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有何道理?

2021-01-15 鄉村小小欣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鄉村小小欣!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

如今農曆2021年還有整整一個月,臘月也是大月份,有三十天,今天是進臘月的第二天,進臘月,離過年的日子才剛剛開始,俗話說「臘月初晴,天幹地清」。

一進臘月,到處都是曬臘魚的場景,天氣好的時候,人們就把這些為過年準備的臘貨拿出去風吹日曬,隨便坐在陽光下曬太陽,這樣也能照看這些臘魚,不被人惦記,不被貓惦記。

今天本地的陽光明媚,早上七點多太陽就出來了,最近幾天又是晴天,人們都趁天氣這麼好,把家裡要洗的東西全洗了,進入臘月以後,農民們都會忙起來,不是幹農活,而是準備過年。例如臘八節,人們在這一天吃臘八粥、臘八蒜、臘八豆腐來禦寒。在臘月二十四打掃房間。

農曆初一是晴天,天幹至清明意味著,如果農曆初一這一天是晴天,則到了清明節,即從臘月初一開始,雨水就會少得可憐,直到清明。

從前由於技術水平落後,人們不知道將來天氣會如何變化,但農民偏偏要靠天吃飯,所以聰明的勞動人民便從生活和勞動中總結出許多關於未來天氣變化的農業諺語。如果臘月初一天氣晴朗,那麼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的降雨量將會減少,這種情況將會一直延續到清明前後。與此相反,如果在臘月的第一天是多雨或下雪的天氣,未來的降雨和降雪將非常頻繁。那這種說法是否有意義?

臘月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個月,也是一年一度最冷的月份,鄉下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說法,意思是臘月的初七、初八兩天是最冷的時候,天氣冷到把人的下巴凍掉。大家都知道,天氣變冷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所以一般在農曆十一月末或進入臘月之後,氣溫都會開始緩慢下降。冬天,氣溫下降往往是由降雨、降雪等強對流天氣引起的,因此臘月氣溫越低,說明當年冬天降雨、降雪也越頻繁。冬天若降雪少,不但當年冬季氣溫偏高,第二年春天還容易發生春旱。反之,若當年冬季降雪多,整個冬天的溫度都會很低,第二年春天的降雨量也會很大,因而有「臘月初晴,天幹地支」之說。

本期的內容就到這了,你有什麼想法?評論區一起討論下吧!記得關注我哦!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鄉村小小欣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今日臘月初一,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
    在農村有「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的說法,這個說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的意思是,如果臘月初一這一天是晴天的話,那麼乾旱的天氣要一直持續到清明節前後,也就是說從臘月初一開始,一直到清明節,降雨都會很稀少。
  • 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今年管用嗎?
    現在已經是1月多了,也就是農曆中的臘月。臘月初一也剛剛過去,對於一些地方的農村來說,到了臘月也就正式進入了過年的氣氛當中了。家家戶戶也開始進行過年的準備和來年農事的籌備了。在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今年還管用嗎?今天荳子就根據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二十六,還有3天的時間就要進入到臘月。臘月是農曆月的最後一個月,隨著臘月的到來,也意味著新一年馬上就要到來。臘月最為一年的結尾,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臘月和正月有什麼禁忌呢?
  • 明年是辛丑年,農村老人說是「七人養雞,九屠共豬」,啥意思呢?
    導讀:明年是辛丑年,農村老人說是「七人養雞,九屠共豬」,啥意思呢?隨著臘月的臨近,今年的庚子年已經進入了尾聲,農村老話叫做進入臘月就是年。一到臘月過年的氣氛就開始濃鬱了起來,那些在外打工的村民,也逐漸地開始踏上返鄉的歸途。
  • 在農村,老人常說「二九不上門,三十不討債」啥意思?有道理嗎?
    除了分享一年之中發生的趣事樂事,其中也不乏一些有趣的俗語,比如說「公雞打架頭對頭,夫妻吵架不記仇」,「門前有馬非為富,家中有人不算窮」,簡短有趣的同時,還能學習到一些人生哲理。我想這就是俗語的魅力吧,用樸實是字句,揭示出深邃的哲理,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下「二九不上門,三十不討債」這則俗語,你們知道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之所以流傳千年,肯定有他存在的意義,這些俗語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由於是農村俗語,所以書本上很少能看見,生活在農村,就會發現這些俗語無時不刻的被傳誦著,比如這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三農常識絮語」,絮語是一個專注於三農知識與三農政策的達人,一直關心著關於農村的那些事,天天為大家呈現與農村農民生活有關的話題!本文由百家號「三農常識絮語」原創,維權必究!
  • 農村老人常說「冬至不冷,夏至不熱」, 有道理嗎?
    而在農村就有老人常說冬至不冷,夏至不熱,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話說的有沒有道理呢。農村老人常說「冬至不冷,夏至不熱」,有道理嗎?其實這句話說的就是冬至那一天不冷,而夏至也不是最熱的時候。為可會這樣呢,按字面意思上來看,冬至不就是冬天最冷的時候嗎?其實並非如此的,不管是冬至還是夏至都不是說天氣的,而是說太陽高度角的。
  • 農村老人說:「立冬晴,養窮人」,請問這句話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立冬,天氣挺風和日麗的,從今天開始就代表著冬天正式來了,夜長晝斷的情況將繼續拉大,現在我們菏澤這裡基本上下午不到六點,天已經完全黑好了,而早上六點鐘天色還不明朗,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農村老人說:"立冬晴,養窮人",請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老人常說:「陰曆十五搭初一,家裡幹活多注意」什麼意思?
    農村民風淳樸,環境優美,讓人懷念和留戀,在農村拾憶過往兒時的歡愉。簡單的淳樸生活年代畫面再現,不由淚熱面容,在農村除了讓人留戀的鄉情味,更讓是懷念的是農村長輩常常說的一些老話,而這些老話中有許多關於月份習俗老話。聽起來讓人不免細細回想。
  • 農村人常說:蜘蛛結網,久雨必晴,這話比天氣預報還準!
    在農村裡面呀有很多很多的俗語,比如說:蜘蛛結網,久雨必晴,還有,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相比這些俗語大家都是耳熟能詳,我在小學的課本上就學過類似的很多俗語,之所以叫俗語,就是因為在早些的時候,老一輩的農村老人們傳下來的,俗語俗語,就是通俗的語言,而且還很實用,還記得我小的時候,背節氣歌,和十天幹十二地支,都是用爺爺教的方法背的, 沒去學校之前就會了,去了學校之後簡直是真的實用!
  • 農村老人常說「寧住荒墳,不住古廟」,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在農村,我們習慣了簡單的生活,每每傍晚時分也是農村最為熱鬧的時候。家家戶戶早早吃完晚飯,手拿蒲扇,慢悠悠的行走在夕陽西下的鄉村古道。那景色猶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對於農村年長的老者來說,聊天成了時下農閒時一大樂趣,他們圍坐在村頭樹蔭下,三三兩兩談論著今年的農事,以及村莊的新鮮事,時不時在他們口中飛出幾句經典的俗語,引起眾人的深思,其中有三則俗語,讓我記憶猶新,今天分享給大家,我們一同討論。
  • 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別不當回事!
    生活在農村,老人常說「五裡不同俗,十裡不同風」,對於過年來說,各地風土人情不同,儀式也各具風貌,不過,有句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大家估計都聽到,到底啥意思呢?老農直言:別不當回事!其實,在農村的生活習俗中,有著很多的忌諱,比如說「吃有吃相,坐有坐相」,而進入了臘月裡,也是有講究的,今天筆者就分享一些比較普遍的,提醒大家別不當回事!首先,臘月裡,年關中,錢財莫外借!
  • 農村老人常說「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常說「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的這一句俗語,就是拿動物的一種排洩方法做了一個比喻,小雞沒有排尿系統,但同樣需要排尿,只是說洩殖腔不同罷了。這句話也是比喻每個人的生存方式不一樣,但同樣都能生活得很好,也是比喻各有各的擅長,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農村常有這樣一種現象,有的年輕人整天看是遊手好閒,東遊西逛,看他是無所事事,但他生活的也挺好。殊不知這樣的年輕人,也有他自己的業務,他能在東遊西逛的同時,把這些業務辦成了,自己能從中得到收益。
  • 農村老人常說的「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是啥意思?
    在農村經常能聽到老人說很多生動形象的老話。這些老話是從民間人們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雖然有點通俗,短小精悍,有道理,但至今仍遍布民間。比如老人常說的「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傳統思想中有「男人不三女不四」的說法。
  • 農村老人為啥說「男不摸頭,女不摸腳」這話有啥意思,有何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為啥說「男不摸頭,女不摸腳」這話有啥意思,有何道理!在農村的生活都是比較寧靜而平淡的。以前的農村沒有什麼多餘的活動還有娛樂的東西。
  • 古時瘟疫,民間常說「始於大雪,滅於清明」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而「瘟疫始於大雪,發於冬至,生於小寒,長於大寒,盛於立春,弱於雨水,衰於驚蟄,滅於清明」,同樣是古人幾千年裡總結出來瘟疫流行的規律。結合了二十四節氣和當地氣候環境變化,通過不同時期加強防範措施,儘量避免疾病纏身,放到現在依然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 農村老話說「男怕八月,女怕臘月」,具體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有時候要結合很多因素去懂,特別是一些初看莫名其妙的話,比如這句「男怕八月,女怕臘月」,這句話讓人冷不丁看見時就會感覺茫然,為啥男人怕八月,女人怕臘月?他們在害怕什麼?其實這句話是個半截話,因為每句話後面還有半句,但也不排除地方不同,所以講法不同,像是我們這邊,說的就是「男怕八月——忙斷腰;女怕臘月——不離刀」。這麼一看,意思就比較明白了,可是還是多少讓人不解。那麼這具體是啥意思呢?現在還有沒有道理?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 農村常說的,「臘月錢有邊無弦,好漢不掙臘月錢」是什麼意思!
    中國的文化在現代的農村中,可以說是最佳的傳承了,想要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就一定要到農村裡去,體驗一下文化的差異。在中國農村,俗語和諺語就是最好的文化體驗,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農村中,又這樣的一句話,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臘月錢,有邊無弦。好漢不掙臘月錢」。而小編聽到更多的是,好漢不掙六月錢。那「好漢不掙臘月錢,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臘月已到,農村俗語「臘月春打頭,馬肥牛不瘦」,這話什麼意思呢?
    今天是2021年的1月14日,也是農曆的臘月初二,已經進入到了臘月初二,那麼距離臘八節也是不遠了,俗話說得好「進如臘月就是年」,畢竟臘月也是在農曆當中最後的一個月份,進入到臘月以後也是即將到春節了,所以說臘月也是一個最關鍵的月份,就像現在雖然說到了臘月是農閒的時候,但是此時的人們根本是沒有閒著,大家這個時候也是在忙乎著過年前的最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