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流傳千年而不衰,自然有它真正存在的道理,有些俗語是關於農業生產,有的關於做人處事,有的卻是關于禁忌及忌諱,農村看似自由隨意,但實際有好多講究的事情,比如閏月給父母買紅衣服、出嫁回娘家夫妻不同床、大年初一不打掃垃圾等等,農村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又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祝壽』是我國盡孝的一種優良傳統,現在在南方山村地區比較盛行,有的地方36 歲就要開始慶生,60歲過大壽,就是圖個喜慶,說到『壽』,古人認為與『壽關』對應,就是一個人的歲數極限的關口,只要破了這個關口,生命就可以延長,民間有『女不過三,男不過四』的說法,因為『三』諧音『散』,『四』諧音『死』,都是不吉利的字眼。
一、五十拜一
民間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因為古代人認為凡事不可做的圓滿,有『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子孫』的講究,『十』代表至善至美,圓滿無缺,這樣也是一個人的大限,所以人不在整歲的時候過壽,而是加一年或提前一年,由於49歲帶4,諧音『死舅』,人就推遲一年過壽。
二、六十拜九
六十是整關口,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歲已經接近人的壽命大限,所以通過衝喜讓可能面臨的災難消失,而『九』寓意『長長久久』,在古代代表王權、尊貴,所以選擇『六十九』過壽,而且民間還有『六十三七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的說法,通過祝壽,讓閻王爺忘記這個索命關口,就可以延長壽命。
三、一百藏零
一百歲的老人可謂真是老壽星了,可是我國有個成語就是『長命百歲』,本來到了100 歲早就埋入黃土,可是由於身體強壯100歲沒走,民間認為就是閻王爺翻閱生死薄時漏掉了,若是100歲過壽,會讓閻王爺察覺,那樣就會派黑白無常勾命,為了躲避這個可能,子孫給老人過壽的時候選擇99歲或101歲,衝喜繼續高壽。
總之,摸村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是民間老人過壽的一種講究,說是迷信也不全部是,畢竟科學不能解釋的現象太多,你們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