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神奇」天氣瓶能預報天氣情況 記者實測:只和溫度相關

2021-01-09 北晚新視覺網

2015年2月5日訊,最近,一種「天氣預報瓶」在網上火了起來。據說,這種瓶子裝滿了神秘液體,其凝結出的結晶可以預報天氣晴朗還是雨雪。真有那麼神嗎?

 

不同的天氣產生不同的晶體變化

76攝氏度時的天氣預報瓶

降溫至4攝氏度時的天氣預報瓶

室溫為20攝氏度的天氣預報瓶

天氣瓶製作材料

上周,記者用網購的天氣預報瓶進行了一周的觀測,結果發現天氣預報瓶常常「失準」。對此,科普作家、中國科學院氣象學博士後李汀介紹,天氣預報瓶裡的結晶只與溫度有關,並不能做到預測陰晴雨雪。

 

調查天氣瓶網上賣得火熱

 

最近一段時間,天氣預報瓶在網上相當火爆。一些網店賣家稱,天氣預報瓶起源於18世紀末的歐洲,其原理是在密封的玻璃瓶中注入蒸餾水、酒精、硝酸鉀、樟腦等混合液,天氣不同,液體結晶狀況也不同,從而達到預測天氣的效果。「當瓶中液體清澈乾淨,代表天氣將晴朗無雲; 當瓶中液體混濁朦朧,代表天空也將多雲陰鬱; 當瓶中出現結晶,代表將降溫甚至下雪。」賣家還稱,這種天氣預報瓶還普遍運用在19世紀的航海上。

天氣預報瓶的傳說是否真實,已經不可考。但是不少買家在購買了天氣瓶後,發現隨著天氣的變化,瓶中液體結晶狀況的確也在發生著變化。那麼,不同結晶狀況是否就能預測天氣呢?

 

實驗預報天氣?沒戲!

 

為了驗證天氣預報瓶的效果,上周,記者也從網上購買了一款自配天氣瓶進行實驗。在常溫狀態的室內,瓶子裡的晶體和液體的體積比例大約為一比一。從上周一到上周五,記者通過5天的觀測記錄發現,瓶中晶體沒有顯著變化,其預測天氣的能力並不像網上傳得那麼神。上周三,北京部分地區出現了降雪天氣,而位於下雪區域的天氣瓶卻依然沒有變化,裡面的晶體也一直保持不變。

為了能夠觀察的更為清楚,記者將天氣瓶浸入76℃的熱水中,很快,天氣瓶中的晶體逐漸溶解,瓶中的液體也逐漸變得清澈。隨後記者將天氣瓶放進溫度為4℃的冰箱裡,10分鐘後,瓶中的液體出現渾濁,結晶也有明顯增多。看來,天氣瓶內的液體結晶狀況只是與冷熱相關的。

 

探因瓶中結晶只與溫度有關

 

中國科學院氣象學博士後李汀也對天氣瓶能預測天氣的功效持否定態度。李汀告訴記者,因為天氣瓶是密封狀態,因此溼度和壓強不會影響到天氣瓶內的溶液和晶體。她對天氣瓶進行了從40℃降到0℃的觀測,結果發現隨著溫度的降低,瓶子裡的晶體數量會增多。

記者了解到,日本科學家長島和茂和其團隊對天氣瓶專門進行過實驗,對天氣瓶的結晶條件和結晶成分進行了驗證。結果表明:環境電場、磁場、溼度、氣壓這些因素,對天氣瓶中晶體的生長都沒有影響。真正能造成影響的,主要是環境溫度。一般對於這種樟腦-乙醇-水體系,溫度越低,就越容易出現結晶。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當陰天的時候,天氣瓶的沉澱要多于晴天。

因此,天氣預報瓶或許在生活中可以當做一個漂亮的溫度計來看,但拿它預報天氣,那可就沒譜了。不過,情人節快到了,拿它去哄女朋友貌似也不錯。

 

連結手把手教您做天氣瓶

 

記者搜尋了一些網店,發現天氣瓶的價格大多在數十元不等,如果有興趣,不妨您也動手做一個。

其實,製作天氣預報瓶的配方也比較簡單,按照配置80毫升溶液的比例,將2.5克硝酸鉀和2.5克氯化銨放進33毫升的蒸餾水中,輕輕搖晃燒杯,直到其完全溶解。將10克樟腦放入濃度為95%的40毫升乙醇中,在溶解時,可以將晶體緩慢倒入乙醇裡,直到完全溶解。隨後,將這兩種溶液倒入事先準備的小玻璃瓶中進行混合。在混合中,兩種液體相遇會產生沉澱。此時,需要輕輕晃動瓶子,或將瓶子放在熱水中,將沉澱溶解。這樣一隻天氣預報瓶就做好了。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李環宇 王琪鵬 實習生:白更

相關焦點

  • 「天氣預報瓶」真能預測天氣?
    雖是晴天,但「天氣預報瓶」與陰天時樣子基本沒有變化。本版照片均由記者張剛 攝□本報記者 張曉園  9月10日,教師節,不少學生給老師送上一份創意禮物,剛剛大學畢業的小李就是其中一員。小李在購物網站搜索關鍵詞時,發現一款名為「天氣預報瓶」的禮物銷售十分火爆。「商家說天氣瓶不僅是創意禮物,還能根據氣壓變化預測出次日的天氣情況。聽上去十分神奇,卻不知是真是假。」隨即,小李通過微信向本報諮詢。
  • 「神奇」天氣瓶不能預報天氣
    上周,記者用網購的天氣預報瓶進行了5天的觀測,結果發現天氣預報瓶常常「失準」。對此,科普作家、中國科學院氣象學博士後李汀介紹,天氣預報瓶裡的結晶只與溫度有關,並不能做到預測陰晴雨雪。[調查]天氣瓶網上賣得火熱最近一段時間,天氣預報瓶在網上相當火爆。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網售的「天氣瓶」能準確預報天氣
    有淘寶賣家介紹,這種天氣瓶據傳起源於17世紀的歐洲,是當時用來預測天氣變化的重要工具,從結晶的形態還能看出天氣的變化。  天氣瓶在網上不僅有成品售賣,還有材料包出售,可供自己動手製作。用蒸餾水、酒精、硝酸鉀、氯化銨和樟腦等化學品,按照一定比例和步驟,就可以製作成功。  記者也按照網上說的製作方式,成功製作出一個天氣瓶。
  • 網購「神奇」天氣瓶不能預報天氣
    據說,這種瓶子裝滿了神秘液體,其凝結出的結晶可以預報天氣晴朗還是雨雪。真有那麼神嗎?   上周,記者用網購的天氣預報瓶進行了5天的觀測,結果發現天氣預報瓶常常「失準」。對此,科普作家、中國科學院氣象學博士後李汀介紹,天氣預報瓶裡的結晶只與溫度有關,並不能做到預測陰晴雨雪。
  • 網售天氣瓶是真的能預報天氣嗎?實驗測試告訴你真相虛假
    目前在電商平臺上,一款名為「天氣瓶」的小商品非常火爆,據說他能預報天氣,甚至有網友認為它比天氣預報還準。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法制晚報記者網購了天氣瓶,併網購材料DIY了天氣瓶,發現似乎不是那麼回事兒。
  • 淘來的神奇瓶子可天氣預報?
    上周,記者用網購的天氣預報瓶進行了5天的觀測,結果發現天氣預報瓶常常「失準」。對此,科普作家、中國科學院氣象學博士後李汀介紹,天氣預報瓶裡的結晶只與溫度有關,並不能做到預測陰晴雨雪。  賣家廣告裡稱不同天氣對應的不同晶體狀態76 ℃
  • 實驗驗證:「天氣瓶」真的能預測天氣嗎?
    進入冬季以來,烏魯木齊市的天氣一直變化無常,市民們除了通過天氣預報獲取天氣變化信息外,沒有別的渠道獲取天氣信息。    而近日,網上一種叫「天氣瓶」的小物件受到熱捧。據某淘寶店鋪的店主介紹,天氣瓶據傳起源於17世紀的歐洲,是當時用來預測天氣變化的重要工具。隨著氣壓的變化,天氣瓶內能長出各種結晶,從而能預測次日的天氣情況。
  • 師太不同意第一期:天氣預報瓶,真能預報天氣?
    首先,天氣雖然千變萬化,其實歸根結底不外乎是溫度、溼度和氣壓的變化。對於天氣瓶子而言,由於它是密閉的,所以溼度和氣壓無法施予影響,真正能對它產生作用的就只有溫度。我們可以看看天氣瓶子號稱能預測出的幾種天氣:晴、陰、多雲、降雪、暴風雪……這些天氣狀況,都並非只由氣溫這一個指標來主導。
  • 網購天氣瓶比預報還準?真相太坑了...
    網購天氣瓶比預報還準?真相太坑了... 目前在電商平臺上,一款名為「天氣瓶」的小商品非常火爆,據說他能預報天氣,甚至有網友認為它比天氣預報還準。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法制晚報記者網購了天氣瓶,併網購材料DIY了天氣瓶,發現似乎不是那麼回事兒。
  • 體感溫度和天氣預報為啥有差異?
    比如空氣溼度大,即使氣溫沒那麼高,公眾都會感覺很悶熱;再比如胖人和瘦人在相同的溫度下,感受到的溫度也是不一樣的。  實際上,體感溫度和氣象預報有時存在差異,這是個長期存在的問題。藍藍天工作室的記者曾專訪過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他做出了詳細的解釋。
  • 小記者體驗製作天氣瓶 探究瓶內的「美麗世界」
    接著,我又把80毫升酒精和20克天然樟腦溶解在一起,沒想到又變成了一杯無色透明的液體。最後,當我把兩杯液體混合,並在溫水中加熱溶解,將澄清的液體倒入一個錐形的玻璃瓶後,一個神奇的天氣瓶就誕生了!它神奇在哪裡呢?老師說天氣瓶會根據外界溫度的改變,展現出不同形態的結晶,以此來預報天氣的變化。這些晶體會呈現出形態萬千的美麗變化呢!
  • 報不準 網上銷售的天氣瓶就是個擺件
    > 目前在電商平臺上,一款名為「天氣瓶」的小商品非常火爆,據說他能預報天氣,甚至有網友認為它比天氣預報還準。
  • 一起來探究溶解度、製作天氣瓶...這場「風雲可測」自然科學科普...
    「溶解(度)是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物質在一定量的溶劑中溶解的最高量。一般以100克溶劑中能溶解物質的克數來表示。」老師總結說道。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嘗試動起手製作天氣瓶。小e看到,大家細緻地按照操作流程將樟腦、鉀鹽等材料放入瓶子中,很快天氣瓶就製作完成。
  • 天氣瓶結晶好看 但測不了天氣
    微博還提到一些注意事項:越天然的樟腦結晶效果越好;藥店酒精有不同濃度,濃度會影響結晶成果,可以多多嘗試;增加蒸餾水會增加結晶量;天氣瓶蓋子一定要密封,防止溶劑揮發。    先不說實驗原理,單看原材料和製作步驟有沒有問題呢?記者諮詢了青島大學化學實驗中心高級實驗師馬兆立,他指出,硝酸鉀和氯化銨都是化學實驗室中的常見化學原料,溶解置換的過程沒啥問題。
  • 天氣瓶,真能預報天氣嗎?
    最近,一款名為「天氣預報瓶」的商品在網絡走紅。商家宣稱,瓶如其名,當這個神奇瓶中的液體清澈乾淨時,代表天空將晴朗無雲;當瓶中液體渾濁朦朧時,代表天空將多雲陰鬱;當瓶中出現結晶時,代表降溫甚至下雪。天氣瓶,又稱為「風暴瓶」。它是不是真的這麼神奇呢?
  • 【科學創意第二課堂】自製天氣預報瓶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製作一個簡易的天氣預報瓶,把天氣的變化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吧!  天氣預報瓶,又名風暴瓶,究竟是誰最先發明了天氣瓶,目前說法不一,其中一位據說還是氣象學家羅伯特·菲茨羅伊——此人就是達爾文進行環球考察時乘坐的那艘「小獵犬號」的船長。
  • 一起來探究溶解度、製作天氣瓶......這場「風雲可測」自然科學科普活動好豐富!
    帶著這些疑問,現場老師用實驗的方式給學生演示白糖溶解在水中的情況。「如果我加熱水,白糖會溶解得更快嗎?」「大家試著攪拌一下,看看白糖能否溶解得更快?」帶著循循善誘的提問,老師引領學生對溶解度有更直觀的了解。「溶解(度)是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物質在一定量的溶劑中溶解的最高量。一般以100克溶劑中能溶解物質的克數來表示。」老師總結說道。
  • 自製魔力天氣瓶 文藝又浪漫的情人節禮物
    最近,這款平均售價在百元左右,被稱為「魔瓶」的「天氣預報瓶」在網上走紅了。小夥伴說:「這是一個有情懷的瓶子,沒有刻度、沒有數值,但它能預測出天氣的變化」,聽上去是不是文藝又浪漫呢?這樣一個神奇的瓶子,真的像它的名字那樣,可以準確預報天氣嗎?
  • 神奇,植物也能預報天氣?
    我們何曾想過,那些站著不動的植物,也能做許多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預報天氣?我們先按天氣來分,先說能預報晴天的植物,比如「含羞草」。含羞草,就是那個被你輕輕一碰,葉子就會閉合起來的小傢伙!在不同的天氣情況下,含羞草葉子閉合和張開的速度是不一樣的!