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惜談
以前沒有天氣預報,農民這麼看天氣:「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
進入深冬之後,大家也感覺自己所在地區的天氣變得越發詭譎不定,前一天還是大晴天,第二天就可能進入雨雪天。還好大家手機上都有天氣預報,但是以前的農民朋友們卻沒有這樣的預報天氣設備,從事種植的他們完全就是靠天吃飯的,他們又是怎麼來看天氣呢?
或許大家可以關注一下這些辛勤的農民朋友們在經年累月的生活經驗積累中所總結出的一些農諺俗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這句俗語。這句俗語講的就是農民朋友們在進入數九之後通過看一九的天氣來推算九九之後的天氣狀況。
說到一九、頭九,就不得不提中國傳統的數九了。想必在前幾天的冬至節,各位讀者朋友都吃過餃子湯圓了吧?雖然冬至不能算一個正式的節日,但是它對於以前的中國農民來說,卻是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的。因為從冬至這一天開始,農民們就要開始數九了。冬至過後的第一個九天就叫一九,然後依次往後數九個九天,那就是總共九九八十一天,這個81天一過就等於冬天已經完結。
按照農村的傳統說法來說,三九天是最寒冷的,大家等到冬至後的三九天的時候,可以看看這個時候的氣溫是不是全年最低的。而剛剛所說的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如果在冬至後的第一個九天裡,都沒有下雪的痕跡,那麼到最後的九九天的時候,天氣會異常的暖和,就像是6月的天氣。
雖然說這些俗語中講的天氣不一定可靠,但是以前的農民們確實是靠著這些農諺來預測天氣的。現在已經進入冬至後的第一個九天了。大家可以看看這幾天裡面會不會下雪。如果你所在的地方剛好沒有下雪的話,那就可以看看九九的時候天氣如何,不會真的像農民們所說的異常暖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