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太不同意第一期:天氣預報瓶,真能預報天氣?

2020-12-05 中國天氣

傳說中的天氣瓶!

天氣瓶,全名天氣預報瓶,又名風暴瓶,英文名StormGlass。

發明人說法不一,其中一位據說還是氣象學家RobertFitzroy——此人就是達爾文進行環球考察時乘坐的那艘「小獵犬號」的船長。他把蒸餾水、樟腦、乙醇、硝酸鉀和氯化銨混合成溶液,密封在玻璃瓶子裡。隨著天氣的變化,瓶子裡溶液的結晶也會發生不同的變化,觀察結晶就能預報天氣。

然後就是各種淘寶賣家的介紹,都說能預測天氣——「當瓶中液體清澈乾淨,代表天氣晴朗;當瓶中液體混濁朦朧,代表天空多雲陰鬱;當瓶中出現大片結晶,代表將降溫甚至下雪。」(各家描述略有出入,總體上大同小異)


淘寶商家對天氣瓶不同天氣產生不同晶體變化的介紹

PS:不得不說,在淘寶搞調研真的太考驗人性了,滑鼠神不守舍東點西點根本停不下來,調研結束後差點破產。

掐指一算:這頂多是個漂亮的溫度計!

首先,天氣雖然千變萬化,其實歸根結底不外乎是溫度、溼度和氣壓的變化。對於天氣瓶子而言,由於它是密閉的,所以溼度和氣壓無法施予影響,真正能對它產生作用的就只有溫度。

我們可以看看天氣瓶子號稱能預測出的幾種天氣:晴、陰、多雲、降雪、暴風雪……這些天氣狀況,都並非只由氣溫這一個指標來主導。比如說,某地,冷空氣來了,氣溫下降(這是天氣瓶能捕捉的),但到底會不會下雪,還取決於水汽輸送條件(這是天氣瓶不能捕捉的),所以天氣瓶子怎麼可能判斷下雪呢?!還有陰、晴、多雲,這些天氣現象完全可能在同樣的氣溫條件下發生,其差別僅在於天空雲量(晴為雲量<30%,陰為雲量>70%,中間的為多雲),天氣瓶子又怎麼能獲取到天空雲量信息呢?!

其次,既然天氣瓶子完全依賴於溫度變化,那顯然它就必須放在室外,才能與大氣溫度充分接觸。可是幾乎所有的廣告和介紹都沒有提示這一點,大部分圖片也都是放置在室內——這倒也與它精巧脆弱的造型相符。在如今的居室條件下,室溫變化已經越來越小了,冬天有暖氣、夏天開空調,這種條件下,天氣瓶子連真實的氣溫都反映不了,更別說再進階到天氣變化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算我們把天氣瓶子放在室外,就算室外的天氣瓶子真能反映出氣溫變化——那又怎樣?這能叫「預報」嗎?!

什麼叫預報?現在是10℃,我跟你說,24小時後會變成20℃,這才叫預報!而天氣瓶子無非是現在已經20℃了,它用結晶的狀態反映出來而已,這可不是預報,這只是實測,其功能僅僅相當於一支漂亮的氣溫計——把抽象的水銀柱刻度,換成了具象的溶液結晶型而已。

等下!到底能不能實現溫度計的功能還且說呢!

做個實驗:天氣瓶比溫度計任性很多

天氣瓶子裡的溶液結晶變化,到底能不能反映溫度的變化?或者說,能反映到什麼程度?對於這個問題的好奇心,戰勝了我愛財如命的本質——我去買了一個天氣瓶子!

在買的瞬間我突然又想到,要不要考慮下瓶子自身是否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比如說,在同樣的條件下,同樣的瓶子卻產生不同的結晶變化?

理論上來說,此時我應該買100個瓶子來觀察。但是!我愛財如命的本質終於戰勝了一切——我決定只買兩個來看看再說……


OK,這就是傳說中的天氣瓶子。

我把它們放在室內遠離暖氣的窗戶邊上(之所以要遠離暖氣是為了照顧南方人民的情緒),它們總體上很清澈,只在底部有少量小枝杈一樣的結晶。

過了24小時,請注意,此時室溫跟昨天相比,幾乎沒有變化。它們就變成了醬紫——


兩個瓶子的結晶就像在自己生長,而且很明顯左邊的瓶子裡的結晶長得更快。

室內溫度的變化幅度太小了,我決定找個變溫幅度更大的地方來觀察!於是我和小夥伴們來到了中國氣象局大氣探測綜合實驗基地,藉助他們高大上洋的實驗設備來完成我們的小打小鬧小實驗。用基地老師的話說——殺雞用牛刀!

請看這個箱子!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箱子!這是一個可以人為決定溫度、溼度和氣壓的箱子,全名溫溼壓聯合試驗箱。


溫溼壓聯合試驗箱(中國氣象局大氣探測綜合實驗基地提供)

考慮到,正如前面所說,溼度和壓強不能影響密閉瓶子中的溶液和晶體,所以我們把溼度和壓強都定為接近自然狀態的常數:溼度為30%,壓強為1013hPa。

不想聽貧尼囉嗦的,直接戳下方視頻觀看完整實驗短片,然後跳至本小節末端閱讀。

好了,下面開始變化溫度:

剛放進箱子的瞬間,溶液還很清澈,只有底部有少量結晶。


室溫時拍攝

PS:如果你發現兩個瓶子變胖了的話,那是因為——


沒錯!鏡頭太近了!

請忽略攝像大哥酷似趙又廷的面龐,哎呀你們又看不見!難怪妹子們自拍要配備專用自拍杆啊,離鏡頭太近只會拍出車禍現場啊!抱歉在那一刻我走神了……

溫度先升到40℃,靜置15分鐘,額,似乎沒什麼變化。


40℃時拍攝

溫度降到30℃,靜置15分鐘,咦,左邊瓶子出現了輕微的渾濁,感覺結晶都懸浮起來了;而右邊瓶子依舊清澈,只是底部的晶體變多了一點。所以,是溫度越低、結晶越多嗎?


30℃時拍攝

溫度降到20℃,靜置15分鐘,咦,又回到清澈的狀態了,跟40℃時非常類似。哎呀不會是箱子的溫度設置出問題了吧?趕緊檢查了一下,的確是20℃呀——看來瓶子很任性!


20℃時拍攝

溫度降到10℃,靜置15分鐘,又沒什麼變化了。看來結晶的變化與溫度的變化,並沒有想像中的線性關係,比如溫度越低、結晶就越多。


10℃時拍攝

溫度降到0℃,靜置15分鐘,左邊瓶子裡懸浮的結晶增多了,顯得很渾濁;右邊瓶子裡的晶體也在增長,但速度比較慢。


0℃時拍攝

溫度降到-5℃,靜置15分鐘,晶體繼續旺盛生長,但右邊的瓶子始終保持慢半拍的節奏。


-5℃時拍攝

正準備繼續降到-20℃,基地老師突然說:「等下!降到20度這玩意兒不會凍炸了吧?!」

我說:好呀好呀那我們就拍個凍炸了的吧!到時候我就配個圖說——看吧我們把天氣瓶子虐!到!炸!裂!噗哈哈哈……

基地老師:噗哈你個鬼啊!瓶子炸了是沒事兒,這箱子怎麼辦?弄壞了你賠?!

我:賠不起……好的我們停止吧!

於是我們把溫度恢復到0℃,開始收拾東西。

10分鐘以後不經意看了眼——咦,左邊瓶子裡的晶體好像在向下沉澱,而右邊瓶子裡的晶體還在繼續增加。


0℃持續10分鐘後拍攝

乾脆又等了10分鐘,兩個瓶子的晶體都增加了!而此時的溫壓溼條件並沒有變化。


0℃持續20分鐘後拍攝

再度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到底是什麼在影響天氣瓶子中結晶的狀態呢?

1)除了溫度本身以外,溫度趨勢是否對結晶形態也有影響呢?比如同樣在10℃的狀態,從20℃降到10℃,跟從0℃升到10℃,結晶會不會不一樣呢?

2)靜置時間會不會也有影響呢?比如在恆定的條件下,晶體會不會自己生長?

3)即使溫度、溫度趨勢、靜置時間等外部條件都完全相同,結晶形態也不一樣。這是因為溶液結晶本身就具有隨機性呢?還是因為商品生產時不精確,每個瓶子中的溶液濃度有差異呢?

思考了5分鐘後,我找到了正確答案——我是學氣象的又不是學溶液結晶的我怎麼知道?!子曰: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我還是去找專業對口的老師來解答問題吧麼麼噠~

場外求助:化學專家都說不靠譜了

這位是清華大學化學系的孫亞飛博士,鼓掌~


清華大學化學系的孫亞飛博士

我:孫博士孫博士,你看到我的小實驗了嗎?

孫:看到了。

我:有什麼看法呢?

孫:女人為了逛淘寶真是什麼理由都想得出。

我:……重點錯!重點是天氣瓶子裡的溶液結晶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好嗎博士大人!

孫:哎巧了,日本科學家長島和茂跟你有一樣的疑問,他和他的團隊專門進行了實驗,對天氣瓶的結晶條件和結晶成分進行了驗證。結果表明:環境電場、磁場、溼度、氣壓這些因素,對於天氣瓶子中晶體的生長都沒!有!影!響!真正能造成影響的,主要是環境溫度。一般對於這種樟腦-乙醇-水體系,溫度越低,就越容易出現結晶。

我:但是我發現,我們在降溫過程中,它的晶體並不是越來越多,中間曾經有一陣反而變少了,後來又繼續增多了。

孫:因為溫度變化的趨勢和速率,也會影響結晶。比如同樣是降溫,快速降溫的結晶和緩慢降溫的結晶就不一樣。還有外界擾動也會有影響,比如你要是搖晃過瓶子的話,就會促進晶體的生成。

我:咦?搖晃瓶子不會把晶體搖散了嗎?

孫:呵呵,搖晃的確不容易形成完整的較大的晶體,但是就量而言,還是促進的。

我:嗷,醬紫。還有一個現象,我把瓶子放著,環境沒有任何變化,晶體自己就變多了,它是會自由生長嗎?

孫:會。

我:那一方面,靜置時晶體會自由生長;另一方面,搖晃時也會促進晶體生成。這似乎是兩個相反的條件,卻指向了同樣的趨勢——也就是非線性變化咯?

孫:是的,所以結晶過程是很複雜的。

我:最後一個問題,兩個瓶子在完全相同的條件下,結晶狀態卻不同,是不是說明結晶具有某種隨機性呢?

孫:這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兩個瓶子裡的溶液比例和濃度不一樣;另一種就是你說的隨機性——我們業內更喜歡稱之為「人品」。當然了,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隨機,而是有很多微觀幹擾我們無法克服,而宏觀差別又很大,類似於蝴蝶效應,你懂的。

我:贊!那這樣看來,要想用天氣瓶子來反映溫度,是不太靠譜的了?

孫:是的,幹擾因素太多,還有拼人品,很難準確地反映溫度變化。

我:好的,明白啦!那孫博士您還有什麼要跟我們的讀者盆友們說的嗎?

孫:我想說的是,我也會做天氣瓶子,這些溶液我們實驗室都有,密封也沒什麼難度,價格便宜量又足,全國包郵……

我:孫博士債見!

總結陳詞:就讓天氣瓶做一隻安靜的美道具吧!

根據上面一系列的討論,相信大家也能看出,天氣預報瓶——

第一,肯定不能預報天氣;

第二,不僅不能預報,甚至也不能實時反映天氣;

第三,不僅不能反映自然天氣,甚至也不能準確反映室內溫度。

所以,這麼說吧,天氣預報瓶,其實就是一個能夠很粗糙地反映出室內溫度大致變化的工藝品。

就功能而言,還不如一隻簡陋的氣溫計。

當然,它可以用來觀察晶體變化,也具有美觀作用,僅此而已。至於其它神乎其神的功能性的宣傳,我只能說——不可能啦!

註:版權歸中國天氣網所有,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天氣預報瓶真能測晴雨?
    原標題:天氣預報瓶真能測晴雨?   「玻璃瓶、玻璃瓶告訴我,明天是雨還是晴。」如果你厭倦了天氣預報經常不準,請試試這個玻璃瓶靈不靈。這是一個集美麗造型和預報功能於一身的玻璃瓶,只要給她點帶顏色的水,她就會為你預報未來數小時的天氣———最近,網上各大論壇流傳一則《自製天氣預報瓶》的帖子,聲稱僅需一個塑料瓶、一支吸管和少許水,就能預測未來數小時內是否下雨。天氣預報瓶是否真能預測天氣?我們以實驗為證。  重慶晚報記者 彭洋 攝影報導  實驗目的:天氣預報瓶是否能預測天氣。
  • 「天氣預報瓶」真能預測天氣?
    這樣一個神奇的瓶子,真的如它的名字那樣,可以準確預報天氣嗎?記者用網購的「天氣預報瓶」進行了多天的觀測,結果發現「天氣預報瓶」預報天氣並不準確。業內人士表示,天氣預報瓶可用於觀賞,但拿它預報天氣,並不科學。[疑問]長啥樣?呈水滴狀「顏值」高  「天氣預報瓶」從何而來?
  • 天氣瓶,真能預報天氣嗎?
    最近,一款名為「天氣預報瓶」的商品在網絡走紅。商家宣稱,瓶如其名,當這個神奇瓶中的液體清澈乾淨時,代表天空將晴朗無雲;當瓶中液體渾濁朦朧時,代表天空將多雲陰鬱;當瓶中出現結晶時,代表降溫甚至下雪。天氣瓶,又稱為「風暴瓶」。它是不是真的這麼神奇呢?
  • 天氣預報瓶的製作
  • 淘來的神奇瓶子可天氣預報?
    最近,一種「天氣預報瓶」在網上火了起來。據說,這種瓶子裝滿了神秘液體,其凝結出的結晶可以預報天氣晴朗還是雨雪。真有那麼神嗎?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網售的「天氣瓶」能準確預報天氣
    觀察發現,天氣瓶確實會隨著溫度的變化,呈現出不同形態的結晶體,但是用它來預測天氣並不靠譜。  不過,它產生的結晶非常漂亮,而且每天各不相同,作為家中的擺設,倒是能增添不少趣味和情調。  市場  網上熱賣  大部分人稱預報不靠譜  記者走訪市場並未發現有天氣瓶的蹤影。不過,在淘寶網上輸入「天氣瓶」,出現了3500多件寶貝。
  • 「神奇」天氣瓶不能預報天氣
    76 ℃20℃4℃最近,一種「天氣預報瓶」在網上火了起來。據說,這種瓶子裝滿了神秘液體,其凝結出的結晶可以預報天氣晴朗還是雨雪。真有那麼神嗎?上周,記者用網購的天氣預報瓶進行了5天的觀測,結果發現天氣預報瓶常常「失準」。對此,科普作家、中國科學院氣象學博士後李汀介紹,天氣預報瓶裡的結晶只與溫度有關,並不能做到預測陰晴雨雪。[調查]天氣瓶網上賣得火熱最近一段時間,天氣預報瓶在網上相當火爆。
  • 1月7日 今日趣生活 天氣預報瓶
    【PConline 聚超值】 相傳,在還沒有準確天氣預報的年代,長期航海的人除了通過觀察雲層、動物等來預測天氣外,還通過一種名為「天氣預報瓶」的東西來獲知為了天氣狀況。據聞,它是在19世紀由英國海軍中將 Robert FitzRoy發明,裡面包含蒸餾水、乙醇、硝酸鉀、氯化銨和樟腦5重溶液,5種液體結晶溫度都不一樣,然而結晶形態也不一樣,所以基本能靠結晶形狀來分別大致氣溫了。
  • 【科學創意第二課堂】自製天氣預報瓶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製作一個簡易的天氣預報瓶,把天氣的變化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吧!  天氣預報瓶,又名風暴瓶,究竟是誰最先發明了天氣瓶,目前說法不一,其中一位據說還是氣象學家羅伯特·菲茨羅伊——此人就是達爾文進行環球考察時乘坐的那艘「小獵犬號」的船長。
  • 網購「神奇」天氣瓶不能預報天氣
    據說,這種瓶子裝滿了神秘液體,其凝結出的結晶可以預報天氣晴朗還是雨雪。真有那麼神嗎?   上周,記者用網購的天氣預報瓶進行了5天的觀測,結果發現天氣預報瓶常常「失準」。對此,科普作家、中國科學院氣象學博士後李汀介紹,天氣預報瓶裡的結晶只與溫度有關,並不能做到預測陰晴雨雪。
  • 天氣瓶真能測風雨 專家稱不靠譜
    百度百科上說,天氣預報中的多雲是指天空中雲層較多,陽光不很充足,但仍能從雲的縫隙中見到晴天。天氣預報說昨天是多雲,預想應該有陽光出現,結果令人失望的是,白蒙蒙一整天,太陽根本沒露臉。「再不出太陽,心都長毛了。」昨天盼望了許久未見到陽光,朋友忍不住地抱怨。
  • 用「結晶」看天氣! 天氣預報瓶超詳細做法!
  • 天氣瓶結晶好看 但測不了天氣
    這個小瓶子真有這麼神奇嗎?萌天氣瓶長「羽毛」測天氣    天氣瓶受關注源自微博一條熱門微博,其中詳細介紹了天氣瓶的原理、做法,並附上網友自製天氣瓶的照片。圖中玻璃瓶內有羽毛狀、雪花狀結晶,看上去十分精緻,如同一件工藝品。簡介中寫著:「天氣瓶會隨氣溫、溼度的變化而形成羽毛、葉子般的結晶,氣溫越低結晶越多,比如颶風要來了,它會長出『羽毛』,很美麗,也提醒主人要注意身體。
  • 數值天氣預報——現代天氣預報的基石
    事實確實如此,2018年全國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已達87%,暴雨預警準確率提高到88%。為什麼天氣預報能達到這樣一個水平呢?這主要得益於數值天氣預報的不斷發展。可能大多數人對數值天氣預報比較陌生,下面就為您揭開數值天氣預報的神秘面紗。
  • 天天叔要送神奇的天氣預報瓶了
    天天叔要送神奇的天氣預報瓶了 2014-01-01 08:44:59來源:錢江晚報作者:   關注「天知道」,新的一年颳風下雨全知道  天天叔要送神奇的天氣預報瓶了
  • 白雲安檢提醒:「天氣預報瓶」不能攜帶登機
    李女士解釋:「這是一個『天氣預報瓶』,通過瓶裡結晶體的形態來判斷天氣。準備送給朋友的。」開包員小唐聽完後解釋道:「此瓶的成分有水、酒精等混合液。所以不能隨身攜帶,但可以辦理託運。」由於李女士飛機馬上就要起飛,所以李女士選擇自棄此天氣預報瓶。  白雲安檢提醒廣大旅客:根據民航局規定,各類液態物品需辦理託運手續,請攜帶此類物品的旅客,提前到達機場辦理值機手續,以免耽誤行程。
  • 網傳「神奇」天氣瓶能預報天氣情況 記者實測:只和溫度相關
    2015年2月5日訊,最近,一種「天氣預報瓶」在網上火了起來。據說,這種瓶子裝滿了神秘液體,其凝結出的結晶可以預報天氣晴朗還是雨雪。真有那麼神嗎? 對此,科普作家、中國科學院氣象學博士後李汀介紹,天氣預報瓶裡的結晶只與溫度有關,並不能做到預測陰晴雨雪。 調查天氣瓶網上賣得火熱 最近一段時間,天氣預報瓶在網上相當火爆。一些網店賣家稱,天氣預報瓶起源於18世紀末的歐洲,其原理是在密封的玻璃瓶中注入蒸餾水、酒精、硝酸鉀、樟腦等混合液,天氣不同,液體結晶狀況也不同,從而達到預測天氣的效果。
  • 天氣好壞它會告訴你《快報時間》今晚送出10隻天氣預報瓶
    淘寶有個「最可人的賣家」,他有一樣神奇的東西想跟《快報時間》的觀眾分享,這個東西就是天氣預報瓶。  一個圓圓的玻璃容器,底座伸出一根管子,一直繞到瓶子的頂端,形狀有點像小地球儀,瓶子裡裝著各色液體。這個像實驗儀器的瓶子很難讓人把它和天氣聯繫在一起。造型奇特的天氣預報瓶到底是怎麼預報天氣的?它是根據什麼原理呢?
  • 天氣瓶真能測風雨 專家稱不靠譜(圖)
    百度百科上說,天氣預報中的多雲是指天空中雲層較多,陽光不很充足,但仍能從雲的縫隙中見到晴天。天氣預報說昨天是多雲,預想應該有陽光出現,結果令人失望的是,白蒙蒙一整天,太陽根本沒露臉。「再不出太陽,心都長毛了。」昨天盼望了許久未見到陽光,朋友忍不住地抱怨。  天色不佳,有人猜測,會不會是因為空氣品質不好?
  • 時尚天氣掌控 Tempescope帶來個性預報
    很多朋友依靠手機上或者網頁端的天氣預報來了解天氣狀況,不過對於追求時尚的朋友來說還是喜歡更加個性的天氣預報裝置,來自日本的Ken Kawamoto就設計了一款時尚的天氣預報瓶。個性顯示的Tempescope天氣預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