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隨著歲月的變遷,農村的結構在發展中發生了改變,農村的那份人情和世故或許被消逝的時光衝淡了些許。而那些充滿著哲理性又不失有趣的農村老話卻依然傳承至今,經過歲月的洗禮,似乎還變得更加絢麗迷人。這些農村老話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關婚禮喪嫁的,有關做人做事之理的,也有有關生活規律總結的,可謂包羅萬象。
這些老話經過多個世代的歷史驗證,傳承至今,在農村常常能聽到老人嘮叨上一兩句,話糙理不糙,十分有趣。那麼,在農村,老人常說的「難命難逢七命之死,好人難得六月死」,什麼意思呢?
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死者為大」的說法,尤其在農村,這一說法更表現得淋漓盡致。農村人為了祭拜留念逝者,在逝者去世後,會進行一種「過七」的儀式。以逝者去世的那天起算,第一個七天稱為「頭七」,農村老人說,死者魂魄「頭七」那天會返家,所以「頭七」裡也有一個風俗。
逝者家屬在「頭七」那天會為逝者魂魄準備一頓好飯菜,以讓他安心上路,為了讓逝者不讓太牽念親人,影響其投胎做人,家屬在那天要躲起來,最好是回房間睡覺,蓋緊被子,即使睡不著。其次第二個「七天」為「二七」,以此類推,直至過完「七七四十九天」,「七七」也稱為小祭。在農村就有一種說法,稱人有三魂七魄,人去世後的每七天去一魄,三年去三魂,這也是農村過世的人要「過七」的原因。
至於農村人常說的「難命之人逢七死」,其實這其中道理逝者這樣的,命運坎坷之人都會逢農曆的「初七」、「十七」或者「二十七」三個日子去世,因為這三天去世的人魂魄難以尋找,難以避免閻羅王的各種毒打,生前命運坎坷,死後還要受盡折磨,所以有「難命之人逢七死」之說。小編覺得,這其實都是一種封建迷信的說法,在農村,存在不少過度信奉命理學,封建迷信的現象。
在一些農村家庭,小孩生病卻不及時上醫院就醫,僅僅靠道士的幾道符水以為就能治好病,實為可笑,這樣一來,不僅被這些道士騙取了錢財,還耽誤了小孩的就醫良機。這些命理學,可以有作為一門學門去學習借鑑,但切不可過多迷信沉迷其中。
而至於「好人難得六月死」其中的道理是這樣的。在農村,都有這樣的一個習俗,人去世後都不會立即下葬,其家屬會先為其定做棺材,如果是農村的老人,可能會事先做好保存起來。逝者去世後,其家屬會為其穿上喪衣,讓逝者睡進棺材,然後請村子裡的法師為其做一場法師,這兩三天會有來自各方的親朋戚友前來瞻仰緬懷逝者,在逝者去世後的第三天會安排其安葬工作。
農村人認為,好人一般都不在六月份去世,因為那時候天氣炎熱,而農村又沒有冰棺,屍體在家裡擺上三兩天很容易發臭,農村人覺得「好人會有好報」,好人去世更不會以「遺臭萬年」的聲譽死去,所以有「好人難得六月死」的說法。
其實以上兩句農村老話都蒙蔽著一層封建迷信的色彩,小編覺得,對於傳統思想,其精華積極上進部分,我門可以學習。而對於其封建迷信的糟粕部分,應予以抵制剔除的態度。你覺得呢?關於以上兩句農村老話你是怎樣理解的呢?歡迎在下方討論、交流。關注小編,即可了解更多三農新鮮事。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