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文化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寶貴的智慧結晶,而在民間文化當中,俗語文化更是其中的精髓,千百年來一直在傳承和發揚。俗語,顧名思義就是通俗易懂的語言,這些俗語表面上看起來十分的粗糙簡陋,但是俗語的魅力卻是越品讀越有味道,大智慧和大道理往往都隱藏在內部。可以說讀懂俗語文化,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會一帆風順,如魚得水。
現如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但是古時候的民間諺語和俗語依舊時常被我們提起,有時候在聊天的時候,也會脫口而出。比如「不見棺材不掉淚」形容一個人固執,非要看到了壞的結果才肯罷休;比如「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說的是作為晚輩,應該照顧到長輩的感受,如果酒桌上胡言亂語,父子關係就變得十分尷尬;再比如「朝裡無人莫做官」,說的是沒有靠山事情就很難辦成。
俗語文化可謂是走進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就是「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戚工」,這句俗語到底有什麼深意,只要我們讀懂之後,就會看透人性,成為一個精明之人。
窮死不耕丈人田
俗語的前半句「窮死不耕丈人田」的意思是說,身為女婿即便十分的貧窮,也不要去耕作老丈人的田地。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社會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古人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好比是潑出去的水。女人一旦嫁給了別人,也是很少回娘家,這是因為封建禮教的束縛,如果擅自往返娘家,就會被人在後面指指點點。
而且古代都是大家庭,家裡還有兄弟嫂子,如果嫁出去的女子回家,有的父母會心疼女兒,私下會塞給女兒一些金銀細軟,這樣勢必會引起家裡其他人的誤會,從而引發家庭的不和睦。那麼身為男方,大男子主義都是很強烈的,但是由於自身貧困,自家媳婦也跟著過窮日子,就會想著其他出路。但是不論做什麼,也不要去碰老丈人家的田地,因為在農耕時代,土地就是老百姓的命,如果女婿去耕種丈人田,還會讓女方家裡認為是佔小便宜,久而久之矛盾就越積越深,最後就會徹底的決裂。
這句俗語是提醒男子,即使你再窮,也要踏踏實實的做事,不要想著去借老丈人的光,否則就是自己找不痛快。
餓死不打親戚工
「餓死不打親戚工」的意思一看便懂,就是說親戚之間的關係不管有多好,但是只要涉及到利益,就會產生糾紛。俗話說「親兄弟明算帳」,從這句話來說,一奶同胞的兄弟還會因為錢財反目成仇,更何況是親戚呢?
如果去親戚那裡打工,打工的一方會想「反正是親戚可以互相照顧,可以少幹活多拿錢」,而親戚會想「既然是親戚,肯定你會多幹活少拿錢」,兩個人的想法完全是相反的,結果就出現了很多不愉快,最後分道揚鑣,背後還會互相說壞話。
現在很多人都懂得這麼一個道理,那就是情願給不熟悉的人打工,也不要去親戚那裡工作。因為當我們表現好時,外人會給我們物質上的獎勵,但是親戚就不一樣了,他們認為這是你應該做的,一分錢也不會多給我們,時間一久,矛盾自然就越來越深。
看來老祖宗的這句俗語,裡面折射出來的是人性,細細品讀感悟,的確會讓我們恍然大悟。這就是俗語文化,來自於民間生活,但卻十分實用,讀懂俗語,我們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今日話題:你對這句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戚工」有什麼不一樣的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學習和討論。文 | 國學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