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剛
民間俗語的生命力相當旺盛,因為它們不是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是人們從日常生活中,不斷觀察和總結後,得出來的常識和經驗,集科學性與智慧性為一體,代表了大多數人的看法,揭示了事物普遍的發展規律和基本共性,所以會得到較多人的認同,並且能世世代代傳播下去。
總體來說,出自民間的俗語,若認真分析起來,大多數具有相當深刻的道理。人們常說的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就是流傳很廣,並且擁有很高認可度的一句俗語。
這句話是說,燕子築巢時好像有先見之明,很少去貧困人家,狗狗對沒有見面的女婿會表現出友好的一面,壓根不會撲咬。
為什麼會這樣講?如果以科學的眼光去審視,還是能發現說得很在理。
燕子是名副其實的益鳥,不僅不會偷食農作物,還會經常捕食蒼蠅、蚊子、飛蛾、蝗蟲、牛虻等害蟲,對人們做出的貢獻很大。在民間,燕子一直有神鳥的美譽。
但燕子是典型的候鳥,比較怕冷,一年之中大部分時間在南方度過,喜歡那種溫暖的生活環境。在繁殖時節,燕子會選擇在6——7月,這時的北方,正好是一年四季中燕子的最愛,所以,北方人常常會在這個時間點看到燕子在屋簷下築巢繁殖小燕子。
燕子不去貧窮人家築巢,並不是說明燕子嫌貧愛富,而是出於自身的生存考慮。燕子每年只能產卵8顆左右,孵化小燕子時,為了提高成活率,需要找一個好地方,建造一個結實、舒適、溫暖的小窩。
燕子在選擇築巢位置時,一是能夠遮風擋雨。二是位置要比較隱蔽和安全,不容易被老鼠、蛇、鷂子等天敵發現,能夠起到保護雛燕的作用。三是所選位置要利於築巢,因為燕子窩巢結構比較獨特。
燕子窩巢的形狀近似於一隻碗從中間劈開的「半碗」,是燕子把泥土、雜草、毛髮混合在一起,一點一點粘合成這個形狀的。窩巢開口向上,上邊必須有橫平的天然遮擋物,如,屋簷、屋頂,天花板等,才不至於漏雨漏風。更重要的是,黏連燕子窩巢的那一面必須是豎直的物體,如牆壁,柱子,樹幹等。
貧窮人家的房子大多比較簡陋,比如在古代,不少人住茅屋,遮風擋雨效果不夠好,隔音效果也比較差,當然不是燕子築巢的首選。
大戶人家的深宅大院,既溫暖又安靜,從許多方面來看,都很適合燕子在此孵化寶寶,所以,燕子會自然而然選擇它們。
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在《烏衣巷》寫道: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說明燕子這個益鳥,從古自家都喜歡在大戶人家築巢壘窩。
狗是人類馴化最早的寵物,非常有靈性和智慧,早在10000多年前就被人類馴化,到如今,已經變成人類忠實的朋友和看家護院的好幫手。狗的嗅覺和聽覺都十分發達,嗅覺超過人類的1200倍,聽覺達到人類的16倍。
依靠強大的嗅覺,狗能辨別出許多氣味,儲存氣味的能力同樣突出。當一家人跟狗相處一段時間後,狗能把家庭所有成員的氣味儲存在大腦中,每次若聞到熟悉的味道靠近,它就會明白是自己人即將到來,不會表現出敵意。
狗的領地意識非常強,當有陌生人的氣味靠近時,狗通常會用大聲吠叫來警告來者,示意來者不要再向它的領地靠近,否則,它就會發動攻擊。
但新女婿不一樣,新女婿雖然還沒有跟嶽父家的狗見過面,但他身上的氣味出賣了自己。新女婿由於跟未婚妻共同生活過,兩人交換過體液,身上自然吸附了未婚妻的氣味,狗聞到這種不陌生的氣味後,自然覺得來者不會帶來威脅,所以就不會吠叫和撲咬。
另外,狗察言觀色的能力也很突出,當它看到主人跟一個陌生人走進家門,兩人行為舉止既親密又友好時,狗就會認為主人帶來的是朋友,下意識地用搖尾巴表示歡迎,而不是用吠叫來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