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6時23分,迎來冬至節氣!「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24節氣
冬至的由來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
冬至
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冬至節氣,也被稱為「亞歲」排在24個節氣之首。「冬至大如年」一是說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僅次於過年。
冬至大如年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人們最初過冬至,就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過了冬至以後白天逐漸變長。
冬至
冬至也是「數九」嚴寒天氣的第一天,「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說的是冬至過後90天春天就會到來。
冬至三候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結
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之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都蜷縮著身體。
蚯蚓結
二候麋角解
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而為陰,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麋角解
三候水泉動
由於陽氣初生,山中的泉水也已,暗暗開始流動。
水泉動
冬至習俗
祈福
古人在這天會祈求,疫疾消除,饑荒減少。
祈福
賀冬
「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古代在這天會放假休息,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
賀冬
祭祀
「冬至郊天」,古代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
祭祀
飲酒
文人墨客會相約九人飲酒,席上用九碟九碗,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習俗
冬至吃什麼?
冬至飲食各地有不同的風俗,北方有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有吃湯圓、長線面的習慣
這些冬至美食是否有你家鄉的味道?
餃子
餃子
餛飩
餛飩
羊肉湯
羊肉湯
湯圓
湯圓
江南赤豆糯米飯
江南赤豆糯米飯
蘇州米酒
蘇州米酒
閩南薑母鴨
閩南薑母鴨
浙江麻餈
浙江麻餈
臺灣糯糕
臺灣糯糕
冬至養生
冬至迎來最寒冷的天氣,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防感冒等呼吸道和心腦血管疾病。「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按照中國人的習慣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
冬至前後是人們開始進補的最好時間
起居
起居
應早睡晚起,有晨練習慣的人群應注意,晨練時間不宜過早,以免誘發呼吸道及腦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復發。
食補
食補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應恰當選擇既美味,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
溫補類食物
溫補類食物
如龍眼肉、荔枝、飴糖、扁豆、山楂、胡桃等,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易上火。
平補類食物
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銀耳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
滋補類食物
如木耳、黑棗、芝麻、黑豆等,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
二十四節氣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