是以小雞燉蘑菇招待,因此,新姑爺進了丈母娘家的大門,小雞就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就要被與蘑菇燉在一起,作為美味奉獻給新姑爺了,所以就嚇掉魂了。此菜也是農村人招待尊貴客人的一道佳餚。

在農村自家養的小雞燉蘑菇的營養價值很高,最主要的是吃起來十分美味,這些雞從小都是散養的,平常就是在院子裡逮些蟲子吃五穀雜糧長大的,其味也純,其餘香也濃;燉雞的蘑菇是用野生的榛蘑,細杆小薄傘的那種,越燉越香,榛蘑因為長在榛樹下而得名,用榛蘑可以最大程度襯託出雞肉的鮮香。

不僅對待姑爺熱情,農村自古以來都有好客的習慣,好客,是農村是傳統美德,記得多年前在農村老家,每有客人到來時大人總會在第一時間把家裡最好的食材拿出來燒制點心招待親戚朋友,只要家裡有食材料頭絕對比主料多。只是現在條件好了,人情也淡薄了很多,能堅持的不多,閒來回味一下過去的事情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農民在家招待客人的成本要比飯店低上許多,各種食材大多數都是自給自足,沒有的食材才去農市購買,這樣的成本比較低,主要的是做出的這些菜美味之極。更主要的是氣氛不一樣。

而現今無論姑爺進門,還是親戚朋友進門,大多數都是去飯店擺上一桌,一是因為怕麻煩,其次是現今經濟能力都高了,都愛去飯店擺上一桌,無論招待姑爺,還是親戚朋友現在在自己殺雞宰羊的估計少多了,現在只能是一種回憶了!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常說「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常說「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的這一句俗語,就是拿動物的一種排洩方法做了一個比喻,小雞沒有排尿系統,但同樣需要排尿,只是說洩殖腔不同罷了。在農村常有這樣一種現象,有的年輕人整天看是遊手好閒,東遊西逛,看他是無所事事,但他生活的也挺好。殊不知這樣的年輕人,也有他自己的業務,他能在東遊西逛的同時,把這些業務辦成了,自己能從中得到收益。
  • 農村老人常說:「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是什麼意思?
    每年驚蟄到來都會伴隨著春雷,我們常聽到一句老話「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這句話代表著什麼意思?它說的有道理嗎?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節氣命名也很影響,驚蟄顧名思義就是驚醒蟄伏在凍土中的昆蟲。按照我國歷來流傳的數九歌而言,驚蟄時期依然是我國數九中的九九階段。雖然三九四九凍死狗的寒冷天氣已經過去,但是往往在氣象前面到了九九天的階段裡,天氣依然會寒冷一小段時間。
  • 農村老人常說:「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老人常說:「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在農村存在著不少很有特色的俗語,這些話多數是來自於前人,通過對於自身的經驗總結獲得的一些啟發,對於平時的農耕有著不小的幫助。很多農民朋友對於這些俗語保持著親切感,因此這些俗語在農村十分流行。但是其中也會因為一些話沒有什麼道理,讓信賴他的人得不到什麼幫助,我們在遇到俗語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甄別。
  • 在農村,老人常說「雞過6,狗過8,家裡必定有事發」這話啥意思
    最近這兩天的天氣也是比較寒冷,幾乎從小雪的節氣過後都是陰天,這天氣也是一天比一天冷,在農村裡,到了冬天之後,除了農民在家裡待著以外,多數都是大家聚在一起聊天,畢竟在農村裡,很少有其他的娛樂活動,聚在一起聊天就成為了農村農閒時候的「標配」,要說農民在一起都聊些啥呢?
  • 農村老人常說,「狗不過八,雞不過六」,是什麼意思呢?
    老人特別高興,也就酒興大作,多喝了幾杯,醉倒在坐席上呼呼酣睡。突然一陣陰風吹過,人們一看,睡在坐席上的老人變成了一隻老白狗。原來老人並沒有「復活」,回家的老人是老人生前餵養的老白狗變的。故事的結局在農村流傳的版本中有多種說法,有的說白狗被家裡人打死了,有的說白狗化作一縷黑煙溜走了。
  • 農村老人常說「寧住荒墳,不住古廟」,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在農村,我們習慣了簡單的生活,每每傍晚時分也是農村最為熱鬧的時候。家家戶戶早早吃完晚飯,手拿蒲扇,慢悠悠的行走在夕陽西下的鄉村古道。那景色猶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但是你知道住宿需要注意些什麼嗎?在農村,常聽老人說「寧住荒墳,不住古廟」,其實意思是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居住,畢竟出門在外,人心複雜,能少接觸,就少接觸。而相對於荒墳來說,古廟興旺,人流很多,自然有著形形色色的人。不易於自我的保護。
  • 農村老人常說「北瓦松,南不死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老人常說「北瓦松,南不死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北瓦松,南不死鳥,這兩種都屬於景天科多肉植物。瓦松,景天科多肉植物,別名瓦塔,塔松,向天草,耐旱耐寒,在北方的巖石山坡上和老瓦房上比較多見,生命力頑強。
  • 農村歇後語,老人常說的「朽木棺材」又有什麼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在農村最常見的就是這些歇後語,尤其是和老人之間聊天的時候,雖然看起來老人的文化水平比較低,但實際上他們卻能夠口若懸河,說出一個又一個讓人難懂的歇後語。這些歇後語不僅有趣味性,還是農民在長時間的生產活動中的濃縮精華。
  • 農村老人常說「做屋不落斷層,落斷層無後人」,說的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常說「做屋不落斷層,落斷層無後人」,說的是什麼意思?文|海豐說歷史衣食住行,安居樂業,從古至今,人們對於房子是很看重的,中國人也有非常濃重的鄉土情結,故鄉就是故鄉,講究一個衣錦還鄉,落葉歸根,所以蓋房子自然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關於蓋房子有很多習俗和規矩,還有一些避諱,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
  • 農村老人常說,「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是什麼意思?
    我們在農村住得久一點,總是能聽到一些老人嘴裡念叨的話語。初聽時我們可能不會放在心上,覺得沒有什麼科學性,但並不是所有的老話都是不可信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貓頭鷹,可能大家對它的印象都是一種夜行動物,叫聲很可怕。
  • 農村老人常說「冬至不冷,夏至不熱」, 有道理嗎?
    而在農村就有老人常說冬至不冷,夏至不熱,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話說的有沒有道理呢。農村老人常說「冬至不冷,夏至不熱」,有道理嗎?其實這句話說的就是冬至那一天不冷,而夏至也不是最熱的時候。為可會這樣呢,按字面意思上來看,冬至不就是冬天最冷的時候嗎?其實並非如此的,不管是冬至還是夏至都不是說天氣的,而是說太陽高度角的。
  • 農村老人常說的「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是啥意思?
    在農村經常能聽到老人說很多生動形象的老話。這些老話是從民間人們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雖然有點通俗,短小精悍,有道理,但至今仍遍布民間。比如老人常說的「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傳統思想中有「男人不三女不四」的說法。
  • 農村老人常說:「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什麼意思?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的農村俗語,已經慢慢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當中,這些農村俗語不但通俗易懂,還蘊含許多深刻的道理。就比如下面這句:壽不送煙,喪不後不是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不要著急,聽我慢慢說來,在過去老人都會過八十大壽什麼的。人家過壽,你總要送一些東西,以表達自己的誠意吧!
  • 老人常說:「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是什麼意思?
    文/玉濁清老人常說:「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是什麼意思?農村的生活是非常愜意的,並且也能夠讓身心放鬆下來,畢竟農村的生活節奏比較慢,生活壓力比較小,而且物價也相對比較低,農民們又非常的淳樸厚道,總能夠讓人們體會到在大城市裡無法體會的感受。這對於城市人而言是非常可貴的,因此也有越來越多的城市人開始嚮往農村的生活。
  • 在農村,老人說「久貧無孝子」,說的是啥意思?真的是這樣嗎?
    ,都是老人獨居生活。在筆者當地,除了老人外,年輕的要麼在鎮裡居住,要麼在外打工,每年只有春節才能回家,春節一過,年輕人又外出打工,村裡也恢復往日的平寂。晚上,吃完晚飯,閒著無聊,就去對門的王大爺串門聊天,一進門看見王大爺一人在火爐前烤火,抽著煙,進門坐下後也和王大爺閒聊起來,問及兒子的事情後,王大爺感慨說,「久貧無孝子」啊!
  • 農村老人常說的睡眠方向禁忌,有人還說很科學,真的正確嗎?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老人常說的睡眠方向禁忌,有人還說很科學,真的正確嗎?農村老人常說的睡眠方向禁忌,有「睡覺時不能腳朝西」這樣的說法,還真不少見,但是說的版本又不一樣,也還有人說,睡覺的時候不能頭衝西,特別是生病比較嚴重的老人,在農村都會把他改變一下睡覺的方向。類似於這樣的話,到底有沒有道理?有的是說有迷信的說法,有的是說比較科學,有地球的磁場說法。
  • 老人常說「吃魚要吃剪落酸,娶妻要娶大嘎吹」到底是什麼意思?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老人常說「吃魚要吃剪落酸,娶妻要娶大嘎吹」到底是什麼意思?每個農村都有屬於自己當地的一些農村俗語,因為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都一些差異,所以,有些農村俗語只有當地的一些老人才能聽懂,而外地想要了解它正真的意思,還是很難的。中國的城市特別大,有一些城市靠近鹽海地區,他們幾乎天天都可以吃到魚,吃到海鮮,這些人都是吃海裡的東西長大的,所以他們對於一些奇怪的魚並不陌生。
  • 農村老人言: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文/隨風飄散農村老人言: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個關於農村老人的俗語,這個俗語也許就只有那些老人才會知道了,而很多的年輕人也許聽都沒有聽過。第一個俗語就是人過八十四,閻王不請,小鬼不去,這句俗語說的是在古代的時候,七十三和八十四是孔子和孟子去世的歲數,所以對於農村很多老人來說,這是一種心理壓力,因為孔子和孟子都是非常有名的人,本事都是非常大,所以有很多的人認為自己的壽命是比不過他們,所以在到了這兩個歲數的時候,很多老人都承擔了不小的壓力。
  • 農村老人常說:「陰曆十五搭初一,家裡幹活多注意」什麼意思?
    農村民風淳樸,環境優美,讓人懷念和留戀,在農村拾憶過往兒時的歡愉。簡單的淳樸生活年代畫面再現,不由淚熱面容,在農村除了讓人留戀的鄉情味,更讓是懷念的是農村長輩常常說的一些老話,而這些老話中有許多關於月份習俗老話。聽起來讓人不免細細回想。
  • 農村老人說的「吃絕戶」是啥意思?為什麼會發生吃絕戶的事情?
    農村老人說的「吃絕戶」是啥意思?舊社會真有這種事情發生嗎?文/農夫也瘋狂說起農村近幾年的變化,用翻天覆地來形容是一點不誇張。當然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比如現在農村的年輕人多數在外地打工,而只有少數的老年人依然堅守在農村。而和老人聊天,總是能收穫不少,其中有些老人就常和年輕人分享一些過去的事情。你可聽過在以前有「吃絕戶」的事情發生?到底什麼是「吃絕戶」呢?(1)什麼是「吃絕戶」?真的存在「吃絕戶」這樣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