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諺語「三月不見九,餓暈豬和狗」是什麼意思?俗話說得好嗎?
光陰似箭,今天是二九的第四天,天氣也一天天變冷了。古人用九九來算寒天到春暖花開的日子,老人常說「三九寒,三伏熱」,三九天全年最冷,三伏天最熱。除了計算時間的方法外,數九還可以用於指導農民耕種。鄉下有許多關於九的俗語,像今天要講的「三月份不見九了,餓暈豬和狗了」,這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有意義嗎?
所謂數九寒冬,通常是從冬至節氣開始,每九天為一個單位,前九天為一,後九天為二,以此類推,直到九九之後。但在過去,九州並非始於冬至節氣,而是始於冬至後的第一個壬日,即鄉下老人所說的「冬至逢壬日才九州」。這一數九寒冬的計算方法,與「夏至三庚數頭伏」相對應。
儘管現在我們經常從冬至這一天開始算起,但鄉下老人認為,「冬至逢壬午、壬午、壬午」這數個寒冬的計算方法是正確的。因為如果按冬至開始的時間九點來計算,那麼冬至的時間是非常固定的,在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點之間,那麼每年的「九點」也是固定的,因此,九點的意義就變得毫無意義。
今日所謂「三月不見九,餓暈豬和狗」,也就是從「冬至逢壬寅才數九」而來。從前,人們用幹支紀日法記錄時間。天幹地支紀日法是把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結合起來的一種方法,十天幹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十二地支為子、醜、寅、卯、辰、午、未、申、酉、戌、亥,在十天幹中排第十位。依照「冬至逢壬才數九」的方法,冬至後第一個壬日即是壬日。
到2020年,冬至將在12月21日到來,冬至之後的第一個壬子將在12月30日到來,因此,九分就是從這一天開始。按每九天一個單位來算,數九的結束時間是公曆2021年3月12日,農曆二月初十,因為還沒有到農曆三月數九就結束了,正如俗話所說,明年是「三月不見九,餓死豬狗」。
那明年的年景是否真的如鄉下話所說的「三月不見九,餓暈豬和狗」?事實上不會,這麼說並不是說這句俗語沒有道理,而是因為在2020年是閏四月,全年總共有13個陰月,所以整個陰月都從四月開始,往後延了一個月,所以明年就是三月不見九了。若閏月沒有在2020年出現,則2021年的九年制終年為農曆三月初十。
鄉下有關節氣的俗語,是老一輩人在生活、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雖然現在農業種植技術水平越來越高,農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靠天吃飯了,但人們還是會根據鄉下的俗語來推測未來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