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說「七年難逢九月閨,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什麼意思?

2021-01-09 小磊說農

這是一句有關曆法的農村俗語,在我們這裡叫「一生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字面意思是人的一輩子很難遇到閨九月的年份,一百年中也很難遇到立春節氣恰逢在正月初一的情形!之所以有人說成了「七年難逢九月閨」,應該是因為我國「十九年閨七個月」的置閨辦法,也就是十九年中會有七年設閨月,而閨九月的情形很難遇到!

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這個說來話長,源於我國博大精深的陰陽合曆,這個問題所含的信息量大,咱們逐一道來。

一,陽曆、陰曆、農曆和年、月、日的計法。

古代沒有鐘錶,太陽和月亮就是掛在天空中的兩個計時器。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就是一個(太陽)年,月亮繞地球轉一圈就是一個(朔望)月,地球自轉一周就是一個(平太陽)日。

關於曆法,我們知道有陽曆和陰曆,而我們實際使用的是農曆,也就是陰陽合曆!不少人以為陰曆就是農曆,其實不然,農曆就是漢歷,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獨創的曆法文化,是一種陰陽合曆。

二,閏年與閨月

不少人以為,有閏月的年份就是閏年,其實不是。

陽曆就是公曆,一個自然年為每年365天,然而地球公轉的實際時間是365.2422天,所以每四年設置一個閏年,增加一個2月29日閨日便解決了這種差異。曆法中規定,四年設一閨,即被四整除的年份就是閨年,但遇到世紀年時,要能被400整除才是閏年。比如兩千年是閏年,而1700年則不是。

陰曆紀年是以月亮圍繞地球一圈的時間,作為一個月的。這一個月的實際天數為29.5306天。所以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樣下來,每年的天數就為354天。這樣比地球公轉的時間365.2422天就少了11.2422天,所以就需要「置閨月」。我國民間就有「三年閨一月,五年閨兩月,十九年閨七個月」的說法。

三,節氣與中氣,以及老祖先設置的置閨辦法。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群眾的一大發明。是用陽曆指導農業生產的一大法寶。

二十四節氣又分節氣和中氣兩種,這可能又與人們的一般認識有誤,不少人以為24節氣就是24節氣唄!從立春開始是一個節氣,接下來的雨水就是一個中氣,然後驚墊是一個節氣,春風就是一個中氣......每15天一個節氣或中氣,這樣遇到某一個月可能就會只有節氣沒有中氣,不出現中氣的時間恰巧與需要設置閏月的時間穩合,所以就將沒有中氣的月份設置為閏月,就是在這個月之後再增加一個月,名稱叫閨幾月。一年中如果遇到兩個以上中氣的月份,就取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設置閨月。

而從農曆月份的中氣和節氣來看,沒有中氣的月份大多集中在四、五、六月,而一、二、三、七、八月份次之,九月份的極少,十月、十一、十二月的幾乎沒有!民間有說不願意要閨八月,所以有的就人為的改了。這些都沒什麼,反正都是人為的。

基於上述分析,所以閨九月的現象就很少很少,2014年,我們曾擁有過一個閨九月的機會,下一個閨九月就要到2109年了!所以才說「一生難遇閨九月」!百年難逢初一春

這種說法是源於陽曆的立春節氣和農曆的大年初一春節,雙春合一的機會難得!也就是說立春節氣的這一天,正好就是大年初一春節這一天。我們在1992年遇到過正月初一正好是立春這一天,下一個要到2038年才會遇到。

春在人們的心目中是欣欣向榮,兩個春集中在了一天,又正值人們特別重視的傳統節日春節這天,那無疑就是天大的喜事!其實,你隨便點一個節氣出來,說難遇某一天,都可能是百年難遇。但唯獨這句「百年難遇初一春」卻廣泛流傳,為人們所珍視,被人們視為吉祥的兆頭,那完全是因為春是萌發,春是喜望,而雙春合一效果!

綜上,「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這句農村老話反映出來的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勞動群眾的曆法智慧源遠流長,值得我們一代一代學習和傳承。

相關焦點

  •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啥意思?19年能碰上嗎?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啥意思?19年能碰上嗎?文丨蟈蟈說事兒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觀看一些新聞信息,我們會發現農村有很多老話都是關於節氣的,這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大國,天氣直接影響著農民的收成。
  •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2020年是閏哪個月?
    導語: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2020年是閏哪個月?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就比如老一輩人常說的「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說的就是一種現象,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 為什麼說「七年難逢九月閏,百遇難逢初一春」?有什麼道理嗎?
    七年難逢九月閏,意思七個閏年中,也難有一次閏九月,可見閏九月的年份很少,很難遇到。為什麼會有閏月?哪年置閏月?置閏的月份有什麼規律?為什麼很少閏九月?為什麼要說七年難逢,而不說十年、八年難逢?為什麼會有閏月?
  • 古代春節裡的「一年難逢兩頭春,百年難逢歲交春」是什麼意思?
    雙春年在古時民間一直有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美好的寓意」,例如「一年難逢兩頭春,百年難逢歲交春」、「一年打兩春,豆子貴如金」、「三閏兩不閏,一年打兩春」等眾多俗語,只是這些都有什麼含義呢?正常來講,以漢歷為基礎,一年當中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都只有一次,但推至2020年時,卻有兩個立春,也就有了「一年難逢兩頭春,百年難逢歲交春」的說法。那麼今年是兩個春,到底是好還是壞呢?咱們一起來看下。1.古代春節裡的雙春是什麼中國最早紀年曆法中曾出現獨特現象,這種現象稱之為雙春年,實則,雙春年乃陽曆和陰曆之間所造成的「陰差陽錯」。
  • 春節臨近,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
    還有一個多月就到我們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春節了,在春節時候的農村,濃濃的年味讓原本比較平靜的農村越來越熱鬧了起來,這個時候大家都會張燈結彩,貼對聯,豐富的年夜飯成為了大年三十的收官之作,過完出大年三十,從初一開始各種習俗就會一一被安排上,畢竟這春節是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習俗自然不會少,其中提著禮物走親戚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 辛丑年將至,俗語「寡年遇到牛,無春也盼頭」是什麼意思?
    辛丑年將至,俗語「寡年遇到牛,無春也盼頭」是什麼意思?光陰似箭,轉眼間就到了農曆十一月二十號,離2021年春節還有不到40天。新年伊始,人們對即將到來的新年伊始將會有怎樣的期待?今年是辛丑牛年,在整個農曆年,立春沒有節氣,就是無春年,鄉下老人說明年是「寡年遇到牛,無春也盼頭」,這是什麼意思?老祖先的話有沒有道理?無春年指立春節氣在整個農曆年都沒有出現的年份,在有些地方,無春年也被稱為寡婦年、滑年、黑年等等。無春的出現,是與陰曆和二十四節氣的計算方法不一致的結果。
  • 今日臘月初一,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今天已經是臘月初一,離過年還有不到30天的時間。老話說得好,「進了臘月門,轉眼就是年」,一進入臘月,人們就已經開始準備過年的年貨。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臘月的到來意味著新年的臨近,但是對於農民來說,臘月的天氣卻決定了未來的天氣變化。
  • 農村俗語「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什麼意思?
    一轉眼2019年已經過去了一半,現在就已經進入7月了,隨著各個學校陸續開始放暑假,農村也要逐漸熱鬧起來了,雖然夏天的太陽很大,可孩子們還是會趁著這幾個月在外面撒開了玩,大人們也要忙著下地幹活,所以農村的朋友都免不了外出。
  • 農村俗語「九月不刨十月空」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很多農村俗語是有關農業生產,也屬於季節指導性的農村俗語。「九月不刨十月空」就是農業生產指導教科書式的農村俗語。關於紅薯種植,昕瑞生態當地農村有句俗語「六月種,七月藤,八月根,九月收,十月空」,這裡所指的月份都是農曆。
  • 農村俗語「三月不見蛇交媾,四月不見人成雙」是什麼意思?
    村俗語「三月不見蛇交媾,四月不見人成雙」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老話說得好:出門看天氣,進門看臉色。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今天大家都有一個求吉的心理,人逢喜事精神爽啊。如果一大清早就遇到倒黴事,那一整天都心情不會太好了。
  • 農村老話說「閏四月,吃樹葉」,這是什麼意思?2020年是閏四月嗎?
    摘要:農村老話說"閏四月,吃樹葉",這是什麼意思?2020年是閏四月嗎?今年確實是個閏四月,這在我們的日曆上是可以看到的,注意需要看的是陰曆的日期哦,而對於這個「閏四月,吃樹葉」的俗語我確實沒有聽說過,問了我奶奶,我奶奶也沒有聽說過,估計我們這邊的農村裡沒有流傳過這個俗語吧!
  • 俗話說的「百年難遇寡婦年」是什麼意思?今年為什麼是「寡婦年」
    在我們農村一直流傳著很多俗語,以前科技不發達正是這些俗語一直指引著我們。很多俗語成為了我們口口相傳的良言。但是正是這句俗語讓我們一家人變得愁眉苦臉。「百年難遇寡婦年」,寡婦年不易婚嫁。事情是這樣的,過年的時候,我們家來了很多親戚。
  • 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今年管用嗎?
    臘月初一也剛剛過去,對於一些地方的農村來說,到了臘月也就正式進入了過年的氣氛當中了。家家戶戶也開始進行過年的準備和來年農事的籌備了。在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今年還管用嗎?今天荳子就根據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諺語解析:我們先來簡單地看一下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 的字面意思。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關於孩童出生的時日,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老話說「2021年是二龍治水,三蛇鬧春,五羊開泰」,啥意思?
    導讀:老話說「2021年是二龍治水,三蛇鬧春,五羊開泰」,啥意思?農村老話中有很多有趣的年景預測,人們根據天幹地支以及所屬生肖進行新年吉祥如意的預測,也可以對來年豐收的預測,這都是人們希望投個好兆頭。像我們十二生肖就是人們預測的對象,而老話關於十二生肖的預測流傳盛廣。
  • 農村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新生兒的出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 注意:今年已進九月頭,寒露已過,農村這些說法你知道嗎?啥意思
    但農村老人常說:「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這話值得我們去體會,秋收碰到不好的天氣,我們再愁也是無法改變的,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儘量放下憂愁,照顧好身體,有了好身體才能創造好財富,過上好日子。這不轉眼已到農曆九月頭了,九月來臨,農村這些說法你知道嗎?啥意思?我們都知道今年的寒露是農曆的八月二十九日,寒露在農村民間有「穿秋衣日」之稱。
  • 農村老話「難命之人逢七死,好人難得六月死」,什麼意思呢?
    隨著歲月的變遷,農村的結構在發展中發生了改變,農村的那份人情和世故或許被消逝的時光衝淡了些許。而那些充滿著哲理性又不失有趣的農村老話卻依然傳承至今,經過歲月的洗禮,似乎還變得更加絢麗迷人。這些農村老話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關婚禮喪嫁的,有關做人做事之理的,也有有關生活規律總結的,可謂包羅萬象。
  • 臘月已到,農村俗語「臘月春打頭,馬肥牛不瘦」,這話什麼意思呢?
    ,就像這個時候也是有很多的農民喜歡說一些關於年後天氣的俗語,比如這句「臘月春打頭,馬肥牛不瘦」,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句俗語的意思,首先我們要知道在一個年份裡,對於立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立春也是農曆的新年開始,也是有著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說法,可見立春對於農民來說也是開始農耕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