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雲遮中秋月雨打狀元燈,什麼意思?又何科學依據?

2020-12-03 靜心匠道

農村俗語,是中國勞動人民五千年的智慧結晶,由於現在城市的發展,許多民間的俗語慢慢的推出了歷史舞臺,有些俗語甚至被人遺忘,但是在近幾年,俗語因為其豐富的知識和內容,再次受到了大家的重視,並且因為俗語在科學上看,也擁有起碼幾千年的數據積累,按現在的話來說,俗語的大數據資料更多,更靠譜。

將近中秋節佳節,許多地方的氣溫慢慢轉冷,由於秋天的來臨天空變得比之前更加得晴朗,月亮更加皎潔和明媚,所以中秋通常都是民間賞月的最佳日子。

其實過中秋的習俗在很早以前就有了,更具歷史記載最早在周代,當時的周天子,就有了過中秋的拜月的相關禮制,後來周朝禮崩樂壞,許多的周天子身邊的人才,又流傳到民間。將這個傳統有散播到民間,

距現今1600年前,當建鄴(今南京)為東晉都城時,有出現樂一個「牛渚玩月」的傳說。這個故事的內容就是說,當時的名人謝尚中秋之夜在牛渚河上劃舟,出現的一個傳奇故事,慢慢的中秋的故事越來越多,到唐宋,更是文人墨客的創作源泉,更成為民間一個重要的節日,至於到了明朝,還出現了月餅的傳說,種種故事,都說明中秋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視的佳節。

中國民間俗語中,有一句關於中秋的俗語,就是雲遮中秋月,雨打狀元燈,這兩句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先來說第一句,雲遮中秋月

其實,這句俗語是和天氣有非常重要的關係,因為古代是農業社會,天氣對農業的影響非常的重要,特別是中秋時節,在中原地區已經是收成的季節,天氣的因素就特別的重要,這句話的意思呢,就是說中秋當日,如果雲遮掩了中秋的明月,會如何。

通常來說,我們過了許多個中秋,都感覺中秋是明月高掛,很少有雲霧遮擋的,其實在天氣學來說,這是由於當時的地球和太陽到達了一定軌道造成的,但是這只是常規情況,許多地方的不同,天氣也不同,比如高一點的山,沿海等,這裡更應該說這句俗語,應該中原地區更適合。

那麼中秋如果雲遮住了月亮,造成的後果,就是雨打狀元燈。

大家就非常奇怪了什麼是狀元燈呢?

狀元燈其實就是農曆正月十五的花燈,古代這天呢,都會在正月十五舉行燈會,古代沒有電燈,燈會的燈都是蠟燭燈作為照明,那麼天氣的影響特別重要,並且許多地方會在正月初十和十四之間開始準備花燈,當然除了會下雨,還有一些會下雪,就會有另外一個說法,雪打狀元燈,

不過意思都一樣,就是中秋如果那天天氣出現了雲遮月亮,那麼來年的正月將會十個雨季或者下雪,天氣會寒冷,其實這就是古代的天氣預報,因為古代中國極少系統的天氣預報知識,都是靠大家不斷多年的積累,在多年的積累中,大家也總結出了一些規律,其實這就是最原始的大數據。

可是這樣的說法到底是否靠譜呢?

科學家分析,天氣的變化其實雖然有一定規律,但是受到了影響也很大,可能某地非常準,但是到了其他地方就不行,所以這句俗語,更多的大家怎麼看待,畢竟現在有了天氣預報,大家可以把上年的中秋和今年的正月十五對比一下,看看是否吻合便是了,實踐才是出真知。

當然,雖然許多的俗語在現在科學面前會有點落伍,可是並不阻礙俗語在中國傳統文化和美德的傳承,還是有許多的俗語在教育我們如何更美好的生活,對社會向善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一點比許多西方童話都管用。

相關焦點

  • 老農言:「雲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燈」,是什麼意思?
    都說農諺是農村智慧的總結,在農村,存在著很多有意思的諺語,有的就算你拿出來去問村裡的老人,他們只能解釋清楚意思,但對於怎麼來的,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只知道是從長輩那裡傳下來的,不過這不妨礙這些農諺的準確性。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幾個農村常見的諺語。
  • 農村俗語「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都說「俗語能改變人」,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這是因為俗語當中蘊含著眾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俗語是前輩們智慧的結晶 ,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創造出來的道理,其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希望後人們能懂得其中理,將來在遇到同樣問題時,不至於到達措手不及的地步,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對俗語引起重視。
  • 老人言: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說的是什麼意思?
    文/隨風飄散老人言: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說的是什麼意思?我們都知道中秋節是舉家團圓的日子,所以在昨天中秋節的時候你們有沒有回家陪伴自己的親人呢?小編想應該很多人都沒有回家吧,就像小編一樣,因為小編的假期只有兩天,回家根本就不划算,而且小編家裡還沒有人,就算是回家了沒有意義,你們是什麼原因而導致自己沒有回家的呢?現在中秋節已經過去了,所以小編就為大家說一兩個關於中秋節的俗語吧,這個俗語就是「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怕過禮拜三」,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天幹莫望雲頭雨,背時莫望好親戚」,說的有道理嗎?
    在很多人的心中,農村俗語,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類關於農村種植的,這些農諺大多淺顯易懂讀起來且朗朗上口。但農村俗語僅僅就是字面意思這麼簡單嗎,我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這些農村俗語是農民們根據生活總結出的經驗道理,歷經了幾年的歷史文化世世代代流傳至今。
  • 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是關口」,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對於這個問題,只能說他們不了解農村,不懂農事!正午時分也是最熱的時候,這時除草更能有效的防止其「死灰復燃」!在農村生活,對於村裡的長輩來說,都是種田的好手,也能說出一些與農事有關的俗語,比如說「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其實,在農村俗語不僅包含農事,也有很多富有哲理,以下的三則俗語,您知道是什麼含義嗎?
  • 農村立冬流傳的俗語「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是啥意思
    冬天已經不知不覺來臨,再過一兩個月馬上就可以看到銀裝素裹的世界,在農村,冬天對於農民們來說是決定來年是否大豐收的最重要的季節,這是為什麼呢?農村裡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俗語,有關於冬天的又有哪些呢?第一,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
  • 農村俗語:「巷子裡邊不睡人,高山頂上不看雲」,是啥意思?
    老農說,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巷子裡邊不睡人,高山頂上不看雲」。這句俗語雖然看上去很土,但其意義還是蠻深遠的呢!「什麼?咱們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我不解地問。老農說:「咱們農村的確是有這麼一句俗語。如果你不清楚這句俗語的意思,我可以給你絮叨絮叨」。
  • 農村俗語「家雞打得堂前轉,野雞不打自己飛」,有什麼內涵意思呢
    在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做「家雞打得堂前轉,野雞不打自己飛」,在江西農村還有另一種俗語就是「家雞打不跑,野雞養不熟」。這兩種說法意思差不多,但指的是什麼意思呢?要知道以前的農村俗語能夠流傳至今,說明這些俗語都是蘊含深意的,都是祖先們智慧的結晶。所以,我們聽到的每一句農村俗語,一般都不要簡單地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是要深刻體會其中包含的豐富內涵!
  • 農村俗語:「天空莫做屋,地空莫葬墳」,什麼意思?農村人的智慧
    農村俗語:「天空莫做屋,地空莫葬墳」,什麼意思?農村人的智慧關於農村裡面的俗語其實也是講過不少的,但是就是這簡簡單單的俗語卻是真正的蘊含了農村人的智慧,這也是大家不可輕視的。雖說這些俗語初聞語句有些簡陋,甚至是有些粗糙,但是當細聞其詳後就會發現,這可真當是十分有見地的。
  • 農村俗語「無雨一冬晴,沒有十月初一靈」啥意思?今天晴天好嗎?
    在農村中關於十月初一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無雨一冬晴,沒有十月初一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晴天好不好呢?在農村中關於未來天氣的俗語有很多,這是因為以前科技水平比較落後,人們無法推測出未來的天氣變化,再加上以前農業耕作技術十分落後,農民幾乎是靠天吃飯,所以未來天氣如何,對農業生產有很大的影響。
  • 農村民間口口相傳的俗語「男佔258,女佔369」什麼意思?
    農村老一輩人相傳著許多俗語,而在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流行著許多俗語,情感上,工作上,為人處事上等等,農村人總結了許多經驗用俗語的方式表達出來,在農村經常聽到爺爺輩的人說到:「男佔258,女佔369」,這句至今流傳的俗語什麼意思呢?
  • 明日霜降,農村俗語「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什麼意思?
    霜降同時也是我國深秋之後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顧名思義就是下霜的意思。一般到了這個時候我國南北各地農事更加繁忙,比如多地農村紅薯要趕緊採收,南方稻穀最後搶收時段等等。而霜降過後的天氣也是農民們特別關注的,在農村人們常說「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這是指什麼意思呢?隨著深秋持續推進,我國四季變化在慢慢地進行著。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是啥意思?明年啥時候立春?
    在農村中關於數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2021年什麼時候立春呢?    剛才說到數九是從冬至節氣開始,每9天為一個單位,所以五九尾是指冬至後的第45天。
  • 農村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是什麼意思?有何依據?
    不過雖然人們都用上了高科技,但是很多時候還是會遵循著傳統的節氣來選擇農作物的種植和收穫時間,尤其是對於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人們往往看的是更加的重要,所以古往今來就流傳下來很多關於立春的俗語,其中有一個俗語就是:「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先把它分開來理解。
  • 俗語「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到底什麼意思?有何科學依據?
    眾所周知,古人為後世之人留下了許多優秀的文化,它們通過各種方式到達後人手裡,例如詩歌、歇後語、俗語。在這之中,俗語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也是最廣泛的語言文化時刻圍繞著我們的生活。相信大家都曾聽過很多古代流傳下來的俗語,不知有沒有聽過「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這句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古人又有什麼依據呢?
  • 俗語:「睡覺不要腳朝西」,有何科學依據?來看看背後的學問吧!
    俗語:"睡覺不要腳朝西",有何科學依據?來看看背後的學問吧「俗語」大都是古人對人生經驗的總結,雖然有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被遺棄,但還有很多是具有科學道理的。後來他們經過大量的總結髮現,如果睡覺沒有腳朝西,那麼更容易獲得較好的睡眠質量,這一句俗語也就流傳了下來。這其中有沒有科學道理呢?古人之所以認為「睡覺不要腳朝西」,開始是有一種迷信的說法。就是因為人去世以後腳才朝西,活人如果也這樣,是非常不吉利的。
  • 農村俗語「天上無雲不下雨」,後半句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都說「俗語能帶給我們財富」,這句話有他一定的道理,但並不是真金白銀,而是教會你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從而在社會上少走彎路,也能給我們指明前進的方向,最終的成功之路就得看自己是怎麼走的了,畢竟天上不會掉餡餅,同樣也要正確的理解俗語中的財富,正所謂金錢有價,俗語無價。
  • 俗語:「做屋不落斷層,落斷層無後人」,啥意思,有科學依據嗎?
    俗語:「做屋不落斷層,落斷層無後人」,啥意思,有科學依據嗎?現代社會發展的非常快,對於一些未知的事情人們開始會利用科學來回答,畢竟現在這個社會以科學技術為主。但是這時代的發展裡,有很多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文化已經快要被遺忘了,就像俗語。
  • 農村俗語「重陽無雨一冬晴,重陽放晴一冬凌」啥意思?有道理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田園生活無不讓人嚮往,農村雖然不比城市的繁華,但卻有著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在這裡,農人們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雖然不是很富裕,但卻很知足。在這裡除了每天能欣賞原生態的環境外,還能聽到許多耐人尋味的俗語,比如說「不看家中寶,單看門前草」,說的是,要看一個家庭能否長期富裕下去,家中有多少金銀財寶是次要的,關鍵要看門前是否有雜草,如果連自家門前都是懶得除掉,那麼則說明這個人十分藍短,即使家產萬貫也是揮霍不了多久的。朗朗上口的同時讓人也悟出一些道理,我想這就是俗語的魅力吧。
  • 農村俗語「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這天是天晴好?還是下雨好?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這天是天晴好?還是下雨好?看完心裡有數了今年的夏至是在6月21日,這個時候對於我們農民來說,入夏三忙基本結束,小麥早已收割完畢,玉米稻穀已經完成播種,由於今年氣溫較高,北方普遍乾旱少雨,所以夏至能夠來場透雨那真的是再好不過了,所以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講,夏至這天下雨是最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