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一九天不涼,九九『赤』脊梁」,是啥意思?

2021-01-08 老胡說三農

前兩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的時候聊到了氣候的話題上,老農說,過了冬至之後,就交一九了,因此,天氣應該越來越冷,如果交了一九後天氣仍然不冷,那麼,就會應了農村「一九天不涼,九九『赤』脊梁」這句俗語中的說法,氣候就反常了。

「什麼?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我疑惑地問。

老農見我不懂這句俗語中的意思,便開言道:

每年過了冬至日後就開始「交九」。所謂的「交九」也叫「數九」,是中國民間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在我國的民間口口相傳,並且,還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不過,至於這種方法從何時開始流傳,現在是沒有確切的資料能夠佐證的。

「數九」一般從冬日至數起,每九天算一個「九」,依此類推,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時才算完結。而到了「九九」八十一天的時候,天氣寒冷的時光已經結束,天氣就會暖和了。不過,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到了「九九」八十一天的時候,有些地區可能還沒有完全進入春天。

無論「數九」的方法究竟是怎麼來的,但這種方法也是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的。因為從過了冬至日後,雖然太陽的高度角漸漸高起來了,但太陽仍然距離地球太遠,地球每天散失的熱量仍舊大於地球每天接收的熱量,仍然會呈現熱量「入不敷出」的狀況。再加上在冬至日之前地球上所集聚的熱量已經消耗殆盡,所以,過了冬至日後的天氣會一天冷似一天,到了「三九、四九天」時,會達到寒冷的頂峰。但過了「三九、四九天」時,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熱量就會慢慢地集聚起來,從而使地球上的溫度漸漸升高。

農諺中這樣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由此可見,到了「一九」的時候就該出現寒冷天氣了。

那麼,一旦到了「一九」時天氣仍然不冷會導致什麼結果出現呢?

如果到了「一九」時天氣仍然不冷,那就意味著地球上仍然集聚有大量的熱量,而這些熱量就有可能伴隨地球度過整個冬天,到「九九」時節時,地球上這些頭一年殘存的熱量就會與太陽照射發出的熱量進行疊加,從而使地球上的溫度迅速升高,最後導致人們在「九九」時節到來時就會有燥熱的感覺,從而使一些怕熱的人甚至會出現赤膊露體的現象。其實,「一九天不涼,九九『赤』脊梁」這句俗語就是這樣來的。因為「赤」脊梁是民間對赤膊露體現象的一種說法,所以,這句俗語就表示一旦在『一九』時天氣仍然不冷,那麼,到了「九九」來臨時,人們就有可能因天氣燥熱而赤膊露體了。

以上所言,就是這句俗語的大概意思。

聽了老農的解釋後,我總算是弄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由此看來,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還總結出了不少的經驗呢!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是啥意思?頭九不下雪好嗎?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今天已經是一九的最後一天。一九是數九後的第一個九天,在民間有「一九二九不出手」的說法,意思是雖然一九、二九天氣已經開始變冷,不過還尚未到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在農村中關於一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是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今天已經是一九的第八天,後天就要正式進入到二九。一九是數九後的第一個九天,從一九開始,天氣會越來越冷,到三九、四九時氣溫達到最低點,在農村中關於一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放到現在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首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是什麼意思?
    九九式是古代人用來算寒天到春暖花開的日期的方法,到了今天,一九已經過去了,天氣也越來越冷,特別是最近幾天,受強冷空氣的影響,各地氣溫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雖然現在還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但已經到了三九式和四九式的最冷時期。鄉下有許多關於九的俗語,像今天要講的「九不見雪,九如六月」這樣的俗語,這是什麼意思?俗話說得好,沒道理?新春佳節,一年中最冷的季節是數九寒天。
  •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是什麼意思,今年的冬天有多冷?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是什麼意思,今年的冬天有多冷?現在已經進入了12月上旬,離「一九」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而冬至的頭一天便是「一九」的節氣。所以在「一九不出手」到來之前,我們用農村俗語來預測一下,這個冬天到底有多冷呢?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李子來回答。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這話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是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
    寒指的是寒冷,小寒是指天氣已經變得寒冷,但是還沒有到達極點的意思。在農村中關於小寒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什麼時候最冷?農村俗語「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的意思是,雖然小寒節氣時天氣已經很冷,但是還沒到全年最冷,全年最冷的時間段在三九天。三九是數九寒冬的第三個九天,數九是從冬至後第一個壬日開始,也就是農村老人常說的「冬至逢壬才數九」,數九以9天為一個單位,第一個九天為一九,第二個九天為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結束,共計81天的時間。
  • 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九九是數九之後的第一個九天,從九九開始,天氣就會越來越冷,到三九、四九時氣溫就會降到最低點,在鄉下關於九九的俗語很多,比如今天要講的「九九雪一場,豬狗不吃黑」,這是什麼意思?這句老話放在現在有意義嗎?冬天到了,又迎來了數九寒天,從冬至開始,真的到了數九。一年中有九次是最低氣溫。各具特色的九首歌在各地廣為流傳,正如北方人聽得最多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行走。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是啥意思?明年啥時候立春?
    16:23 來源: 品素港灣 舉報   時間過得飛快,感覺剛過完冬至節氣沒幾天,但今天卻是一九的最後一天
  • 「三伏有一九,三九有一伏」,農村常說的「三伏天」是什麼時候?
    在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的俗語、諺語,很多是關於時節、天氣的,也有一些是關於人情世故的。我們國家是農業大國,從事農業生產的歷史十分悠久,而在這個過程中也積累了很多的經驗,流傳下來很多的農業知識。一些農業諺語比如孩子們小學課本就學過的「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還有農曆中的節氣歌等等都體現了先輩們的智慧。今天小編就來說幾個關於最近大家說的很多的「三伏」俗語吧。俗話說「冬有三九,夏有三伏」,三九」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即冬至後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國陰曆有「九九」的說法,用來計算時令。
  • 數九天已經開始,俗語「正月出九,餓死豬狗」,啥意思?
    導讀:數九天已經開始,俗語「正月出九,餓死豬狗」,啥意思?現在每天早上氣溫很低,晴天裡夢看到地上一層厚厚的白霜,有水的地方能看到厚厚的冰凌,水塘中間沒有結冰的地方還能看到霧氣騰騰,數九寒天裡,早晚溫度很低,人們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 數九到來,俗語:「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還接」,啥意思?
    數九是人們記錄天氣變化的俗語,它是從冬至開始算起,每九天為「一九」,以此類推一直到「九九」。如今這個時候已經到了二九階段的末尾,農村俗語:「不下雪,五九六九旱還接」,這是啥意思?在我們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人們這樣談論,「一九二九不出門,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而人們也常說數九寒天,冷在三九。
  • 農村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啥時數九?今年何時最冷
    導讀摘要:農村俗語「夏至三庚數伏,冬至逢壬數九」,啥時候數九?今年何時最冷?這是由四個問題組合而成的複雜問題,涉及到古代曆法的綜合性問題,讓我一步一步地分別解答。古代人的曆法與現在使用的公曆和農曆曆法是根本不相同的。公曆曆法直接使用年月日,如今天是2019年12月18日,農曆曆法與公曆相似,如今天是二0一九年冬月廿三日,古代人曆法則不同,如今天是己亥年冬月己丑日。在我國古代的時候,智慧的古代人是使用天幹、地支,有機組合,來記載日期時間的。
  • 以前沒有天氣預報,農民這麼看天氣:「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
    文/惜談以前沒有天氣預報,農民這麼看天氣:「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進入深冬之後,大家也感覺自己所在地區的天氣變得越發詭譎不定,前一天還是大晴天,第二天就可能進入雨雪天。或許大家可以關注一下這些辛勤的農民朋友們在經年累月的生活經驗積累中所總結出的一些農諺俗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這句俗語。這句俗語講的就是農民朋友們在進入數九之後通過看一九的天氣來推算九九之後的天氣狀況。說到一九、頭九,就不得不提中國傳統的數九了。想必在前幾天的冬至節,各位讀者朋友都吃過餃子湯圓了吧?
  • 明日進三九,俗語「三九凍破石,長工不停歇」,啥意思?
    導讀:明日進三九,俗語「三九凍破石,長工不停歇」,啥意思? 俗話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這裡就說在數九天的一九或者二九的時候只是極寒天氣的開始,而過了兩個九差不多半個多月之後,隨著小寒節氣的到來,三九天氣溫下降很快,成為一年中氣溫平均氣溫最低的時候,所以才會有「熱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說法。
  • 今天進入二九,農村俗語「二九一場風,來年收成空」,啥意思呢?
    談到數九寒冬,我們要知道數九是從哪一天開始數的,一九是從哪幾天開始數的,二九是何時到達,而尾九是何時?讓我們今天一起來了解。冬季和節氣那天開始九點。至於冬天至節氣當天開始的九宮格還是被多數人認可的,也有說是「冬天至至至至九宮格」,但冬天至至當天開始的九宮格還是被多數人認可的。
  • 小寒節氣到,俗語「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啥意思?
    導讀:今日小寒,俗語「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啥意思?春節偏冷嗎?看看日子,今天已經是1月5號了。根據太陽到達黃經285°的時候,就是一年中二十四節氣的小寒,今天就是到了小寒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倒數的第二個節氣,這也預示著一年中寒冷的時節就要來臨了。
  • 冬至俗語:「冬至交九,一九二裡半,二九五裡多」,是什麼意思?
    說起冬至(我們那叫冬年),可以說是筆者年幼時印象最為深刻的二十四節氣了,因為小時候家裡窮,很少能吃上肉,而每年冬至這一天母親總會燉上一鍋或用豬蹄或用土雞加上一些滋補的藥品一起熬製的藥酒,在寒冷的冬天來上一碗熱騰騰的大補湯心裡別提有多美了,當然,小孩和大人的關注點自然是不同的,農村人更加關注的還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情況,而他們用以預測未來的依據通常都是口口相傳的農諺俗語,就比如今天所講的:「冬至交九,一九二裡半
  • 2021是寡婦年,農村俗語「寡年不婚嫁,無春不蓋房」啥意思?
    導讀:2021是寡婦年,農村俗語「寡年不婚嫁,無春不蓋房」啥意思?今天是2020年最後一天,過了今天我們就迎來了2021年,經過了一年的奮鬥,筆者本打算在明年把家裡的老房子進行翻蓋,因為這個房子是98年那年建起來的,經過了22年的洗禮,現在也確實破舊不堪了,但計劃沒有變化快,就在和家裡人商量明年要蓋房的時候,家裡人都一致的反對,一是浪費錢不說,第二個就是因為明年是「寡婦年」「無春年」,在農村一直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寡年不婚嫁,無春不蓋房」,關於這個俗語
  • 農村俗語「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白露水、毒死人,寒露水、救世人」,啥意思?有道理嗎?比如民間俗語有言「喝了白露水,蚊子閉上嘴」。白露之後蚊子真不咬人了嗎?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蚊子閉上嘴表徵一種物候現象。「喝了白露水,蚊子閉了嘴」的真實意思是過了白露,氣溫降低,不適合蚊子繁殖後代,所以蚊子不會再繁殖,數量逐漸減少,咬人也少了。前人說事喜歡比喻,用誇張的修辭手法來喻理明事,這會起到強調重視不忽略輕看的效果。
  • 農村俗語「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為啥三九最冷?今年何時三九?
    今天是1月2日,在前幾天強冷空氣的影響下,我國大部分地區均出現了強降溫天氣,雖然現在溫度已經降到很低,但是卻還沒有到全年最冷的時候,在農村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意思是全年之中三九天最冷,三伏天最熱。那麼為啥三九是全年最冷的時候呢?今年什麼時候是三九呢?
  • 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啥意思?農村的很多俗語都是長輩們通過個人經歷總結出來的俗話,因為農村獨特文化氛圍的陪襯下,這些俗語的流行沒有什麼阻礙,而且因為適用於農民生活,一代代人就這麼傳達了下來,不僅僅是對於一般生活經驗的總結,一些俗語有道理的同時還帶著俏皮,非常有趣,往往是調侃自己看到的不公平或者不地道的做法,俗語「烏鴉和豬站一起,只看到別人黑」就有一層調侃的意思,讓老農為大家解釋一下究竟是什麼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