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俗語:「冬至交九,一九二裡半,二九五裡多」,是什麼意思?

2020-12-05 原來說

再過幾天,也就是22日就是到冬至了,冬至一過,意味著傳統二十四節氣只剩小寒,和大寒兩個節氣了。說起冬至(我們那叫冬年),可以說是筆者年幼時印象最為深刻的二十四節氣了,因為小時候家裡窮,很少能吃上肉,而每年冬至這一天母親總會燉上一鍋或用豬蹄或用土雞加上一些滋補的藥品一起熬製的藥酒,在寒冷的冬天來上一碗熱騰騰的大補湯心裡別提有多美了,當然,小孩和大人的關注點自然是不同的,農村人更加關注的還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情況,而他們用以預測未來的依據通常都是口口相傳的農諺俗語,就比如今天所講的:「冬至交九,一九二裡半,二九五裡多」。

雖然冬至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但它卻是最早被確定的節氣,同時它也是中華民族中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民間甚至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同時部分南方地區仍然保持著冬至祭祖的習俗,在古人眼裡冬至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冬至這一天,就開始「數九了」,而這裡的數九說的是以冬至這天作為起始點,之後每九天為一個計量單位,俗稱為「九」,經歷9個九天之後就意味著寒冬已過,俗語所說的數九寒冬大體就是這個意思,現在許多小孩所唱的「九九歌」就是在描繪一九到九九期間氣候的變化,也就是標題所言的「冬至交九」的意思。

冬至氣節這一天,對於我們所處的北半球而言,可以說是一年中黑夜時間最長,白晝時間最短的了,用科學的解釋就是在這一天太陽會運行到黃經270度,而這個時候的太陽近乎是直射南回歸線的,因此人們才會感覺黑夜的漫長。而在這一天之後的太陽開始從南回歸線向北移動,因此在冬至後人們會覺著白晝的時間逐漸變長了,而黑夜則逐漸的縮短了,農村俗語「吃罷冬至面,一天長一線」所表達的就是這一個意思,但「一線」具體時間又是多少呢?

中國特別是農村一直都有著「男耕女織」的說道,因此「一線」應該指的是過去婦女使用的針線縫製衣服或棉被所花費的時間,具體多久也無從考證,不過我們可以通過俗語「一九二裡半,二九五裡多」這句俗語來推斷,二裡半換算成米就是1250米,我們正常步行速度大概是1m/s,換算下來差不多是20分鐘左右,也就是說「一線」大概是2分中左右,會針織的朋友不妨驗證一下這時間計算的對不對(大概是1米長的針線)。

很明顯,「冬至交九,一九二裡半,二九五裡多」,「吃罷冬至面,一天長一線」,這兩句俗語都是在描述冬至以後白晝時間的變化,通過這兩句俗語不難看出古人對生活的觀察是多麼的細緻入微,也不得不佩服古人在沒有任何高科技支持的情況下,還能做到如此「精準」的判斷!

相關焦點

  • 俗語「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一線是多長?有多少分鐘?
    農村俗語「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啥意思,「一線」到底有多長?文/農夫也瘋狂冬至節氣已過,從這一天開始也正是進入「數九寒天」了,天氣也會一天比一天寒冷,其中在「三九」,也就是冬至節氣後的第19天到27天,即2019年1月份的中旬這個期間是最寒冷的。
  • 冬至是什麼意思含義及寓意 冬至是進九的第一天嗎
    冬至自古是重要的節氣及傳統佳節,冬至歷朝帝王重視程度不亞於春節過年,漢代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舉國放假同慶祝。唐、宋時期,冬至要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那麼冬至是什麼意思呢?冬至和數九有什麼關係?冬至是進九的第一天嗎?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意思就是說在冬至節的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春節期間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或春節期間就比較寒冷;如果冬至節當天陰天,那麼在春節期間或就會以晴朗天氣為主。一、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冬至節氣對於中國人來說一定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因為冬至不僅僅是一個節氣,而在很多地區還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有些地區就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另外,老一輩的人還發現冬至節的天氣狀況,對後期的天氣或還會起到準確的預測作用呢!其實這句俗語跟「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是一個意思,都是經驗之談罷了。
  • 農村俗語:「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啥意思,冬至下雪有何說法
    文/訪客農村俗語:「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啥意思?其實古人們總結的關於冬至的俗語也是有很多,因為總結這些俗語也是為了生活,所以中心也總是圍繞著天氣和農耕,小編倒是搜集了幾個關於冬至的俗語跟大家一起分享。這第一句就是「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冬至下雪有何說法呢?
  • 再過20多天就「冬至節」了,農村這些「冬至俗語」大家聽過嗎?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再過20多天就「冬至節」了,農村這些「冬至俗語」大家聽過嗎?時光荏苒,一晃眼的功夫現在已經12月了,再過20多天也將迎來2020年的第22個節氣「冬至節」了。對於冬至這個節氣,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
  • 農村俗語:「冬至中,暖烘烘」是什麼意思,今年冬天會不會很冷?
    二十四節氣的產生,成為指導人們生活的重要曆法,同時圍繞著二十四節氣,古人們觀察總結出來各種節氣農諺俗語,為人們推測未來的氣溫變化提供了各種依據和參考。冬至中,暖烘烘,就是人們根據冬至時間交節的時間來判斷未來冬季氣溫的俗語。
  • 農村俗語「冬至始打霜,夏至幹長江」,什麼意思,明年莊稼歉收?
    眼下,冬至節氣馬上就到了,冬至在農村有祭祀的習俗,不過在我們這裡冬至這天少不了蘿蔔餡的大餃子,隨著寒潮的結束,這幾日氣溫有了4~5度的升溫,很多村民為了節約,白天也停了火爐子,走到村口和鄰居聊天。如今2018年即將結束,村裡催繳新農合的廣播不斷的播報,雖然我們這比去年每人多繳納了40元,人均220元,不過聽不少人說,已經有地方繳納490元了,小編不禁打了個寒顫,希望明年我們這別跟著再漲了!在農村冬至即將到來,村裡老人說,冬至這一天能預測來年的收成和天氣的變化,大家看看靠譜嗎?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時間過得飛快,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便開始數九,所以冬至的到來,也意味著寒冷冬季的到來。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啥意思?今年冬至後會冷麼?
    今天是冬至節氣,每當冬至到來,筆者的家鄉都會非常熱鬧,因為在冬至的時候貓冬的人們就會三五一小聚,十人一大聚的聚在一起包餃子、祭祖先,共同祈禱明年的莊稼能夠風調雨順,豐收滿滿,所以冬至對於別人說是節氣,但對於農民來說也是一種希望的寄託。
  • 今天冬至吃餃子2020冬至時間幾點幾分 冬至習俗冬至時間幾點幾分幾秒
    陽曆時刻:2020年12月21日,18:02:12     陰曆日期:冬月(小)初七,星期一     立冬是什麼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因此,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確切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啥意思?三九應該怎麼補?
    很多人會說,現在人們生活條件變好以後才開始注重養生,其實並不是,早在很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關注起養生問題,在農村中關於養生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節氣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是三九,我們應該怎麼補呢?
  • 冬至時節你了解多少?
    大雪過後,冬至節氣就不遠了。之後,白晝增長,因此洛陽民間俗語有云:「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每到冬至,來自全國各地的美食愛好者總要對「冬至到底吃什麼」展開一番爭論。古人在這個節氣做什麼?洛陽民間有哪些冬至美食和習俗?我們一起來嘮嘮。  一、《九九歌》也有「南北之爭」  每年12月22日前後,是冬至。
  • 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是幾月幾日?冬至的由來
    「冬至大如年」一是說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僅次於過年。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過了冬至以後白天逐漸變長。冬至也是「數九」嚴寒天氣的第一天,「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說的是冬至過後90天春天就會到來。
  • 俗語:「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啥意思,值得一看!
    俗語:「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啥意思,值得一看!文/玄逸歷史解說俗語,是古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生活經驗所積累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通常這些語言比較口語化,通俗易懂,容易被大家所接受,這些俗語既反映了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俗語對於後來人的生活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所以很多俗語一直流傳至今,經久不衰。特別是在農村,更是留下了不少經典的俗語。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俗語:「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啥意思,值得一看!
  • 2020年冬至是幾月幾號?冬至習俗是什麼?
    2020年冬至是幾月幾號?冬至習俗是什麼?2020年冬至時間是北京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冬至,又名冬節、大冬、亞歲、小年、履長節。下面山東中公教育帶大家詳細了解冬至: 2020年冬至是幾月幾號?冬至習俗是什麼?
  •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是什麼意思,今年的冬天有多冷?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是什麼意思,今年的冬天有多冷?現在已經進入了12月上旬,離「一九」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而冬至的頭一天便是「一九」的節氣。所以在「一九不出手」到來之前,我們用農村俗語來預測一下,這個冬天到底有多冷呢?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李子來回答。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這話是什麼意思?
  • 「冬至不冷,夏至不熱」,農村的這句俗語,你同意嗎?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冬至不冷,夏至不熱」,農村的這句俗語,你同意嗎?所以才有了那麼多的考古專家,即使耗費了此生的心血,無法對歷史進行完整的還原。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現在的有關俗語,來了解有關歷史文化的發展軌跡。這也是對歷史文化傳承的一部分借鑑。大家知道一年四季的變化都是很快的。這也證明了時間是很快的。但農村有很多的俗語,都是今來傳承下來的歷史經驗總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今天就讓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大家也正好看看是否有道理。
  • 冬至是什麼意思 冬至是冬天的結束還是開始
    馬上就要進入十二月份,而十二月份中有一個不能忽視的節氣,那就是冬至。相信到了這一天很多人都會收到父母的囑咐,例如要記得吃餃子、記得吃湯圓或是吃點溫補的食物之類的。那麼被如此重視的冬至究竟有著怎樣的意義呢?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問,不妨一起來看看冬至是什麼意思!
  • 「冬至」節氣流傳著很多俗語,你都聽過嗎?你覺得有道理嗎?
    2、冬至在月中,天寒也無霜 這句俗語的含義,如果冬至在月中,那麼今冬雖然天寒但不會太冷。 3、冬至有雪,九九有雪 這句俗語的含義是,如有冬至有降雪的話,那麼冬至起
  • 今日冬至,你知道「冬至大如年」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習俗嗎?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冬月)十六,冬至,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標誌著冬天的來臨,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同時,冬至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一陽節」或「亞歲」。此外,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那麼,問題來了,冬至的日期是每年的幾月幾日?冬至具體是什麼含義,有什麼習俗?為什麼會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