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農村老人的相處過程中,往往能夠聽到一些我們似懂非懂的話,也可以從他們的親生經歷當中學到不少在書本當中很少接觸到的經驗與教訓。農村老人讀的書可能並不多,但是那些給子孫後輩們的諄諄教導,也是一種智慧。
記得村裡有個老人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當時並不是很理解,之後後來經歷、看到過一些事情以後,才發現確有一定的道理。原話是這樣說的,「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不是感覺這句話的警示作用非常強。就算是窮困到了極點、飢餓到了無法承受的地步,也不能做這兩件事。很多沒有農村生活經歷的朋友,可能並不懂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就與大家分析一下農村老人說的究竟是什麼意思。
「窮死不耕丈人田」
在我們很多農村的傳統觀念當中,父母的家產、田土和房屋都是傳男不傳女的,所以當女兒嫁出去以後就等同於形式上的「親人」。要是女兒、女婿來了臨走的時候,娘家的兒孫可能還會注意一下老人家是否會給女兒什麼東西。這就是以前生活比較艱苦時候的狀況,大家的生活物資都不是很富有,從而形成的小氣。如果女婿回來給老丈人耕田,可能不一定能讓老丈人滿意,小舅子那些娘家人還以為是女婿又收受了什麼好處;所以即便就是好心來幫忙耕田,依然很有可能會被人說閒話、引發家庭是非。
「餓死不進蘿蔔園」
作為一種日常的蔬菜,很多人都對蘿蔔並不陌生。蘿蔔是十字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即可做蔬菜、也能當作解渴的水果食用。種植範圍比較廣的有白蘿蔔和胡蘿蔔,都具有較好的食用性。為什麼飢餓到頂的時候還是不能去蘿蔔菜園子呢?原來蘿蔔雖然鮮嫩且有很多的水分,也有一定的營養價值,但是白蘿蔔主瀉、體寒體虛的人也是不宜食用的。如果人很飢餓的時候吃了白蘿蔔還很有可能會很快產生排洩,到時候人就更加飢餓,並且排洩以後不及時進食補充體能的話,會更加虛弱;所以太餓時不能吃蘿蔔。
這兩句話有道理嗎?
這只是流傳在農村地區的俗語,字面意思也很好理解,可傳播性非常強。那麼這兩句話是否有道理呢?字面上難免有一些偏激的意思,窮死、餓死的情況在現在社會中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而且就算是在以前,人們也是要先保命要緊。
前不久看到這樣一個事情,就是講述了女婿把老丈人家裡的田給種了,因為老丈人身體不好就把10畝的給了自家女婿耕種。等到收成以後,女婿心想著老人家也過得不容易,就扣除耕地、種子和農藥化肥的錢以後就錢全部給了老丈人。本來以為老丈人一家會考慮到女婿的家庭情況而拒收這筆錢,沒想到丈母娘還嫌少了,鬧得不開心。
又想起了「窮死不耕丈人田」這句話,就算是小舅子們不會說三道四,還是不能與老婆娘家的人有太多的經濟瓜葛,不然很有可能就是吃力不討好。現在的農民雖然在思想觀念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往往在關係到了個人利益的時候,還是會不自覺的受到傳統老觀念的影響。做人做事要懂得保持距離,更要明白物極必反的道理,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