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首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是什麼意思?

2021-01-08 文宇觀世界

光陰似箭,轉眼間就到了二九的第二天。九九式是古代人用來算寒天到春暖花開的日期的方法,到了今天,一九已經過去了,天氣也越來越冷,特別是最近幾天,受強冷空氣的影響,各地氣溫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雖然現在還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但已經到了三九式和四九式的最冷時期。鄉下有許多關於九的俗語,像今天要講的「九不見雪,九如六月」這樣的俗語,這是什麼意思?俗話說得好,沒道理?

新春佳節,一年中最冷的季節是數九寒天。在冬至到來時,有九個人開始計算。持續到九九八十一天後才結束。到處都有以九來不同描述的九首歌,在北方的九首歌中也是這樣描述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隔岸望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走。9.也就是九九出盡的時候也是寒去春來的時候,又要到春耕的時候了。幾個寒天,頭九和二九的天氣變化,對後來的天氣走勢影響很大,民間也有許多俗語來形容。

又叫冬九九,是用來記錄從寒冬到暖春這段時間的。從冬至節氣開始,以九為單位,前九為一,後九為二,按這個方法往後推,直到九九結束。談到數九,不得不提民間流傳的數九童謠「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江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到處都是耕地」,雖然數九是耳熟能詳的說法,但數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還沒有確切的信息,雖然這並不影響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每年的冬天過後,人們都用數九的方法來猜測天氣何時會變暖。

民謠說:「一九期間,氣溫開始下降,北方地區有雪的可能性增大,數九以後,應該還有天氣變化的可能。」即農村老人所說的「寒冬難成年」,寒冬難成年,寒冬難成年。這個季節的冷季應該很冷,這與季節的變化是一致的。若九九來了,天氣一點也不冷,反而變得暖和起來,那麼今年冬天就會出現暖冬,整個冬天都不冷了,寒潮就會延遲發生,這也就增加了明年春天發生倒春寒的可能性。因此按照一九天氣的變化,對於以後的天氣走勢,民間的諺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儘管我們現在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視知道未來天氣的變化,但農民們仍然喜歡用農村的諺語來預測未來的天氣。今冬一九已經過去,在一九即將過去的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強冷空氣影響,氣溫下降明顯,降雪天氣頻繁,看來今冬將是寒冷的冬季,大家要提前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以免凍傷。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是啥意思?頭九不下雪好嗎?
    一九是數九後的第一個九天,在民間有「一九二九不出手」的說法,意思是雖然一九、二九天氣已經開始變冷,不過還尚未到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在農村中關於一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頭九不下雪好不好呢?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的意思是,如果在一九中並沒有出現降雪天氣,那麼在整個數九中,天氣都會很暖和。
  • 「頭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今冬會很冷?專家:已成定局
    時間過得真快,已經到了11月底,雖然農村老人們常說,進了數九天氣才開始變冷,但是從立冬後,我國大多數地區氣溫驟降,迎來了一波又一波大雪降溫天。那麼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拉尼娜真的來了?在以前沒有預測未來天氣的設備,古人只能根據多年的生活和勞作積累下的經驗來推測未來的天氣變化,比如人們要想知道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時,便會用「頭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這句俗語來判斷。
  • 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九九是數九之後的第一個九天,從九九開始,天氣就會越來越冷,到三九、四九時氣溫就會降到最低點,在鄉下關於九九的俗語很多,比如今天要講的「九九雪一場,豬狗不吃黑」,這是什麼意思?這句老話放在現在有意義嗎?冬天到了,又迎來了數九寒天,從冬至開始,真的到了數九。一年中有九次是最低氣溫。各具特色的九首歌在各地廣為流傳,正如北方人聽得最多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行走。
  • 以前沒有天氣預報,農民這麼看天氣:「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
    文/惜談以前沒有天氣預報,農民這麼看天氣:「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進入深冬之後,大家也感覺自己所在地區的天氣變得越發詭譎不定,前一天還是大晴天,第二天就可能進入雨雪天。或許大家可以關注一下這些辛勤的農民朋友們在經年累月的生活經驗積累中所總結出的一些農諺俗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這句俗語。這句俗語講的就是農民朋友們在進入數九之後通過看一九的天氣來推算九九之後的天氣狀況。說到一九、頭九,就不得不提中國傳統的數九了。想必在前幾天的冬至節,各位讀者朋友都吃過餃子湯圓了吧?
  • 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是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一九是數九後的第一個九天,從一九開始,天氣會越來越冷,到三九、四九時氣溫達到最低點,在農村中關於一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放到現在還有道理嗎?數九,又被人們稱作是冬九九,是老百姓記錄寒冬到暖春的方法。數九從冬至節氣開始,每9天為一個單位,從一九開始,到九九結束,一共81天的時間。
  • 農村俗語:「一九天不涼,九九『赤』脊梁」,是啥意思?
    前兩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的時候聊到了氣候的話題上,老農說,過了冬至之後,就交一九了,因此,天氣應該越來越冷,如果交了一九後天氣仍然不冷,那麼,就會應了農村「一九天不涼,九九『赤』脊梁」這句俗語中的說法,氣候就反常了。「什麼?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
  •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是什麼意思,今年的冬天有多冷?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是什麼意思,今年的冬天有多冷?現在已經進入了12月上旬,離「一九」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而冬至的頭一天便是「一九」的節氣。所以在「一九不出手」到來之前,我們用農村俗語來預測一下,這個冬天到底有多冷呢?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李子來回答。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這話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三月不見蛇交媾,四月不見人成雙」是什麼意思?
    村俗語「三月不見蛇交媾,四月不見人成雙」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老話說得好:出門看天氣,進門看臉色。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今天大家都有一個求吉的心理,人逢喜事精神爽啊。如果一大清早就遇到倒黴事,那一整天都心情不會太好了。
  • 鄉村諺語「三月不見九,餓暈豬和狗」是什麼意思?俗話說得好嗎?
    鄉村諺語「三月不見九,餓暈豬和狗」是什麼意思?俗話說得好嗎?光陰似箭,今天是二九的第四天,天氣也一天天變冷了。古人用九九來算寒天到春暖花開的日子,老人常說「三九寒,三伏熱」,三九天全年最冷,三伏天最熱。除了計算時間的方法外,數九還可以用於指導農民耕種。
  • 冬至俗語:「冬至交九,一九二裡半,二九五裡多」,是什麼意思?
    說起冬至(我們那叫冬年),可以說是筆者年幼時印象最為深刻的二十四節氣了,因為小時候家裡窮,很少能吃上肉,而每年冬至這一天母親總會燉上一鍋或用豬蹄或用土雞加上一些滋補的藥品一起熬製的藥酒,在寒冷的冬天來上一碗熱騰騰的大補湯心裡別提有多美了,當然,小孩和大人的關注點自然是不同的,農村人更加關注的還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情況,而他們用以預測未來的依據通常都是口口相傳的農諺俗語,就比如今天所講的:「冬至交九,一九二裡半
  • 農村俗語「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寢不橫戶,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是祖宗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其語意蘊藏著一定的哲理和科學道理,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農事等方面起到了一定教導作用,有些俗語到現在還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鑑價值,如俗語「寢不橫戶,臥不覆首,眠不北向」,至今還在農村許多地方流傳,那麼它有何語意呢?有什麼道理呢?
  • 農村老話「明九不算九,暗九大關口」,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能用博大精深這個詞來形容的文化當屬中國的文化,農村的俗語同樣是我國不可缺少的一種文化,俗語幾乎囊括了萬千社會的各種方面,從文化心理到人們日常的生活狀態。這些廣為流傳的俗語都是由勞動群眾通過廣泛的社會實踐總結出來的,話語簡單道理卻富有深刻的意義,讀起來也朗朗上口很容易被記住。
  • 農村人常說:「明九不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且源遠流長,而這些萬千的文化中,俗語作為熟語的一種是不可或缺的一種文化,這些俗語的形成主要是來自於民間,是廣大的勞動群眾在長久的生活實踐中總結而來的,它包羅了社會的各個方面,有關人情的,農事的,親情的等等,可謂是大到民族文化心理,小到個人的生活寫照。
  • 農村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到底說的什麼意思
    中國農曆中「九」是習慣用的民間節氣,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傳較為廣泛。「冬九九」又被稱為「數九」,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為一個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即為「出九」,其中三九、四九為全年最寒冷的季節。
  • 在農村,老人常說「有福之人六月生,無福之人六月死」,啥意思?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一些俗語,現今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影視中,這些俗語老話也常常伴隨著我們,這些老話如食鹽,如果缺少了它將食而無味,這些俗語之所以能流傳至今依然被大家使用,是因為這些老話俗語能更形象化的描述一段事,一場景,一個人等等。
  • 農村俗語「生妻不娶,暗九不過」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生妻不娶,暗九不過」,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是關口」,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對於這個問題,只能說他們不了解農村,不懂農事!正午時分也是最熱的時候,這時除草更能有效的防止其「死灰復燃」!在農村生活,對於村裡的長輩來說,都是種田的好手,也能說出一些與農事有關的俗語,比如說「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其實,在農村俗語不僅包含農事,也有很多富有哲理,以下的三則俗語,您知道是什麼含義嗎?
  • 農村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新生兒的出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 2021年二月沒九,俗話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啥意思?
    除此之外,人們還把冬季最寒冷的天氣劃分成九個九,也就是從冬至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一九,數到「九九」也就春暖花開了。不過有句農村俗語叫做:「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什麼意思呢?    什麼是「二月沒九」呢?  「二月沒九」指的是在明年農曆的二月份之前已經沒有九了,也就是說第九個九在農曆二月份之前就完了,那麼2021年的二月到底有沒有九呢?其實2021年的陽曆的3月11日就是九九的最後一天,也就是出九,正好是農曆的正月二十八,所以2021年就是「二月沒九」。
  • 農村俗語:「冬至中,暖烘烘」是什麼意思,今年冬天會不會很冷?
    二十四節氣的產生,成為指導人們生活的重要曆法,同時圍繞著二十四節氣,古人們觀察總結出來各種節氣農諺俗語,為人們推測未來的氣溫變化提供了各種依據和參考。冬至中,暖烘烘,就是人們根據冬至時間交節的時間來判斷未來冬季氣溫的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