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的意思,最早出現在一本古籍《易妖》:「犬不八年,雞不六載」。這本典籍對於古代人們對「妖」的認知有描述。此書據說成書於三國兩晉時期,具體時間無從考證。對於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是狗和雞養的時間長了,會成為「妖」,它們經常和主人生活在一起,通人性。此書內容故事有「舉例」描述,雞狗成妖后禍害主人等,告誡人們養雞不要超過6年,養狗不要超過8年。事實上,這只是古代人們的一種迷信學說,當不得真。不過現實生活中,我們村裡養殖的雞和狗,真的很難活過3年和6年,別說雞不6載,犬不8年了。那麼,現實生活中,為什麼雞和狗的壽命,都不太長呢?
犬不八年:村裡養狗,大多都是粗放式散養,包括我家養殖過的幾條狗,真的很少能夠活過6年。我小時候養殖的第一條中華田園犬,養殖有4年吧,突然有一天死了,據說是吃了「毒死的死老鼠」,被毒死了;第二條狗養殖有5年,主要栓著它,沒敢放出去,有一天我放它出去溜溜,結果再也沒有回來,估計被誰給弄走了;後來陸陸續續養殖過幾條狗,有的突然生病死了,有的就是丟了。現在家裡養殖的一條中華田園犬,已經有6年了,白天栓著它,晚上放到院子裡隨便它溜達,看家護院挺好。
雞不六載:以家庭散養雞的情況來看,雞的產蛋高峰期在第2~3年。此階段的雞體機能,屬於最「強」時期,飼料轉化產蛋率最佳。三年以後,雞的產蛋率直線下降,再接著飼養,得不償失。在村裡有老話說:「老狗嫩雞」。說的是養殖的雞,時間長了,肉質老,發柴,很多人說口感不好。當然了,如果為了喝老母雞湯,據說越老的雞,營養價值越高,不過也極少數為了喝老母雞湯,而養殖長時間的老母雞。養殖三年雞,最主要是其以後生產能力下降,無論是產蛋或者是產肉,接著養殖不合適。因此,村裡絕大多數養殖的土雞,養殖三年以上的非常少,夠三年以後,要不宰殺過年吃了,要不就賣了。
對於古代人們對於自然發生的奇異事件,無法科學解釋,就會被有些人「神化」和「妖化」。好比說治理水災的一個故事,《西門豹》裡面西門豹治水,遇到巫婆讓童男童女祭河伯(河神),被西門豹及時制止,處置了巫婆。這些事說明當初很多人比較愚昧無知,相信一些歪門邪說。事實呢?事實證明,雞不過是人們生活需要的一道「菜」而已,肯定最大化利用其價值,決定了不會飼養它太久;而狗在農村,很早以前,很多人飯都吃不飽,拿什麼把狗養好?現在農村養狗,一樣是粗放式飼養,而且很少有人去給狗打疫苗,那麼狗狗生病,就很難活下來;再說有一些偷狗賊偷狗等因素,狗狗在農村真的很難活過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