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鄉村小小欣!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
如今農曆2021年還有整整一個月,臘月也是大月份,有三十天,今天是進臘月的第二天,進臘月,離過年的日子才剛剛開始,俗話說「臘月初晴,天幹地清」。
一進臘月,到處都是曬臘魚的場景,天氣好的時候,人們就把這些為過年準備的臘貨拿出去風吹日曬,隨便坐在陽光下曬太陽,這樣也能照看這些臘魚,不被人惦記,不被貓惦記。
今天本地的陽光明媚,早上七點多太陽就出來了,最近幾天又是晴天,人們都趁天氣這麼好,把家裡要洗的東西全洗了,進入臘月以後,農民們都會忙起來,不是幹農活,而是準備過年。例如臘八節,人們在這一天吃臘八粥、臘八蒜、臘八豆腐來禦寒。在臘月二十四打掃房間。
農曆初一是晴天,天幹至清明意味著,如果農曆初一這一天是晴天,則到了清明節,即從臘月初一開始,雨水就會少得可憐,直到清明。
從前由於技術水平落後,人們不知道將來天氣會如何變化,但農民偏偏要靠天吃飯,所以聰明的勞動人民便從生活和勞動中總結出許多關於未來天氣變化的農業諺語。如果臘月初一天氣晴朗,那麼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的降雨量將會減少,這種情況將會一直延續到清明前後。與此相反,如果在臘月的第一天是多雨或下雪的天氣,未來的降雨和降雪將非常頻繁。那這種說法是否有意義?
臘月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個月,也是一年一度最冷的月份,鄉下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說法,意思是臘月的初七、初八兩天是最冷的時候,天氣冷到把人的下巴凍掉。大家都知道,天氣變冷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所以一般在農曆十一月末或進入臘月之後,氣溫都會開始緩慢下降。冬天,氣溫下降往往是由降雨、降雪等強對流天氣引起的,因此臘月氣溫越低,說明當年冬天降雨、降雪也越頻繁。冬天若降雪少,不但當年冬季氣溫偏高,第二年春天還容易發生春旱。反之,若當年冬季降雪多,整個冬天的溫度都會很低,第二年春天的降雨量也會很大,因而有「臘月初晴,天幹地支」之說。
本期的內容就到這了,你有什麼想法?評論區一起討論下吧!記得關注我哦!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鄉村小小欣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