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無雨一冬晴,沒有十月初一靈」啥意思?今天晴天好嗎?

2020-11-29 小馬話三農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今天已經是農曆的十月初一。今天還是寒衣節,是我國三大傳統的祭祀節日之一,在這一天人們會祭奠掃墓,紀念仙逝的親人,所以又稱為送寒衣。在農村中關於十月初一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無雨一冬晴,沒有十月初一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晴天好不好呢?

在農村中關於未來天氣的俗語有很多,這是因為以前科技水平比較落後,人們無法推測出未來的天氣變化,再加上以前農業耕作技術十分落後,農民幾乎是靠天吃飯,所以未來天氣如何,對農業生產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智慧的勞動人民便從常年累月的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很多預測未來天氣的俗語,比如今天要說到的「無雨一冬晴,沒有十月初一靈」。

無雨一冬晴,沒有十月初一靈這句俗語的意思是,立冬節氣沒有下雨的話,整個冬天是晴天的概率會很大,但是老農們發現,雖然從立冬節氣當天的天氣能知道整個冬天的天氣大致如何,但是卻沒有十月初一這天準確。如果在農曆十月初一這一天是晴天的話,整個冬天降雨降雪天氣會很少,將會是暖冬,相反如果這一天是陰天或下雨的話,那麼一整個冬天降雨降雪會很頻繁,天氣也會很寒冷,是冷冬的象徵。

那麼農曆十月初一是晴天好不好呢?對於大多數人們來說,冬天降雨降雪少,天氣以晴天為主,氣溫較高,不僅會有利於人們出行,也不會讓大家在冬天很遭罪。但是對於農民來說,人們更願意讓冬天的降雨降雪頻繁一些,天氣冷一些。

眾所周知,在入冬後隨著氣溫的下降,很多農作物都已經停止生長,但這些農作物在第二年春天氣溫回升後,需要充足的水分返青。如果冬季降水很少,或者是沒有降水的話,等到第二年農作物返青時,這些農作物便會因為缺乏水分而無法正常生長,嚴重時還會出現農作物整片旱死的情況。

冬季降水少,也就意味著整個冬季的氣溫較高,那麼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蟲蟲卵和病菌將會安然度過冬天,到第二年春暖花開時會大面積爆發,從而造成嚴重的病蟲害發生,不僅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還會降低農作物的收成。所以對於農民來說,十月初一是陰雨天氣最好。

今天就是十月初一了,你們那裡的天氣如何呢?你們那裡關於農曆十月初一還有哪些說法呢?歡迎大家回復討論。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重陽無雨一冬晴,重陽放晴一冬凌」啥意思?有道理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田園生活無不讓人嚮往,農村雖然不比城市的繁華,但卻有著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在這裡,農人們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雖然不是很富裕,但卻很知足。在這裡除了每天能欣賞原生態的環境外,還能聽到許多耐人尋味的俗語,比如說「不看家中寶,單看門前草」,說的是,要看一個家庭能否長期富裕下去,家中有多少金銀財寶是次要的,關鍵要看門前是否有雜草,如果連自家門前都是懶得除掉,那麼則說明這個人十分藍短,即使家產萬貫也是揮霍不了多久的。朗朗上口的同時讓人也悟出一些道理,我想這就是俗語的魅力吧。
  • 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今年管用嗎?
    臘月初一也剛剛過去,對於一些地方的農村來說,到了臘月也就正式進入了過年的氣氛當中了。家家戶戶也開始進行過年的準備和來年農事的籌備了。在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今年還管用嗎?今天荳子就根據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諺語解析:我們先來簡單地看一下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 的字面意思。
  • 今日臘月初一,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今天已經是臘月初一,離過年還有不到30天的時間。老話說得好,「進了臘月門,轉眼就是年」,一進入臘月,人們就已經開始準備過年的年貨。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臘月的到來意味著新年的臨近,但是對於農民來說,臘月的天氣卻決定了未來的天氣變化。
  • 今日重陽,俗語:「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準確嗎?
    導讀:今日重陽,俗語:「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準確嗎?今天是九九重陽節,也是秋高氣爽出遊的最佳季節。重陽節也被稱為老人節,是尊敬老人的一個節日,在重陽節這一天。對於老人關愛的活動非常的多。在我們村今天早晨就發動了50人一起包餃子。
  • 鄉愁《俗語「立冬晴,養窮人」是啥意思?立冬是晴天好嗎》
    立冬是冬季的開始,在立冬節氣後,少雨乾燥的秋季已經過去,天氣開始向陰雨寒冷的冬季過渡。立冬節氣後,隨著白天光照時間的不斷減少,氣溫開始下降,強冷空氣頻繁南下,北方的天氣將會變得越來越寒冷。
  • 立冬將至,農村俗語立冬陰,一冬溫是啥意思?今年是暖冬嗎?
    因為立冬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所以在農村有著看立冬節氣時的天氣來推測冬季寒冷與否的俗語,比如農村俗語「立冬陰,一冬溫」,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會是暖冬,還是冷冬呢? 其實這句俗語總共有兩句話,立冬陰,一冬溫只是前一句,後一句為立冬晴,一冬風,這整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在立冬節氣這一天是陰天的話,那麼今年整個冬天降雪颳風的日子比較少,天氣比較暖和
  • 今日立冬,「立冬一日晴,脫襖過寒冬」啥意思。立冬晴天是暖冬嗎
    導讀:今日立冬,「立冬一日晴,脫襖過寒冬」啥意思。立冬晴天是暖冬嗎?雖說今天已經到立冬節氣了,立冬也是冬季的開始,秋季的結束,怎麼沒有感覺到一絲寒冷冷,並且讓我很納悶的,院子裡的櫻花也開花了,這是典型的「反春天」,氣溫太溫暖了,連樹木沒有冬眠就開始春化了,難怪我們人也有這樣的感受。
  • 農村立冬流傳的俗語「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是啥意思
    冬天已經不知不覺來臨,再過一兩個月馬上就可以看到銀裝素裹的世界,在農村,冬天對於農民們來說是決定來年是否大豐收的最重要的季節,這是為什麼呢?農村裡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俗語,有關於冬天的又有哪些呢?第一,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意思就是說在冬至節的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春節期間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或春節期間就比較寒冷;如果冬至節當天陰天,那麼在春節期間或就會以晴朗天氣為主。一、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冬至節氣對於中國人來說一定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因為冬至不僅僅是一個節氣,而在很多地區還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有些地區就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另外,老一輩的人還發現冬至節的天氣狀況,對後期的天氣或還會起到準確的預測作用呢!其實這句俗語跟「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是一個意思,都是經驗之談罷了。
  • 俗語「九月陰一冬溫,九月晴一冬冰」有何深意?古人智慧令人讚嘆
    文 子墨俗語「九月陰一冬溫,九月晴一冬冰」有何深意?古人智慧令人讚嘆近幾年的冬天越來越冷,甚至還有傳言由於太陽活動減弱,地球在未來將進入和明朝一樣的小冰河期,平均氣溫將持續走低。而我們祖祖輩輩的先民,其實也有一套自己對冬天氣溫規律的研究。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關於孩童出生的時日,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這天是天晴好?還是下雨好?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這天是天晴好?還是下雨好?而這個時候正是農作物的生長旺季,所以夏至節氣的變化對農業生產也有著較大的影響,俗話說的好「夏至無雨三伏熱」,那麼對於我們農民來說,夏至這天是天晴好好還是下雨好?
  • 農村俗語「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而俗語大多均出自農村,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農村俗語「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可能大家都不是很了解,下面且聽筆者細細道來:它的前半句:「有雨山戴帽」,其大致的意思為:每當下雨的時候,雲朵總是會彌補在山頭上,把山頂都給蓋住了,就好像山戴了一頂帽子似的。
  •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啥意思?19年能碰上嗎?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啥意思?19年能碰上嗎?文丨蟈蟈說事兒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觀看一些新聞信息,我們會發現農村有很多老話都是關於節氣的,這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大國,天氣直接影響著農民的收成。
  • 農村老人說:今年是「閏四兆荒年,兩春夾一冬」啥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農村小毛,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的三農諮詢,更有俗語,習俗等知識,喜歡的朋友不妨點個關注,好了言歸正傳,進入咱們今天的話題,農村老人說:今年是「閏四兆荒年,兩春夾一冬」啥意思?有道理嗎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在眾多的傳統文化中,俗語文化堪稱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它是數千年來,勞動人們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朗朗上口的俗語背後,不僅富含哲理,還蘊含著這個國家或民族的傳統和習俗,反映著人們的生活經驗和願望。實乃文化精髓!
  • 俗語「十月小雪雪滿天,來年必定是豐年」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俗語「十月小雪雪滿天,來年必定是豐年」啥意思?下雪對農業好嗎?眼看著馬上要到小雪節氣了,天氣也要到下雪的時節了。一般來說,下雪從農曆十月份開始,也是小雪節氣一種常見的天氣情況。今天是陽曆的11月20號,但是是農曆的十月初六,農曆十月才剛剛開始,而農民認為的冬季也是從農曆十月開始的。在農村,農村老人們喜歡用節氣來安排農事,一些會說的農民也喜歡坐在一起討論一些農村俗語,如今正是農曆十月,又恰逢快到小雪節氣了,農民們說出了一句俗語「十月小雪雪滿天,來年必定是豐年」。
  • 農村人常說:蜘蛛結網,久雨必晴,這話比天氣預報還準!
    在農村裡面呀有很多很多的俗語,比如說:蜘蛛結網,久雨必晴,還有,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相比這些俗語大家都是耳熟能詳,我在小學的課本上就學過類似的很多俗語,之所以叫俗語,就是因為在早些的時候,老一輩的農村老人們傳下來的,俗語俗語,就是通俗的語言,而且還很實用,還記得我小的時候,背節氣歌,和十天幹十二地支,都是用爺爺教的方法背的, 沒去學校之前就會了,去了學校之後簡直是真的實用!
  • 農村老人說:「立冬晴,養窮人」,請問這句話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立冬,天氣挺風和日麗的,從今天開始就代表著冬天正式來了,夜長晝斷的情況將繼續拉大,現在我們菏澤這裡基本上下午不到六點,天已經完全黑好了,而早上六點鐘天色還不明朗,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農村老人說:"立冬晴,養窮人",請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啥意思?三九應該怎麼補?
    很多人會說,現在人們生活條件變好以後才開始注重養生,其實並不是,早在很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關注起養生問題,在農村中關於養生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節氣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是三九,我們應該怎麼補呢?
  • 農村老話說「十霧九晴天」記住五種特例,看霧識天象有啥稀罕?
    小時候在農村,早上大霧籠罩,十米外人都看不見。村裡人根本不當啥事,說一句:「太陽一出霧就散了,今天又是個毒日頭。」果不其然,太陽爬上沒一桿高,大霧早消失不見。老農曰:「早晨地罩霧,儘管洗衣褲。」「早上霧露,曬破葫蘆。」農村老話又說:「十霧九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