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是什麼意思?

2020-12-03 農民妹子一枝花

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是什麼意思?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在民間很多有意思的俗話是很值得玩味的,仔細琢磨的話道理很深刻,意義深遠。

就像這句「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說的就很刻骨三分。

烏鴉

大家都知道「天下烏鴉一般黑」,沒有比烏鴉更黑的小鳥了,那麼為啥還會說「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呢?這就涉及到一個人的自檢自查問題了,一個人一味的去指責別人的缺點和不是,把別人說的是一無是處的,卻不能發現自身的缺點和不是,是很討人厭煩的事情。

說人說己,說人捏嘴。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人多了去了。

黑豬

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又何必去指責別人的呢?正人先正己,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嚴於律己,才能一身浩然正氣的去管束別人。

那麼,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是什麼意思?

字面意思就是烏鴉混淆黑白,混淆視聽,偷換概念,偷梁換柱,只看到豬的好吃懶做,只吃不幹的缺點,卻沒有反觀自身,自己的缺點被隱藏的很好,確實欲蓋彌彰的做法。

烏鴉和豬

那麼烏鴉落在豬身上,到底誰比誰黑呢?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豬有黑的也有白的,也有不黑不白,半黑半白的。而烏鴉呢,多以黑色,灰色居多,但不排除有白烏鴉的存在。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啥意思?農村的很多俗語都是長輩們通過個人經歷總結出來的俗話,因為農村獨特文化氛圍的陪襯下,這些俗語的流行沒有什麼阻礙,而且因為適用於農民生活,一代代人就這麼傳達了下來,不僅僅是對於一般生活經驗的總結,一些俗語有道理的同時還帶著俏皮,非常有趣,往往是調侃自己看到的不公平或者不地道的做法,俗語「烏鴉和豬站一起,只看到別人黑」就有一層調侃的意思,讓老農為大家解釋一下究竟是什麼含義。
  • 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這句話說的是啥意思
    在農村,農民的口中以後很多的老話俗語,這些俗語有些仔細一分析,其中的道理是非常的深刻的。今天我們說一句農村的俗語,叫做「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這句話一些大人經常會說。對於這句話,你有沒有什麼理解?
  • 農村老話:「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此話有何蘊意?
    在農村生活的小夥伴,相信在小時候經常能聽到老一輩的人給自己講一些有趣的道理或是簡短的俗語,其中記憶比較深刻的便是那些押韻通俗的俗語和老話,這些俗語的形式簡單,含義也比較容易理解,對後輩人的生活也有很好的教導作用,一些俗語的道理至今也是仍然適用的。
  • 農村俗語:「烏鴉沙沙叫,農婦雙腳跳」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俗語:「烏鴉沙沙叫,農婦雙腳跳」。說句實在話,這句俗語對於我來說是晦澀難懂的,因為烏鴉與農婦沒有任何關係啊!怎麼烏鴉一叫喚,農婦就要跳腳呢?為了弄懂這句俗語的意思,我向一位老農討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非常簡單,其意思就是說一旦聽到烏鴉沙啞的叫聲,農婦就會跳腳罵娘了。「什麼?一旦聽到烏鴉沙啞的叫聲,農婦就要跳腳罵娘了?農婦為什麼要罵娘?」對於老農的說法,我感到迷惑不解。
  • 俗語:「天下烏鴉一般黑」,來源於哪裡?
    俗語:「天下烏鴉一般黑」,來源於哪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它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底蘊。以至於現在擁有了深厚的文化厚度。自古以來的一些典籍可謂是不計其數。而這只是文化的一種流傳方式。而大多數文化也是在文字開始流行起來的時候,而記錄在文案上。
  • 農村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自古以來,蓋房子都是農村人最重視的事情之一,不管是在以前,還是在現在,一座房子往往要花費一家人大半生的心血和精力,還是一家人感情的寄託,所以人們在蓋房子時,講究也會特別的多。在農村中有很多關於蓋房子的俗語,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做屋不落斷層,落斷層無後人」,這句農村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建房是件大事,雖說現在基本上都不能進行地皮買賣了,但在我很小的時候,農村人自己分配的田地、山林是可以適當利用的。因此,很多人都把原來在山腳下的房屋拆了,又在河邊大片的農田旁邊蓋了一棟。小時候不覺得,現在才發現,原來搬到河邊不僅僅是圖個方便,居然還有很多的科學道理。
  • 農村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是什麼意思?怎樣識別斷層?
    農村俗語很有智慧,這是我們都知道的,但是很多俗語是對某種事物或現象的高度概括,語句非常精練或者說全是精華,因此理解起來雖不晦澀難懂,但也很費功夫,要徹底弄明白並運用還需要我們自己下功夫去琢磨。比如這句「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猛一讀,會覺得無從下手,那麼,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立冬流傳的俗語「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是啥意思
    冬天已經不知不覺來臨,再過一兩個月馬上就可以看到銀裝素裹的世界,在農村,冬天對於農民們來說是決定來年是否大豐收的最重要的季節,這是為什麼呢?農村裡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俗語,有關於冬天的又有哪些呢?第一,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
  • 農村俗語:「寧肯養『喪鳥』,不養『夜夜擾』」是啥意思?
    在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寧肯養『喪鳥』,不養『夜夜擾』」。從這句俗語裡就能夠看出在養鳥時是需要慎重考慮的。「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呢?」我不解地問。老農見我不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便打開了話匣子。
  • 「烏鴉沙沙叫,婦女雙腳跳」,什麼意思?二者之間有什麼關聯?
    烏鴉和喜鵲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其實這兩種鳥都屬於鴉科,長得也比較形似,只不過烏鴉是全黑的,喜鵲身上有白色羽毛,這兩種鳥最大的區別就是叫聲不一樣,人們覺得喜鵲叫是報喜,烏鴉叫是報憂,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歡烏鴉,覺得烏鴉一叫,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有句農村俗語叫做:「烏鴉沙沙叫,婦女雙腳跳」,烏鴉的叫聲和婦女又有什麼關係呢?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鳥屎落在人身上,今年諸事要遭殃」啥意思?有何講究?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農村是一個很落後的地方,沒有城裡那麼多的高樓大廈,也沒有城市那麼金碧輝煌,只有一些破舊的房屋,和遍地雜草叢生的荒地。其實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現在的農村變化非常大,村村都新修了柏油路,家家都開上了私家車。
  • 俗語:「做屋不落斷層,落斷層無後人」,啥意思,有科學依據嗎?
    俗語:「做屋不落斷層,落斷層無後人」,啥意思,有科學依據嗎?現代社會發展的非常快,對於一些未知的事情人們開始會利用科學來回答,畢竟現在這個社會以科學技術為主。但是這時代的發展裡,有很多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文化已經快要被遺忘了,就像俗語。
  • 俗語「牛到寡婦年,九屠圍豬轉」,有什麼道理呢
    今天是2021年的1月12日,農曆的十一月二十九,按照農曆來計算的話,明天就要交臘月了,意思也是說明天就已經進入到了年關,對於在農村老人們認為進入到了臘月就已經是到了年關,所以臘月的開始也是慢慢地有年味了,從現在算起距離春節還有一個月的時間,這個時候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大家都要忙活起來了,可以說是年關是一年中最為忙碌的時候了。
  • 農村的俗語,「豬長三秋,魚長三伏」,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語叫做冷在三九,熱在三伏。這意思就是說夏天最熱的時候正是三伏天。而在農村地區,這三伏天可非常講究,在頭伏的時候要煮餃子吃,因為夏天非常炎熱,人們的胃口也比較差,比較喜歡吃涼食,但是涼食又比較寒,容易傷胃,為了解饞和開胃,人們就會選擇吃餃子。
  • 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是關口」,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對於這個問題,只能說他們不了解農村,不懂農事!正午時分也是最熱的時候,這時除草更能有效的防止其「死灰復燃」!在農村生活,對於村裡的長輩來說,都是種田的好手,也能說出一些與農事有關的俗語,比如說「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其實,在農村俗語不僅包含農事,也有很多富有哲理,以下的三則俗語,您知道是什麼含義嗎?
  • 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是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一九是數九後的第一個九天,從一九開始,天氣會越來越冷,到三九、四九時氣溫達到最低點,在農村中關於一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放到現在還有道理嗎?數九,又被人們稱作是冬九九,是老百姓記錄寒冬到暖春的方法。數九從冬至節氣開始,每9天為一個單位,從一九開始,到九九結束,一共81天的時間。
  • 俗語:「4大黑,4大白,4大綠,4大毒」啥意思?老祖宗智慧高
    俗語:「4大黑,4大白,4大綠,4大毒」啥意思?老祖宗智慧高老祖宗們非常喜歡總結,他們通過仔細的觀察後會將自然中、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進行分類總結,比如這句有趣的俗語所說的:「4大黑,4大白,4大綠,4大毒」我們來看看分別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都說「俗語能改變人」,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這是因為俗語當中蘊含著眾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俗語是前輩們智慧的結晶 ,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創造出來的道理,其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希望後人們能懂得其中理,將來在遇到同樣問題時,不至於到達措手不及的地步,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對俗語引起重視。
  • 農村俗語「餵蜂太陽落,蜂群不會盜」,是什麼意思?養蜂人看看!
    眾所周知,蜜蜂養殖是農村常見的養殖項目,是農民朋友增加收入的一個好途徑。不過,要想養好蜜蜂,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可說是一個「技術活」。而在養蜂過程中,則有著許多農村俗語來指導養蜂人的蜜蜂養殖工作,如「餵蜂太陽落,蜂群不會盜」,對養蜂工作,就有著很好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