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子墨
俗語「九月陰一冬溫,九月晴一冬冰」有何深意?古人智慧令人讚嘆
近幾年的冬天越來越冷,甚至還有傳言由於太陽活動減弱,地球在未來將進入和明朝一樣的小冰河期,平均氣溫將持續走低。
而我們祖祖輩輩的先民,其實也有一套自己對冬天氣溫規律的研究。根據這句俗語,只要留意9月時節的一些細微現象,就能在冬天來臨之前提前知曉今年的冬季氣候情況。
這句俗語是「九月陰一冬溫,九月晴一冬冰」,那麼它有何深意?是否又有真正蘊含的科學道理?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解答吧。
九月陰一冬溫
其實上半句僅從字面意思來理解也很好解釋,是說如果在農曆的九月份發現天氣大多陰沉還伴有降雨,那麼往往這一年的冬季反而會比較溫暖,即是大家口中所說的暖冬。
想來確實是很划算,一個月的陰雨就能換來一整個冬天的溫暖,想必也是十分開心的。而這其中的道理其實也很簡單,對於農曆九月,不同於公曆已經屬於晚秋時段。
而到了這個時間,其實地上已經鋪滿了落葉了。秋風蕭瑟中,不僅滿地金黃讓人感嘆冬天不遠了,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這個時段的早晨往往會形成凝霜。
而凝霜的出現,就是一個很明顯的徵兆——降溫將會越來越快。而這時若是降雨增多,背後蘊含的信息其實是此時的西南方暖空氣影響還很強烈,因此才會在這個時段形成雨雲進而降雨。
而如果此時的西南方暖空氣仍未退去,那麼這一年的冬天有很大概率仍受這股暖空氣的影響,進而形成所謂的氣溫較高的「暖冬」
九月晴一冬冰
下半句理解起來其實和上半句是一個模式。如果如果在農曆的九月份發現晴空萬裡的天氣佔的比重比較多,那麼這一年的冬天就有大概率是氣溫較低的「冷冬」。
而造成這個結果的罪魁禍首則是來自北方的西伯利亞冷空氣。一旦9月份大股的西伯利亞冷空氣提前到來,強風吹拂之下,雲層很難留存繼而形成降雨,也就直接導致了萬裡無雲的大晴天。
這時大家可一定不要高興的太早,以為晴天這麼多,想必會一直延續到一整個冬天,這麼多日照之下,一定會延續到一整個冬天。
截然相反,現在的晴朗其實意味著一整個冬天的嚴寒,如果為了順利度過這個冬季,就應該早早將小麥的播種時機提前,並且大大加大播種量,最好還要為冬季防凍做好相應的準備措施。只有這樣早早準備,才能更好的應對即將到來的冷冬。
讀完這兩句俗語,不禁感嘆於先民的智慧,將天氣的冷暖通過日常的規律總結,最後竟能濃縮成這般朗朗上口的俗語流傳於後世。
而且俗語背後更是有嚴密的科學邏輯做支撐,不是簡單的封建迷信。而我們也可以預想到憑藉這兩句俗語,一定有很先民避開了冷冬的侵襲,平安的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冬季。
今天算來已經經過了大雪節氣有餘,全國各地也都下過了初雪。不知道根據這句俗語今年算不算是冷冬,但是根據小編的體感,怕是個十足的冷冬。
因為仔細回憶起今年的深秋,還是晴朗天氣居多,那時還抱著今年或許不會太冷的想法,沒想到到了現在加衣服加的裡三層外三層還是被凍得夠嗆,看來祖先們留下的俗語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今後也要多多留意農曆九月份的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