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2020-12-05 劉敏KHJ

農村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農村俗語和農諺是農民經過長期的生產生活的經驗總結,可以說這些俗語和農諺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仍然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更何況有許多科學發現其實質就來源於生活和大自然對人類的啟示而研究發明成功的,因此,農村俗語和農諺應該標註為通俗科學理論的標籤加以發揚光大,並服務於實際生產生活需要。

燕子和狗這兩種動物,其實是人類的伴侶和忠實朋友,燕子築巢從來就是選擇在人類居住的房屋上,而狗則是人類飼養用來作伴和看家護院的異類朋友,由於狗忠實於主人,因此,自古至今狗一直與人類朝夕相處、生生不息。那麼燕子又是怎樣辨別寒門與富戶、狗又是怎樣知道主人家來的新客是其女婿呢?對於這個問題,筆者從動物習性和辨別功能上來淺述一下其中的緣由,希望從中找到答案。

【1】燕子知寒門:燕子是喜潔而又喜歡生活在空氣流暢的環境中,這主要還在於燕巢用泥巴築成的,因此,築巢的地方要選擇離地面高一點的地方,陽光能照射到但又不能直接照射,在築巢的前方視線要開闊,這樣有利於燕子飛來飛去。與此同時,因燕巢基本上是築在屋簷下,所以要求屋頂不能漏水、並能擋風。要滿足燕子選巢位置的這一要求,過去普通貧窮百姓的房屋是不能達到燕子築巢要求,只要富裕大戶人家的高樓大院才適合燕子築巢需要,因此,燕子為了棲息生存,就自然而然選擇在適合自已築巢的地方築巢,至於何家是豪門,何家是寒門,燕子理所當然不會明白,而它認可的只是視線開闊、風向陽光好、屋頂不漏水的房簷是自已生存的地方,於是這燕巢在無意之中選擇築在豪門屋簷下,而非貧困潦倒的貧苦人家的屋簷,以至於人們認為燕子築巢也攀高枝、選富豪,其實是一種誤解。

【2】狗知新婿:狗歷來是人類的異類朋友,狗不但通人性,還知言察色,一切行為舉止以主人的觀點為命是從,因此被人們視為忠實的朋友。狗又是怎樣知道來人是心虛的呢?這其中狗有幾種特異功能,而最主要的是嗅覺,狗的鼻子能嗅到十幾米的遺留氣味並預以儲存保存下來,以後如果重新出現這種氣味便立刻會產生反饋。而對於生人和熟人,這完全是狗觀察主人對來者的親疏程度作出判斷是朋友還是路人,假如主人對來者表現過分親熱,狗也會隨著主人的態度表現溫順並搖晃尾巴,同時嗅嗅來者氣味保存下來,少後一旦遇上這個人就會表現出親熱熟悉的樣子,不僅遠道相迎,而且還跑前跑後表現異常興奮。假如看到以前主人冷落的人或者生人,狗就會吠叫,只要主人不示意,狗也會吠叫不斷,如若主人見到後阻攔或者喝斥,狗就會停止吠叫,並遠遠地躲避在一旁。

綜上所述:燕子也好,狗也罷,既有生活習性,也有人為因素,古人說得好: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自然界中,無論動物還是植物,都會選擇適合自已生存的方式才得以讓生命延續,而並非本性依附於環境和他人意志。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什麼意思?農村土狗真有靈性嗎
    萬物皆有靈,更何況是動物!有靈性的動物,往往都比較受歡迎。就比如在我們農村,有三種動物比較受歡迎。第一種是很少能看見的喜鵲,第二種是每年夏季才來的家燕,第三種就是看家護院的土狗。 喜鵲是我們農村老人最想看見的一種鳥兒,因為我們農村一直就流傳著,喜鵲到喜事報!
  • 「燕知寒門,狗知新婿」,這句話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燕知寒門,狗知新婿」,意思是燕子知道誰家貧窮,誰家富有,燕子會去富有的家庭搭窩;家裡的狗會認新女婿,新女婿第一次去丈母娘家,狗也就不會咬。和燕知寒門對應的老話還有一句:燕子不入愁苦門。「燕知寒門,狗知新婿」意思是:燕子知道誰家富裕誰家貧窮,它在築巢時是不會選擇窮苦人家的屋簷的,狗能認出誰是這個家的新女婿,哪怕你是第一次來女方家,狗也不會咬你。雖然聽起來很誇張,但從實際生活中發生的案例來看,土狗確實是很有靈性的。家庭運氣不好的時候燕子真的不會來築巢。
  • 農村老話「燕知寒門,狗知新婿」什麼意思?農村土狗真有靈性嗎
    俗話說"燕知寒門,狗知新婿",有時候動物真的可以識人性。"燕知寒門",燕子真的知道哪家比較窮嗎?或許小燕子不知道那些家庭比較貧窮,那些家庭比較富裕,它只是在尋找哪些家庭適合自己去築巢。其實這並不是因為燕子嫌棄誰家窮不去誰家築巢,而是它對築巢的環境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說有句話叫做"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句話可不是說燕子從王家、謝家飛到其他人家裡去。而是曾經的豪門大族王家謝家逐漸消失,這座曾經豪華的巷子搬進了許多平民百姓。所以燕子在築巢的時候,一般會選擇一些較為堅固的房簷下,而且還要是很安全的地方。
  • 民間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是什麼意思?說明動物通人性
    文·段宏剛民間俗語的生命力相當旺盛,因為它們不是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是人們從日常生活中,不斷觀察和總結後,得出來的常識和經驗,集科學性與智慧性為一體,代表了大多數人的看法,揭示了事物普遍的發展規律和基本共性,所以會得到較多人的認同,並且能世世代代傳播下去。
  • 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蓋房子可是大事情,一方面現在能給批塊宅基地很不容易,而且蓋房建設成本也很高,蓋好一棟二層房子要是沒有二十來萬根本不可能;另一方面蓋房時要考慮很多,既要有好的房屋戶型,更要有好的風水,因為農村人對於這個比較講究。
  • 農村俗語「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都說「俗語能改變人」,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這是因為俗語當中蘊含著眾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俗語是前輩們智慧的結晶 ,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創造出來的道理,其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希望後人們能懂得其中理,將來在遇到同樣問題時,不至於到達措手不及的地步,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對俗語引起重視。
  • 農村俗語「屋內添瓦,財走人敗」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今天我們要聊的這句俗語就是「屋內添瓦,財走人敗」。一起來看看:農村俗語「屋內添瓦,財走人敗」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嗎?看看各位網友怎麼說?@一品小十六我認為這句老話說的是,不要在房屋完好的情況下隨意改動房屋結構,任意擴建加高,這樣不利於安全。很多家庭後期條件變好,就想著在房屋原框架基礎上再加高,或者再拓寬,這樣就有可能造成危險。
  • 農村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新生兒的出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三農常識絮語」,絮語是一個專注於三農知識與三農政策的達人,一直關心著關於農村的那些事,天天為大家呈現與農村農民生活有關的話題!本文由百家號「三農常識絮語」原創,維權必究!
  • 俗語常說:「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我們的文化中有一部分特殊的東西,就是我們常說的俗語。俗語一般多流傳於民間,民間多的是淳樸善良的農村人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們在日積月累的生活中能夠總結出來一些規律,逐漸形成俗語,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
  • 農村俗語「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啥意思,說的真有道理嗎?
    古代社會,文化教育也是比較注重的,雖然除了少數的城池,主要是農村居多,但是農村人也比較注重子女的教育問題,因為身為長輩來說都是希望孩子有出息,而無奈自己沒有能力讓孩子去學習文化,只能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教導後代子女,他們會把以前老輩人的傳承的生活經驗再教育給後代子孫,後面這些經驗被演變成簡單易懂的語句
  • 農村俗語「火心要空,人心要實」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火心要空,人心要實」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呢?現在在農村有著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廣泛流傳著,而這些俗語也是我們的先人通過自己實踐經驗所總結而來。這也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有什麼特殊含義,有道理嗎?很多小夥伴相信都應該有聽過一些農村的老話,這些話一般來說都十分的好理解,這些話正是所謂的農村屬俗語。農村俗語也是農村的農民老一輩人一直總結的生活經驗,其中涉及到一些地理和氣節的知識,蘊含著一些大道理,直到現在我們聽到這些農村的俗語還可以受益匪淺。那麼小慄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其中的一句農村俗語「秋分日晴,萬物不生」,那麼這句俗語有什麼特殊含義,又有道理嗎?一般到了秋天,就是收穫的季節,所以這個時候農民一般來說都特別忙。
  • 農村俗語「四大硬,四大嫩,四大傻」是些什麼,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四大硬,四大嫩,四大傻」是些什麼,有道理嗎?農村有一些特別有意思農村俗語,而這些俗語是農村文化的一種,也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經驗。那麼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其中的一句農村,它也是所謂的農村順口溜「四大硬,四大嫩,四大傻,四不摸」。
  • 農村俗語「牛年二龍來降水,四馬齊出保太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農耕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牛年二龍來降水,四馬齊出保太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是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一九是數九後的第一個九天,從一九開始,天氣會越來越冷,到三九、四九時氣溫達到最低點,在農村中關於一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放到現在還有道理嗎?數九,又被人們稱作是冬九九,是老百姓記錄寒冬到暖春的方法。數九從冬至節氣開始,每9天為一個單位,從一九開始,到九九結束,一共81天的時間。
  • 農村俗語「報喪鳥進家必生病,燕子進家必富貴」這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句俗語「報喪鳥進家必生病,燕子進家必富貴」,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對於在農村裡,有很多的俗語也是讓農民深信不疑,因為對於農民來說,俗語畢竟是經過老一輩的人通過經驗積累而成
  • 農村俗語:「一家有三象,神鬼不敢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一家有三象,神鬼不敢撞」,是怎麼回事?有道理嗎?在農村裡,人們做事也是有禮節,還有很多講究的。而農村老人也常常教導一些年輕人,凡事在做人、做事的時候,要禮讓別人三分,給別人一條路,給自己一條後路,這樣才能皆大歡喜。
  • 農村俗語「老大傻,老二精,家家有個壞老么」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以前農村每家都會有好幾個孩子,之前我也一直納悶,為什麼這麼窮,還要生那麼多孩子呢?後來聽老人們一說才知道,因為那時候農業勞作主要靠人力,人多了生產力就多了,正所謂人多力量大。而且人多了還能多分一些田地,那時候的農田對於農民來說意味著什麼,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之所以流傳千年,肯定有他存在的意義,這些俗語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由於是農村俗語,所以書本上很少能看見,生活在農村,就會發現這些俗語無時不刻的被傳誦著,比如這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