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俗語:「烏鴉沙沙叫,農婦雙腳跳」。說句實在話,這句俗語對於我來說是晦澀難懂的,因為烏鴉與農婦沒有任何關係啊!怎麼烏鴉一叫喚,農婦就要跳腳呢?
為了弄懂這句俗語的意思,我向一位老農討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非常簡單,其意思就是說一旦聽到烏鴉沙啞的叫聲,農婦就會跳腳罵娘了。
「什麼?一旦聽到烏鴉沙啞的叫聲,農婦就要跳腳罵娘了?農婦為什麼要罵娘?」對於老農的說法,我感到迷惑不解。
老農回應道:其實,這是一句關於天氣變化的農諺,依照經驗來看,一旦烏鴉發出沙啞的叫聲,那麼,在兩三天之後就會出現連陰雨天氣,人們就不能下田幹活了。雖然說人們不能下田幹活,男人能夠在家裡休息幾天,但女人卻休息不了,因為女人還有許多針線活呢!而這些針線活是不會受天氣影響的,是能夠在家裡做的。下雨天,男人在家裡休息,而女人在家裡做針線活,女人的心理就會不平衡,因此,就會跳腳罵娘。
「哦!原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是這樣的啊!那咱農村還有沒有其它用來感知天氣變化的經驗呢?」我問老農。
老農說:這一類經驗有很多呢!如果你想了解,我可以簡單給你談一談。
老農頓了頓後接著說:比如麻雀,麻雀是非常有名的「晴雨鳥」,對天氣的陰晴、冷暖變化非常敏感。倘若當天天氣晴好,那麼,麻雀便會早早地出巢,然後成群結隊地站在枝頭或地上有節奏地「吱吱吱吱」鳴叫;倘若當天天氣不好,麻雀便會出巢較遲,其叫聲就會變成「吱---吱」的長鳴聲,同時,其身上的羽毛也會變得非常凌亂。
再比如喜鵲,喜鵲有「太陽鳥」之稱,它是非常喜歡暖和、明麗的天氣的,而且,它對天氣的變化也十分敏感。依據經驗,如果在某一天早晨發現喜鵲在樹枝上歡快地鳴叫,就表明當天天氣晴朗;如果在某一天早晨發現喜鵲在樹枝跳來跳去,惴惴不安,叫聲沉悶,就表明當天會有雨水出現。
再比如杜鵑,如果聽到杜鵑在子夜啼叫,那麼,第二天肯定是晴好的天氣,是不會下雨的。因此,有「杜鵑子夜啼,來日曬乾泥」之說。
以上所述都是利用鳥類來觀察天氣變化的。其實,還有可利用的其他方法觀察天氣的變化,比如「早晨棉絮雲,午後必雨淋」、「晴天不見山,下雨三五天」、「雲從東南漲,下雨不過晌」、「早晨下雨當天晴,晚上下雨到天明」、「日落烏雲漲,半夜聽雨響」、「日落胭脂紅,無雨便有風」等等方法,利用這些方法也是可以用來預測天氣變化的呢!
聽完老農的講解,我發現廣大人民群眾從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了不少的「天氣變化經驗」,興許這些經驗比天氣預報還準確呢!因此,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