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陰曆十五搭初一,家裡幹活多注意」什麼意思?

2020-12-03 農村小毛

農村民風淳樸,環境優美,讓人懷念和留戀,在農村拾憶過往兒時的歡愉。簡單的淳樸生活年代畫面再現,不由淚熱面容,在農村除了讓人留戀的鄉情味,更讓是懷念的是農村長輩常常說的一些老話,而這些老話中有許多關於月份習俗老話。聽起來讓人不免細細回想。在農村計算日子時,大多數家庭還以農曆為標準,農曆通常俗稱為陰曆,是中國傳統曆法之一。農曆屬於一種陰陽曆,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而在農村有許多關於陰曆月份的講究和忌諱。

一,男怕初一,女怕十五

在農村老人們常說的「男怕初一」指的是正月裡的初一,並不是每個月的初一。因為在正月初一這天,正是是大過年的閒暇熱鬧日子,如果男孩趕在正月初一生,俗以為是嬰兒性鬧,不讓父母安生,好不容易過年想輕鬆一下,歡樂一下,一生孩子,又很緊張、又繁忙,甚至於還要擔心、害怕、受苦、受累,所以忌諱此時生的孩子,說是長大妨父母,而「女怕十五」說的是十五正是元宵節,因為生了女孩子大人不能觀燈遊賞事小,還擔心女孩生在這個時辰,長大了會貪玩耍,無管教,成為一個「瘋丫頭」,克傷父母。

二,七月十五,為「鬼節」

七月十五在民間舊時俗稱「鬼節」,這天民間不僅有放河燈的習俗,還認為這天出生的孩子長大後不好管教,會克害父母,記得之前每年一到七月十四,長輩就會剪上一些牛馬,連同一大堆的香蠟錢紙、瓜果刀頭準備著,等到了七月十五這天晚上,帶著一家老小在自家後院空地裡,對著月亮跪拜。在一些農村地區也認為七月十五日是牛、驢、騾、馬生日的說法,這天不能役使牲畜,還要善待之。

三,陰曆十五搭初一,家裡幹活多注意

在農村老人常說的「陰曆十五搭初一,家裡幹活多注意」指的是,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家家戶戶都要燒香拜服來祈福求安,燒香禮佛時應當心地清淨,獲福無邊。若要許願,當放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這天許願家人平安發財往往也能實現。

而在一些農村地區也有「陰曆十五搭初一,儘量不出門」的說法,認為初一是新月之日,身體虛弱的人出去不利,十五又是月亮之氣最旺盛的時候,難免會引火上身。但在老農看來並沒有令人信服的答案。不過仔細想想,初一月光是最微弱的,確實不適合出門,於是初一夜間出門發生意外的概率就大一些,於是古人總結說初一不出門是出於安全的經驗!而十五呢,月圓之夜,是團圓之夜,自家人要好好相聚,自然也不適合出門!

這些說法現今看來帶著迷信的色彩,毫無科學根據。這些民俗更多的是人們緬懷祖先和祈求平安吉祥的願望和對未來美好事物的憧憬。

相關焦點

  • 「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講究?老祖宗的告誡字字珠璣
    經常聽村裡的老人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男不得初一從字面上看就是男孩不得在正月初一出生。正月初一,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新年新氣象,舊的去,新的來,大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如果這時有個孩子出生,那麼就會手忙腳亂。而且古代的醫療技術比較差,過年大夫都各自回家過年,不一定有大夫和接生婆來接生,那就會更加慌亂。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關於孩童出生的時日,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老人常說,「狗不過八,雞不過六」,是什麼意思呢?
    老人特別高興,也就酒興大作,多喝了幾杯,醉倒在坐席上呼呼酣睡。突然一陣陰風吹過,人們一看,睡在坐席上的老人變成了一隻老白狗。原來老人並沒有「復活」,回家的老人是老人生前餵養的老白狗變的。故事的結局在農村流傳的版本中有多種說法,有的說白狗被家裡人打死了,有的說白狗化作一縷黑煙溜走了。
  • 在農村,老人常說「二九不上門,三十不討債」啥意思?有道理嗎?
    歲月匆匆從來無聲,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迎來了嶄新的2019年,之前的苦樂喜悲,陰晴風雨已是過去,當下最重要的趕緊回到家,在過年這段時間,好好陪陪親人,好好的欣賞下懷念已久的農村美景。我想這就是俗語的魅力吧,用樸實是字句,揭示出深邃的哲理,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下「二九不上門,三十不討債」這則俗語,你們知道什麼意思嗎?
  • 在農村,老人常說「雞過6,狗過8,家裡必定有事發」這話啥意思
    最近這兩天的天氣也是比較寒冷,幾乎從小雪的節氣過後都是陰天,這天氣也是一天比一天冷,在農村裡,到了冬天之後,除了農民在家裡待著以外,多數都是大家聚在一起聊天,畢竟在農村裡,很少有其他的娛樂活動,聚在一起聊天就成為了農村農閒時候的「標配」,要說農民在一起都聊些啥呢?
  • 農村老人常說,「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是什麼意思?
    我們在農村住得久一點,總是能聽到一些老人嘴裡念叨的話語。初聽時我們可能不會放在心上,覺得沒有什麼科學性,但並不是所有的老話都是不可信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貓頭鷹,可能大家對它的印象都是一種夜行動物,叫聲很可怕。
  • 古人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祖宗說得有道理嗎?
    古人提倡人丁興旺,家裡人口越多就意味著家族越興旺。古代的時候,眾多的家庭組成一個個家族,家族內部也比較的團結。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只要家族中有新生兒誕生,對於家族來說都是喜事。但是古人比較迷信,覺得男孩以及女孩的命運在出生的時候就決定了。甚至流傳出這樣一句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為什麼男不得初一?
  • 農村老人常說「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有何道理?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鄉村小小欣!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如今農曆2021年還有整整一個月,臘月也是大月份,有三十天,今天是進臘月的第二天,進臘月,離過年的日子才剛剛開始,俗話說「臘月初晴,天幹地清」。
  • 農村老人說,明年辛丑無春年,「寡婦遇牛,十欄九空」啥意思?
    這幾天在村子裡和老人們一起曬太陽,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農村有很多老人,非常善談,喜歡說古論今,談論農村風俗習慣,講故事講笑話。這些事情非常吸引人,因此每當老人們在村頭曬太陽的時候,老人們周圍都圍著許許多多的聽笑話湊熱鬧的人。
  • 農村老人常說「寧住荒墳,不住古廟」,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在農村,我們習慣了簡單的生活,每每傍晚時分也是農村最為熱鬧的時候。家家戶戶早早吃完晚飯,手拿蒲扇,慢悠悠的行走在夕陽西下的鄉村古道。那景色猶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但是你知道住宿需要注意些什麼嗎?在農村,常聽老人說「寧住荒墳,不住古廟」,其實意思是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居住,畢竟出門在外,人心複雜,能少接觸,就少接觸。而相對於荒墳來說,古廟興旺,人流很多,自然有著形形色色的人。不易於自我的保護。
  • 明年是辛丑年,農村老人說是「七人養雞,九屠共豬」,啥意思呢?
    導讀:明年是辛丑年,農村老人說是「七人養雞,九屠共豬」,啥意思呢?隨著臘月的臨近,今年的庚子年已經進入了尾聲,農村老話叫做進入臘月就是年。一到臘月過年的氣氛就開始濃鬱了起來,那些在外打工的村民,也逐漸地開始踏上返鄉的歸途。
  • 農村老人為啥說「男不摸頭,女不摸腳」這話有啥意思,有何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為啥說「男不摸頭,女不摸腳」這話有啥意思,有何道理!在農村的生活都是比較寧靜而平淡的。以前的農村沒有什麼多餘的活動還有娛樂的東西。
  • 農村老人常說:「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是什麼意思?
    每年驚蟄到來都會伴隨著春雷,我們常聽到一句老話「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這句話代表著什麼意思?它說的有道理嗎?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節氣命名也很影響,驚蟄顧名思義就是驚醒蟄伏在凍土中的昆蟲。按照我國歷來流傳的數九歌而言,驚蟄時期依然是我國數九中的九九階段。雖然三九四九凍死狗的寒冷天氣已經過去,但是往往在氣象前面到了九九天的階段裡,天氣依然會寒冷一小段時間。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意思?是否是封建迷信?
    不得不承認,古代文化有它的時代局限性,有很多說法早已被淘汰了,不過一些農村人,還是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對一些俗語深信不疑,比方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
  • 農村老人常說,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了許多老人農民沒有上過幾年學,但在日常勞動中卻總結了許多書上沒有的學問,像是我們在在對話中經常聽見的一些俗語,就是他們在田地裡,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典,希望子孫後代們能夠少走彎路。下面我就簡單的介紹幾句,來體會一下鄉下農村人的智慧吧。
  • 農村老人常說:「姑爺進門,小雞斷魂」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著許許多多的禮節,這些禮節十分講究,如婚喪嫁娶這些講究禮節對於農村人來說十分看重,如在農村人辦喜事時需提前好長時間做準備,日子確定後,商量請客的事,估計多少人,準備多少桌酒席,要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家庭成員具體分工。
  • 農村老人常說:「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老人常說:「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在農村存在著不少很有特色的俗語,這些話多數是來自於前人,通過對於自身的經驗總結獲得的一些啟發,對於平時的農耕有著不小的幫助。很多農民朋友對於這些俗語保持著親切感,因此這些俗語在農村十分流行。但是其中也會因為一些話沒有什麼道理,讓信賴他的人得不到什麼幫助,我們在遇到俗語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甄別。
  • 農村老話說「七年難逢九月閨,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句有關曆法的農村俗語,在我們這裡叫「一生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字面意思是人的一輩子很難遇到閨九月的年份,一百年中也很難遇到立春節氣恰逢在正月初一的情形!之所以有人說成了「七年難逢九月閨」,應該是因為我國「十九年閨七個月」的置閨辦法,也就是十九年中會有七年設閨月,而閨九月的情形很難遇到!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這個說來話長,源於我國博大精深的陰陽合曆,這個問題所含的信息量大,咱們逐一道來。一,陽曆、陰曆、農曆和年、月、日的計法。古代沒有鐘錶,太陽和月亮就是掛在天空中的兩個計時器。
  • 農村老人常說「北瓦松,南不死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老人常說「北瓦松,南不死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北瓦松,南不死鳥,這兩種都屬於景天科多肉植物。瓦松,景天科多肉植物,別名瓦塔,塔松,向天草,耐旱耐寒,在北方的巖石山坡上和老瓦房上比較多見,生命力頑強。
  • 2020年是雙春年還閏4月,農村老人說「閏四月,吃樹葉」啥意思呢
    ,但是今年還是鼠年的雙春年,更是難得一見的年份,當然了今年除了有兩個立春的節氣,還有的就是有兩個閏四月,那麼農村有著「閏四月,吃樹葉」的俗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對於在農村裡,有的俗語也是有著流傳很多年的歷史了,尤其是在很早的時候,農民吃不上飯,主要是遇到災年的情況下,很多的老人都會記憶猶新,到現在家裡的父母都還會說在農村裡沒有分地的時候,大家都過得比較苦,可以說是吃不上飯的時候也是有的,其次就是吃得比較差,和現在的生活也是沒法比的,這些老人都是過了苦日子之後,在我們身邊才告訴我們不要隨便浪費糧食,有的時候想想以前還是比較苦的,這幾年隨著農村的經濟建設發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