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明九不算九,暗九大關口」,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2021-01-09 種地老農

能用博大精深這個詞來形容的文化當屬中國的文化,農村的俗語同樣是我國不可缺少的一種文化,俗語幾乎囊括了萬千社會的各種方面,從文化心理到人們日常的生活狀態。這些廣為流傳的俗語都是由勞動群眾通過廣泛的社會實踐總結出來的,話語簡單道理卻富有深刻的意義,讀起來也朗朗上口很容易被記住。農村的俗語有很多種類型,其中人們最感興趣也最願意去了解的當屬禁忌類的俗語了,這些俗語往往能夠勾起人們的好奇心,產生諸多聯想。

下面這些禁忌類的俗語你曾經聽過嗎?

⑴,男不露臍,女不露皮

中國從古代開始,統計階級便強調「以禮治國」,禮的實質是「區別」,便是森嚴的等級區分,如君臣有別、男女有別、貴賤有別等;衣服穿著便成為了一種人們在日常交往中最直觀的表現。成年後的男性是不能將自己的肚臍暴露在外邊;對於女性的規矩就更為嚴厲苛刻了:在古代,女性們被要求在沒有出嫁之前是不能夠出門的,只能待在家中;即便有一天出嫁了,也需要時刻待在家中,相夫教子。在舊時的農村,如果有女性穿著暴露,村裡的人們便會對其指指點點,說這個女人不守本分不安分之類的話語。女性也同樣需要穿戴厚實一些,不露出太多的皮肉,這樣也能夠儘量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中國古代的一些傳統服飾都是十分嚴實的,保證要把每一個部位遮起來。對於逝者而言,壽衣的袖子要長到能夠將手臂完全遮住,一定不能露出手,否則將來兒孫會來討飯。

⑵,晚不梳頭,早不說夢

相信每個人童年的時候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夜晚玩得太晚了,洗漱後想要梳理一下髮型,爺爺奶奶們就會說道,晚上不要梳頭,容易招鬼!農村老人們是尤其忌諱晚上梳頭的,他們認為只有死去的逝者通常才會在晚上梳頭,活著的人在晚上梳頭是不吉利的。早不說夢說的是,清晨是一天的開始,俗話也有:「一天之計在於晨」,在清晨能保持一個好心情,那麼這一天都會過得順順利利。在農村的習俗中有人認為夢是一種「預兆」,如果昨天做了一個不好的夢,在清晨說出來後很可能會應驗這個預兆。

⑶,明九不算九,暗九大關口

在古代,有這樣一種說法:人的一生不管什麼階層的人皆有個七災八難,生命的一些重要事物通常也與「九九」密切相關,民間將一些年齡段當做人生中的一道坎,也叫壽關,便出現一些諸如此類的說法。如明九和暗九,明九的概念是指帶九的年齡數,例如十九,三十九歲,五十九等。暗九是含九的倍數的年紀,例如十八歲,二十七歲,三十六歲等。在舊時,每當歲數逢九,人們都會格外小心,他們認為處在這個年齡段的人多災多難,是人生的重大劫數,並且要尤其重視暗九年,在這個期間人們需多加小心,謹慎萬分。

站在今天角度看待過去的這些禁忌俗語,確實是有些不能理解,多是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封建迷信思想。過去的民間人們的生活相對疾苦,先輩們對著未來有著深深的恐懼,將神靈作為信仰,我認為,這些帶有迷信色彩的俗語也反映了人們對太平日子的一種嚮往。

相關焦點

  • 農村人常說:「明九不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些老話話糙但理不糙,句句在理,能讓人們從其中學習到人生哲理,和一些書籍上學不到的知識,我想這就是老話之能流傳至今的原因吧。而說到農村的俗語,最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就屬禁忌類俗語了,因為這些俗語往往能給人帶來許多聯想,以下這幾句農村俗語你聽說過嗎?
  • 農村老人言: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文/隨風飄散農村老人言: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那麼那什麼來養活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個關於農村老人的俗語,這個俗語也許就只有那些老人才會知道了,而很多的年輕人也許聽都沒有聽過。
  • 俗語「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暗九和兩年坎,分別是指什麼?
    俗語「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就是針對老年人而言,當人長到一定歲數之後,應有的忌諱和說法。人老兩年坎人老兩年坎,是哪兩年,哪兩道坎?答:73歲,84歲。老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這說法真的有道理嗎?顯然不是,要不然全中國(或者說漢文化覆蓋區域)的老人,不都在這兩個歲數去世呢嗎,哪來的百歲老人呢。
  • 俗語:明九不可怕,暗九大過天,老祖宗說的啥?有什麼講究?
    俗語:明九不可怕,暗九大過天,老祖宗說的啥?有什麼講究?人都不是萬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恐懼的事情,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規律。但是每個人又都不想老,不想死,不想得病。因此,古代人為了安慰自己,為了安慰別人,就定了很多需要講究的規矩。
  • 農村俗語「生妻不娶,暗九不過」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生妻不娶,暗九不過」,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明九不可怕,暗九大過天」,什麼意思?
    以下兩則俗語你們知道什麼意思嗎?一、明九不可怕,暗九大過天在農村,有很多的忌諱,比如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在老農眼裡,「七十三,八十四」是一道檻,闖過去那麼必定幸福百年,而過不去人生就只能如此!其實,這種說法源於,孔孟聖人都未越過的這兩道坎!而那農村還有一個俗語,也是讓人有所忌憚!在農村明九,指的是年齡尾數為九,比如說「十九、二十九、三十九...」
  • 古語說「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兩年坎和暗九是什麼意思呢?
    也因此,我們的祖先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許多關於死亡的古語,比如「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很多農村的老人都知道這句古語,四姑娘小時候還經常聽爺爺說起這句古語,那麼,何為兩年坎呢?暗九又是什麼意思?那麼,為什麼會是73歲和84歲,而不是別的年齡的,為什麼不是74歲和83歲呢?這裡面的確是有故事的,我們常說孔孟之道,而這73歲和84歲就和孔、孟兩位思想家有關係,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的魯國,而在公元前479年去世,去世的時候正好是73歲。孔子去世一百年之後,另一位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出生了。孟子大約出生於公元前372年,去世於公元前289年,去世的時候是84歲。
  • 俗語:「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兩年坎和暗九究竟有何奧秘?
    對於死亡,有不少俗語,比較經典的就是《智囊全集》中對死亡的深入刻畫——「人老兩年坎,暗九大關口」。這句話原本是口口相傳的,後來被這本書的作者馮夢龍收錄到《智囊全集》中。因此許多農村老人也都熟悉這句話。那麼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先來看看兩年坎這個兩年,指的是73歲和84歲。73歲第一個坎,似乎活過了73歲,就相當於戰勝了死神第一次。
  • 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是關口」,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但是很多城市中的小朋友不解,「為啥不在涼快的早上與傍晚去田間除草呢?」對於這個問題,只能說他們不了解農村,不懂農事!正午時分也是最熱的時候,這時除草更能有效的防止其「死灰復燃」!在農村生活,對於村裡的長輩來說,都是種田的好手,也能說出一些與農事有關的俗語,比如說「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其實,在農村俗語不僅包含農事,也有很多富有哲理,以下的三則俗語,您知道是什麼含義嗎?
  • 俗語「生妻不娶,暗九不過」,鄉下人的講究,如今還有道理嗎?
    在農村是有很多講究的,老一輩的人留下來很多俗語和老話,肯定都是有一定的原因在其中的,因為文化的差異,和不同地區的差異,很多都是讓人難以理解的一些俗語,農村人不理解的就更不要指望城裡人可以理解了,又有一句俗語可以解釋這種說法。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條農村俗語「生妻不娶,暗九不過」。
  • 農村老話:36不提,73不說,84不講,100要藏,是什麼意思?
    在過去農村,老人在過壽日的時候經常說:「36不提,73不說,84不講,100要藏」,當初我不知道這4個數字代表什麼,後經過請教,終於明白這四個數字其實是概括了一個人四個主要人生階段。咱們先說說「36不提」是什麼意思?古人認為「九」是最大的一位數,也就是「頂頭數」。比如九五至尊、九九歸一、九州方圓等。古人認為在「逢九」的歲數時要格外注意,因為數字走到頭會有回落的過程,也就是說「逢九」是一個轉折點。
  • 農村老話「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什麼意思?
    關於農村老話俗語,很多人都很喜歡,這些老話不僅能教導各種民間的風俗,還能教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句關於金錢觀的諺語,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那這句老話究竟又是什麼意思呢?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是啥意思?老祖宗教你識人
    說到「老話」,想必很多人從小都有耳濡目染,特別是在農村,家裡的老人總是會用一些俗語勸誡自己的子女,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少走許多彎路。而我國民間一直以來都流傳著很多老話,以各種形式被人們口耳相傳,比如一些兒歌、歇後語、俗語、諺語等,而這些老話包羅萬象,包括天文地理、人性判斷等,都是古人在平時的生活經驗中總結而來。
  • 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是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一九是數九後的第一個九天,從一九開始,天氣會越來越冷,到三九、四九時氣溫達到最低點,在農村中關於一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放到現在還有道理嗎?數九,又被人們稱作是冬九九,是老百姓記錄寒冬到暖春的方法。數九從冬至節氣開始,每9天為一個單位,從一九開始,到九九結束,一共81天的時間。
  • 農村俗語,人財都難存,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鍾思宇話三農!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中國歷史悠久,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承中華文化,既有「雅」的方面,也有「俗」的方面。在「俗」的一面,也包含著俗語。鄉間歷來不乏俗語老話,許多俗語到今天,仍然起著很大的作用。
  • 農村老話:「外甥哭妗子,想起一陣子」,什麼意思?
    在農村人們常常把生活中的趣事,生活經驗,和一些見聞,用簡短易記的形式保持了下來。這些農村老話念起來朗朗上口,在農村廣為流傳。這些俗語對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肯定不陌生。俗語通俗易懂,老話雖「老」,卻有一定的道理,雖「糙〃,但切合實際。尤其一些口頭流傳下來的一些人情老話,放到今天我想也不過時。
  • 農村老話「難命之人逢七死,好人難得六月死」,什麼意思呢?
    隨著歲月的變遷,農村的結構在發展中發生了改變,農村的那份人情和世故或許被消逝的時光衝淡了些許。而那些充滿著哲理性又不失有趣的農村老話卻依然傳承至今,經過歲月的洗禮,似乎還變得更加絢麗迷人。這些農村老話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關婚禮喪嫁的,有關做人做事之理的,也有有關生活規律總結的,可謂包羅萬象。
  • 農村老輩人說的「屋後水門前墳,家敗人亡子不歸」,老話什麼意思
    導讀:農村的老話「屋後水門前墳,家敗人亡子不歸」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說到農村的老話,有一部分人就會比較反感,認為現在都是什麼年代了,以前那些老掉牙的東西早過時了。有些人之所以反感農村的老話,那是因為確實有部分的農村老話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對於蓋房子這件事有多重視,想必經常聽村裡老人說的這些俗話就知道了,什麼「做屋不斷層,斷層無後人」,什麼「前山要遠,後山要近」,等等等等,人們在蓋房子前不僅要選擇好打地基的時間,就連房子上梁時間、房屋的布局都格外重視。
  • 農村老話:「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語言的魅力除了妙筆生花和能言善辯之外,樸實之語自有其魅力所在——這次,就讓小編帶你走進農村俗語,體會質樸言語的美。俗語一:賣了麥子買蒸籠,不吃饅頭爭口氣這句話和「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的意思有些不謀而合,只有靠個人努力種田收麥,才能由農田走向「蒸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